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艺术章牌的常识和误区的词条

hacker|
96

文章目录:

书法印章使用常识是什么?

常识如下:

1、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扩展资料

历来有成就的印艺家对书法都十分重视,我们在前面一章中已经有所了解,“无一讹笔”是保证印文具备鉴赏价值的重要前提。大家知道,书法是写字的艺术,如果连字都不能识读,还有什么艺术鉴赏可言。印章之所以被历代知识阶层推崇、喜爱,也正是由于他的难能、他的艰涩所带来的挑战已 经诱惑。

垂手可得的东西不具备挑战性,也没有诱惑力,更谈不上鉴赏价值。而对于鉴赏者来说,识篆就成了一件首要任务。篆字初看起来,是有点陌生,其实学起来很容易上手,要精通却很难。篆字是以“形”为中心发展而成,虽然后来已经变为“意象”,但探其本源,总有形的影迹可循,所以篆字从一开始就具备美术性。

谁了解印章的知识?

印章基本常识:

印章的内容很广,特征也因不同的印材而异,刻法也有种种术语,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收藏和鉴赏都有很大用处。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常识。

1.阴(白)文印、阳(朱)文印、阴阳间文印。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四下的称阴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但古代的称法和现在正相反,因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在封泥上呈现的阴文,在印章上却是阳文;在封泥上是阳文的,在印章上却是阴文。因此,为了避免误会,就把阴文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有的印章中杂有白文朱文,就称“朱白间文印”。一般说来,古印中多为白大印,字体幽雅有古意,笔势壮健,转折处宜一气呵成。白文印字体一般肥而不失之于臃肿,瘦而不失之于枯槁,得心应手,妙在自然,最忌矫揉造作。朱文印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字体清雅,笔锋尽露,但笔迹不能粗、粗则显俗气。

2.铸印、凿印。金属印章,不论官私,一般是先雕泥范,然后用翻砂法或拔蜡法冶铸而成,这就称为“铸印”。古代印章大多是连印文一起铸成的。非金属印如玉石等,不能冶铸,只能用刀凿刻。也有金属印章先铸成形,然后凿刻印文的,一般称这种印为“凿印”。凿印有工整和粗劣之分,有官印因急于封拜,不待范铸而匆匆凿成应用、因而被称为“急就章”。

3.两面印、多面印、子母印。一面刻字,另一面刻姓名,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职位称号,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吉语、图像等,凡两面都刻有印文的则称为两面印。多面印即类推。两面印、多面印一般不能有印钮,只在中间凿一小孔以便穿带,所以又称“穿带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印章套在一起以便携带的称为“子母印”或“套印”。

4.名印、字印、名字合印、总印。古人认为印章是作为信用的象征,故把名印作为正印,字印作为闲印杂用。名印就是只刻姓名,一般只在名下加“印”、“印信”、“印章”、“之印”。“私印”等字样,而“氏”字与其他的闲字杂字都不用,用之则表示不敬。字印亦称表字印。汉晋时代的字印必连姓,后代或连或不连。字印一般只加“印”字或姓字,如“赵氏子昂”。姓名、字并刻为一印的称为“名字合印”。也有将籍贯、姓、名、字、号、官职等并刻一印的称为“总印”。

5.回文印、横读印、交错文印。回文即用来处理两个字的名印和字印,即可以防误读,又可使名的二字连为一体。其方法是把“印”字放在姓下,且在右,名的二字都在左,回环读之,则为“姓某某印”,而不读为“姓印某某”。如“王从之印”四字,若通常刻法,不用回文,易误为姓王名从,看不出为姓王名从之。横读印、交错文印极少见,一般只用来刻官衔和地名。如“司空之玺”,“司空”二字刻在上,“之玺”二字刻在下,这就叫做横读印。交错文印就是以对角顺序而读。

四个字的,第一个字在右上,第二个字在左下,第三个字在左上,第四个字在右下。如‘“宜阳津印”,“阳”字在“津”字下,“律”字在“宜”字左,但容易误读成“宜津阳印”或“宜印津阳”。

6.书柬印、鉴藏印。书柬印在古代比较流行。秦汉至南北朝时采用泥封,泥封后钤有印章,但一般只用名印。至后来则用“某人言事”、“某人启事”、“某人白事”、“某人顿首”、“某人敬缄”等印刻,这些都是书柬印。鉴藏印是收藏书画的印记,始于唐代。唐太宗有“贞观”二字连珠印,唐玄宗有“工元”二字长方印。这两颗印虽未标明鉴藏字样,但却是鉴定性质的,是最早的鉴藏印。宋代以后鉴藏印的内容丰富起来,而且篆刻和用料都十分精美,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为收藏家所青睬。其次,通过鉴藏家的鉴藏印还可考订古代珍贵书画的流传情况。其文有“某人家藏”、“某人珍赏”、“某郡某斋(堂、馆、阁)图书记”等。不少印谱中也收了鉴藏印。

7.玉印。印材中以玉最为珍贵。其质地坚洁润密,不磨不磷,可毁损折断而不可破坏其纹理。因此古人多喜佩带玉印,其意一取君子佩玉,一取玉之坚贞。玉以越古越贵,一些商贾为欺市获利,常把新玉放人油锅中炸脍,使之成古色。

