赤字体育_赤城体育发布

hacker|
82

文章目录:

如何处理体育的国际性与民族性

现代奥运会是以“恢复古代奥运会”为名义而构建的一个现代社会文化现象,它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继承了“奥林匹亚德”每四年一个周期的传统,借用和发展了某些仪式,吸收了公平竞争、奋勇拼搏、身心和谐发展的古代传统思想。但现代奥运会并不是古代奥运会的延续和翻版,它是在新背景下产生的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古希腊奥运会394年被禁止,沉睡了1000多年之后,19世纪末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4~18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新兴资产阶级对古希腊文化体育思想的高度赞美,引起了人们对古奥运会的向往。18世纪初,英、法、德等国的一些学者、专家,相继去奥林匹亚访问勘察,除发现大量史料外,还发掘了不少和古奥运会有关的珍贵文物和史料,引起了人们对古奥运会更加浓厚的兴趣。

1883年,顾拜旦第一次提出举办类似古奥运会的比赛,它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把过去只限于希腊人参加的运动会扩大到世界范围去。尽管顾拜旦的主张遭到一些反对,但在他不懈努力下,1894年6月16日终于有20个国家派代表在法国巴黎大学召开了第一届“重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会议”。会议作出决定,将于1896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人对这次大会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出席开幕式的观众达8万人,这一数字直到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才被突破。从此,奥运会成为世界性体育盛会。

诞生001893年,根据“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建议,在巴黎举行了讨论复兴奥运会问题的国际性体育会议。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民族性与国际性00古代奥运会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和排外的文化特征,它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是一个民族性的祭礼赛会,总在同一地点举行,运动员必须是纯希腊血统。古代奥运会起着繁荣希腊文化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使它经不起多民族融合的风浪,只能在古希腊奴隶制繁荣的特定条件下发展,一旦遇到外族的入侵就难以生存。而现代奥运会则向一切国家、一切地区和一切民族开放,并在世界各地轮流举办,是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

古代体育与现代体育00古代奥运会采用的是与军事技能紧密相关的体育内容,项目设置不完整,比赛方式原始、简朴,是人类社会童年时代的运动竞赛。而现代奥运会采用的则是高度规范化的现代竞技运动内容,它突破了古代传统,增设了集体项目,并开创了冬季奥运会,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排斥妇女与男性平等00古代奥运会不允许妇女参加,违者处以极刑。虽然顾拜旦在奥运会初创时期曾想模仿古代传统,但已无法阻止男女平等的时代潮流。从1900年妇女首次登上奥运赛场至今,女运动员人数、女子参赛项目数、女体育管理者人数逐渐增加,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妇女体育在奥运会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意义已超出了竞技比赛的范畴。

基本简介00古代奥运会是希腊人献给万神之首宙斯的祭礼赛会,宙斯神的凝聚功能,使具有共同宗教文化但又彼此独立,有时甚至相互仇视的城邦能聚集起来共同参加奥林匹克盛会。因此,古代奥运会不是一个独立的体育事件,而是宗教节日的一部分。而现代奥运会则是一个世俗的、非宗教的体育庆典,它有独立的思想、组织和活动体系,是全世界运动员欢聚一堂的盛大体育节。

组织机构00古代奥运会的领导者是奴隶主贵族组成的仲裁机构。它由宙斯神殿中的专职祭司和地方官员共同担任,全部由来自单一城邦伊利斯的人所组成,当他们主持本城邦与外邦选手比赛时难以保持公正。为争夺奥运会的领导权,城邦之间甚至兵戎相见。而现代奥运会则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它由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家奥委会和举办城市组委会所组成,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其管理的科学性、评判的客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构成了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的又一本质区别。

奥林匹克运动发展00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程。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时期00(一)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创时期(1894-第一次世界大战)

从1894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正值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时期,各种民族主义和排外心理妨碍了正常的国际交往。现代运动项目仅在少数欧洲国家有所开展,世界范围的体育竞赛活动很少进行。奥林匹克运动尚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奥运会也还未形成一定的举办模式,如项目设置稳定性差,场地设施简陋,财政困难,会期不固定,裁判员执法不公,以及参赛资格缺乏明确规定等。

