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考语文文化常识_语文文学常识高考

hacker|
154

文章目录: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都有哪些?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中语文考试的文言文和古诗出自哪里?

古诗一般是出自唐宋诗词,文言文出自二十四史里面。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高考命题原则

近日在教育部新版发的《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方面,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

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以下内容非常非常重要,请大家仔细阅读,跟对方向,不要盲目备考。

2021高考命题将继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高考的核心功能,上好“立德树人一堂课”做精“服务选才一把尺”树好“引导教学一面旗”做到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

一、2021年高考命题的六大要求

各学科命题都要体现十九大及各届全会的新精神、新论述,体现高考的“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并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落实“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的命题要求,使高考由“解答试题”转向“解决问题”。

高考命题6大要求

要求1

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

要求2

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题目立意情境和设问应科学、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洁。

要求3

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4

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

要求5

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

要求6

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应合理。

二、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

1.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2.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3.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4.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5.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 ,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6.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

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7.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8.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9.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10.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三、解读:2021年高考备考中的

重点关注

本文解读更偏重从语文的角度,本文也在告诉大家,不止语文,很多学科的命题在新高考、新课改大背景下,都呈现新的特征。大家要在国家的指导性要求和原则下挖掘出新的着力点和提升点。

01.关注日常内容融合到考题中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些新考题,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融合到考题中。比如说,天问一号传回首幅火星图像!这个点,考察的学科就有高考语文作文,物理等学科的考题。因此,考生必须注意,因为,这个也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02.关注优秀的民族文化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可能和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相关联,同时,高考考题,更倾向于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等观念,是民族融以创新和发展的基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

03.关注热点素材

对于202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说,做一些新型的考题,比如作文,你可以看一看最新的热点素材,特别是关于历史、文化的内容,这是2021年高考作文最大的热门。

04.关注情境

要加强情景化写作训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能力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就包含了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演讲稿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高考作文备考强化“情境性”写作十分必要。

05.关注灵活运用

掌握好现代文阅读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讲方法,少讲套路。语文教师参考大学教材《文学概论》和《现代汉语》知识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灵活运用,是语言学科高考的灵魂所在。

06.关注多的命题方式

认真对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进行灵活的背诵,研究全国卷、地方卷命题的方式。

语言运用题命题形式将有所改变。总而言之,语言运用题将走向大融合时代,它将与阅读题完全融合,真正测试考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科素养。

07.提高素养,关注积累

提高政治文明素养,坚持“四个自信”,落实“一体四翼”。语文学科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是平时必须积累和形成的。重视语文经典文本阅读,重视热点时评阅读,夯实语言的积累。

08.关注新课程标准理念落地

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将合二为一,注重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地。

09.关注多种阅读

重视整本书籍的阅读与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更加注重阅读量及阅读速度,题量会有所增加。复习备考中,要把精读泛读结合起来。

10.关注各种高考命题标准和相关政策

精心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考试评价体系》以及各种与高考相关的政策,提高政治站位。

11.关注阅读视野

命题选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高考中的阅读材料几乎没有鸡汤文,师生可以多读《新华文摘》,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12.关注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试题变化最大。近几年文言文的阅读题,绝大部分都是历史,而且很多时候出人物传记,传记具有情景性。断句和翻译是最能够考查文言文阅读水平,平时需要多练习,多看古书。虚词、动词知识性的考查,相对减少。

13.关注古文化常识

近几年,高考语文还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未来也将会持续下去。这些题目难度也不大,但就靠平时积累,这些题目正好是拉分项。

14.关注多种文体和时代性

高考作文要重视议论文,但不能放弃叙事文,甚至散文,还要“防止套题”。作文的思辨性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时代性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语文课文上一些文学常识之类的东西.......

文 学 常 识

--------------------------------------------------------------------------------

文学作品并称

风骚 《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都是古代作品,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故常以"风骚"并举。后来"风骚"直接指代《诗经》、《楚辞》。

"乐府双璧" 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戒 指唐代散文学家柳宗元三篇寓言:《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

三言二拍 "三言"指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三个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明代小说家蒙凌初编著的两个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吏三别 指唐代杜甫的六首诗。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部曲 源于古希腊,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现接线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作品,高尔基的自传 三部曲:《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是:《 雾》、《雨》、《电》。抗战三部曲是《火》一、二、三部。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中国小说四大名著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中国近代四大遣责小说 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仆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傅女离魂》。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李尔王》、《汉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

塑造吝啬鬼形象的世界四大名著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里的《死灵魂》中的泼留希金。

六艺 《师说》中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张衡传》中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永州八记 唐代柳宗元所写的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共八篇,后人称为《永州八记》,其中《小石山记》最有名。

