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官兵战后的心理疏导工作
当前,基层消防部队官兵年龄普遍较轻、心理相对不成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区”,心理健康问题凸显。且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灭火及抢险救援任务日益繁重,消防官兵所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我区由于塑胶行企业、生产加工型厂房较多,木屋毗邻区多,灭火救援任务也相对繁重、艰难,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快,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的现象。因此,消防官兵在执行各种危险的抢险救援及灭火任务后,容易使神经活动紧张,表现出恐惧、厌烦、急噪甚至泄气等消极情绪,尤其是当在事故现场看到人员伤亡的恐怖景象时,神经活动就更紧张,恐惧则会进一步加剧,甚至在以后的“战斗”中畏缩不前。因此,在高度紧张的战后,如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就容易引起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一、战后不良心理的表现形式 1、恐惧。具体表现为再次上“战场”时惊慌不安、畏缩不前、情绪不稳、注意力分散,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想尽快脱离战场。 2、紧张。具体表现为在平常训练时会出现精神恍惚、思想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一次性完成规定的工作事项。 3、急躁。具体表现为日常工作时心理急躁、急于求成而又难以按“意想”中的完成任务,造成信心缺失、动不动就放弃的消极情绪。 4、逆反。表现在工作生活中就是“你让我这样做,我偏要那样做”,爱顶牛,走极端,不服管,甚至厌烦工作。 5、孤独。具体表现为战后出现不愿意合群,不爱与人交流,对火热的警营工作生活产生厌烦的情绪,不想与他人相处,常常是一人独处一隅。 二、做好官兵战后心理疏导工作的方法 (一)立足实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1、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制定与政治思想教育同步实施的课程,落实专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掌握官兵的心理动态。在结束一些危险性大、较恐怖的灭火救援行动战评后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和辅导,对心理脆弱的个别同志进行跟踪,一对一地帮扶,消除官兵战后的不良心理。 2、积极引导官兵参加各类心理辅导讲座。心理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创新发展,也是当前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前提条件。因此,要结合消防部队特点、官兵服役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冲突,消防部队官兵心理素质低的方面,比如自控失衡、逆反心理、投机心理、自私心理、怠惰心理、急功近利心理、特权心理等进行经常性教育、随机性教育、针对性教育、情绪性教育、案例性教育、个性化教育。同时针对官兵在工作、训练中遇到的难以处理和把握的问题通过个别谈心进行疏导减压。另外,引导官兵广泛阅读心理书籍材料,利用网上咨询等手段充实有关心理知识,从而了解掌握战后不良心理的调节方法及手段,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地方的心理专家“请进来”和官兵“走出去”相结合,针对消防部队特点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传授心理知识,提供心理咨询,进行心理测试,充分发挥心理辅导的重要杠杆作用,为繁重的消防保卫任务提供强有力的心理保障,以提高部队官兵出现战后不良心理的应对能力。 (二)重视外因,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夯实官兵心理健康基础。 1、创建栓心留人的警营环境。优美怡人的环境容易使官兵产生充实感,引发积极向上的情感。因而,要下大力改善官兵的生活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营区的生活环境,使身居其中的官兵安心、宽心、舒心,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2、加强心理承受能力训练的科目。在日常的训练活动中,应有意识的加入心理承受能力训练,可以通过组织课间文艺活动、文体活动、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并在活动中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是演员、轮流当主角”的氛围,从而磨练官兵意志,锻炼官兵冷静面对挫折和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3、在官兵中营造相互信任、理解的环境氛围。信任的人际关系是战后心理疏导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才能得以充分交流,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因此,要有意识地在有困于心理问题的官兵中建立起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减轻或消除官兵的各种不良猜忌心理,并依据问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营造相互信任、轻松、愉悦的人际关系氛围,促进官兵心理的健全发展。 (三)针对个别产生战后心理问题的官兵,从内因入手,引导官兵学会自我缓解心理压力方法 1、讲究心理卫生。充分利用图书阅览室、网络室等平台,引导官兵自学心理知识,养成自己作心理分析的习惯,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情绪,增强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2、深呼吸、利用想象。深呼吸对调节心理十分有效,每一名官兵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获得深呼吸的基本方法。当官兵出现战后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时,可以通过深呼吸促进自身与外界的氧气交换,使其心跳减缓、血压降低,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与水平。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能够通过深呼吸来保持舒缓心理时,原来的不良心理也就被打破了。在深呼吸的过程中,如果充分利用想像就更加理想了,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平坦绿茵的草地”,“战友相处舒心的一刻”,“听着优美的轻音乐”等,就会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就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不良心理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3、情绪转移。引导官兵通过看书、看电影、参加文体活动、参加生日晚会等方法转移恐惧、紧张的情绪和注意力,缓解不良心理。 4、爱好冲消。