1908年奥运会实施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为未来奥运会的举办构建了基本框架。1912年奥运会是这一时期最成功的奥运会,从参赛国家、运动员人数、场地设施到组织工作都有较大提高,第一次实现了顾拜旦所期望的:没有事故、没有抗议、没有民族沙文主义仇恨的奥运会。

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国家奥委会还都只是一个松散的机构。国际奥委会尚未认识到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委托给某个城市承办的,放弃了领导和监督权,以致奥运会一切事宜均由东道主随意安排。由于不允许妇女正式参加奥运会,不但使奥运会的广泛性存在重大的缺陷,而且也使女子体育发展受到阻碍。形成时期00(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时期(1914-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中断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0年重新进行。国际奥委会从实践中意识到奥运会规范化的重要性,整个奥运会的基本框架、运行机制和基本性在这一时

发祥地

期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比赛项目的设置逐渐趋向合理;比赛设施进一步完善;会期基本固定;申办、举办程序基本确立,并基本解决了有关运动员的参赛资格问题。先进的技术开始应用到比赛中去,如电子计时器、终点摄影仪、自动打印机、闭路电视转播等。自1928年起,女子田径项目纳入正式比赛,这一重要变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性和号召力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重要发展是有了冬季奥运会,它使奥林匹克运动的覆盖面大大增加。

这一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机构也得到发展,国家奥委会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29个增加到60个,为奥林匹克思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也相继成立,通过国际奥委会与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各国家奥委会的协调,使国际奥委会摆脱了每届奥运会都存在的具体技术事务,而更多地在领导、协调、决策等更高的层次发挥作用。

这一阶段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日益加重,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虽在许多方面优于以往各届,但被希特勒用以向世界炫耀自己的实力,违背了奥林匹克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发展时期00(三)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时期(1946-198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东西方两大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这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战后各国经济振兴和科技发展,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由于苏联及新兴独立国家的参加,这一时期奥运会每届参赛国家和人数以及竞赛项目都在增加;与此同时,顾拜旦关于在各大洲轮流举办奥运会的设想得以实现;各洲范围的运动会、伤残人奥运会也相继产生。随着奠基运动的普及,竞技运动水平也迅速提高,非洲体育开始崛起。在奥运会上形成美国和苏联争强的局面。奥运会比赛场地及各种配套设施较前有很大的发展,奥运会向大型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先进的电子设备,以及性别和违禁药物检查,使比赛的公正性得到加强。历届奥运会,促使举办城市的各种市政建设也大为改善,并为其在比赛后继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奥运会的举办资金也由单纯的政府拨款和私人捐赠向以政府拨款、社会捐资和出售电视转播权、发行彩票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方向转变。

这一时期的奥林匹克组织已不单纯是一个体育机构,它与国家、社会各部门的关系日益密切。政治对奥运会的影响也更趋明显、复杂、尖锐、各种势力集团都想通过这个舞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此外,兴奋剂问题、奥运会承办国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都提到重要议程。三大支柱之间出现了裂痕,经济上也危机四起。这种善从1972年基拉宁担任主席后才有所改变。改革时期00(四)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时期(1980-)

进入80年代,在萨马兰奇的领导下,针对奥林匹克运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过去的那种"独立性"原则,即在经济上不谋利,政治上不同政府联系的作法已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要求不只限于4年一度的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已参与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国际奥委会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方面注重了奥林匹克思想的传播。通过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奥林匹克艺术节,建立博物馆,举办“奥林匹克日”纪念活动,定期召开奥林匹克科技大会等,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参加国家和地区已增至172个,比赛项目达257个。

在组织结构上的自我更新与完善,使国际奥委会同其他各个机构的联系日益密切,自80年代以来,国际奥委会建立了包括主席、各类专业人员在内的长驻机构--洛桑总部,保证了总部机构对各方面的领导。自1981年起国际奥委会第一次有了正式的法律地位,从而得以法人的身份参与处理各种重大事务,经济上大胆进行商业性开发,利用各种活动创造财富,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从23届奥运会开始连续几届的奥运会主办国均未出现赤字。经济上的盈利,极大地调动了主办国家搞好奥运会的积极性。

