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白头翁图片功效及其常识介绍_白头翁的功效和图片

hacker|
143

文章目录:

白头翁的药用价值

白头翁别名:白头公、粉乳草、老和尚头、耗子花根、老婆子花。

药用价值:清热凉血、解毒、治毒热痢疾、血庤。

治痢疾;白头翁50g水煎加糖当茶饮治愈为止。

治湿热痢疾:白头翁15g,黄柏15g,秦皮15g,水煎日服2次。

治痴白痢疾:白头翁20g马齿苋、莱菔子各15g,水煎日服3次。

治头痛:鲜白头翁根捣烂,敷头部痛处。

治淋巴结结核:白头翁350g每日50g加水一大碗煎至一小碗,早晚各服一次连服七天,隔七天在服七天如此反复治愈为止。

求知道,谢谢,这是什么花?是什么药材么?

这是白头翁,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味中药材。

别名: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

来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野生。

产地:主产于河北、辽宁、安徽、内蒙、山西、河南、陕西、吉林等省。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较长柔毛。主根圆锥形,外皮黄棕色,基生叶丛生有长柄。叶片三山,小叶2~3分裂。花茎由叶丛中抽出,1~3枚,高10~40厘米。花单一顶生,花被6片呈两轮排列,花兰紫色。瘦果多数密集成头状。每一瘦果的顶端,有羽毛状宿存花柱,长达6厘米,蓬松如白发,故名白头翁。

性状鉴别:呈圆锥形扭曲不直,有的呈扁片状有多数裂隙,形态不一。尖端往往已被折断长约5~20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粗糙形如枯朽之木柴。表皮税落处显网状花纹。根头部有叶基残留,层层包裹,内部叶基外壁及芽痕生有丝绒样白色柔毛。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以根条均匀,质地坚实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原白头翁素,皂甙等。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主要作用为止痢解毒,现已证实其作用为:

1、抗阿米巴原虫草。白头翁煎剂能抑制阿米巴原虫草生长,有效成分为皂甙。委陵菜对阿米巴滋养体有杀灭作用。

2、抗滴虫。粉剂在试管内能杀灭阴道滴虫。

此外,还有抗真菌和抗细菌(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苦、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功能:凉血、清热、解毒。

主治:热毒血痢,温疟,血衄,痔疮出血等症。治阿米巴痢疾有特效。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即湿热毒痢,大便有脓血或纯血,腹痛,肛门灼热,里急后生,兼有发热。治细菌性痢疾也有效。可单用,更常是配秦皮、黄连、黄柏同用,方如白头翁汤。对产后血虚下痢,可再加甘草、阿胶,即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使用注意:白头翁虽然对急性,慢性阿米巴痢疾者都有良好效果,但如下痢已久,元气已衰,脾胃欠佳者不要用白头翁,必需用时也要在白头翁汤基础上,再加党参、白术。

鸟类白头翁什么样子

白头翁即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头翁 、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以及香港,琉球群岛(八重山群岛,冲绳等),性活泼,不甚畏人。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1]

白头鹎(音:bēi)(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白头翁的介绍

白头翁(拉丁学名: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Regel),毛茛科,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长有根状茎,叶片呈卵形,花萼蓝紫色。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等等。分布在中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的山岗、荒坡及田野间。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白头翁在园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坛、道路两旁,或点缀于林间空地。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1)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12-12 上午 01:43:39

    头翁煎剂能抑制阿米巴原虫草生长,有效成分为皂甙。委陵菜对阿米巴滋养体有杀灭作用。2、抗滴虫。粉剂在试管内能杀灭阴道滴虫。此外,还有抗真菌和抗细菌(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炮制:切片,生用。性味:苦、寒。归经:入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