就是引导官兵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从事个人爱好的活动。如运动、写作、绘画、研究问题等,这样可以使官兵变得积极、开朗,乐观向上。 5、让官兵结对子、定期谈心。要引导官兵主动把心理状态讲给信任的人听,不要闷在心中,通过结对子、定期谈心等方式,使官兵既得到情绪的缓和又可以得到对方的忠告,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不良心理的方法。 6、逐个击破。引导官兵通过写日记等形式,把不良的心理状态个个罗列出来,一、二、三、四……,写出来后只要“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 7、培养官兵宽广豁达的胸怀、与人为善。培养官兵为人处事上心胸宽广、大度,处理事情上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适当“糊涂”,促进官兵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克服斤斤计较、争锋相对的处事习惯。 总之,心理健康是时代的课题,是现代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开展战后心理疏导工作,优化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不仅是当代消防军人在服役期间正常学习、训练和生活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消防军人人格完善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调查发现,只有及时掌握官兵战后的心理反应、心理特征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把工作做在前头,才能消除各类安全事故苗头,保障部队持续稳定和战斗力的有效提升。
什么是士兵心里教育与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官兵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必要基础,是培养型军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浅谈如何开展部队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新形势下,紧张的部队生活,繁重的工作任务,对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出考验,基层所队官兵心理长期得不到休整减压,官兵中因心理因素引起的思想问题明显增多。因此,加强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笔者认为要加强基层官兵心理教育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体系,强化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开展心理教育工作,首先要充分重视心理教育机构的建立,制度的完善以及骨干的配备、培训和管理等方面,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把官兵的认识统一起来,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条件。 (一)建立健全组织制度 制度是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动力源,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保障制度是搞好基层官兵心理教育的可靠保证。一是要建立健全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心理教育工作应从部队实际出发,建立由支队级党委机关统一领导的,政工干部和卫生干部为骨干的、政治工作系统与医疗卫生系统相结合的心理教育体系和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机制。成立由多部门联合组成的专职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为心理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要建立健全心理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联动机制就是要构成心理教育的课堂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调适、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等环节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一系列服务保障体系。形成“测试、咨询、训练、疏导、反馈”五位一体的联动、互动机制,以此来提高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是制定心理测试机制。每年或每半年,对官兵适时进行心理测验,测试结果一方面可以为心理教育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以掌握官兵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人员,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另外,心理测验应由专职、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特别是要做好测试结果的保密工作,防止个人隐私泄露和扩散,给基层官兵带来不良心理影响。 (二)建立健全官兵心理档案 建立官兵心理档案,就是把官兵日常心理变化情况、官兵的思想情况、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医生的建议与忠告记录入档,为准确把握官兵的心理变化,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依据。一是建立个人心理档案。从入伍开始,就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将心理状况和个性特点、能力特征分别记录建档,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过程中还应登记家族病史和本人过去精神健康状况,由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负责管理。二是档案资料及时更新。档案资料及时更新就是要把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复杂环境下的官兵心理变化及时记录在案。或每年度、季度定时对基层官兵进行心理测试,测试其心理存在哪些变化,并将结果及时录入档案。这样一来,就可以掌握官兵心理变化规律,完善和更新心理教育内容、方法和措施,为心理教育提供有利的依据。三是实行心理档案终身制。心理档案终身制,就是一人一档,随着人员的调动而调动。如:当事人因考学、学技术和工作调动,要离开本单位到新的单位时,可以将心理档案与其它个人档案、组织关系等一并签转。这样,接收单位可以根据心理档案和个人档案,及时掌握调转人员的心理和思想情况。这就为“陌生管理”解决一大难题。 (三)全面普及心理知识 普及心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基层领导对心理教育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干部骨干运用心理科学开展教育的能力;有助于基层官兵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必须提高官兵对心理科学的认识。一是搞好心理知识宣传。