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文学常识_高二下学期语文学什么内容

hacker|
121

文章目录:

有谁知道高二上学期语文必背篇章有哪些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课文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

第2课《祝福》。

第3课《老人与海》。

第4课《蜀道难》。

第5课《杜甫诗三首》。

第6课《琵琶行 并序》。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

第9课《劝学》。

第10课《过秦论》。

第11课《师说》。

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

第13课《宇宙的边疆》。

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语文》必修五和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学习,教学时要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以《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思想,转化教学理念,苦练教学内功,优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在高一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特点掌握一些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适应高考要求。

2.根据高中语文课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

3.在第八周前完成必修五的教学任务,在二十周前完成选修课的教学任务。

(一)《语文必修5》“阅读鉴赏”部分的教学设想:

课文共分为四个单元。要领会单元的编排意图,加强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把握教材内容,发挥教学个性,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要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要注重课前预习的指导和教学方法的预想,做到启发性灵活性实用性并重;要把“研讨与练习”的设计意图向学生解析清楚,借此启发学生开拓多维,巩固知识,训练能力。

第一单元小说,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三要素,训练小说阅读试题的应考能力技巧。

主题理解:通读中透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精读中要由三要素窥探小说的主题,研读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情节设计:注意情节的展开性和曲折性以及合理性。注意情节的发展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

重点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用以落实小说主题和情节的教学目标。

《边城》作为课外自读课文,教学时要通过影视手段使学生加深对主题和情节的探究。可以在视后写一篇观后感,谈一谈在主题或情节方面的所得。

课时安排:8课时。其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用3课时。《装在套子里的人》用3课时。练习2课时。

第二单元是文言抒情散文,学习的重点是在继续积累文言实虚词并了解文言常用句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性情和品味丰富多彩的语言;注意文章的诵读。

关于感受古人真性情:引导深入理解抒情的背景、写作目的以及抒情方式,以求感受作品深蕴的情感。关于品味丰富多彩的语言:品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

关于诵读:诵读中体味深厚的情感和骈文有声韵之美。

要求背诵:《归去来兮辞》《陈情表》《逍遥游》(全文)《滕王阁序》。

重点学习《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和《陈情表》。

课时安排:《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陈情表》《逍遥游》各用3课时。处理习题5课时。

第三单元为文艺评论和随笔。它们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审美现象。其中《咬文嚼字》谈的是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和文字用语的原则。《说木叶》则是“咬文嚼字”范例。两篇课文可以以《咬文嚼字》为主结合起来学习。

高二语文必修5文学常识

关于苏轼的生平: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苏轼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因为其为12月19所生,所以年龄比实际大两岁)。

对名著的一些了解,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高二文学常识整理

还有第四册的,一时没找到,找到再发给你

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文学常识整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作品305篇。按音乐及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指十五国风,是各诸侯国(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共160篇。“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通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其优秀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诗经》对中国二千多年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影响,并且是珍贵的古代史料。前人有“六义”的说法,即: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诗经》在秦以前只称为“诗”。汉以后被儒家尊奉为经典,始有“诗经”之说。《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三首》

2、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曾在政治上协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并在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后因上官大夫等人向顷襄王诽谤,而被流放到江南地区。大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屈原的作品,有《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各1篇。

《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因此叫“楚辞”。这种诗歌的形式被称为“楚辞体”或“骚体”。《楚辞》由西汉末年的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的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离骚(节选)》

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编的古诗总集《玉台新咏》。和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演变为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民歌。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以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孔雀东南飞(并序)》

4、《古诗十九首》出自梁代萧统编的《文选》。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五言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历代文人奉为典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称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迢迢牵牛星》

5、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曹操集子里现存《短歌行》两首,其中第一首,一千七百多年来脍炙人口,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建安时期诗歌风格的作品之一。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是建安诗人的核心,他们的作品也成为建安文学巨大成就的标志。《短歌行》

6、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心目中的。他的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广为流传的有《将进酒》《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秋浦歌》《赠汪伦》等等。《梦游天姥吟留别》

7、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和元稹友谊甚笃,合称“元白”,晚年和刘禹锡唱和甚多,合称“刘白”。现存诗歌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居唐代诗人之首。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琵琶行》

8、王维(701—761,一说698—759),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遂为河东人,唐诗人兼画家。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陷长安时曾被迫受伪职,两京恢复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居蓝田(今属陕西)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山居秋暝》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他与诗人孟浩然继承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他又喜绘画,擅作平远景,又擅画人物、丛竹。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

9、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登高》《蜀相》

10、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在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年),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在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在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石头城》

