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宋代龙泉窑瓷器的辨别方法
龙泉窑属南方青瓷系统,与其他窑的青釉有所不同。经对宋代龙泉青瓷标本进行的科学测定,发现龙泉青釉可分成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北宋青瓷为石灰釉,由于石灰釉的高温粘度小,易于流釉,一般釉层较薄。由玻璃相组成的石灰釉,透明度好,釉面光泽较强,能清晰的映出刻划纹饰,因而北宋龙泉青瓷多以刻、划花为饰。南宋的梅子青与粉青釉,则是在石灰釉内掺入“乌釉” 制成的石灰碱釉。 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在适度的窑温与还原气氛中可呈现柔和淡雅如青玉般的粉青色调,这种粉青釉的釉层内含有大量小汽泡与未熔石英颗粒,能对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使釉的外观产生光莹温润的视觉效果,这种莹润的厚釉,不能清晰地透出刻划纹饰,故南宋龙泉青瓷多用堆贴、浮雕装饰。粉青与梅子青釉同属石灰碱釉,它们的青釉色调与釉的质感有所不同,由于梅子青釉的釉层比粉青釉更厚,烧成温度较高,还原气氛较强,致使形成釉面光泽较强,釉层略带透明,色调青翠如青梅。南宋龙泉窑发明的石灰碱釉,是传统青瓷工艺的巨大进步。
青瓷茶器怎么分辨好坏?
首先说下好的青瓷贵在哪里。优质的青瓷言必称龙泉,龙泉拥有地方性独有的矿料,烧制后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被誉为“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珍奇名贵。青瓷的生产制造过程极其复杂,龙泉制作的传统工艺已被联合国收录非遗名录,另外历史上青瓷器传入欧洲,被西方人追捧,综合起来价格就很高。那现在很多工匠考虑市场因素压低成本,每一个制造环节并不能做到精益求精,于是市场就出现了大批百元下各式各样的产品,虽受市场欢迎,但从中却感受不到真正青瓷器给人的非凡的触感与视觉享受,实属遗憾。
几百块上千的青瓷和普通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1. 釉色。如宋徽宗所云“雨过天晴云破出”之天青色,温润如玉,质地莹润,色泽淡雅,普通青瓷相比则没有此种韵味与感觉。
2. 器型。好的青瓷由人工制型,器型自然规整,曲线流畅,边沿可烧制薄巧精致,就算不使用摆在厅堂也很美观,普通青瓷器型则较呆板生硬。
3. 功用。(现代)好的青瓷注重使用的舒适性。人器接触和谐。譬如器型气密性,茶壶90度到茶,甚至反转180度,壶盖不脱落。譬如壶把空间适宜,持壶不易烫手等等,个人用的一套茶器就讲究器之间的容积相互匹配,用起来很顺手。
目前百元内的器型为市场主流,前文所述可做入门产品体验,但体会不到真正青瓷器的精髓。上一个价位的是品牌产品,有观复,故宫文创等等,看个人喜好,价格有一定品牌附加,但总体上不管自用还是送礼还是可以的。还一些小众品牌,宣传少但东西不错,比如朋友送了我一套charmony的青瓷茶器,市场价不便宜,但用起来很趁手,器型精致,算是物有所值,茶友需多看同好多交流,才能掏到好东西,不盲目看商家宣传。
在网上就是超高价大师臻品,纯手工,存量少,有的仅此一款,如有机遇碰到,有条件的可以收几套,但对于追求使用价值的茶友不建议买。
瓷器鉴别
各种瓷器的鉴别要点
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柴窑、磁州窑、耀州窑、越窑、龙泉窑、青瓷、吉州窑、建窑、青花瓷。
一、汝窑
汝窑天青釉水仙盘
时间:始于唐,兴于北宋
地点: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后曾名临汝县,古称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
特点:器型简单,香灰色胎,但釉色温润柔和,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汝瓷还生产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窑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
存世时间:官汝窑大约共烧造了20年左右,传世品极少,所以物以稀为贵。根据目前的统计,汝窑器传世大约分布于以下几个地方:北京故宫博物院20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共计67件半。
二、官窑
注:图为官窑贯耳瓶(宋)
时间:官窑起自唐,兴于宋代
地点: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
特点: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北宋官窑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南宋官窑瓷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釉面乳浊,多开片,称为“蟹爪纹”,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足上却偏赤铁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
三、哥窑
时间:宋代名窑
地点:但哥窑窑址仍未确认
特点: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三、“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四、“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 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
四、定窑
时间: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