搞好宣传是为了引导官兵更积极地加强心理知识学习,把对心理科学的排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官兵明白,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只是对事物的观察角度和所持态度不同,而不是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划清“疾病”与“亚健康”的界限。二是经典故事引导。就是通过公安网、局域网、板报宣传栏、资料图书室等方式,登载心理方面的小故事和典型事例。以此来提高基层官兵对心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强官兵对心理科学的认识,充分调动官兵学习心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适时组织宣讲。由支队或大队适时组织官兵集中讲学,或者聘请资深的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知识视频讲座,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和多种教学风格,以此来不断增强心理教育的感染力。 (四)提高教育者素质 抓好心理教育工作必须要提高心理教育者的素质。一是建立健全心理教育者培训、轮训机制。重点培训其分析官兵心理现象、维护心理健康和解决常见心理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测试、疏导、训练、调适和心理卫生服务等心理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能力。二是坚持考评制度。要把对教育者的考评制度纳入年度考核中,对被考人员结合本部队实际情况,采取后位轮训制度,从而达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断地更新,来提升基层部队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是加大指导力度。各支队级以上单位要依据所属单位具体情况,适时派出工作小组对基层部队心理教育的开展进行督导检查。根据教育的方式内容,结合官兵的心理表象,进行研究讨论,及时纠正教育过程中突出的问题。 二、科学设置心理教育内容,强化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开展心理教育还需要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和加强教育效果的跟踪反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设置出科学合理的符合部队实际、符合官兵心理变化规律的、针对性极强的心理教育内容。 (一)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在进行心理教育内容设置前,应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可以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官兵反馈等方法对心理教育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彻底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官兵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要,着实提高官兵的认知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一是依据官兵需要定内容。符合官兵心理需要是科学设置心理教育内容的重要前提,只有符合受教育者的主观需要、愿望和兴趣,受教育者才会认同进而接受。我们必须将心理教育的内容聚焦于广大官兵的生活实践和客观环境,准确掌握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不同需要,选择能引起教育对象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难点、疑点、焦点、盲点问题进行教育,以此来促进教育内容内化为对象的思想。在调查研究时,要注重多方位的结合,与深刻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与家庭环境、驻地环境、单位环境和个人素质结合起来,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二是围绕任务特点定内容。心理教育在内容设置上要根据执行任务的特点来设置内容,增强官兵执行边防保卫任务必胜信念。针对不同的单位,在不同的环境下做好测试和调查。认真分析研究,掌握官兵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以培养战士的应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恐惧心理为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教育内容。三是区分官兵层次定内容。基层官兵由于个人成长的地域、家庭环境、经历及入伍动机、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社会交往等不同,必然造成其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种种差异。因此,心理教育内容的制定,要结合官兵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等不同的个体情况,在设置心理教育内容时,要区分层次、区分对象,使教育内容深浅适度、合情合理、客观又真实。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基层领导、干部、士官、义务兵等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教育内容上有所区别;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教育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有所侧重。 (二)强化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 要强化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就必须要有一支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性队伍。一是成立心理教育工作研讨小组。在支队一级成立以心理学专业人员、政工干部和卫生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心理教育工作研讨小组。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心理教育工作的研究,完善教育内容,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在心理教育工作中呈现出的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讨,进一步提高基层部队心理教育的有效性。二是做好检查指导。上级机关在对基层部队下发心理教育内容之后,要对心理教育的开展进行跟踪问效,针对教育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加以诊断,及时找出科学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并且,对基层部队心理教育工作者适时进行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基层教育者的疏导教育能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心理教育队伍,增强对心理教育工作的指导,更好地服务部队、服务基层。 