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中的文化常识_明月几时有用典

hacker|
99

文章目录:

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该如何划分节奏

苏轼的《水调歌头》朗读节奏划分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延伸: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反映执着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之词的典范之作。

二、 常见的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做好停顿。

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正确的朗读节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借助词的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的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不是今天所说的“妻子”。这句的朗读节奏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又如:可以一战。“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以”,朗读时的节奏为:可/以一战。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如还有:

(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 ( 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此句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若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5、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三)借助语法结构,做好停顿。

读古文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主谓之间应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

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如:

(1)恐/前后受其敌。(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如:

(1)受任/于败军之际。(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如:

(1)今/天下三分。(2)今/南方已定。

(四)根据文意,做好停顿。

例如:1、其一犬坐于前。“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坐”,即“像狗一样”。这句话朗读时的节奏为:其一/犬坐/于前。

类似的还有:“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五)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陋室/铭。 4、爱莲/说。

5、出师/表。 6、马/说。

7、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的详细介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一】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赏析二】

本篇为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饮酒赏月时所做。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两宋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都有极高成就。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表现出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境界高远笔力遒劲的特点,在当时及对后世都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熙宁四年(1071),到写本篇止,外任整整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五年未见。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不得相见,本篇正是表现这种手足相念之情。在抒写手足情深的同时,词人不能不想到,兄弟二人都是由于与变法派相左而出为地方官,并备受冷遇的,不能不想到仕途险恶。所以“大醉”遣怀,表现出世与入世,隐退与仕进的矛盾心情,才是本篇的主旨所在。

研求小序,与词为一,交代词的写作时间,“丙辰中秋”,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背景,“欢饮达旦”;题旨,醉后抒怀“兼怀子由”,前者是主,后者是辅。具体言之:抒词人外放期间寥落情怀。

此首中秋词。上片,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下片,因月而感人间之事变。挥洒自如,不加雕琢,而浩荡之气,超绝凡尘。胡仲任谓中秋词,自此词一出,余词尽废,可见独步当时之概。起句,破空而来,奇崛异常,用意自太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化出。“不知”两句,承上意,更做疑问,既不知明月几时有,故亦不知天上今夕是何年也。“我欲”三句,盖因问之而不得其解,乃有乘风归去之愿,“我欲”与“又恐”相呼应。“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就本意说固高妙,就寓意说亦极慰藉。“起舞”两句,仍乘上来,落到眼前情事,言既不得乘风归去,惟有徘徊于月下。自首至此,一气奔放,诚觉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换头,实写月光照人人无眠。以下愈转愈深,自成妙谛。“不应”两句,实写月圆人不圆,颇有恼月之意。“人有”三句一转,言人月无常,从古皆然,又有替月分解之意。“但愿”两句,更进一步,言人与月既然从古难全,惟有各自善保千金之躯,借月盟心,长毋相忘。原意虽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出,苏轼加“但愿”二字,则情更深,意更浓矣。

其词咏月,关合人事。

上片借月自喻,起舞弄影,愤世独立,自现孤高。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不知”数句,笔势回折,开合跌宕,多姿多彩,以揭示“出仕”,“入世”,即退隐与进仕间的抉择和引起的困惑。想超脱尘世,乘风归去,又犹豫徘徊,楼高宇寒不胜之,落足现实,月下“起舞弄清影”,胜似仙境,这就说明词人并不完全超然自然,而是于自然中觅求“苦中作乐”的生活意义,即苏轼还是立足于现实,热衷于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之爱的人间生活,来得更亲切更温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节是如何由来并发展的?