这一时期发生的重要变化是在肯定政治对体育的作用的同时,强调体育不应听命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指挥;在肯定商业化的同时,对商业化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并废除了参赛者业余身份的原则,使奥运会向所有优秀的运动员开放。这种务实的态度,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从初期的探索到自身模式的基本形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到停滞,以后又经80年代以来的改革,终于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阶段。

休战与世界和平00古代希腊山脉纵横,河流交错,处于割据状态的200多个城邦从未有过真正的联合。但是,他们始终有着统一的传统和共同的宗教信仰,使城邦同盟能在特殊的节日里共同维持和平。当时,能使具有强烈分离意识的希腊人联合起来的一个重要纽带就是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奥运会。为此盛典,希腊城邦同盟缔结了“奥林匹克休战”条约。然而休战的范围是有限的,它不能使全希腊所有的战争都停止,只保证伊利斯城邦和奥林匹亚是神圣的无战区。古希腊人在此处可以享受绝对的和平生活,但在其他地区却只有“豁免”权,即任何人不得侵犯路经该地的运动员、官员和观众(即使此处正在进行战争)。从而使古代奥运会持续举行了一千多年而没有一次间断过。它是一个为希腊民族服务的独立于战争环境之外的和平盛会。而现代奥运会则为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服务。它虽然没有能力停止正在进行的战争,但却努力使全世界人民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合作,以期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是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两个本质不同的社会文化现象。古代希腊政治上各自独立的奴隶制城邦体系、统一的文化宗教、人性化的原始神祇和较完整的祭祀制度是古奥运会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因此,它不可能超越古希腊奴隶制而存在,其衰落和灭绝的根本原因就是它所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已不复存在,奴隶社会的古代奥运会绝不可能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复活。正如“文艺复兴”运动是打着“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的是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一样,顾拜旦的成功就在于,他既非常策略地利用了具有极大号召力的古代奥运会这一古典模式,又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让奥运会现代化,而不要进行笨拙、简单的模仿和复原。”因此,他始终以国际性和现代体育内容为基本原则,使新产生的奥运会成为带有古典传统色彩的、具有现代思想内涵的国际体育盛会,成为人类社会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优秀文化结晶。

1896年4月6日,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行。

现代简介00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奥委会为骨干的组织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的活动体系。

1894年6月23日,当顾拜旦与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决定成立国际奥委会、开创奥林匹克运动时, 这一壮举曾一度成为人们讽刺的对象。而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奥运会已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也吸引了202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

1998年,著名的《生活》杂志刊载了历史学家精选的过去千年中最重要的1000个事件和人物,1896年顾拜旦恢复奥运会的壮举也跻身其中,被誉为千年盛事之一。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杰作,它将体育运动的多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在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和新闻媒介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构成了现代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文化景观,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愉悦人们的身心,更以其强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奋进,生生不已。

奥林匹克运动是时代的产物,工业革命大大扩展了世界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各国交往日益密切,迫切需要以各种沟通手段来加强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奥林匹克运动正是为适应这种社会需要而出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标志概述00奥林匹克运动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奥运会会旗、会歌、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和奥林匹克会歌的产权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国际奥委会可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使奥林匹克标志、旗、格言和会歌在各国和国际上获得法律保护。会歌00国际奥委会在1958年于东京举行的第55次全会上最后确定还是用《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林匹克会歌。其乐谱存放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从此以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上都能听到这首悠扬的古希腊乐曲。

古代不朽之神,

美丽、伟大而正直的圣洁之父。

祈求降临尘世以彰显自己,

让受人瞩目的英雄在这大地苍穹之中,

作为你荣耀的见证。

请照亮跑步、角力与投掷项目,

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

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颁赠给优胜者,

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

溪谷、山岳、海洋与你相映生辉

啊!永远不朽的古代之神。格言00奥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亦称奥林匹克口号。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这一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Henri Didon)在他的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

顾拜旦借用过来将这句话用于奥林匹克运动。他曾经对此作出自己的理解,这或许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阐释: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o win but to take part, just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 The essential thing is not to have conquered but to have fought well."

