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度量衡_度量衡是我国古代史

hacker|
102

文章目录:

古代度量衡制度

我国度量衡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和标准,记载不一。据史书称,黄帝设立了度、量、衡、里、亩五个量;舜召集四方君长把各部族的年月四季时辰、音律和度量衡协同起来;夏禹治水使用规矩准绳为测量工具,并以自己的身长和体重作为长度和重量的标准。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度量衡的萌芽情况。真正有信物可作佐证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记有“金十寽”、“丝三寽”、“金十匀”的文字。金即铜,“寽”和“匀”是计量的单位名称。说明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或同时,已经有了计量重量的手段。

度量衡的产生,是和人类交换行为的发展分不开的,并且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度量衡也在不断变化。《礼记》、《周礼》都记载,早在周朝时期就开始推行严格的度量衡管理制度,并设置了主管的官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颁发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令,由官府监制成套计量标准器,发到全国各地。秦王朝统一的度量衡制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所沿用,形成了我国计量科学独特的体系。

中国古代"度量衡"分别是什么?

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

度是计量长短,

量是计量容积,

衡是计量轻重。

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传说黄帝“设五量”,“少昊同度量,调律吕”。度量衡单位最初都与人体相关:“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掬,两手谓之溢”。这时的单位尚有因人而异的弊病。《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则表明当时已经以名人为标准进行单位的统一,出现了最早的法定单位。商代遗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长度约合16厘米,与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后的指端距离相当。尺上的分寸刻划采用十进位,它和青铜器一样,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 ,书同文字”,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础。

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什么?

“衡”是计量轻重。

度量衡传统上是计量长度、体积、轻重的标准的统称。“度”是计量长短,“量”是计量对某物质的容量,“衡”是计量轻重。所谓“长可度,容可量,质可衡”。

现代对度量衡的广泛定义为任何表示物理量(如温度、时间)的公制单位。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因地域和国情不同计量统计方式不同。

扩展资料:

关于“衡”,古时的称呼就比较复杂了,宋代起借用长度中的“分、厘、毫”名称,一直沿用至清代,少有改动。

看文献时,涉及重量单位时,要注意唐、宋两代的“分”,因为它们所说的“重量”完全不同。唐时的“分”有确定的重量,两钱半,而宋以后的“分”,是十退单位,十厘为一分。

度量衡不仅仅是测量工具,它更反映了当时的科技和生产水平,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和社会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虽然,如今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先人们从自然规律中总结出来的度量衡技术,定会继续绽放它的光彩。

度量衡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即一种海生的贝壳。贝是以“朋”为单位,一朋就是一申,后来由于交换的发展,天然海贝来源不足,人们开始使用仿翻的石贝、骨贝。继而用铜来铸造,造的样子也模仿贝,叫傲钢贝。铜贝当然不能再以朋为单位,而以“乎”为单位。“乎”是重量单位,因为铜贝是金属货币。

中国古代以度量衡和时间为主要内容的计量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父系氏族社会,度量衡和计时已是农业文明的基础。传说在黄帝时代已发明了以干支记日、月,继而尧命舜、禹二人参照日、月、星辰定历法。舜前往东方进行巡视,在部落联盟议事,商讨把四时之气节、日之大小、日之甲乙、度量衡的齐同、乐律声音的高低都统一起来。禹开始治理水患,划分九州,“身为度,称以出”,以人体为基准建立度量衡标准。

虽然上述小故事都是后人传说,却真实地反映了先民们的自然哲学观念。

计量制度的建立,单位标准的确立虽然都是人为的,但必须具有权威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诏书统一全国度量衡,又将诏书加刻在量器的底部。一件量器所刻铭文,向后人讲述了秦国几百年的历史,它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了器物本身。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几乎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历史功绩。秦权、秦量出土地域之广、数量之多,令人惊叹。据粗略统计,出土地域囊括了被统一的每一个诸侯国旧地,数量多达百余件。这些都展示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决心和雄才大略。