一曲水调歌头展现了中秋节的感情基调,中秋节不仅是“中秋”字面上这么简单粗暴,还包含了中华上下几千年农耕百姓间的民风民俗。

01.充满智慧的历法时令

中秋节的来源与我国的历法和时令节气有很大的关联,在很久以前的人们就有在秋分的时候拜月的习俗,只是大家也知道,我们的农历有时候会有闰月,所以受闰月的影响秋分的时候看不见月亮也是常有的事,但是看不见月亮也不太好拜月,所以渐渐地人们就将八月十五这一天当做了中秋节。八月是秋季里中间的那个月,十五这一天又是八月里中间的那一天,而且春耕秋收,每年里大家播种的谷物粮食在这个时候也差不多都有收成了,以仲秋为契机,全家在这一天团圆,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

02.朝代更替,替不掉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恩崇拜

从魏晋开始,民间就已经有了仲秋赏月的习惯,只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一种习俗。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感恩与崇拜使得农民在丰收之后摆一桌瓜果蔬菜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种习俗逐渐地在民间扩散开来,到了唐初的时候,八月十五中秋节被正式地定为中国传统节日。成为节日以后,唐朝的人们在中秋这一天不仅赏月拜月,还在街市各处张灯结彩,有的地方甚至通宵庆祝。

03.美丽的神话传说,浪漫千古佳话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某一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唐玄宗在宫里拜月,前来随侍的道士做法将自己的拐杖变成了一座银桥,唐玄宗通过银桥进入了月宫,看到了翩翩起舞的嫦娥姐姐,唐玄宗回来之后就将听到的嫦娥跳舞的曲子编成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直到今天,中秋节还是大家最喜爱的传统节日之一,不论是对亲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还是对丰收的感恩亦或者一种骨子里的浪漫情感,中秋节都将带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感情继续传承下去。

文学文化常识及古诗文名篇名句的复习方法

古诗词名句归类复习资料 一、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抒发雄心壮志)的古诗文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唐李白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唐杜甫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北宋苏轼 二、有关送别、乡思离愁的古诗词句 1海

古诗词名句归类复习资料

一、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抒发雄心壮志)的古诗文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唐李白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唐杜甫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北宋苏轼

二、有关送别、乡思离愁的古诗词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唐李煜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唐崔颢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

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三、有关“爱国及忧国忧民”的古诗词句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南宋辛弃疾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北宋范仲淹

四、诗中日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唐王维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唐白居易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李白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唐李白

五、诗中月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宋苏轼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唐杜牧

六、诗中雪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唐李白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七、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南宋辛弃疾

八、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九、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十、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十一、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

十二、诗中山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十三、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十四、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唐李白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十五、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十六、诗中草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十七、诗中柳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十八、诗中树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十九、诗中鸟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二十、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二十一、诗中江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二十二、诗中云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二十四、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26.中国的酒文化享誉世界,请你写出含“酒”字的诗三句。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27.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再写出几句含有哲理的诗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8.与船(舟)有关的古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29请分别写出“咏菊”、“咏梅”、“咏雪”的句子。

(1)“咏菊”的句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咏梅”的句子: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3)“咏雪”的句子: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使至塞上》中,描写大漠独特景观(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泊秦淮》中,抒现实之忧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无题》中,用景物渲染,烘托了有情人离愁别绪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表达生死不渝的爱情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离别后的担心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借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与开头照应的句子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晏殊《浣溪沙》中,表明中心主旨(传诵千古的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抒发对春天大好年华及美好事物的依恋之情(直抒寂寞忧伤)的句子是小园香径独徘徊。

5.《水调歌头》中,交代写词缘由的句子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写持酒赏月,忽发奇想而问天的句子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写月移光转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表现作者遥祝兄弟平安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体现作者乐观豁达,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明诗人内迫切还乡并计划回家路线的句子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滁州西涧》中,显出了闲适恬淡情趣的句子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字横。

3《约客》中,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句子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刻画诗人的焦虑失落的心情句子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如梦令》中,表现女主人生活闲适的句子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句子是: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表示要向鹧鸪那样,投奔南宋,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坚定自己的报国志向的句子是: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明月几时有”出自( )代诗人( )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出自( )代诗人( )的《 》中的一首。

“明月几时有”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中的一首。

明月几时有的全诗+解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扩展资料

赏析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创作背景

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3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7 下午 06:12:45

    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

  • avatar
    访客 2022-07-08 上午 01:32:19

    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

  • avatar
    访客 2022-07-07 下午 11:26:08

    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