(“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但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1920年,国际奥委会将其正式确认“更快、更高、更强”为奥林匹克格言,在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 上首次使用。此后,奥林匹克格言的拉丁“Citius,Altius,Fortius”出现在国际奥委会的各种出版物上。奥林匹克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6个字,但其含义却非常丰富,它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精神00《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

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

人人平等,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理想。

正如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圣火00奥运圣火首次出现是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当时是顾拜旦提出了这一想法,但仅限于在体育场附近的一个喷泉盛水盘上点燃圣火。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点燃圣火的仪式,起源于古希腊人类自上天盗取火种的神话,在奥林匹亚宙斯(Zeus)神前,按宗教的仪式在祭坛上点燃火种,然后持火炬跑遍各城邦,传达奥运会即将开始的讯息,各城邦必须休战,忘掉仇恨与战争,积极准备参加奥运会的竞技比赛,因此火炬象征着和平、光明、团结与友谊等意义。发源地00奥运会圣火通常于奥运会开幕前几个月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点燃。圣火采集方式遵循古希腊的传统,由首席女祭司在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朗诵致太阳神的颂词,然后通过将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产生高温引燃圣火,这是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没有人群围观。圣火点燃后,火种置于一个古老的火盆中由首席女祭司带到古代奥运会场内的祭坛,向等待在那里的人们展示圣火,点燃第一名火炬手手中的火炬,随后。开始它前往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行程。

仪式开幕式001、进场

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宣布开幕式开始。国际奥委会主席和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在运动场入口迎接东道国国家元首,并引导他们到专席就座。各代表团按主办国语言的字母顺序列队入场,但希腊和东道国代表团例外,希腊代表团最先入场,东道国最后。讲话升旗00奥运会组委会主席讲话,国际奥委会主席讲话,东道国国家元首宣布奥运会开幕。奏《奥林匹克圣歌》,同时奥林匹克会旗以水平展开形式进入运动会场,并从赛场的旗杆上升起。点燃火炬00奥林匹克火炬接力跑,进入运动场,最后一名接力运动员沿跑道绕场一周后,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然后放飞和平鸽。运动员宣誓00各代表团的旗子绕讲台形成半圆形,主办国的一名运动员登上讲台。他左手执奥林匹克旗的一角,举右手,宣读以下誓言:“我以全体运动员的名义,保证为了体育的光荣和我们运动队的荣誉,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参加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尊重并遵守指导运动会的各项规则”。裁判员宣誓00紧接着,主办国的一名裁判员登上讲台,以同样的方式宣读以下誓言:“我以全体裁判员和官员的名义,保证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完全公开地执行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职务,尊重并遵守指导运动会的各项规则”。奏乐退场00奏或唱主办国的国歌,各代表团依次退场。文艺表演00这些仪式结束以后,是团体操或其他文艺表演。这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工作量最大、准备时间最长、花费最多的项目。东道国往往提前一两年即开始准备,并挖空心思,以期能以恢弘的气势、独特的民族精神吸引来宾。开幕式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体操和表演的效果。

运动员入场闭幕式00闭幕式首先由各代表团的旗手按开幕式的顺序一列纵队进场,在他们后面是不分国籍的运动员队伍,旗手在讲台后形成半圆形。

国际奥委会主席和当届奥运会组委会主席登上讲台,希腊国旗从升冠军国旗的中央旗杆右侧的旗杆升起,主办国国旗从中央旗杆升起,下届奥运会主办国的国旗从左侧旗杆升起。主办城市市长登上讲台,并把会旗交给国际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主席把旗交给下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市长。

奥运会组委会主席讲话,国际奥委会主席致闭幕词。紧接着,奥林匹克圣火在号声中熄灭,奏《奥林匹克圣歌》的同时,奥林匹克会旗徐徐降下,并以水平展开形式送出运动场,旗手紧随其后退场。同时奏响欢送乐曲。各代表团退场。

最后,进行精彩的文艺表演。由主办国把奥运会旗帜转交给下届主办国代表。缓缓熄灭圣火。颁奖仪式00在奥运会期间,奖章应由国际奥委会主席(或由他选定的委员)在有关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或其代表)陪同下颁发。通常情况下,在每项比赛结束后,立即在举行比赛的场地以下述方式颁奖: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身着正式服装或运动服登上领奖台,面向官员席。冠军所站的位置稍高,然后宣布他们的名字。冠军代表团的旗帜应从中央旗杆升起,第二名和第三名代表团的旗帜分别从紧靠中央旗杆右和左侧的旗杆升起。奏冠军代表团的国歌时,奖章获得者应面向旗帜。