三、拓宽心理教育渗透渠道,开辟心理教育有效途径 加强心理教育活动应从多方面开展,拓宽教育渠道。教育内容要结合其它教育一道去做,搞好有机结合。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只拘泥于一、两种形式。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好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开展心理教育,来提高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拓宽心理教育渗透渠道 心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应该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在结合中开展,在渗透中落实。因此,要注重结合,搞好渗透,切实增强心理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回答和解决官兵的思想问题,而思想问题往往又与心理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把心理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统筹规划、有机结合,做到既解决官兵的现实思想问题,又注重解决官兵倾向性的心理问题。二是与执勤执法工作相结合。公安边防部队担负的特殊使命任务,要求边防官兵要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教育只有与执勤执法工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官兵培养处变不惊、临危不惧、遇挫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要结合完成执勤执法任务,模拟执勤执法的逼真环境,将官兵置身于其中,锻炼其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要通过演练应急状态下的各种情况处置,提高官兵处理复杂意外情况的心理应激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开展作战受挫等适当程度的“败局训练”,培养官兵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 (二)全面开展部队心理咨询活动 心理咨询可采取谈话咨询、电话咨询、门诊咨询、现场访谈等,咨询技师要以身作则,用积极的、理解的态度影响对方,用自己的心理知识和工作经验为咨询者解难答疑,矫正其不健康心理。一是发展性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功能在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基层官兵发展心理机能、开发潜能、提高心理素质。所以,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过程中,我们更要以发展官兵的身心健康为主,积极引导基层官兵健康向上的心态,努力提高官兵心理承受能力。二是矫正性心理咨询。疏导咨询对象不良心态,从而缓解其情绪压力;鼓励咨询对象倾诉内心痛苦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探寻咨询对象问题的根源并使其领悟而释然;协助咨询对象改进不合理的认知模式,确立辩证科学的思维方式;借助于指导和训练,使咨询对象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帮助咨询对象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三是咨询手段要突破单一的咨询模式。把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咨询要以心理测验为先导,以便更准确地掌握咨询者的心理特征、智力程度以及心理问题的类型、程度等等,测试结果要比咨询者的口述更为准确。四是咨询形式要由个别咨询扩大到与团体咨询相结合。个别咨询只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但往往个体在独处环境中与其处在团体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会有所不同。因此,个体所呈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在团体中解决,团体心理问题也不能简单地个体咨询。 (三)开设局域网络教育 近年来,我区部队为基层部队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在基层单位均建起了公安网和局域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树立向科学技术要教育质量的观念,力争尽早实现纵向间和横向间的网络互联,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给心理教育带来了最大的实惠:一是网络教育的隐蔽性有助于消除官兵的心理顾虑。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无所顾忌地畅谈,敞开心扉地交流,倾诉内心的苦闷,从而达到无意识教育的有意识目的。二是扩大了心理教育的信息量。网络信息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是信息的共有共享。实现了信息网络化,就等于部队共同拥有了一个网络图书馆。通过它,我们可以快捷地根据需要浏览和选择资料,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快了教育信息的传递速度。我们不少部队驻守在深山雪原、戈壁大漠、边防海防,部署分散,交通不便,由于环境恶劣,他们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信息的闭塞,使他们与外界世界几乎完全隔离,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一旦我们形成心理教育网络,官兵们就可以在网上接受心理教育。有助于搞活心理教育。网络提供的信息,图、文、声并茂,毫不夸张地说,它的确做到了寓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教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真正地“活”了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有助于提高官兵的全面素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边防大队政委李权军)
浅谈如何提高消防官兵心理素质 保障心理健康
消防部队是公安现役部队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现代灭火救援条件下,各种危险因素的刺激会造成消防队员心理紧张、恐惧、急躁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加上相对封闭的生活工作环境,繁重的消防安全保卫任务,使消防官兵时时处于战备应激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对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提高消防官兵的心理素质,保证心理健康发展,对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的队伍建设和提高其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应具有足以应付各种特殊情况和突发事件随机心理素质和应变操作能力。也只有如此,才能在灭火和社会抢险救援战斗中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把握有利时机,最大限地减少伤亡和损失而取得胜利。官兵的心理状况不仅关系到官兵本人的健康,而且关系到部队的团结和战斗力的提高,直接影响着部队灭火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和成效。
