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民族常识书人教版_民族常识初中版课本电子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hacker|
121

文章目录:

初中教材的人教版和人教实验版有什么区别,内容一样吗

不一样 人教义务版和人教实验版物理教材比较

摘 要

本文是以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义务版)与现正在实验区试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实验版)为依据。从“大纲”及“标准”对教材的编写要求,以及两种教材的理念和特点进行比较。从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实验版突出了“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 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科学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及“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革理念。而人教义务版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面不如人教实验版广,而且难度更深一些。通过新旧教材的比较,找出异同点,吸收其积极因素,将更好的推动当前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改革

1.前 言

多年来我国的物理教材一直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以下简称老教材),而且基本上全国都使用这本书。虽然说这本书有很多优点,但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了。

2001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规定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有多个出版社出版了根据《标准》组织编写的实验教材,并在实验区已经开始试用。其中,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织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供实验地区学生使用。其中最早使用此书的实验区学生已面临中考,其反映良好。此教材力图体现《标准》的改革理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有很多显著的优点。

新教材总结了国内外的教材编写经验,注重了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增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与老教材的理论严谨,科学性强不同的是新教材色彩鲜艳,插图丰富,把一些难的、科学性强的东西简单化。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淡化了应试教育所必须的死记硬背。

新教材增强了趣味性和探索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在处理问题时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依据,更加注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而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此外,新教材增加了实验,除了课本中列出的必做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外,还介绍了很多简易的“想想做做”实验。增加了“探究”、“科学世界”,“STS”等栏目,非常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并能启发学生思考。新教材还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科学探究等内容,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总之,新教材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主题思想的教材,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

2. 新老教材各自特点综述

2.1教材内容的安排

老教材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例如:考虑到学生学习热学和电学知识时,要用到力学知识,把力学知识放到了前面;考虑到学习力学知识要用到运动学的知识,把运动学的知识放到了力学知识的前面;考虑到物理中各种仪器的使用都要用到测量知识,把测量的知识安排在整套书的最前面。从这些年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安排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⑴ 在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中虽然只涉及到了长度的测量,但实际还要求学生掌握有效数字,误差的基础知识,读数的基本原则(包括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确定有效数字的个数,根据有效数字的个数推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这就使很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对物理产生一种难、繁的感觉,使他们一开始就觉得物理“无趣”。

⑵ 在紧接着的第二章“简单的运动”中要求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以及利用速度进行相应的运算。其间一些题目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马上从无趣中感到了物理还难,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仅把物理当作一门要考试的科目,为考而学。

⑶ 第三章“声现象”、第四章“热现象”、第五章“光的反射”、第六章“光的折射”中,学生又感到物理还是非常有趣的。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后面七到十四章的力学知识中,大到涉及概念、计算,如质量、密度、力、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等。这些概念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知识体系严密,逻辑关系复杂,非常有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但也容易使学生陷入“物理就是分析加计算”的错误理解中,而忽略了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养成“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

⑷ 老教材中实验多为演示实验和教师实验,没有加入探究或探究实验不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换一句话说就是“老师是学习的主体”。

新教材内容覆盖了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所有内容,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一改以往教材“难、繁、偏、旧”的现状,所选内容经典,实用而有特色。而且教材难度适中,没有过多、过繁的计算,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的主要精力可以用在自主的探究学习上。考虑到测量,运动和力的知识与声、光、电的知识相比较为枯燥,而声、光、电的知识生动活泼,能吸引学生,所以新教材把测量,运动和力的知识放到了最后面。整套书的安排分为“科学之旅”,“有趣的声音”,“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功勋卓著的电和磁”,“古老而又现代的力学”和“无处不在的能量”七大篇。这样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识规律。

新教材不是特别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而是强调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领略到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从而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所以新教材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新教材一改以往以“测量初步知识”来开头,而是以“有趣的声”为开头。一打开书就是非常美丽的彩色图片:在非洲干旱炎热的草原上,万籁俱寂。一群大象慢慢地向前走,小象在母亲旁边听话地跟着。这群象要去哪里?也许,它们发现了水源,或者可口的食物。象群的行进速度虽然缓慢,但方向是确定的。忽然,不知什么原因,象群停住了。一些象竖起鼻子站在那儿,另一些则左顾右盼犹豫着。但是很快,它们又继续前进了,不过这次它们改变了方向。同学们也许会问:“这又不是生物课,怎么让我们读大象的故事?”,“这些大象的活动是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的,这与声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大象可以用我们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从而引入新课第一章——声现象,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总的来说新教材的安排有以下优点:

