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和常识相反法_物理考试反思

hacker|
115

文章目录:

有哪些违反“常识‘’的物理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属于比较违反常识的定律。

牛一说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要不匀速直线运动,要不静止)。

由于地球上不存在完全光滑的环境,因此保持任何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施加一定的外力维持。不受外力最终会因为摩擦而静止。动能转化成了内能

物理知识为什么大多都违反人类常识?

人类从古代以来就在不断探索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科学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物理知识的问题,当年的牛顿开创了“经典力学”并且成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直接给近代物理学打开了新的大门,就会有人问物理知识为什么大多都违反人类常识?其实这就是本质的规定,这是我们依旧无法明白的本质问题,也是防止我们打破宇宙平衡的点。

首先我们这么来想,或许宇宙本身就是一个超级智慧体,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宇宙所设定好的,我们先用牛顿的故事来说一说吧,牛顿本身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说到这个大家肯定都会觉得科学肯定是迷信完全就是相反的,但是晚年的牛顿依旧是相信“神学”的,这里就可以看出牛顿发现了很多事情的真相,当年的牛顿早年成功发现了很多规律,但是他后面就在想为什么重力就是向下的,为什么苹果不是升上去而是落下来,感觉不太符合逻辑。

还有自己所研究的一切为什么都是有关联的,最后牛顿也找不到答案,认为很可能背后就是一位超级厉害的智慧体控制并且设计了这一切,所以我们都是无法知道本质的,自能说是探索到这些规律而已,而这就是一种保护机制,防止聪明的人类会打破这种世界平衡,改变了这种本质设定,会引来非常多的麻烦。

所以一开始世界就是设定了很多规则,就是为了不让我们去领悟,这些宇宙的本质还有科学知识都是违背了我们正常的逻辑思考,就是为了强制性保护这种平衡,这是一种设定,就比如我们人类存在的时候也已经很久了,但是依旧大脑开发度也没有人超过百分之20,就是一种系统保护。

高中物理哪些知识和生活常识相违背

你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就会感到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从身体吸收了热量,使皮肤的温度降低感到凉.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为什么?

答:因为钨丝受热产生升华现象,然后钨的气体又在灯泡壁上凝华的缘故,所以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

试用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释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答: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液体分子中总有一些分子的速度大到能克服液面其他分子的吸引跑到液体外面去,成为气体分子,液体变成气体

冬天人们从外面进屋后,总喜欢用口对着双手哈气,同时还爱两手相互摩擦,这是为什么?

答:冬天室外很冷,人的双手总是裸露,而人口呼出的气温近于人的体温,对手哈气,可使手吸收口中呼出的气的热量;双手互相摩擦,摩擦力做功,增加手的内能,都可以使手变得温暖.

有哪些违反“常识”的物理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属于比较违反常识的定律。由于地球上不存在完全光滑的环境,因此保持任何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施加一定的外力维持。不受外力最终会因为摩擦而静止,动能转化成了内能。

有哪些知识是反常识的?

半导体芯片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然而它的能效真的很低,甚至比不过被淘汰的白炽灯泡。白炽灯泡大约有2%——4%的电能转换为可见光,那么半导体芯片中的CPU有多少电能是消耗在计算上呢?大约只有1%,差不多99%的电能因为漏电,在CPU内都变成了巨大的热量。

大多数人都认为,能跑的马儿也能吃草,所以高性能的CPU高耗能是天经地义,发点热自然也是理所当然,就像汗血宝马跑得快,你还嫌弃人家出汗?但实际情况是,CPU产生的绝大部分热量不是来自于运算,而是来自漏电,是不是有点颠覆三观?

换句话说,我们用巨大的散热风扇,有时甚至动用液氮给CPU降温,其实是在做”无用功“。但”无用功“又不得不做,否则CPU温度过高会挂掉。说到漏电,我们展开一点。

晶体管模型,仅作原理说明用,现在的晶体管(比如FinFET型)其结果复杂度早已高出一个台阶。晶体管的部件有Gate(栅极)、

Oxide (氧化层)、 Source(源极)和Drain(漏极),其中 Oxide

(氧化层)对晶体管能否正常工作至关重要,它的主要作用是绝缘:隔绝栅极和沟道,因为晶体管是通过Gate(栅极)开关沟道,完成CPU运算需要的”0“和”1“状态(没错,机器语言就是用二进位制的0和1写成,所有的程序代码都必须译成0和1,机器才能识别并执行程序)。

而Gate(栅极)开关沟道通过电场进行,即在Gate(栅极)上施加一定电压,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有电压就会有电流,如果Oxide

(氧化层)太薄,由于量子隧穿效应,就会形成漏电流。CPU漏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量子隧穿效应带来的Gate(栅极)漏电,即”栅氧化层泄露“(Gate