地点: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特点: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
器形多为碗、盘、瓶、碟、盒和枕,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但数量极少,主要是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儿枕”,是定窑瓷器的代表作之一。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宋代瓷窑发明了覆烧法和“火照术”技术。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印花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定窑印花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部,里外都有纹饰的器物极为少见。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其次,定窑还有大量的动物纹饰。
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
五、钧窑
时间: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
地点: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所以命名为钧窑,传世不多,评价慎高。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亦称“均窑”、“钧州窑”。以钧瓷着称于世,属北方青瓷系统。
特点: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还有窑变。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窑变是钧瓷的一大特色,窑变大体上分蓝、红雨类、具体的可呈现月白、天青、天蓝、葱翠青、玫瑰紫、海棠红、胭脂红、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红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蚯蚓走泥纹,是钧窑的另一大特点。蚯蚓走泥纹(即在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土中游走),也是钧釉的一个重要特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钧窑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上釉又特别厚,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釉流入空隙所造成。
六、柴窑
时间: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954年)
地点:窑址迄今未发现。基本有两种见解,一为周世宗姓柴,当时所烧之器都叫"柴窑";一为吴越秘色青瓷即"柴窑"。
特点:张应文则谓"柴窑不可得矣,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清末民国初有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证诸柴窑,仅有景德镇宋影青瓷相符;或谓可能张应文误以宋影青为柴窑而概括之。周世宗帝柴荣曾御定御窑瓷:“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以象征未来国运如雨过天青。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柴窑最贵,世不一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未涂釉的底部呈现瓷胚本来的粗黄色。古人所言的"青如天",当指柴瓷的天青颜色。与汝窑所突出的天青相比稍有偏灰偏绿感,但比之唐、五代几个窑的青釉仍是柴器接近天青颜色。"明如镜"当指青釉透度和玻璃质感,与唐、五代窑青瓷比透明得多,明如镜即此。"薄如纸",当是形容器物目测手拿时感到极轻薄。"声如磬",指类似古代玉石制的击打乐器"磬"的音响,但从另面反衬出柴瓷胎质与烧结温控极好。
七、磁州窑
宋磁州窑白釉黑花荷莲纹瓷枕
时间: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
地点: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特征:磁州窑瓷器的胎质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白釉最为常见,多是白中泛黄的奶白色,具有象牙白的质感,釉层也不是很厚,没有肥润感及垂釉现象,不太透明匀净,釉面光泽感不是很强,常见有细碎开片。烧制方法,多采用匣钵装烧,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这时期还烧造黑釉、绿釉、黄釉、酱釉及孔雀蓝釉、红釉、三彩。造型丰富,常见的器型有:各式的盘、碗、碟、盏、盏托、渣斗、瓶(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瓜棱瓶、多管瓶)、壶、罐、钵、洗、盆、缸、水盂、笔洗、砚滴、镇纸、炉、香薰、唾盂、灯、盖盒,仿古铜器式样的樽、奁等,尤以多种多样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磁州窑的装饰手法主要是釉下彩绘,即用毛笔醮釉料在胎体上绘制花纹。磁州窑瓷器题写年款的不多,目前仅见到两件,一件是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白地黑花长方虎纹枕,枕面一侧题“明道元年(1023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另一件在英国,枕面刻“家国永安”四字,左书“熙宁四年”(1071年)。