⑴ 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现象,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同时又由于这些内容教学要求不高,这对保持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⑵ 降低物理教学的难度,减小两极分化。

老教材都是从测量和力学开始的,尽管力学现象随处可见,但力学的教学要求较高,因而造成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结果是学生满怀热情的进入了物理学大门,而学习中最先遇到的却是近一年的抽象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加之相应的习题难度又较大,从而造成兴趣减退,出现学习成绩分化的局面。新教材从结构上进行调整后,由于有效的避免了在学习物理之初就发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局面,而从学习心理角度分析,学习成绩能长时间的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对学习兴趣的保持也具有强烈的作用。

⑶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教材的试教之处,一些教师认为这样的教材结构会导致处初二大量时间学习物理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科能力的提高,且这样的结构会造成初三教学难点过于集中,不便于知识的巩固和落实。但我们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原动力,因此在学生初学物理时,保持住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之一。

另外,将课程标准中要求不高的物理现象集中在初二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想通过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习惯,从而落实课标中“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学目标。如果我们在初二年级进行现象教学中能确实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就能够通过“这样简单的知识”教学过程得到落实,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后,进入了初三再学习那些知识密度大,要求高的概念规律时,也就不像以前在初二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学习那样被动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难点后移,先利用教学要求较低的现象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必要能力,再集中突破重、难点知识的分段式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2教材内容的选择不同

这里仅介绍新教材内容选择的特点

⑴ 新教材的难易适中。

⑵ 新教材特别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教学,从物理概念、规律的产生与发展、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养成等诸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构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的。例如:速度的概念、声音的产生、光的传播规律、力的三要素等,都不由教材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得到。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⑶ 新教材较好地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特别注重联系实际,每一章节都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与自然现象开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揭示客观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热情和兴趣,既注重知识,又立足能力。教材中有许多这样既来源于生活又可以用探究得出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的实例:讲到“二力平衡”时,用了“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一例;讲弹力时,用橡皮枪和跳高撑杆等。可以说新教材在贴近生活,注重物理知识的现代化、实用性及生产应用上做到了有机的统一。

[4] 新教材在结构体系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具有强烈的互动特质,设置了如 “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 ”、“想想做做”、“想想议议”、 “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科学.技术.社会”等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最佳配置。

2.3 新老教材的思想文化内涵不完全相同。

⑴ 新教材在体现理科教材的一般共性的同时,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社会定位和培养目标,特别注重了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的融合,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合作学习,善待他人,正视批评。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方面,新教材作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新教材突出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世界、认识宇宙,并以多种形式提倡并培养科学的批判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一切都为学生今后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不是老教材中过于注重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正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⑵ 新教材各章节都辟出相当的篇幅对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科技成果做了介绍,这既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新教材中很多关于环保的内容,例如“调查周围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收集报刊和科普读物上关于臭氧层空洞的信息,写一篇环保方面的报告等”,注重环保等人文教育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

2.4 教学活动形式与时间安排

老教材规定初中物理的总课时为164,每周2—3课时,其中讲课(含学生随堂实验)90课时占55%,学生实验和物理实验实践活动占26课时,占16%,物理科普讲座活动8课时,占 5%,另外机动40课时,占24%。还规定了每学期至少对学生开展1—2次物理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2课时。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教学活动和时间安排的指出应提倡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讲授、讨论、实验探究等,各种教学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实用的场合,各自的长处和不足相互补充,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适当选择。对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无一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可根据学生情况自己调整。

3.新老教材的具体比较

3.1 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的比较。

3.1.1从知识内容的广度上看

新教材包括了老教材几乎所有的内容外,另外还增加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声的利用”、“看不见的光”、“眼睛和眼镜”“电磁波的海洋”、“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宇宙和微观世界”等内容,都是与科学知识前言接轨的知识,大大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1.2从知识内容的深度上看

光学部分的知识在新教材中只占有一章的内容,而在老教材中是分了两章来讲的。新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面更广,其中很多知识都不及老教材中的讲解深,如:凹透镜、照相机、幻灯机、球面镜知识在老教材中都是以一节的内容来讲解其原理,而在新教材中则是作为了解知识,没有详细讲解其原理。

3.2 教材的编排

3.2.1. 教材非常“美”—彩图鲜明,文笔生动,印刷精美,引人入胜。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它能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通俗化。老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用黑白色的绘图图片,仅在两册书的最前面附有共22幅彩色实物图片,它不仅是在美感上不及新教材,在数量上更是远远的不及。

