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课内文言文一般考察哪些内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六至九年级的学生,对于浅易的文言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也就是说,初中生要通过四年的学习,具备独立阅读一篇文言文的能力,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优美句段,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准确理解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把握文言文阅读的习惯和特点,从整体上感知文章主旨.不难看出,这些内容无疑就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纲”,中考时要想在文言文阅读上拿到高分,就必须围绕以上知识点狠下功夫.
归纳近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板块的考题,其常见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考点一:重点字词
这类题目主要围绕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设计考题,要求考生准确进行解释.
【例题】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2)主人日再食( )
(3)右备容臭( )
(4)缊袍敞衣( )
【技巧点拨】文言文字词的考查,一般都遵循“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知识在课本”的原则,因此要注意平时积累.一是要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譬如“今亡亦死”中的“亡”,就是一个常见实词.二是积累通假字,譬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就通“悦”.三是积累词类活用,譬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中的“船”就是名词用作状语,当“用船”讲.四是积累古今异义,譬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此句中就当“祭祀用的牛羊”讲,与今天“为正义而死”的意思根本不同.五是积累一词多义,譬如“之”,在古汉语中就有“的”、“到”、“位”等多种意思.
有了广泛的积累,大多数文言字词都能给出意思.对于少数未学到过的文言字词,同学们可先整体理解该字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再回过头来猜测相关字词的意思,选择一个最贴切的意思将其写出来.
【参考答案】(1)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2)每天(3)气味,这里指香气(4)破旧
考点二:文言句式
这类题目主要是围绕常见的文言文句式设计考题,或填空,或判断,或翻译.
【例题】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技巧点拨】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判断句,即对某一事物作出判断.二是被动句,即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三是疑问句,表达某种疑问.四是倒装句,主要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四种情况.五是省略句,即句子中的某一成分出现了省略.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对给出的文言句子作出准确判断,然后再依据各种句式的特点进行解题.
【参考答案】(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考点三:句子翻译
这类题目就是要求对文言句子进行翻译.
【例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技巧点拨】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掌握五种文言特殊句式,同时要了解借代、互文、委婉、讳饰等文言文修饰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熟练掌握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常识,最后,还要掌握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基本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一般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留”、“补”、“删”、“换”、“调”、“选”、“固”、“意”.
①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景公使使者至”,就可译为“景公派使者到了”.(《晏子辞千金》)
②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翻译时应将“再”、“三”后面的“鼓”补出来.(《曹刿论战》)
③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在翻译时应将无意思的“之”删掉.(《愚公移山》)
④换.在翻译时应把文言文中的代词换成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例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在翻译时应把“吾”换成“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可调换成“我与城北徐公孰美”的形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顾野有麦场”中的“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七条:a.回头看;b.看;c.探问;d.拜访;e.顾惜、顾念;f.考虑;g.但、只是;h.反而、却.在这个句子中用b项最恰当.(《狼》)
⑦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得无……乎?”译为“恐怕……吧”“莫非……吧”.(《岳阳楼记》)
⑧意.即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在此基础上,再对不懂的词语进行揣测,大致推断出它的意思,这样,一个文言句子就能够很轻松地翻译出来.
【参考答案】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考点四:理解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中心
这类题目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一般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例题】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技巧点拨】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文意,然后和现代文阅读一样,抓住文题、首尾段及主要段的中心句进行概括整理.
【参考答案】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考点五:分析人物形象
这类题目主要围绕文中的人物设题,要求考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例题】根据甲(晏子至……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乙(景公游于寿宫……鳏寡有室)两文(均选自《晏子春秋》),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技巧点拨】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现代文阅读一样,同样是抓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时候还要注意对比、烘托等手法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参考答案】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的人,是一个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
考点六:感悟作者的情感
品味文章观点哲理
这类题目主要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但有时也出现在选择题中.
【例题】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陋室铭》)、乙(《爱莲说》)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技巧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读懂原文,然后抓住文中的重点句进行品析.因为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观点的表达,都要以抒情、议论等句子作为载体,抓住这些句子,就基本找到了答案.
【参考答案】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
考点七:断句
这类题目,就是要求考生给文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可以是操作题,也可以是选择题等.
【例题】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技巧点拨】中考文言文的断句,肯定不会考给整篇文言文断句,通常只是要求对一个文言文片段进行断句,因此难度不算大,但要断准确,也实非易事.那么,如何去完成这样的题目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理解大意分层次.方法是联系上下文,通读全段,弄懂这个片段的大体意思,然后看能不能分出一个大概的层次来.