八、耀州窑
时间: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耀州窑宋代名窑之一,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
地点: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
特点:耀州窑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装饰有刻花、印花,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纹饰多满布器内外,种类繁多,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器形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
九、龙泉窑
时间: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
地点: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
特点: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
一、第一辉煌期——五代到北宋早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器物就是淡青釉瓷器。这种淡青釉瓷器,器形规整,釉面均匀光洁,透着淡淡的青色,有些还经过刻划修饰,与粗糙的早期龙泉青瓷相比似乎缺少过渡,与后来著名的梅子青、粉青相比似乎也不存在承启关系,这在整个龙泉青瓷发展史上未免显得有些突兀,因而也成了一个“迷惑”。
二、第二辉煌期——北宋后期到南宋
胎釉配方、造型设计、上釉方法、装饰艺术及装窑烧成等有了重大的改变和提高,器形种类更是大大丰富。由于熟练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术以及烧成气氛的控制,釉色纯正,釉层加厚,在南宋晚期烧制成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在我国瓷器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从13世纪开始,龙泉窑出现了两大系列的精美产品:黑胎厚釉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黑胎青瓷的特点是薄胎厚釉,釉层开片,紫口铁足,有些器物还采用支钉垫烧。白胎厚釉青瓷的制作工艺也是承接南宋官窑的,但有创新,在胎釉配方上有些差异。与黑胎青瓷相比,白胎青瓷的釉层光滑细腻不开片,胎色洁白,釉色青翠有如碧玉,胜似翡翠。
三、第三辉煌期——元到明早期
这些大器胎质较厚,器形粗犷,釉色更加成熟凝重。元代龙泉窑的窑形仍沿用长条形斜坡式龙窑,但在长度上略有短缩,这一改变有利于提高窑内温度,并使热量分布更均匀、合理,对烧制大型器物很有利。明龙泉官窑青瓷在烧造工艺上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巅峰,无疑代表着龙泉窑瓷器烧造史上的最高水准。以刻花为例,明龙泉官窑青瓷主要以刻花为饰,精美绝伦,花纹与青如翡翠的釉色融为—体的刻花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刻花是龙泉窑青瓷的传统装饰工艺之一。
十、青瓷
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
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我国历代被称为缥瓷、千峰翠色、艾青、翠青、粉青等都是指青瓷而言。唐代的越窑、宋代的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都属青瓷窑系。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目前在河南郑州、安阳、洛阳、巩县、偃师,河北藁城、北京,陕西西安,山东益都,安徽屯溪,江苏南京、丹徒等地商周遗址和墓葬中,先后出土了许多原始青瓷及残片,主要器形有尊、碗、盘、瓶、瓮、罐、豆等。经科学测定,它们已基本上具备了瓷器的特征,但与后来成熟阶段的青瓷比较,还带有原始性,如气孔较大,胎料中杂质较多,釉色还不够稳定,故称为原始青瓷。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在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河南、甘肃等地东汉墓葬和遗址中,都出土了东汉的青瓷器。仅在浙江上虞县就发现了四处东汉瓷窑窑址,对其中小仙坛窑址做了发掘,并对其典型瓷片做了科学测定,结果表明,含铁量比原始青瓷少,胎体呈灰白色,胎质烧结,吸水最低的一片仅有 0.16%,烧成温度为 1310℃,采用龙窑焙烧,显微镜结构与近代瓷器基本相同,透明度也达到较高水平。说明东汉时期青瓷烧造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因浙江上虞县一带曾是古越人的故乡,战国时属越国管辖,唐朝时称越州,所以这一带的瓷窑统称越窑。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各地烧制青瓷更为普遍,瓷窑增加,种类繁多,质量进一步提高,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各具特色。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河北景县北齐封氏墓出土的青瓷莲花尊,造型非常漂亮,堪称北方青瓷的代表作。
十一、建窑
时间:宋代名窑。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至清代而终。亦称“建安窑”、“乌泥窑”。
地点: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
