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文学常识_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史

hacker|
114

文章目录:

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明朝典章制度

都察院 都察院是明清两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督察各道的最高监察机构,而明代监察御史充任的职务远比前代繁重。

大理寺 大理寺是中国封建王朝设立的掌管审核刑狱案件的官署。在明代,大理寺对维持的司法公正起到了积极作用。

翰林院 翰林院是明皇朝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中的一个职能部门,也是一种官僚制度。

内阁 明洪熙、宣德两朝以后,内阁这个机要秘书式的小衙门一度演变成了参决大政的中枢机构,阁臣为首者竟成了位跻三孤、权压六卿的“真相”。内阁的形成是明代极端君权专制的产物。

票拟 票拟是指由明朝时内阁代拟“御批”的稿本,供皇帝决定是否采纳。

通政使司 通政使司是明代中央掌受内外奏章、敷奏(陈述详情的奏折)、封驳之事的官署。

司礼监 礼监司起初掌宫廷礼仪,其后地位提升,与内阁并立,成为明朝皇帝集中皇权的两个政治砝码。

卫所制度 卫所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模仿北魏隋唐的府兵制、又吸收元朝军制的某些内容而制定的,是明朝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制度,在处理和平与战争不同时期军队的驻防和调遣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之处。

丞相 百官之长,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权力相当大。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先从削弱地方权力开始,逐步削弱并废除了丞相制。

祭天 祭祀 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对于祭天尤为重视。嘉靖皇帝建天坛于南郊,冬至日至彼祭天并被列为朝廷三大节之一。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始按明代礼节祭天。

典章制度

怎样查古代典章制度,问题看来比较简单明了。概括说来,即可从三方面入手:一、了解历代制度的沿革,主要可查《十通》;二、查一代制度,可利用会要、会典;三、作较深入的研究,就必须核对史志和参考其他专著。当然,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如纵的利用《十通》查各类制度的历史因革,可以参考会要、会典,横的利用会要、会典查一代史实,也可参考《十通》。一般情况下,查了《十通》、会要也就够了。但是,由于《十通》、会要等主要取材于史志、实录、奏疏等等,已是第二手材料,所以查出的结论要加以引用时,最好与原始材料核实一下;而作较深入的研究时,更应该和原始材料参照使用。另外,还应该参考关于各种制度的专门著作。

唐以前的史志编纂已简述如前,唐以后各史基本上都撰有志书,清代以来学者更有补志之作,一补史之缺志,二补史志所不详备,三则为考证和纠谬。这些补志较集中的收入《二十五史补编》(开明书店编印,1955年中华书局重印),希读者注意。此乃考史者所必备,应知利用。又类书中往往收集了部分关于典章制度的资料,有时也可翻翻,不过总不及《十通》、会要详备。

一、利用《十通》查历代制度

《十通》有多种版本,目前最通行的是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影印精装本,连索引共计二十一册。

这个本子一则比翻阅线装书方便,二则编有索引易于检查,故较受欢迎。

为避免重复和节省篇幅起见,关于《十通》的书名、卷数、作者、内容和时代起迄,这里不一一介绍,仅录《十通索引》所制《十通一览表》于下,以供参考:

读者如熟悉《十通》各书的大体内容和分类情况,可以直接翻阅《十通》,而不一定要先查《十通索引》。例如春秋末期实行“初税亩”,这是田赋制度的一大变革,也是确立封建制的土地所有制的一个重要标志。翻开《通典》卷四《食货·赋税上》和《文献通考》卷一《田赋一》,即可查得“鲁宣公十五年初税亩”等材料。

《十通索引》分为二种:

其一为四角号码检字索引,系将《十通》中所载之制度名物,篇章节目,凡成一名词,或可特立为一条目者,都用四角号码法编码排列,下注其所隶之书,所见之页,及所始之栏。如欲知“兵部尚书”之沿革者,则按“兵”字之四角号码7280即可检得兵部尚书 典137中兵部尚书(续)典1287中兵部尚书(清)典2170中由此可于《通典》137页中栏,《续通典》1287页中栏,及《清朝通典》2170页中栏等处检到之。又如欲知“籍田”之断代史料者,则于“籍”字之四角号码8896下可见藉田——周至唐典264上籍田——唐至明典1429上籍田——清 典2270上这里,所注“周至唐”、“唐至明”及“清”等字样,即指该段文字所包含之时代,读者只须根据需要,按页数检之,即可索得。

未曾熟习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可先查所附《单字笔画检查表》。

此种索引为专查某一特殊事物,或任何人名、地名者而设。若欲知某种史料之大概,某一制度之内涵,或某一时代之人物地理者,则可利用第二种索引。

第二种索引为分类详细目录。因三通典、三通志、四通考间内容各异之故,它分为三编。第一编为混合三通典之详细目录,按《通典》原有各门,分为八类:一、食货类 二、选举类 三、职官类 四、乐类 五、兵类 六、刑类七、州郡类 八、边防类。

第二编为混合三通志之详细目录,亦按原书之二十略及本纪、列传等,分为下列各类:

一、本纪 二、年谱 三、世家 四、列传 五、氏族略 六、六书略 七、七音略 八、天文略 九、地理略 十、都邑略 十一、礼略 十二、谥略 十三、器服略 十四、乐略 十五、职官略 十六、选举略 十七、刑法略 十八、食货略 十九、艺文略 二十、校雠略二十一、图谱略 二十二、金石略 二十三、灾祥略 二十四、昆虫草木略。

第三编为混合四通考之详细目录,亦按《通考》原有各门分为下列各类:

一、田赋考 二、钱币考 三、户口考 四、职役考五、征榷考 六、市籴考 七、土贡考 八、国用考九、选举考 十、学校考 十一、职官考 十二、郊社考(群祀考附)十三、宗庙考(群庙考附) 十四、王礼考十五、乐考 十六、兵考 十七、刑考 十八、经籍考十九、帝系考 二十、封建考 二十一、象纬考 二十二、物异考 二十三、舆地考 二十四、四裔考 二十五、外交考 二十六、邮传考 二十七、实业考 二十八、宪政考。

又《十通》各书之序跋考证等项,无类可归者,列诸篇首,曰总类。

此项索引,系将《十通》原有之十种简单目录,化为三种详细之目录。每一编中,各按原书之门类节目,把从各书中所摘出之详目,分类排次,注明页数起讫。这样,凡同类之文字,其目均并列于一处,可以一览了然。

以上二种索引,前一种便于特索,后一种利于类推,读者可因所检之不同,而参用之。

二、利用会要、会典查一代制度

会要、会典中的材料极为丰富,查一代制度,应知利用。如唐德宗时宰相杨炎创立两税法,在《文献通考·田赋考》虽可以查到其大致内容,但《四库提要》曾指出杨炎定两税法奏疏,最关沿革,《文献通考》佚而不载,是一大疏略。然而查一查《唐会要》,于卷八三《租税上》即见该奏疏全文,可知会要之极为有用。又如欧阳修的《新五代史》讲究《春秋》笔法,而于典章制度疏漏较多,有赖《五代会要》“得以收放失之旧闻”和订正欧史之谬。《宋会要辑稿》对于查考赵宋一代制度,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他会要,对查该朝典章制度,都不失为史料的重要宝库,值得加以重视。

现将会要、会典的作者、卷数、版本及其分类开列于后,以供参考。

《春秋会要》四卷,清姚彦渠撰,中华书局1955年校点本。卷一为世系、后夫人妃,卷二为吉礼,卷三凶礼,卷四宾礼、嘉礼,计六门、九十八事。

校点时曾取原书所本“三传”(《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原文及有关书籍校勘,并加新式标点,是目前通行的较好版本。

《七国考》十四卷,明董说撰,中华书局1956年校点本。记战国秦、齐、楚、赵、韩、魏、燕七国的典章制度,分为十四门: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群礼、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琐征。

校点时以守山阁丛书本为主,以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参校。

《秦会要订补》二十六卷,清孙楷撰会要,徐复订补,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分世系、礼、乐、舆服、学校、历数、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四裔十四门。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此书对秦制与山东诸侯递相仿效之有显例可见者,亦详著于编,以明秦制并非完全独创而无因革可寻。

《西汉会要》七十卷,宋徐天麟撰,有中华书局1955年据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重印本和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校点本。

计十五门、三六七事。十五门是: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祥异、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蕃夷。其他会要所分门类大都仿此,或略有增减改动。

校点本据清江苏书局翻刻武英殿本为底本,参校了中华书局1975年第三次印刷的《汉书》校点本,校正了原书若干错误。

《东汉会要》四十卷,宋徐天麟撰,有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本和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此书亦分十五门,计三八四事。新版以清江苏书局翻刻的武英殿本为底本,参校了中华书局1973年第二次印刷的《后汉书》标点本,校正了某些原书的错误。

《三国会要》二十二卷,清杨晨撰,中华书局1956年校点本。分为帝系、历法、天文、五行、方域、职官、礼、乐、学校、选举、兵、刑、食货、庶政、四夷十五门。

是书旁搜博引,引书在一五五种以上,极有参考价值。

《唐会要》一百卷,宋王溥撰,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此书不分门,凡五一四目,“于唐代沿革损益之制,极其详该”,为现存最早的一部会要。

《五代会要》三十卷,宋王溥撰,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凡二七九目。编者从五代历朝实录中引录了不少奏章、诏令,所记颇有史料价值,可与《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相互补充。

校点本以清江苏书局本为底本,同时参校武英殿本、沈镇本和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藏传钞本,以及《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册府元龟》等,附有校记。

《宋会要辑稿》二百卷,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精装八册。

此书为宋代官修,清徐松辑,北京图书馆1936年影印,共二百册,分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祟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十七门。此书材料丰富,是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宋李攸撰《宋朝事实》二十卷(中华书局1955年据国学基本丛书本重印)、李心传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十卷(1937年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亦为查考宋代典章制度的有用参考书。