(七)书籍之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别录》汉代刘向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

《六一诗话》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语的第一部诗话。

《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书。

《修辞学发凡》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修辞书。

《文心雕龙》是我国系统的古代文学理论著作。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战争的白话小说。

《明儒学案》是我国第一部学术史。

《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

《女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

作家 “三部曲”辑录

“三部曲”源于古希腊,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现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作品。现辑录部分“三部曲”作品如下。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

雷加的《潜力》三部曲:《春天来到了鸭绿江》、《站在最前列》、《蓝色的青枫林》。

欧阳山的《一代风流》三部曲:《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

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月下》、《雾中》、《风前》。

阳翰笙的《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

李季的《杨高传》三部曲:《五月端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玉门女儿出征记》。

叶君健的《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李乔的《欢笑的金沙江》三部曲:《醒了的土地》、《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

郑万隆的《当代青年》三部曲:《年轻的朋友们》、《红灯·黄灯·绿灯》、《明天再见》。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俄国阿历克赛·康斯坦丁诺维奇·托尔斯泰的《历史》三部曲:《伊凡雷帝之死》、《沙皇费多尔》、《沙皇鲍里斯》。

苏联阿尔·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姊妹》、《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

苏联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斯》三部曲:《阿加门农》、《奠酒人》、《欧墨尼得》。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

法国巴尔扎克的《幻灭》三部曲:《两诗人》、《外省伟人的巴黎》、《发明家的苦恼》。

英国高尔斯华绥的《现代戏剧》三部曲:《白猿》、《钥匙》、《天鹅之歌》

英国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

美国福克纳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小镇》、《大宅》。

美国德莱塞的《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噶》。

意大利但丁的《神曲》三部曲:《地狱》、《炼狱》、《天堂》 。

当代作家笔名

人们一般都有名字。文人不但有名字,还常自取别号或者笔名。笔名大多是文人在写作时临时取用的姓名。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笔名,既继承了古代文人取别号的传统,又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古代文人的别号在意义上一般与名字没有联系,如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李白别号青莲居士、辛弃疾别号稼轩等。现当代作家的笔名少数在意义上与名字有联系,如刘蕴华笔名柳青。多数与名字没有联系;而是通过另取笔名,或者利用姓名用字中的同音字或多义字,一字双关,来反映作品的主题,或者反映在急剧动荡的20世纪中国作家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人生的追求、对故国故乡的感情。所以,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笔名更容易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所接受,许多读者甚至已经不知道它们是笔名了。

笔名概括作品的主题。老舍、落花生、孙犁是这类笔名的代表。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家小说中的人物虽然大都生活在北京的老房舍中,但作者通过审视现当代社会变革过程中小市民的命运、思想与心理,老是舍弃旧的东西。这就是“老舍(Shè)”中的人“老舍(shě)”。许地山《落花生》中说“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一句话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以“落花生”为笔名的主要依据。孙树勋没有如父母所希望的那样“树立个人的功勋”,而是希望自己像一张犁一样深深地扎进土壤,通过犁地来发现其中无尽的宝藏。《山地回忆》《荷花淀》《嘱咐》等作品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笔名反映了作家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样的笔名有闻一多、茅盾等。闻一多原名闻亦多,字家骅。“闻”既可以是动词“听见”和名词“新闻”,也可以是姓氏,改“亦”为变调后同音的“一”,笔名的意思是“听见一条新闻也显多”,一字之变,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的不满。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宾、雁冰,“茅盾”是他发表小说《蚀》时的笔名,表达当代青年在时代冲突中的激情和困惑。“矛盾”的“矛”加上草头就表示姓氏,所以,“茅盾”即“矛盾”。

笔名寄托着作者的人生追求。如鲁迅、林语堂、朱自清、柳青、沈从文、闻捷等。周树人不仅自己如父母所愿“成长为一个人、培养青年人成人”,而且希望自己如“隼”一样生活、战斗,搏击人生,所以1918年在《新青年》第4卷5月号上刊登《狂人日记》时以“鲁迅”为笔名。“隼”“迅”音近。林玉堂希望有一个自由谈论的场合,并使这样的能够自由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的场所多起来。因为“语”过去有yǔ(谈论、说话)和yù(告诉)二读,林玉堂就改“玉”为“语”。朱自华不仅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绽放光华,而且通过自“清”来为青年人树立榜样,并于1948年最终实践了当年《论气节》一篇演讲中对青年希望的“气节”观,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刘蕴华认为,柳树只要有生存的土壤,就能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永葆“青”春,也只有这样才能“蕴含光华”。“刘”与“柳”音近,“青”与“蕴华”有意义上的联系。沈岳焕从戎救国不成乃“从文”。赵文节在抗战时期盼望“听见捷报”,所以改“文节”为同音的“闻捷”。