比赛项目夏季奥运会00田径、篮球、足球、摔跤、柔道、举重、射击、射箭、击剑、赛艇、马术、拳击、手球、网球、棒球、垒球、跆拳道、羽毛球、皮划艇乒乓球曲棍球、自行车 帆船帆板、体操(含艺术体操)、排球(含沙滩排球)、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样游泳)、铁人三项、现代五项。

比赛项目冬季奥运会00速度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跳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雪撬、雪车、花样滑冰、冰壶、冰球、滑板滑雪。基本条件00一个项目如果要设置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就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只有在至少四个洲75个以上国家开展的男子体育运动项目/分项和至少在三个洲40个以上国家开展的女子体育运动项目/分项才能被列为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

只有在至少三个洲25个以上国家中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才能被列为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重要的要求00奥运会中运动小项是运动项目或分项中的一项比赛,在奥运会中需要产生名次,并颁发奖章和奖状以作为奖励。运动小项在被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前,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在世界范围内有足够的开展这个项目的人数和地域,并且已经举行过至少两次洲际锦标赛。主要依赖机械动力推进的项目、分项和小项不能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除正式比赛项目外,国际奥委会还授权东道国,可将本国开展较为普及的非奥运会正式项目的1—3个列为当届奥运会的表演赛,其他国家亦可派队参加。作为非正式比赛,获胜者不发给奖牌。

比赛项目古代奥运会00古代奥运会自公元前776年于希腊的奥林匹亚举行以来,已经有1200年的历史。最早是一种宗教仪式,逐渐演变成体育活动,当时的比赛项目有五项全能(包含铁饼、标枪、跳远、赛跑;摔跤和拳击)、赛跑、拳击、摔跤、拳击角力(拳击和摔跤的混合运动)、四轮马车赛跑和骑马。

停办的奥运会第一次空白00在现代奥林克运动历史上,先后有三次奥运会停办,而停办的原因只有一个——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原定于191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六届夏季奥运会被迫流产,现代奥运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空白。准备工作001936年柏林奥运会时,世界已处于动荡不安,战争成一触即发之势。但是,国际奥委会仍在进行下届奥运会的准备工作。申办第十二届奥运会的有东京、赫尔辛基、罗马、巴塞罗那、布达佩斯、亚历山大、布宜诺斯艾利斯、里约热内卢、都柏林、多伦多、洛桑、雅典、伦敦、蒙特利尔等14个城市。经过几轮投票,东京、赫尔辛基两市获得决赛权,最后东京以37票取胜。

第十二届奥运会原定于1940年9月21日至10月6日举行。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1938年7月,国际奥委会在开罗召开会议,中国代表抗议日本侵略中国,违反奥林匹克精神,要求取消东京的主办权。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未公开表态,但在执委会秘密会议上决定将赫尔辛基作为候补会址。放弃主办权00开罗会议后不久,日本奥委会在军方压力下不得不宣布日本无法举办奥运会。在这种形势下,国际奥委会正式决定将第12届奥运会会址改在赫尔辛基,会期订于1940年7月20日至8月4日。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40年1月1日芬兰通知国际奥委会放弃主办权。随后,战火遍及欧洲和世界各地,第十二届奥运会也就随之流产了。

二战前夕,国际奥委会还选定了第十三届奥运会会址。申办第十三届夏季奥运会的有伦敦、雅典、布达佩斯、底特律、洛桑和蒙特利尔6个城市。1939年7月6日至9日国际奥委会伦敦会议将运动会会址选在伦敦。但是这届奥运会也因战争而未能举行。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原拟在1916、1940、1944年举办的三届奥运会成了空白,人们把这几年称为奥林匹克运动史最黑暗的年代。它毁掉了奥运会,也扼杀了世界体育的发展。

为什么奥运会那么火?奥运究竟能给一个国家带来什么?