11、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锦瑟》

1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我国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诗作数量最多的诗人之一。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1154年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淳熙五年(1178年),被召回临安,先后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晚岁闲居故里。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书愤》

13、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葬洛阳邙山。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虞美人》

14、柳永(约980—约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至景佑元年(1034年),方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为宋婉约词代表人物,有《乐章集》。《雨霖铃》

15、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他初入仕途,正是北宋政治与社会危机开始暴露,士大夫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新法,希望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苏轼虽主张改革,反对因循守旧,抑制豪强,但也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理论,因此遭到变法派的排斥。苏轼被迫外调,先通判杭州,又被一贬再贬,之后贬到海南。在他为官之处,注意了解民情,关心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所到之处都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戴和热爱。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是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继位,赐太师,谥文忠。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作品留存至今约四千余篇。他的重大贡献在于和欧阳修一起建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

苏轼的诗今存2700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采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运用幽默的笔调,随时生发奇特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其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春夜》《荔枝叹》等。语文课本里他写的绝句《题西林壁》也以富于哲理情趣着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开了一代豪放词风。其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苏轼是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苏轼是宋代著名画家,“湖州墨竹派”创史人之一,苏轼善画枯木丝竹,兼擅人物花鸟,尤善画佛。他画的墨竹,运笔清拔,英风劲色,使人应接不暇,枯槎寿木,丝竹断山,放笔直取如入风烟无人之境。

总之,他的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念奴娇•赤壁怀古》《石钟山记》《赤壁赋》

16、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倾向旧党,被视为元佑党人,绍圣元年(1094年)贬处州酒税,不久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放还,至藤州卒。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学士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词属婉约派,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鹊桥仙》

17、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声声慢》

18、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作准备,因反对韩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年)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9、姜夔(约1155-约1221年),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南宋词人,音乐家。精音乐,善书法,通诗词,以词为最。词创作基本走柳永、周邦彦的道路,形成了文人词中的“周姜词派”。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论《诗说》等。《扬州慢》

20、郁达夫,现代作家。原名郁文,幼名荫生,浙江富阳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成立了创造社。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对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其中短篇小说《沉沦》为其代表作。1923年5月,《创造周刊》创刊。同月发表《文学上的阶级斗争》,引起广泛注意。7月发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形象的作品之一。同年作品集《茑萝集》出版。1927年1月因发表政论《广州事情》引起创造社内部争论,从而声明退出创造社。1928年春秘密加入太阳社,9月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作为发起人在上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3月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2月与鲁迅、茅盾等联合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同年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其中游记尤为出色。1935年发表《出奔》,描写尖锐的阶级斗争。1938年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1938年12月携妻儿抵新加坡,主编《星州日报》等报刊副刊,发表大量战斗性很强的政论、短评和诗词声援抗日斗争。1942年5月由于日军进逼撤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曾被日军强迫任翻译七八个月之久,在此期间暗中保护和营救不少印尼群众和华侨。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年50岁。《故都的秋》

21、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其文化散文以其学者的独特视角,独到的表现方式以及深沉思考得到高度评价。《道士塔》

22、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出生于浙江永嘉。由于家庭熏陶,自幼酷爱文学。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成为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琦君随夏先生研读古籍,咏诗填词,深受其学识、人格的影响,并在词学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诣。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她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饱经忧患,深感国破家毁之痛。1949年到台湾,历任高检处纪录股长和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自195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散文合集《琴心》,她陆续出版了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诗词、评论等著作数十种。其中散文创作成就最高。主要散文集有《烟愁》《溪边琐语》《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灯景旧情怀》等。她的散文曾获台湾文艺协会散文奖、台湾文学作品菱金鼎奖、第十一届文艺奖,还被译成英、日、朝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泪珠与珍珠》

23、金开诚,1932年11月生,江苏无锡人。汉族。1981年加入九三学社。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副主席。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京剧、书法及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著有《文艺心理学论稿》《楚辞选注》《艺文丛谈》《文艺心理学概论》等及论文120篇。《漫话清高》

24、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创作了宏伟的《人间喜剧》。1848年拟定的“人间喜剧总目”包括“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从1829至1848年,他勤奋写作,每日伏案十多小时,努力完成这一庞大计划,最终写出91部小说。代表作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驴皮记》《贝姨》《邦斯舅舅》等。《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最杰出的一部。《人间喜剧》有“社会百科全书”之誉。巴尔扎克注重具体、详尽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灵魂。《人间喜剧》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一个人物往往在多部小说中出现。《守财奴》

高二语文所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4 下午 04:48:29

    之怀。屈原的作品,有《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各1篇。《离骚》是《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常被举作屈原全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