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训练姓名称谓_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选择题

hacker|
106

文章目录:

古代人名是如何称呼的

名是小时长辈起的,字是弱冠之年起的,号是自己起的。古人的称谓极有讲究,不同关系不同的身份、地位对人的称谓都可能有所不同。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秦时明月》里称呼高月的字是姬如千泷。这动漫情节中的设定而已。

扩展资料:

名和字的联系:

1、词义相近

“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2、词义相反

“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退之。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古人通常尊敬对方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别号: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

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称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尊称

姓名字号的古代文化常识

1、古人的名不能和自己的亲人取相同的名字,特别是长辈,如果有相同的字眼就一定要避讳,将这个字给改掉,不然就是对长辈的不尊敬。直系的祖先其实也算在这个范畴里面,如果名字里面有相同的字也要避讳改掉。

尊者值得是尊贵的人,一般是指自己的上级和皇帝,名字当中不得带他们名字中的字,如果有就要避讳,将自己的名字改掉,不然容易被穿小鞋,甚至有杀身之祸。

2、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3、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扩展资料: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避讳”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表字

百度百科-号

古代的人名称谓得的?

中国人名种类繁杂,古代的有名有字有号,有的还有封号和谥号。

(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3)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

(4)敬称。对君王称陛丁、大王、皇上(已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大人,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

古代的人取名还要避讳:

我国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和尊长之名在语言和写时例应有所避讳。当代的皇帝为至圣的孔子之名全国避之,谓之国讳或公讳;祖先和父亲之名全家避之,谓之家讳或私讳。避讳之法或改用同义、同音之字,或就原字缺笔写。

古人九大姓名基本称谓,字和号有什么区别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二十岁、女十五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司马迁为司马字长,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

称号

号又称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称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都称祖,如明朝开国皇帝称明太祖,其儿子朱棣称明成祖。

称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称籍贯

用一个人的籍贯来称呼。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人,故人称柳河东。

称郡望

“郡望”是“郡”和“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如韩愈因为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世人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

把官民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将军,人称其为王右军;杜甫任职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故被称为柳屯田。

名、字和号有什么区别

古人的"名",是社会上一个人的特称。古代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朴素,后来,随着语言文字和文化观点的发展,人名才变得越来越复杂。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故又称"表字"。周代贵族男子年二十行冠礼,即结发加冠,以示成年,也就是说,"字"是男女成年后才加取的,这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尊重了。

"号"是别人的称号,即人的别称。封建社会中的士大夫,特别是文人往往有自己的别号,如唐代李白,号青莲居士,宋代以后,别号之风尤盛。

4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8 下午 07:57:33

    。周代贵族男子年二十行冠礼,即结发加冠,以示成年,也就是说,"字"是男女成年后才加取的,这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尊重了。"号"是别人的称号,即人的别称。封建社会中的士大夫,特别是文人往往有自己的别号,如唐代李白,号青莲居士,宋代以

  • avatar
    访客 2022-07-08 下午 11:12:22

    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都称祖,如明朝开国皇帝称明太祖,其儿子朱棣称明成祖。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

  • avatar
    访客 2022-07-09 上午 03:13:21

    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

  • avatar
    访客 2022-07-08 下午 04:59:10

    、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