奥运会之所以那么火,是因为奥运会能给举办国带来四方面的好处:

一、体育影响

自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办以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奥运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育领域内,举办奥运会就是举办一项单纯的体育赛事。这也是在奥运会初具形态,还远未得到社会承认的历史时期的必然结果。此时,奥运会对举办国的影响主要在普及、促进现代体育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奥运会由于参加国家和地区较少,规模不大,涉及资源有限,对举办地社会其他方面影响较小。

二、政治影响

二战结束后,苏美两霸为首的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形成,奥运会也成为政治角逐的舞台。以1952年苏联参加赫尔辛基奥运会为标志,政治因素成为奥运会发展的主要动因。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奥运会与政治体制的较量、国家主权及声望交织在一起,出现大大小小的政治冲突。在这一时期,奥运会举办国的政治企图也日趋鲜明,将奥运会作为追求国家政治利益,实现国家目标的工具。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均有强烈政治意图,意在向世界展示二战后重建的日本和德国的新形象。1988年汉城奥运会使处于国际社会边缘状态的韩国,得到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打破国际关系上的坚冰状态,成为韩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0世纪末,冷战结束,但是奥运会的政治影响及举办国对奥运会的政治利用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结束,只不过是其表现形式有了新的变化,政治意识形态的冲突不再是重点,代之而起的是对文化差异和冲突的关注。

三、经济影响

二战后冷战格局的政治动因及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奥运会的规模急剧扩张,举办成本大大增加,但奥运会的组织者(国际奥委会和举办城市)尚未找到与这种规模的奥运会相适应的经济运作模式。举办国为了追求奥运会政治影响,不得不投入巨大的经济成本,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留给举办城市的高额债务,一度使奥运会难以为继。这种状况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转变。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成功地创造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作模式,奥运会潜在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释放,其作为举办国经济发展和市政建设助推器的作用引人注目。于是在原有的体育和政治影响基础上,又迭加上经济影响。

四、环境影响

在政治和经济力量的驱动下,奥运会规模进一步膨胀。奥运会不仅使举办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发生深刻的变化,形成对环境的巨大压力,而且留下绵延久远的后续影响,从而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导致相应的生态问题和后续发展问题。1991年国际奥委会修改宪章,纳入环境保护的内容,并成立体育与环境专门委员会。自1994年挪威的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开始,奥运会举办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奥运会,采取措施,以求降低举办奥运会对环境和能源的负面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是和谐,于是这一理念引发的不仅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而且囊括一切与和谐有关的问题,包括社会领域的问题,如精英体育与大众体育和谐、弱势群体的参与、大小国家的权利等。奥运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整合力量。

综上所述,奥运会具有多种潜能,可用于促进社会不同领域的发展,对举办国的影响是多维的、综合的。但是,举办奥运会并不能自然地给举办国带来其所预期的效果。举办者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往往根据自己的国情有所取舍或侧重,使得奥运会在不同的国家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就经济影响而言,由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经济总量差别较大,使得亚特兰大奥运会对美国的经济影响强度远小于悉尼奥运会对澳大利亚的影响。再如汉城和巴塞罗那将城市更新作为目标,而洛杉矶和亚特兰大在这方面的需要不大,因此这几届奥运会在更新市政建设方面的差异明显,当然这也影响到这些奥运会受益产业的类型。

F1没有成为奥运比赛项目,究竟是为什么呢?

真正的原因其实首先在于经济和普及性。作为世界上最“高精尖”的体育赛事,F1这项运动涉及金钱的数目过于庞大,平均每辆赛车参加一站比赛,开销就达到800万美元。一辆赛车的造价又高达300万美元,只是一站的费用,就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备战奥运会的总预算。

就算是F1赛事自身,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赤字危机。作为F1巨头之一的法拉利车队,其2008年的预算令人瞠目结舌,达到2.5亿欧元;而拿下零积分的印度力量车队却只有可怜的5000万美元,居于破产的边缘。有专家预言:“如果不采取措施,F1赛道上的赛车会越来越少,并最终出现参赛车辆不足16辆,无法达到国际汽联规定的最低标准。”

赛场方面,如果F1加入奥运,主办国必须修建符合FIA标准的F1赛道。以2004年落成的上海国际赛车场为例,这条用一年半时间建成的赛道第一期投资36亿人民币,工程总投资超过50亿,以希腊这样的三流经济国家为例,承办2004年奥运会已经非常吃力,最后还是靠国际奥委会输血才勉强完成了场馆建设,如果还必须修建F1赛道,恐怕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有能力承办奥运会了。