特点: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和“银星斑”的,别致美观。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进”琖等字样,为贡瓷。胎体厚重坚致,胎色紫黑。釉色黑而润泽,器内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挂,有的凝聚成滴珠状。釉面呈现褐黄色,银灰色和褐蓝色。因釉色细而下垂,酷似兔毫,故称"兔毫盏",按其釉色又叫"金盏"、"银盏"和"蓝盏"。"蓝盏"更为可贵。在高倍放大镜下,可见其釉面开细小蝉羽纹,点缀着雪花片的金星、银星和红星。其流淌下垂的兔毫纹,呈现着浓淡深浅、曲曲弯弯不规则的宛如西北黄土高原的丘壑,呈色上浓下淡,以至消失,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在太阳光下,其黑色釉面闪烁着金红色的光点,盛满水其金红色光点在水中跳跃,其妙无穷。建窑器物以碗盏为多。其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两种,以敞口为多。底为浅玉环圈足,有旋坯纹。有的器物底足刻有"进王戋 "、"供御"铭文,为朝廷贡品。
十二、吉州窑
宋吉州窑绿釉划花瓷枕
时间:吉州窑创烧于唐代晚期,经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终烧,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
地点: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境内,北距吉安市约8公里。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故名。东昌地属吉州管辖,故名为“吉州窑”,又称为“永和窑”。
特点:晚唐时期以烧造酱褐、乳白釉瓷器为主。从北宋开始,酱褐釉瓷停烧,乳白釉瓷继续烧造,增加了新的黑釉瓷品种。从南宋开始,吉州窑出现了一种新的彩绘瓷,至元代彩绘瓷生产盛极一时。在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绿釉瓷其中以枕为多。
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和堆塑等,变幻无穷,在瓷器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上得到统一。
十三、越窑越窑
时间: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也称“秘色窑”。
地点: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
特点: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产品都做得很规整,一丝不苟。常将口沿做成花口、荷叶口、葵口,底部加宽,作成玉璧形、玉环形或多曲结构,十分美观。胎体为灰胎,细腻坚致;釉为青釉,晶莹滋润,如玉似冰。
十四、青花瓷
元青花 鬼谷子下山图罐
时间: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
地点: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特点: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
明初(洪武朝1368--1402)永乐、宣德(1403—1435)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明末天启(1620—1672)、崇祯(1628—1644)
清初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908)宣统(1909—1911)
十四、秘色瓷
古代名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精品。简称“秘瓷”。所谓"秘色",据宋人解释是: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控制了越窑场,命令这些瓷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秘不示人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故名。如赵麟在《候鲭录》中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立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谓之秘色"。关于秘色瓷的质地和色泽,清人说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从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质地细腻原料的处理精细,多呈灰或浅灰色。
秘色瓷简介
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黄色则不多见。
关于秘色瓷的质地和色泽,清人说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从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质地细腻原料的处理精细,多呈灰或浅灰色。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黄色则不多见。
龙泉青瓷弟窑粉青和梅子青釉我分不清,怎么分辨阿
梅子青:这种釉色以灰为基调,灰中带蓝,闪绿,釉层肥如凝脂,釉面温润莹澈,釉下气泡少且透明、均匀,有所谓“梅子正青,色如挂枝初梅,青翠碧绿,莹澈剔透”之说
粉青:这种釉中含较低量的铁,生坯挂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后,釉层较厚,釉呈失透状,青绿之中显粉白,色调淡雅,釉呈浅湖绿色调中稍闪蓝,色纯净莹润无疵。
多看实物仔细对比,就能加深印象找出不同了。
龙泉窑青瓷器如何辨伪?