Oxide Leakage),简单说就是由于绝缘层太薄,电流跑到它不该去的位置;

另一种是漏电是”短沟道效应“(Short Channel

Effect)漏电,本质是晶体管Gate(栅极)长度不断缩小后,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即使下降到零电压时,还有微弱的电流通过,简单说就是晶体管不能完全关闭,这会导致CPU即使是待机时,也会消耗电能,这就是为什么手机、电脑待机也会耗电的原因。

这两种漏电,白白浪费能源也就罢了,关键是它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CPU过热。上面说了,晶体管漏电和

Oxide (氧化层)厚度太薄、Gate(栅极)长度太短有直接关系,而随着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其尺寸必然越来越小,表现为Oxide

(氧化层)厚度越来越薄,Gate(栅极)长度越来越短,结果就是晶体管漏电越来越严重。

这么说吧,外行眼里芯片设计就是堆晶体管的数量(毕竟这代表性能),而内行眼里,专业的芯片设计不是关注堆晶体管数量,而是将如何减少漏电(现有材料和技术还没法杜绝漏电)列为头号工作。漏电解决好了,CPU的功耗自然下降,否则就是电炉子(想想某通的一款被称为火龙的芯片)。有时候芯片制造工艺不成熟,也会带来严重的漏电问题,比如被网友花式调侃的台积电。

漏电问题解决的好,是可以被大厂们好好吹一把的,比如英特尔。

简单说吧,摩尔定律是否终结,完全看晶体管漏电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换句话说,现在的芯片设计,基本上是在和漏电作斗争,大厂们表面上在比拼工艺、设计,背后其实在PK谁漏电问题解决的好。英特尔在10nm(等同于台积电的7nm)制程上一再跳票,个人猜测大概和漏电拖了后腿有关系。

前面已经说过,那个晶体管模型早就不是当今晶体管的模样,它已经不适应当今先进芯片的设计要求。现在芯片中的晶体管叫FinFET(鱼鳍型晶体管),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胡正明教授在1997年发明。

上图是FinFET(鱼鳍型晶体管)模型,在芯片中真实的模样如下图(英特尔CPU中的FinFET(鱼鳍型晶体管),已经过改良),像成排的三明治,不过这些三明治都非常小,一根头发丝截面积上有十几万个。

FinFET(鱼鳍型晶体管)设计的绝妙之处在于,直接在氧化层下制造一个栅极,两边夹上沟道,既提高了晶体管开关速度(芯片性能),又减小了漏电流。具体的制造工艺,这里没法说得更详细深入了,因为是各家秘笈(技术秘密),除非人家自己说,我们猜是猜不到的。

总之,由于有全球最顶级大脑的参与,才能不断解决晶体管的漏电问题,芯片的性能才会不断提升,我们才会用上越来越强大的手机、电脑。最后强调一点,以现有材料和技术,还无法完全根治晶体管漏电问题,所以手机电脑的待机时间、工作时间依然有限。

5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7 上午 07:00:17

    和1写成,所有的程序代码都必须译成0和1,机器才能识别并执行程序)。而Gate(栅极)开关沟道通过电场进行,即在Gate(栅极)上施加一定电压,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有电压就会有电流,如果Oxide(氧化层)太薄,由于量子

  • avatar
    访客 2022-07-07 上午 04:49:27

    授在1997年发明。上图是FinFET(鱼鳍型晶体管)模型,在芯片中真实的模样如下图(英特尔CPU中的FinFET(鱼鳍型晶体管),已经过改良),像成排的三明治,不过这些三明治都非常小,一根头发丝截面积上有十几万个。FinFE

  • avatar
    访客 2022-07-07 上午 06:19:04

    定电压,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有电压就会有电流,如果Oxide(氧化层)太薄,由于量子隧穿效应,就会形成漏电流。CPU漏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量子隧穿效应带来的Gate(栅极)漏电,即”栅氧化层泄露“(Gate Oxide Leak

  • avatar
    访客 2022-07-07 上午 09:30:48

    识都是违背了我们正常的逻辑思考,就是为了强制性保护这种平衡,这是一种设定,就比如我们人类存在的时候也已经很久了,但是依旧大脑开发度也没有人超过百分之20,就是一种系统保护。高

  • avatar
    访客 2022-07-07 上午 03:08:37

    一个超级智慧体,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宇宙所设定好的,我们先用牛顿的故事来说一说吧,牛顿本身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说到这个大家肯定都会觉得科学肯定是迷信完全就是相反的,但是晚年的牛顿依旧是相信“神学”的,这里就可以看出牛顿发现了很多事情的真相,当年的牛顿早年成功发现了很多规律,但是他后面就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