此外奥运会项目都是以国家名义参赛,从当前情况看,有能力组建F1“国家队”的只有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和日本这5个同时具备车手和赛车的国家。意大利当然会派出法拉利,汉密尔顿回英国队,而像芬兰的莱科宁、西班牙的阿隆索、巴西的巴里切罗……这些世界冠军因为国家实力的原因,只能无奈的作壁上观,过多优秀车手的缺席无疑会让比赛质量大打折扣。

奥运会出现十亿元亏空,人称什么陷阱?

在几十年前,办奥运是一个大亏本的买卖。

1984年在美国洛山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首次由民间承办,并且经过成功的商业运作后达到了赢利水平。当时的筹委会主席是尤伯罗思。

此后,许多国家和城市竞相申办和举办奥运会,期望通过奥运会来拉动本国、本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奥运经济。

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该届奥运会出现了10多亿美元的巨额亏空,致使该市的纳税人直到20世纪末才还清这笔债务。为了15天的奥运会,蒙特利尔的纳税人负债20年,人称“蒙特利尔陷阱”。该届奥运会不仅影响了加拿大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使奥林匹克运动受到沉重打击,严重影响了当年申办1984年奥运会活动,使原来准备申办的国家纷纷退出。

今天,就在这因为体育而举世欢腾的时刻,我不知道理性的人们,是否也为雅典感到了一丝丝的隐忧?雅典会陷入“蒙特利尔陷阱”吗?也许是巧合,就在奥运会开幕的前夜,雅典最繁华的宪法广场上,出现了这样一条崭新的标语:奥运会来了,雅典还是雅典。我不知道,这出奇的冷静里是否正蕴涵着某种宿命的表达。

被金钱包围的奥运会,正一步步走向奢侈。雅典人的经验,给2008年的北京很好的上了一课。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在短暂的冲动之后,北京已经回归理性。“节俭办奥运”的理念,从北京向全世界发出。“鸟巢”的及时“瘦身”,工期的适度推迟,正闪耀着这种理性的光芒。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顾拜旦说,体育就是健康,是美丽,是公正,是和平,是荣誉。奢侈不属于体育,体育也不需要奢侈。

以下是相关的新闻

当美国人在洛山矶奥运会中将奥运于经济一词相连接后,四年一界的奥林匹克体育盛会便与广告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洛杉矶奥运会是1896年现代奥运会创办以来首次由民间承办的运动会。在既无政府补贴,又不能增加纳税人负担,而且美国法律还禁止发行彩票的情况下,筹委会主席尤伯罗思领导筹委会白手起家,广开财源,通过与企业集团订立集资协议;出售电视转播权和比赛门票;压缩各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尽量不修建体育场馆;不新盖奥林匹克村,租借加州两座大学宿舍供运动员、官员住宿;招募志愿人员为大会义务工作等各种方法,使得原计划耗资5亿美元左右的奥运会后来不仅没有出现亏空,而且盈利2.5亿美元,这就说明了奥运会可以作为巨型商业项目来进行运作的本质。

再看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那届奥运会可说是近30年来最糟糕的一次。蒙特利尔因为这届奥运会背上了12亿美元的赤字包袱。直到今天,当地的老百姓仍然在用附加的烟草税来填补28年前留下的亏空。此后举办的几届奥运会吸取了蒙特利尔的教训,出现了扭亏为盈的好势头,特别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6 下午 06:43:07

    ,如电子计时器、终点摄影仪、自动打印机、闭路电视转播等。自1928年起,女子田径项目纳入正式比赛,这一重要变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性和号召力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重要发展是有了冬季奥运会,它使奥林匹克

  • avatar
    访客 2022-07-06 下午 03:19:57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正值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时期,各种民族主义和排外心理妨碍了正常的国际交往。现代运动项目仅在少数欧洲国家有所开展,世界范围的体育竞赛活动很少进行。奥林匹克运动尚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奥运会也还未形成一定的举办模式,如项目设置稳定性差,场地设施简陋,财政困难,会期不固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