8.金属印。指用金、银、铜、铅、铁诸金属刻成的印章。金银质地太软,不易上刀,笔锋更难显现,因此一般的铸印时都掺以铜,不但易于成形,也易于镌刻。通常所说的金银印大都是涂金涂银的,纯金纯银的比较少见。官印中金银是用来区分等级的,私印中用金银的不多见。由于金银印刻则腻刀,字迹柔而无锋,从收藏与鉴赏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大的价值。铜印字迹壮健,带有回珠。方法上有凿有刻,亦有徐金上银的。铅印、铁印,古代除巨印用之外,一般不多见。明朝时,御史大夫用铁印,取其刚直无私之意,但铁容易生锈腐蚀,故流传的绝少。

9.象牙印、犀骨印。牙印,汉时有官印,宋以后多作私印,以象牙为材料,其质柔软韧腻,难中刀法。刻朱文则尚可见笔锋,白文则无神气。因此,篆刻家和收藏家对牙印都不太珍爱。象牙忌鼠味民便,一遇鼠尿则立即现出黑斑,直至底部,而且永远除不掉。又畏热气汗水,即使有牙印也不常佩带。犀角印,惟汉二千石至四百石官以黑犀角为印,别的很少用,其质地又粗又软,时间一久,则会变形。其他有以牛羊等的腔骨角为印的,这在民间较为流传,官印和富家极少用,有关的记载也尚未发现,故始于何时还说不清。”

10.水晶印、玛瑙等印。水晶质地硬而脆,不易刻,稍用力则断,刻成的文字滑而不涵。玛瑙的质地比五更硬,是诸印材中最难镌刻的一种材料,刻成之文又显得锋芒尽露,缺乏温雅之气。瓷印唐始有,宋渐广,硬而不易刻。珊瑚易裂,翡翠易断且硬。总之,水晶等印,雕刻不易,作印章实为事倍功半,收藏家与鉴赏家也只把它们作一种点缀品来把玩。

11.竹木印。木印一般用的是黄杨木,此木容易上刀又不疏松。梅根、竹根、瓜蒂、果核等也可用来刻印。竹根直选择坚细无裂纹的,如果两节间距适宜,根节又呈规则性分布,则非常美观,足供珍玩。核则以广东的榄核为贵(榄比橄榄大,不可食),质地坚韧,其他大都软,只可削刻,难尽篆刻之美。竹木印可雕成各种形状,集工艺品与印章为一身,因而也是收藏家与鉴赏家所网罗的一个范围。

12.印钮、印绶。印背上高高隆起的,打有眼孔用来穿带部分就叫做印钮(纽)。早期印章钮形质朴,只在背面雕刻成凸起的形状,横穿一孔即可,后人称之为“鼻钮”。随着印章和雕刻技术的发展,印钮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美,种类也越来越多,大都是禽兽虫鱼等动物,如龙钮、虎钮、螭钮、龟钮、辟邪钮,又有曲钮、直钮、泉(古铜钱)钮、瓦钮、桥钮、斗钮、坛钮等。有的印章无钮,就在印章的四周刻以山水人物,称为“薄意”——薄刻而有画意。印绶就是指印钮上穿的带子,古代多用绵帛为之。秦汉以后,官印印绶的颜色差别都有一定的等级区别,不可僭越。

总之,印章的收藏与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印材品种、形状特征和文字篆刻。印材品种已有详述。形状特征主要包括印面和印钮,而篆刻文字在形式上则有古文、大篆(籀)、小篆、八体书、六体书的区别。从神韵上则又要看印中每字的篆刻是否连贯(篆法),布局是否合理、美观、新颖(章法),每一笔划是否丰神流动,或庄重典雅或滞涩等(笔法)、用刀是否力度合宜,充分体现笔锋和书法神韵。以及镂刻深浅是否合宜(刀法),这四法又要涉及到专门的篆刻学方面的知识了。

书法印章使用常识

书法用印,是有一定讲究的。不是什么印章都可以随便盖。印章在古代官方文件交换、传达、书画真迹认定中起到验明正身的作用,是书画、文件最重要真伪标志。而如今印章大多数是作为书画作品的一种点缀来布局,也是作者创作书法必不可少的文化物件。——《引自网络》

在书法中,书法印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缺少了书法印章就代表着一个书法作品,并不完整。在一开始的时候,印章是作为信物,起到见证作用,而之后又被书法家们用于书法作品中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对于作品能够弥补不足,起到平衡作用,还能够防止别人伪造。

书法印章中的姓名章大多都是和姓名连在一起的,用来表示这是本人所画,而且在姓名章盖章的时候都是非常讲究,风格迥异,大小一致。姓名章也给人在视觉上看起来更有情趣感,让作品更加的有意思。斋号章,是书法作品中经常见到的一种印章,所体现的都是一些会馆舒适等等地方的名称,很多书法家都有,也是以备不时之需。

引首章,这主要是用于书法作品的开头,第1个字和第2个字中间是对于行列起到调整作用。闲章,是书法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可以体现出书法的格调美,彰显出文人的魅力。而且内容特别的复杂,还有一些名言警句,大多表现出个人的感触,极其具有装饰性。所以书法家们也非常的喜爱,会用这一个印章来展现出心中所想。

书画作品落款与印章常识

常识如下:

1、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扩展资料:

印章的类别很多,历史也很悠久,下面就说说印章的历史和种类:

1、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2、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3、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章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0 下午 02:49:37

    刀法。刻朱文则尚可见笔锋,白文则无神气。因此,篆刻家和收藏家对牙印都不太珍爱。象牙忌鼠味民便,一遇鼠尿则立即现出黑斑,直至底部,而且永远除不掉。又畏热气汗水,即使有牙印也不常佩带。犀角印,惟汉二千石至四百石官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