二是抓住名词理句子.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一般都是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看看它们的前后可不可以断句.
三是寻找虚词分句子.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如“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一般用于句首;“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关联词一般用于复句中间;“也、矣、焉、耳、耶、与(欤)、邪”等经常用于句尾;“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疑问词一般代表此处是一个疑问句;“曰、云、言”表示人物在说话,我们完全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四是分析语法辨句子.“……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是典型的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是典型的固定结构.
五是巧用修辞断句子.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断句时可以利用.
【参考答案】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考点八:鉴赏拓展
这类题目,围绕文言文的主题思想、情感态度、艺术手法等一个或多方面设题,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运用文中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
【例题】[甲]文段(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乙]文段(选自《明史》)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
【技巧点拨】解答这类题目,要在准确把握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题要求,沿着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进行品析,作答时一定要紧密联系文章的主题、抒发的情感、阐明的道理、艺术手法等,内外结合,合理生发,表达清楚.
【参考答案】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初中学生中考必须掌握的文言常识
中考初中文言文文学常识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文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
【宫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音阶的起点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各声为主者则称“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为“宫调”。
【十二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俗乐】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宫廷中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雅乐”是统治阶级制定的典礼乐舞,寻根究底,几乎都来自民间音乐,只不过改变了它的内容和情调而已。有著名琴曲《广陵散》《酒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琵琶曲《阳春古曲》《平沙落雁》《霓裳曲》,丝竹曲《春江花月夜》《老八板》,广东音乐《旱天雷》《雨打芭蕉》等,以及大量的寺院音乐、各地各种乐曲,其中不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
【雅乐】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周代雅乐是指“六舞”(云门、咸池、大磬、大夏、大镬、大武,前四种属文舞,后两种属武舞)。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把这奉为乐舞的最高典范,认为它的音乐“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故称之为“雅乐”。各个朝代均循礼作乐,歌功颂德,此类乐舞统称为“雅乐”。
【春江花月夜】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原词已佚。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唐代张若虚所作的《春江花月夜》最为出名。
【霓裳羽衣舞】即《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唐代宫廷乐舞。其由来传说不一:有的说,唐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归而作之;有的说,此曲是《婆罗门曲》之别名;有的说,唐玄宗凭幻想写成前半曲,又将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改编成后半曲合而制之。白居易有首诗,对此曲的演唱作了详尽的描述。
【十面埋伏】琵琶大曲。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之情景,运用了琵琶特有的表现技巧,表现古代战争中干军万马冲锋陷阵之势,十分生动。此曲是传统琵琶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五射】古代的五种射技。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文房,即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一书,叙述了四种文具的品类及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名手辈出,且品类丰富,风格独特。著名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歙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汉字经历了篆、隶、楷等发展阶段,技法日精,在文字书写的点画篇章之间,表达出作者的性格、情感、意趣、素养、气质等精神因素,遂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用笔、结构、章法为书法之大要。从商周甲骨文、两周金文、秦篆、汉隶,以及魏晋到唐宋楷、行、草,书体繁复,流派众多,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兰亭序》《自叙帖》等珍贵书法遗产。
【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今人一般认为后两种与造字无关。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日、月、山、羊、马”等,象形字全是独体字。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上、下、本、末、中、甘、刃”等,指事字也全是独体字。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明、旦、采、休”等。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有哪些?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有如下:
1、《醉翁亭记》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2、《三峡》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3、《桃花源记》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4、《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5、《岳阳楼记》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目有哪些?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有如下:1、《醉翁亭记》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
,一般都遵循“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知识在课本”的原则,因此要注意平时积累.一是要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譬如“今亡亦死”中的“亡”,就是一个常见实词.二是积累通假字,譬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就通“悦”.三是积
子.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一般都是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看看它们的前后可不可以断句. 三是寻找虚词分句子.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
文言文片段进行断句,因此难度不算大,但要断准确,也实非易事.那么,如何去完成这样的题目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理解大意分层次.方法是联系上下文,通读全段,弄懂这个片段的大体意思,然后看能不能分出一个大概的层次来. 二是抓住名词理句子.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一般都是陈述
于浅易的文言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也就是说,初中生要通过四年的学习,具备独立阅读一篇文言文的能力,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