新教材中的插图比老教材中的插图要丰富的多,光8年级物理书中的插图就多达350余幅,九年级物理书中的插图有220多幅。它是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分布在各章各节中的,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教材使用的大量彩色图片中有大量的漫画、卡通形式的绘画图片(仅“声现象”这一章就有29幅),这些绘画图片生动活泼、滑稽有趣,贴近中学生的生活。这正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而精心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牙齿听声音”、“像的正倒跟什么有关”、“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苹果落地”、“安全带的作用”等图片,滑稽可笑,令人印象深刻。另外,利用彩色卡通图片还可以实现寓教于乐,例如:“小丑及其所成的像”,小丑色彩鲜艳,形状可爱,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教材还使用了大量的彩色事物图片(仅“声现象”这一章就有15幅),这些图片真实直观,说服力强,例如:“编钟”、“蟋蟀翅膀振动发出鸣叫声”、“太空舱中的宇航员”、“用超声波诊断观察母体内胎儿的情况”等等,把这些平时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通过视觉形象向学生传递更多知识和信息。插图还可以反映实验过程,弥补教学仪器的不足。例如:“探究滑动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凸透镜成像实验图”等。

新教材的插图还特别注意改变性别刻板印象。国外对于儿童读物及课本的内容分析显示,许多材料以性别刻板印象的方式描写男性和女性。男孩和男人在刺激的冒险活动中担任主角,并表现出自信和创造性,女孩和妇女有描画成被动和依赖性的倾向。除此之外,新教材的每一章都有章头图,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

3.2.2. 新教材在编排时,表述、学习情景、活动与设计上都注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2.3. 教材中所有探究活动的设计都本着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假设,推理,发现。教学过程延伸至课前、课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2.3.1 新教材包含很多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老教材中的问题答案都确切明了,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都不涉及,这就使学生认为任何问题都有现成的、科学的、唯一的、明确的答案,只要学习这些现成的结论就可以了,这样极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新教材中设置了许多开放性的问题,有些问题是需要学生自己寻找所需要的数据回答问题的,例如:“估计从教室步行到学校大门口所用的时间”;有些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例如:“现有弹簧测力计、天平、量筒、刻度尺、烧杯、水、细绳等器材,你有哪几种方法可以测出一个小铁块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有些开放性问题不是现在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例如:“分析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配合使用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等等。其中,第一类开放性问题重在学生寻找资料的过程,教师可以提供线索,但绝不应提供现成的数据;第二类和第三类开放性问题重在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教师不必提供答案。

3.2.3.2新教材包括许多实践性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老教材中也有一定的实践性课题,但主要是一些小制作、小实验,例如:“制作针孔照相机”、“自制平行光源”、“自制小天平”、 “自制量筒”、 “自制橡皮测力计”、“蜡烛跷跷板”、“自制潜水艇模型”等,课本上还给出了这些小制作、小实验的制作步骤与所需要的材料等,可以说只是要学生照着做就可以完成。

新教材中随处可见实践性课题,有些问题要求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得出相应的结论。“探究实验”中的问题都是实践性的,以及课后的实践活动,例如:“制作一架模型飞机、舰船或汽车,测量它运动的平均速度,比一比谁的模型的速度大”、“收集有关超声波应用的信息,并与同学交流”、“收集身边的一些凹透镜和凸透镜,测定它们的焦距”、“通过安置在门上的‘猫眼’看到的景物与实际的景物相比有什么变化?查阅资料,了解‘猫眼’的主要构造”等。这些实践性课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自然、社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物理是有用的。另外,学生通过对一些实践性课题的研究,不仅能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对社会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3.2.3.3 新教材中的课堂活动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课标中突出物理实践活动的精神,在教材中新增了不少促进师生互动的小栏目,如:在“探究实验”,学生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有需要学生动手动脑的物理实验;又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能畅所欲言,与同学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这些小栏目都很好的起到了促进师生互动的作用。在作实验的时候,是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过程,再由老师指导,在讨论与交流时就更能使所学的知识与大家交流,起到了师生共同进步的作用。

3.2.4. 章节的命名更有吸引力。

新教材章节的命名是非常好的,非常有特色。作者很细腻,很了解学生的心理。“有趣的声”、“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古老而现代的力学”、“现代顺风耳——电话”、“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等,每一个章节的命名对初中生来说都非常的有吸引力,而不像老教材一样干巴巴的,纯知识性的“光的折射”、“功率”等。初中生就喜欢一些有趣的东西,新奇的东西,新教材就抓住了这一点。