1、消防官兵心理健康是安全防事故的重要保证
安全防事故工作是部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除了通过加强教育、狠抓落实、突出重点等途径和方法来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外,培养官兵健康的心理则成为避免人为重大事故的重要保证。就部队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故分析看,许多事故表面上看起来是由管理不当造成的,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当事人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比如,车辆事故的发生,往往与驾驶员的情绪不稳定、惊慌失措的心理特点有直接关系;执勤、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很大程度上是由当事人的恐惧、胆怯、紧张引发的等等。假如这些官兵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则会使人为重大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
2、 消防官兵心理健康是密切官兵关系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官兵关系需要官兵共同维系,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干部应该首先保证自身心理健康。而在干部队伍中,少数性情古怪、脾气暴躁、办事草率、待人冷漠的管理者要与士兵建立良好的内部关系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个人性格的问题其实属于人格异常的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只能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改善与士兵的关系,促进部队管理工作。而对于士兵来说,心理健康的程度不同,也直接影响着与管理者的关系。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士兵能够正确理解管理者的意图,感受管理者的关怀与爱心,并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教育和管理,即使出现错误也能够正确对待管理者的批评与帮助。而心理异常的士兵则往往会出现敏感多疑、固执己见、对人怀有敌意、心胸狭隘、过分自尊、追求权力、忌妒心强的特点,管理者要与他们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
3、消防官兵心理健康是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
消防部队的各项工作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艰巨性和危险性,这样容易使官兵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虽属这些心理正常,但往往会影响官兵正常行为的进行。在日常生活中,有心理问题的人则很难与他人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导致问题不断而影响工作,矛盾激化而引发事故案件;在训练过程中,心理素质较差的人,不但难以完成训练任务,而且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受损;尤其是在灭火执勤和抢险救援过程中,在熊熊烈火和突发事件面前,消防官兵更是面临着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很可能行为表现失常,在关键时刻导致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
二、 保障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的几项举措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素质不全是由遗传决定的,只要经过合理的训练,都可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人在各种环境下的心理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1、健全教育组织,积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部队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它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在部队全面、持久、健康地开展。首先必须要健全教育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在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带头重视当前消防官兵心理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负责抓好教育的部署和落实。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从教育战士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讲起,围绕如何树立正确理想、如何适应警营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入手指导,不断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正确引导官兵处理人生矛盾,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前进道路上受挫时的矛盾、婚恋家庭发生变故时的矛盾、部队内部环境与外部社会环境差别的矛盾等。通过随时教育,掌握官兵现实思想倾向,在集中搞好教育疏导的同时,要注意启发官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调适,以此提高官兵心理承受力,消除思想压力,克服各种不良心态,净化他们的心理环境。
2、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增强科学预防心理疾病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频繁,影响官兵精神卫生的因素日趋复杂,因此,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迫在眉睫。一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针对青年官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青年官兵比较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除了要普及一般的心理卫生知识外,应注重挫折教育、恋爱观教育、性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手段,在网上开辟心理健康常识、心理疾病防治、心理健康咨询等栏目,让心理健康知识真正入心入脑。三是利用地方资源,主动聘请地方心理专家到部队定期办班、讲课,或聘请地方从事心理研究的心理医生帮助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或选派骨干到心理疾病防治部门进行培训、学习,以提高官兵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领导干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3、开展心理训练科目,提高官兵的心理和生理的耐受力