后经汉代的改进、完善,成文于典籍而被历代遵循,奉为圭臬。此后每经改朝换代,都要探究古制之本,以确定当朝度量衡和计时单位标准。历代流传下来的度量器物不断被发现,其传承关系明确便是有力的证明。直至清朝,无论是度量衡还是计时制度,都是秦汉古制的沿袭。今天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太和殿前的鎏金铜嘉量和晷就是有力的物证。

古人认识到“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用“燥故炭轻,湿故炭重”的原理测量湿度。在掌握度量衡技术方面,对自然规律有深入的了解。中国古代计量技术,在历代史籍中都有辑录。研究者根据文献记载,对照所能见到的器物,考释其铭文,测量其实际数值,模拟、复现其计量功能,使尘封的古老科技重现光彩。

中华悠久的文明史流传下来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有许多与计量有关的器物和文字资料,记录和讲述了一个个生动而有价值的故事。如考古学家曾统计过,在100多座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墓葬中,出土了数量不等的天平、砝码,它们是用来称量可切割的黄金货币的。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们不断进行计量测试实践活动,在认识自然、改造自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度量衡文物。在中国灿烂的古代科学文明中,谱写下光辉的一页。

现代常见的度量衡

中国古代度量衡

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因地域和国情不同计量统计方式不同。

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传说黄帝“设五量”,“少昊同度量,调律吕”。度量衡单位最初都与人体相关:“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这时的单位尚有因人而异的弊病。《史记·五帝本纪》:“岁二月,东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则表明当时已经以名人为标准进行单位的统一,出现了最早的法定单位。

距今5000年前的大地湾仰韶晚期房F901中出土的一组陶质量具,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量器。大地湾这套陶质古量器,出土于房F901的主室中(前堂);主要有泥质槽状条形盘、夹细砂长柄麻花耳铲形抄、泥质单环耳箕形抄、泥质带盖四把深腹罐等。其中条形盘的容积约为264.3立方厘米;铲形抄的自然盛谷物容积约为2650.7立方厘米;箕形抄的自然盛谷物容积约为5288.4立方厘米;四把深腹罐的容积约为26082.1立方厘米。由此可以看出,除箕形抄是铲形抄的二倍外,其余三件的关系都是以十倍的递增之数。为了与古代量具名称相贴切,我们将在其相应容量的名称上冠以升、斗、斛之称谓,即可称为"条升、抄斗、四把斛"等,另外,在大地湾仰韶早期遗迹中出土的几件骨匕和铲形器上多见有等距离的圆点形钻窝刻度,并在窝内涂有红色颜料,它们应为当时测定某些东西长宽地尺度。包括前述F901内所出的一组陶质量具在内,它们都是我国最早“度、量、衡”器的实物佐证;并将我国度量衡实物史提前了二三千年。同时,这些度量衡具的发现也为研究我国古代分配制度、度量衡史以及十进制的起源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1]商代遗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长度约合16厘米,与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后的指端距离相当。尺上的分寸刻划采用十进位,它和青铜器一样,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础。

4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8 下午 05:17:04

    所谓“长可度,容可量,质可衡”。现代对度量衡的广泛定义为任何表示物理量(如温度、时间)的公制单位。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因地域和国情不同计量统计方

  • avatar
    访客 2022-07-08 下午 05:51:12

    海贝来源不足,人们开始使用仿翻的石贝、骨贝。继而用铜来铸造,造的样子也模仿贝,叫傲钢贝。铜贝当然不能再以朋为单位,而以“乎”为单位。“乎”是重量单位,因为铜贝是金属货币。中国古代以度量衡和时间为主要内容的计量技术,有着悠久的

  • avatar
    访客 2022-07-08 下午 05:15:17

    起源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1]商代遗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长度约合16厘米,与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后的指端距离相当。尺上的分寸刻划采用十进位,它和青铜器一样,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

  • avatar
    访客 2022-07-08 上午 11:00:26

    ”,“少昊同度量,调律吕”。度量衡单位最初都与人体相关:“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掬,两手谓之溢”。这时的单位尚有因人而异的弊病。《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则表明当时已经以名人为标准进行单位的统一,出现了最早的法定单位。商代遗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长度约合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