4.结束语

本文对人教版义务版与人教实验版初中物理教材作了一系列比较。从课程理念到习题,可以看出由于“标准”和“大纲”对教材编写的要求不同,两本教材有显著的不同。但是新教材明显比老教材更适应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达到了改革的目的。由于时间和查阅到的资料及作者的资智有限,本文对教材做了粗浅的比较,对于教材的概念规律的教学处理以及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问题都未做讨论。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物理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6�1物理(8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6�1物理�6�1(9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 《物理教学探讨》2002年第3期 主编廖伯琴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物理教学探讨》2002年第1期 主编廖伯琴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2] 朱幕菊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 刘小平 刘晓莹 赵鹏飞《中学物理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7

人教义务版和人教实验版物理教材比较

曲靖市民族中学

范聪敏

二○○五年九月二十二日

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专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 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 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考点30.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了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7.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内容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8.新战略提出的意义: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中国外交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专题二.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34页)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和平成为主题之一的原因是什么?

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国际社会祁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

3.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4.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维护世界持久和平

6.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主题原因是什么?

当今国际社会仍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世界,落后、贫困、危机、债务,捆扰着占世界人口2/3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

7.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②恐怖主义。

8.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

9.恐怖主义的危害: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威胁。

10.当今世界不太平根源(最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的表现是什么?

超级大国倚仗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鼓吹“先发制人”和“预防性干预”,以争夺和控制世界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

12.发展问题也称南北问题。

造成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其他原因:①历史上长期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历史原因)

②战乱和不稳定

13.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14.解决南北问题根本途径(对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其他途径(对策):①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②维护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保持国内社会稳定。

15.建设和谐世界我国应奉行怎样的内外政策?其作用何在?

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作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专题三.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36页------38页)

考点34.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及对社会发展影响,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

1..我国人口现状:①人口数量大,新增人口多②人口素质不高③人口老龄化

2.为此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3.计划生育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4.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控制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6.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

7.我国人口现状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总说: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人口老龄化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都会带来沉重压力。

分说:①人口数量大影响: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加剧了资源危机、环境恶化;加重就业压力,使诸如交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人口素质偏低影响:增加了就业难度;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低,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人口老龄化影响:增加了养老、福利、社会保障事业的经济压力,增加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等,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压力。

8.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社会健康发展有何意义?

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人口文化素质;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减缓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人们的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考点35.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

1.我国资源状况如何?(除了总量丰富外,其他是我国的资源问题)

①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②资源分布不平衡 `

③自然资源的质量不高

④资源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

2.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

3.自然资源特点:数量有限

4 资源利用中出现种种问题的危害: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

5.我国应对资源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①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②跨区域调配,是解决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等

③把对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6.“开源”是指什么?

“开源”指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

7.节流: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

8.开源与节流关键在于:科学技术。

9.解决资源问题,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什么?

开源 (“嫦娥一号” “神七”发射目的之一)

10.科学技术在资源方面的作用何在?

①利用科学技术,可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

②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

③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11.资源问题的出现有何危害?

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12.在资源问题上青少年应做到什么?

①树立人均观念和 节约观点,珍惜和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②遵守资源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③做到节水、节电、节地,不吃野生动物,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日常生活中具体行动)

考点36.了解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解决环境问题对策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哪两类?

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2.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3.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废气 、废水及固体废气物污染

4. 环境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危害是什么?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5.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6.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①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地位)

②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我国的环保方针),决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具体行动:

在生态建设方面:①针对一些地区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大规模的防护林工程建设

②把防治荒漠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力开展治沙工作

③还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牧等工程,恢复自然环境本来面貌。

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①重点治理大江大河的水体污染

②治理重工业地区和城市的大气污染。

7.在环境问题上,青少年应做到什么?

①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意识,积极宣传环保。

②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③做到爱护花木,植树种草,拒绝在街头、露天烧烤,不焚烧废弃物,不乱扔垃圾。(日常生活中具体如何做)

考点37.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PRED四者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整体。

2.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中(PRED),人口因素是:关键因素。

人口因素是关键因素的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造成资源短缺;人类排放的废弃物也逐渐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终会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及社会变动等一系列的变化。

3.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地位、作用)。人类与自然资源是休戚与共的关系。(关系)

4.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位、作用)

当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协调时,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平衡的,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就比较优越;否则,就会制约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发展。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6.可持续发展中人类应树立的意识是什么?(对人类有何要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以很高的道德标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人类应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7.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 含义: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 含义: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 含义:许多区域性的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的问题,要求

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

8.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正在从观念走向实践

①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②不仅积极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踊跃参加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该战略从观念走向实践,我国具体所作的两方面的努力)

③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正从观念走向实践。青少年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9.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国应怎么办?