有的笔名则饱含着作者对故国、故乡的眷恋之情。冰心、巴金是这类笔名的杰出代表。谢婉莹旅居国外写作时,取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之意,表达自己胸中恒存一颗热爱祖国的“冰心”。李尧棠痛恨四川成都那个旧式的压抑人性的封建制家庭,但当他远离巴蜀之地以后,故乡却总是梦牵魂萦,像金子一样永远闪着光芒,吸引着自己,也可以说自己想念故乡之心、热爱故乡之心像金子一样永远闪闪发光。古代巴国、蜀国都在今四川省境内,所以,“巴”一字双关,既是姓,也指“巴”“蜀”之地。“巴金”也有人认为是“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二名的缩略语,但只要我们读一读激流三部曲等长篇小说和《爱尔克的灯光》这样的短文,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恋情。

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笔名除了以上几种含义之外,还有其他类型。蒋海澄“海澄”的方音与“艾青”同音,所以,“艾”不仅保持了方音,而且有姓氏和植物名双重含义,“艾”“青”一语双关。邓拓是福建闽侯人,当地方言中声母n和l不分,“兰”可以读为“南”,作者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期间生活过的晋察冀边区的小山村“马兰村”,就以“马南邨”为笔名。

《语文建设》 2001.10

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高考知识点所谓 “文学体裁”是指按照文学四分法提到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种文学体裁的知识。

1. 散文

按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明确集中。

2. 小说

小说以刻画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塑造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小说的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①上古到先秦两汉,是我国小说的酝酿和萌芽时期。主要是先秦的寓言故事。如《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体小说。主要作品有干宝的《搜神记》、张华的《博物志》等。

③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的有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和白行简的《李娃传》。

④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至此,小说才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⑤明代出现拟话本。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

③明清出现了章回小说,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儒林外史》等。

3. 戏剧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以下种类:

①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和舞剧。

③按情节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③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④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4. 诗歌

(1) 诗歌的分类

诗歌

(按内容分)

写物诗

抒情诗

叙事诗

说理诗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借古讽今

诗歌

(按形式分)

格律诗

自由诗

散文诗

诗歌

(按时代分)

现代诗

古典诗

新体诗

格律诗

“五四”以后

“五四”以前

民歌

古体诗

近体诗

四言古诗

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

杂言古诗

乐府诗

歌行体

绝句

律诗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

(2) 诗歌的排序

首先应注意诗歌的押韵。一般而言,律诗中的偶句押韵。绝句中的第三句不押韵。

其次,看对仗,律诗的首尾两联可以不对仗,但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看平仄,律诗的平仄有一定的规律,一般而眼“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律诗中的一三五字平仄可不管,而二四六字须严格讲求“粘(平仄相同)”“对(平仄不同)”原则。

( 3 )诗歌的有关知识

1 )律诗的结构

律诗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 . 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2 )诗词曲

诗、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曲也是配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为灵活。

诗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唐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曲在元代最盛行。我们学过的诗作有《春夜喜雨》《望天门山》《长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词主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曲以《 [ 般涉调 ] 哨遍·高祖还乡》为典型。

3 )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往往是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但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仍有写作古体诗的。

4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仿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例如我们学过的《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乐府诗。

5 )律诗·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6 )旧体诗·新诗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用白话写的自由体诗。与新诗相对的,用文言写的格律诗就统称为旧体诗。教材中收入的古代诗歌都是是旧体诗;教材中收入的《天上的街市》《大堰河——我的保姆》、《王贵与李香香》等都是新诗。有些诗歌虽然是现代创作的,但其体裁仍沿用旧体,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陈毅同志的《梅岭三章》仍属旧体诗。这种诗形式是旧体,内容是现代的、革命的,人们习惯地把它比作“旧瓶装新酒”。

7 )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三者的区别为:抒情诗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来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常常是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即使有某些片断的景物描写,也是为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诗是用诗的形式来描述事件、塑造人物、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抒情诗相比,叙事诗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说理诗从广义上讲包含在抒情诗中,它主要是借助景物的描写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如《登鹳雀楼》是说理诗的典型代表。

8 )标题·词牌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调的标题,“怀古”揭示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

9 )小令·中调·长调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而长调是九十一字以上。例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共四十六个字,就属于小令,而《蝶恋花》共六十字则为中调,《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属于长调。

10 )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以苏武、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11 )散曲

是金元时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它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每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顺序一般倒写。各“煞”是“尾”前的配曲,最后用“尾”结束全套曲。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只含“天净沙”一曲,是小令,再如《 [ 般涉调 ] 哨遍·高祖还乡》,它含有属于“般涉调”这一宫调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它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12. 元杂剧