说起我国老窑瓷器,人们往往首推宋时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定哥。起始于北宋的龙泉青瓷,似乎品级要低一等。其实,优质的龙泉古瓷,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龙泉窑位于浙江南部龙泉地区,与福建毗邻。汉代开始,已经有瓷窑,但真正让世人认可的是北宋时的青瓷。龙泉瓷是以地域而命名,以后便相沿袭。
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称绝一时,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此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商家纷纷对龙泉窑的产品进行仿烧。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
清末民初之时,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集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与此同时,龙泉当地研制仿古青瓷之风大盛,一批民间制瓷艺人纷纷加入此行。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
1956年,龙泉瓷厂恢复生产。浙江博物馆收藏了一批解放后烧制仿龙泉窑的产品,主要是根据南宋龙泉窑器物形制,如:双鱼洗、鬲式炉、牡丹纹大瓶等器物,但仿制得不刻意。
20世纪80年代始,一些龙泉大型瓷厂以仿古工艺品的形式大批量生产龙泉窑青瓷。
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兴起,为获取高额利润,各种文物作假应运而生。龙泉窑青瓷的作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器型
仿烧往往选每个时代龙泉窑的典型产品,如北宋的执壶、五管瓶,南宋的莲瓣碗、凤耳瓶、鬲式炉、元代的牡丹纹大瓶、刻花大盘、各式香炉等器物。仿品很少是对照真品的实物进行仿烧,因此造型上线条呆板,缺乏神韵,颈肩部的转折十分生硬,足端部过于整齐,器型比例失调,器物形制的规格和尺寸也不够规范。
2.胎釉
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应的烧造工艺。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
对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烧,一般釉料不用化学配方,而沿用传统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选择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尽管釉的质感非常像,但缺乏内敛的厚实感,往往浮光隐现。
明代龙泉窑豆青和深绿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现代仿制较容易掌握的,这类产品需仔细辨别。作伪器物一个重要工序,就是对器物釉表面进行去光处理,主要采用强酸溶液腐蚀、土埋及一些工业技术上的打磨。近年来,专家学者对经过作旧处理的器表损伤,在高倍显微镜下表现出的不同显像,作了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对古陶瓷辨伪的科学水平。
3.纹饰
龙泉窑产品的伪品的刻划纹样,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贴花工艺的纹饰,不像真品的生动自然。露胎是元代龙泉窑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元代龙泉窑特有的葱绿釉色和露胎赭红色的相衬,伪品对这类产品的仿烧,提供了识别点。
4.装烧方法
装烧技术在龙泉窑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是不相同的。在垫烧的工具上,归结起来不外乎垫圈和垫饼两类,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产品的“铁足”、“朱砂足”往往是不规则的。元代垫圈痕迹、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显露出“火石红”。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十分完整的少见,多少留有些残疵,主要在圈足部分。因此作伪者往往采用“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或沾粘窑渣的手法来蒙人。
一线国企拍卖公司北京翰海秋拍征集已经开始了,大型拍卖公司每一次大拍藏品征集都要提前两三个月去完成。本次征集限量,免鉴定、托管、流拍、拍卖服务费,那么你了解过北京翰海吗?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月,是经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批准,由国内文物经营系统组建成立,从事综合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专业公司。为国有企业,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公司拥有众多善于此业经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常设有国家级鉴定专家组成的拍卖品审鉴机构。
十年间,翰海公司先后举办过16场大规模、高档次、按国际标准操作的艺术品拍卖会及26场中小型大众收藏拍卖会。艺术拍品涉及门类广泛,品种众多。曾成功举办《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古代书画》、《中国古董珍玩》、《玉器专场》、《中国成扇》等拍卖专场,拍品总计超过6万件,总成交率超过70%,总交易额达35亿元。短短10年来,翰海已成为国内艺术品拍卖企业中信誉度强、操作规范,最具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之一,并受到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藏品甄选范围如下:
一、甄选对象中国境内的艺术品客户。
二、甄选标准
(一)甄选类别瓷器、玉器、金银铜器、木器、中国字画、油画、珠宝、竹木牙角雕、金石篆刻、雕塑、纺织(十字绣除外)、工艺品、文献、邮品、票证、徽章、奇石标本、珠宝首饰、杂项等。
(二)体积重量每件物品的体积不得超过40×50×60厘米,重量不得超过5公斤。如体积重量超限,需额外加收费用。
温馨提示:《藏品甄选参考标准》
1、品相卖相
2、文化、历史意义
3、物品是否到代
4、稀有度
5、市场热度
6、材质价值
7、非法律明令禁止文物、奇珍等
如何辨别龙泉青瓷冰裂纹?