①在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两类社会)

②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0.文明发展道路是怎样的?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专题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40页)

考点38.知道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1.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通过价格 传递的信号,指挥着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适时的改变他们的计划,自发的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即市场调节)

2.看得见的手指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看不见的手”时要注意什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觉利用“看不见的手”,才能使经济健康地发展。

4.宏观调控有何作用?(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点,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5.市场机制有何作用?

能够自动组织、协调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到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6.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作用如何?

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它自发的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考点39.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中“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原则

1..我国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两地之间)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本地)

2.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

3.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首先应怎样?)

发展区域经济,首先应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 ,主导因素和优势产品,才能使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4.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开展贸易活动作用何在?

背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个区域都会有自己的资源特点和名优产品,贸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

作用:应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开展贸易活动,可以使人人们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业,使各地都能享受到更多更丰富的产品。

5.我国各种资源区域分布是怎样的?

①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有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条件;

②东部地区工业和交通的基础好,人才、技术、资金雄厚,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③南方降水充沛、空气湿润、水资源丰富,很多地方是鱼米之乡。

④北方降水量较少、空气较干燥、水资源较少,适于发展旱作农业。

专题五.生活在国际社会

考点40.了解当今国际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1.当今国际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经济全球化 ②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③文化多元化

2.全球化表现为: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球化.

3.文化多元化:(含义)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

过程怎样:全球化的过程一定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共享文化成就的过程。

4.文化多样性作用何在?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传播的基础,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是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考点41.知道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我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山西:平遥古城、云冈石窟,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云南丽江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重庆大足石刻,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河南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盛京三陵、十三陵、明孝陵),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甘肃莫高窟,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河南殷墟,广东开平碉楼及村落。

考点42.知道欧盟、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的作用

1.欧盟:是当今世界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

影响:它的崛起有利于世界走向多极化

2.联合国

定义: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是一个当今多极化世界共同制定世界规则的地方。

面对世界多极化在制定国际关系规则方面,联合国最具 广泛性,权威性

3. 联合国的历史由来:

①联合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产物。

②1945年,中、苏、美、英等50多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这一天成为联合国的诞辰之日。

至今有190多个会员国。

4.联合国的诞辰之日:1945年10月24日.。

5.联合国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6.联合国的原则是什么?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等。

7.联合国发挥了什么作用?

和平方面: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

发展方面:促进各国社会经济发展

8.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地位)。积极参加联合国及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为联合国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如何作贡献)

9.世界贸易组织

①定义:“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游戏规则”,就是目前世界

市场上应用最广泛、最具权威性的规则。

②有人把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③其基本职能: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

④.世界贸易组织作用是什么?

它较大幅度的降低了世界各地进口关税的水平,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

10.中国于2001年 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1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有何影响?

加入WTO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给中国政府和人民带来重大的责任和挑战。(既有利又有弊)

初中政治课本人教版电子版哪里可以听

喜马拉雅。

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研究、指导”为基本职责,推动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优良品德的形成,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而努力。目的要求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教育与学习,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明确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组织和纪律观念,弘扬民族精神与优良社会品德,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学生状况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即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选择,本学期学习任务相对比较繁重,背负的压力明显增大,通过一学期的相处,师生关系比较融洽,但处于该年龄段的学生性情多变,须加强沟通与理解、密切关注。教学状况分析: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是第四单元《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民族政策常识、时事政治、总复习四部分内容。本学期最主要的任务是全面复习、迎接中考。根据相关精神,学生应涉及的知识面与知识点明显增多,要求掌握的程度明显加深,必须依据考试标准和相关中考信息带领全体同学,密切合作,把握学习规律,系统、全面的复习提高,力争有一个好的毕业成绩。

河北中考政治考试范围考几本书

你好,河北中考政治考试范围考四本书。

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部分教学内容;②教育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教学内容;③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④《民族常识》(人民出版社,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编写组编著),初中版中的部分教学内容。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7 上午 12:09:12

    成了环境污染,终会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及社会变动等一系列的变化。3.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地位、作用)。人类与自然资源是休戚与共的关系。(关系)4.自然环境是人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