对在灭火救援前后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其心理疏导工作不能简单的用“谈心”来完成,还须通过外界的训练辅助来改变心理疏导工作对象的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生理机能。因此,要进一步强化“一切从实战出发”、“练为战”的思想,充分设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根据情况设置不同的场景、条件,尽可能地使消防官兵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摔打,使之经受各方面的心理刺激和考验,强化消防官兵对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处置适应心理。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仿真模拟训练,利用声、光、电、温、烟等模拟手段来营造火场气氛,通过模拟听建筑物倒塌前,设备、容器爆炸前和油罐沸溢喷前溅的声音,观察建筑物倒塌,设备爆炸,油罐沸溢喷溅的全过程来提高官兵的胆量,增强官兵的临场适应力;二是观看各类火灾扑救抢险救灾的实况录像来增强心理感染力;三是在不超过心理、身体极限的情况下,有意识地逐步增大体能、技能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使消防官兵在不断挑战心理、身体极限中树立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四是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和有关科技知识,把动作技能训练与智力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业务过硬,才能促进和保障心理的稳定性,增大对危险环境的承受能力。总之,官兵们只有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火灾和救援事件处置的紧迫性、严酷性,才能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做到“见怪不怪”,“处变不惊”。
4、加强心理辅导,合理泄放官兵的心理负担
有重点的开展谈心,进行心理交流,是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之一。心理学主张“合理宣泄”,正常人的哭和笑是保持心理平衡、进行情感宣泄所采用的生理手段。因此在与官兵交心谈心时,要多鼓励官兵说出内心感受、苦闷和矛盾,借此达到减轻压力、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或是通过书写、听音乐、运动、喊叫、哭泣等方法,发泄被压抑的情感,让其获得心理上的舒解。同时,开展丰富的警营文化生活,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辅助手段和途径。消防部队相对于其他兵种,人员编制少,任务日趋繁重,官兵对警营文娱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培养官兵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道德情操,调剂生活情趣,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影响消防官兵心理,培养乐观开朗、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的目的。
5、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官兵的心理发展趋势
中队应建立好官兵心理健康档案,将每个人的诸如个性特点、性格类型、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及心理承受能力等记录入档,并且不间断地进行心理状态的监测。这样,平时通过查阅档案,结合研究一时一事官兵的心理变化特征和现实思想状况,就能随时把握每个人的心理发展趋势,为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训练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对人格异常、心理承受力差的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当然,建立心理档案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加之心理档案又涉及官兵的个人隐私,因此,一定要严谨、认真对待,特别是要严格管理,专人负责,责任明确,防止扩散后的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消防官兵的心理素质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复杂工作,仍需要部队内部及消防官兵自身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只有真正把心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体现出心理工作的优越性,才能保证每一名消防官兵都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从而为顺利完成以灭火救援为主要任务的各项工作奠定夯实的基础。
义。一、 消防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应具有足以应付各种特殊情况和突发事件随机心理素质和应变操作能力。也只有如此,才能在灭火和社会抢险救援战斗中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把握有利时机,最大限地减少伤亡和损失而取得胜利。官兵的心理状况不仅关系到
领导、干部、士官、义务兵等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教育内容上有所区别;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教育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有所侧重。 (二)强化
障碍,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三是咨询手段要突破单一的咨询模式。把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咨询要以心理测验为先导,以便更准确地掌握咨询者的心理特征、智力程度以及心理问题的类型、程度等等,测试结果要比咨询者的口述更为准确。四是咨
作的方法(一)立足实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1、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制定与政治思想教育同步实施的课程,落实专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掌握官兵的心理动态。在结束一些危险性大、较恐怖的灭火救援行动战评后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和辅导,对心理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