《明会要》八十卷,清龙文彬撰,中华书局1956年出版,精装二册。

分为十五门,系以子目四九八事。十五门为: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祥异、方域、外蕃。

《西汉会要》、《五代会要》都是不加论断的。《唐会要》则有苏冕的《驳议》;《东汉会要》间附按语及杂引他说。此书录有《辑览御批》、《三编发明》及其他论列。

此外,如《明会典》,万历重修二百二十八卷本,1936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四十册,《大清会典》一百卷,清乾隆时官修,嘉庆、光绪时重修,亦可参考。

三、参考其他有关专著

《通典》八门、《通志》二十略、《文献通考》二十四考等等,其中不少门类都有一些相应的专门论著可供参考,这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不能忽视的。这里仅以“职官”为例,作一说明,希读者特别留意!

历史上各种职官的名称、建置、职掌、品级、员额极为复杂,不仅代有因革,就是一代之中也往往废置不常。虽然二十四史中对每代官制多数撰有专志述其大要,《十通》和会要、会典等也有专章论叙,“但或则断代为书,不便检阅,或则疏略不全,难裨实用,因而就有职官专书的出现”。

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历代职官表》七十二卷,成书较晚,搜采亦较完备。其书以清代官制为纲,每类先列表,把上古至明的职官名称排比对照,以便知道清代某官相当于前代何官。表后是考证,援引古书说明历代官制之沿革置废。有殿刻原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卷目如下:

1宗人府2—4内阁5吏部6户部7户部三库8户部仓场衙门9礼部10乐部11礼部会同四译馆12兵部13刑部14—15工部16户工二部钱局17理藩院18—19都察院20五城21通政使司22大理寺23翰林院24经筵日讲起居注官25文渊阁阁职26詹事部27太常寺28坛庙各官29陵寝各官30光禄寺31太仆寺32顺天府33鸿胪寺34国子监35钦天监36太医院37—41内务府42銮仪卫43领侍卫内大臣44八旗都统45前锋护军统领46步军统领47火器健锐虎枪各营48盛京将军等官49盛京五部等官50总督巡抚51学政52司道53—54知府知县等官55各省驻防将军56提督57总兵副将58参将游击59河道各官60漕运各官61盐政62关税各官63各处驻札大臣64宗室封爵65世爵世职66圣贤后裔67师傅保加衔68文武官阶69王府各官70新疆各官71藩属各官72土司各官

全书头绪纷繁,又无索引,查检颇为不便。道光年间,黄本骥删去释文,仅存诸表及简略的清代官制说明,约为六卷,仍称之为《历代职官表》。黄编本虽较简略,但对一般研究者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使用上也较方便,中华书局1965年排印时,予以仔细校勘,纠正了不少错误,改进了表中官名的排列,并加新式标点,又请瞿兑园撰写《历代官制概述》,通论历代官制沿革情况,刊于表前,以便读者对历代官制先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另有《历代职官简释》以解释表文,附于表后。全书之后又编有索引,极便参考。

此外,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77年编印的《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常识》,亦可参考。

又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章伯锋编《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1796—1911),钱实甫编《清季重要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59年版)和《清季新设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61年版),可供研究清代官制之用;刘寿林编《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66年版),可供查1912—1928年职官之用。

什么是典章制度

典章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从很早开始,中国历代统治者就十分重视典章制度的建设。

《史记》中的“书”和后来各朝正史中的“志”、“录”就留下了丰富的有关典制的记载。此外,还有不少典制方面的专书,如《文献通考》、《通典》、《通志》,以及各种“法令”、“律则”、“典章”、“会要”、“会典”等等。可见,历代先人们是十分重视政权制度建设的,并留下了内容丰富、行之有效的政府行为规范和操作方式。

典章制度最早称之为“旧事”、“故事”,《直斋书录解题》中称之为“典故”。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即使作为大权在握的各级政府,做事也应该中规中矩,有章可循。大到经国之大业,小到生活之琐事,无不与典章制度息息相关。了解了古代典章制度,也就等于掌握了一个展望古代历史,尤其是统治手段沿革的窗口。

对于想了解、研究古代历史的人来说,不掌握古代典章制度,许多问题就永远也搞不清楚;而对于想再现古代社会历史的小说家、电视剧的编剧们来说,不了解典章制度也就无法真实地再现历史的风云,甚至会闹出似是而非、张冠李戴的笑话。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上午 11:07:08

    点时以守山阁丛书本为主,以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参校。《秦会要订补》二十六卷,清孙楷撰会要,徐复订补,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分世系、礼、乐、舆服、学校、历数、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四裔十四门。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此书对秦制与山东诸侯递相仿效之有显例可见者,亦详著于编,以明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上午 12:58:04

    可参考。三、参考其他有关专著《通典》八门、《通志》二十略、《文献通考》二十四考等等,其中不少门类都有一些相应的专门论著可供参考,这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不能忽视的。这里仅以“职官”为例,作一说明,希读者特别留意!历史上各种职官的名称、建置、职掌、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