青瓷在烧制过程中,坯釉会发生较大收缩,我们的先人巧妙地利用坯釉收缩系数不同的特性,发明了裂纹釉。宋朝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就是以烧制纹片釉著称,哥窑产品根据大片和小片的不同,号以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百圾碎和鱼子纹,冰裂纹尤为难制,视为瓷中珍品。
冰裂纹的开片成水平层压状,晶莹剔透的翡翠釉片如玻璃板挤压下的冰花,层层叠叠覆盖在坯体,釉面没有纹片开裂线,丰润饱满,平滑如镜。
古代青瓷冰裂纹是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专为宫廷烧制的御用瓷,制作工艺异常复杂,需近百道工序,这个工艺已失传一千多年。
制作冰裂纹釉,要对坯、釉原料的收缩比例有准确的控制,过之与不及都不能奏效。施釉的厚度也至关重要,釉薄,不起纹片,釉厚了,烧制时不是将坯体拉裂、变形,就是釉面严重剥落。烧成是一道难关,窑内的一氧化碳淡了,釉色不出,浓了,釉面又会吸烟变色,烧成温度的曲线控制更是直接影响着效果,所以冰裂纹的成品率极低,传世作品很少。
为恢复失传千年的龙泉青瓷冰裂纹艺术,在无史料记载的情况下,青瓷艺人历经无数次的试验和摸索,终于烧制成功如冰破裂立体感非常强的冰裂纹,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中央电视台作过专题采访。
冰裂纹作品典雅大气,和谐中变化万千,衬以优美的器型,美不胜收。
体验青瓷冰裂纹作品的出窑过程,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当窑温降至100℃左右,窑门徐徐拉开,只听见窑内噼噼啪啪响成一片,取出一件瓷品,未见任何裂纹痕迹,须臾,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炸裂声,令人惊奇的现象出现了,就像在暗房冲洗照片的显影效果一样,似万花筒花卉的奇异纹片渐渐显露,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着浓淡深浅、曲曲弯弯不规则的宛如西北黄土高原的丘壑,呈色上浓下淡,以至消失,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在太阳光下,其黑色釉面闪烁着金红色的光点,盛满水其金红色光点在水中跳跃,其妙无穷。建窑器物以碗盏为多。其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两种,以敞口为多。底为浅
溪,江苏南京、丹徒等地商周遗址和墓葬中,先后出土了许多原始青瓷及残片,主要器形有尊、碗、盘、瓶、瓮、罐、豆等。经科学测定,它们已基本上具备了瓷器的特征,但与后来成熟阶段的青瓷比较,还带有原始性,如气孔较大,胎料中杂质较多,釉色还不够稳定,故称为原始青瓷。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
釉,釉层开片,紫口铁足,有些器物还采用支钉垫烧。白胎厚釉青瓷的制作工艺也是承接南宋官窑的,但有创新,在胎釉配方上有些差异。与黑胎青瓷相比,白胎青瓷的釉层光滑细腻不开片,胎色洁白,釉色青翠有如碧玉,胜似翡翠。三、第三辉煌期——元到明早期这些大器胎质较厚,器形粗犷,釉色更加成熟凝重。元
物院21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共计67件半。二
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