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纪合起来的艺术形式。

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如《窦娥冤》就是旦本。而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曲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

散曲

小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 [ 般涉调 ] 哨遍·高祖还乡》

杂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西厢记》王实甫

《梧桐雨》白朴

戏剧

传奇

《牡丹亭》汤显祖

《桃花扇》孔尚任

《长生殿》洪升

是唱词,白是人物的对白或独白。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末(男子)、外未(老年男子)、净(花睑)、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或三花脸)等。

13 )宫调·曲牌

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窦娥冤》中《耍孩儿》《鲍老儿》《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一煞》《二煞》等都是曲牌。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须属于一种宫调,宫调是音乐术语,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如《窦娥冤》中《正宫》就是一种宫调。

( 4 )史书体例

1.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实如《史记》。

3.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

1.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2. 断代史:记录某一个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三国志》等。

“语文”的由来

中小学的语文,原来并不叫"语文"。清朝末期废除科举后,全国兴办了"新学",管这们功课称为"国文",当初的内容全是文言文。"五四"运动后,发起了白话文的运动,小学将国文改称为"国语",侧重学习白话文,中学则称为"国文",其读写上虽有白话文的内容,但还是以学习文言文为重点。1949年6月,当时的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研究通用教材,一些专家们认为中小学都因该以学习白话文为主,同时要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于是,在叶圣陶先生的建议下,将小学的"国语"课和中学的"国文"课统定为"语文"课。

1955年,教育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教育要向苏联学习的问题,强调了凯洛夫《教育学》是中小学教师的必读书。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学语文照搬苏联的一套。不久,对教育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中学语文又进行了易名,改为"汉语"和"文学"两套课本。当然,这种做法很快就被否定了,"汉语"和"文学"又合二为一,仍称为"语文"。

那么,什么是"语文"呢?《现代汉语词典》释为:1)语言和文字;2)语言和文字的简称。《新华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也指语言和文章或语言和文学。比较之下,后者的解释同中更广泛一些。但我认为,上边都是侧重于从知识上对"语文"进行阐释的。"语文"的内涵还应该包含着技能和技巧。有的专家用一副对联进行概述:上联为"字词句章篇"下联为"讲读说写演",横批为"精讲多联"。我看,这样的理解更为具体,也更为全面,不但从基础知识上进行说明,还丛基本功能上进行了发掘,而且还指出了教语文的基本原则,这是很中肯的。明白这一点,对于教师特别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尤为重要。

几种特殊形式的比喻

我们知道,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其实,比喻还有若干种形式。了解和掌握这些形式,对于灵活运用比喻,提高语言表达技巧,是大有好处的。

一、博喻 :又名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这种比喻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如:

……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蓝、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天山景物记》)

二、倒喻 :又名逆喻,即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如: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反对党八股》)

三、反喻 :即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这种比喻具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情的鲜明性。如: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显耀自己。(《致橡树》)

四、引喻 :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部分。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五、互喻 :又名回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天上的街市》)

六、较喻 :又称强喻,是指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超过喻体。如:

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为了忘却的记念》)

七、饰喻 :是指本体和喻体间构成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喻体作定语,本体作中心语,如:

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天山景物记》)

二是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语,如:

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土地》)

古代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

作者:杨书松 整理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

5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2 下午 06:40:20

    辞》中的《离骚》,都是古代作品,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故常以"风骚"并举。后来"风骚"直接指代《诗经》、《楚辞》。 "乐府双璧" 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戒 指唐代散文学家柳宗元三篇寓

  • avatar
    访客 2022-07-02 上午 10:55:36

    hě)”。许地山《落花生》中说“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一句话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以“落花生”为笔名的主要依据。孙树勋没有如父母所希望的那样“树

  • avatar
    访客 2022-07-02 下午 07:32:38

    《小石山记》最有名。 (七)书籍之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汉书》是我国第

  • avatar
    访客 2022-07-02 下午 04:28:31

    不仅保持了方音,而且有姓氏和植物名双重含义,“艾”“青”一语双关。邓拓是福建闽侯人,当地方言中声母n和l不分,“兰”可以读为“南”,作者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期间生活过的晋察冀边区的小山村“马兰村”,就以“马南邨”为笔名。 《语文建设》 2001.10 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

  • avatar
    访客 2022-07-02 下午 06:45:18

    之情。冰心、巴金是这类笔名的杰出代表。谢婉莹旅居国外写作时,取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之意,表达自己胸中恒存一颗热爱祖国的“冰心”。李尧棠痛恨四川成都那个旧式的压抑人性的封建制家庭,但当他远离巴蜀之地以后,故乡却总是梦牵魂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