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庙号是什么意思_庙号文言常识

hacker|
158

文章目录:

庙号 谥号 年号 各指什么,什么意思,通俗点讲解下

1)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3)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

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一般来说,对隋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仁宗、元英宗等。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嘉靖皇帝、唐熙皇帝等。在某些特定场合,也称其全部名号,即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如前述乾隆的名号。遇到这种全称,应注意区分其庙号、尊号和谥号。另外,在古籍中,对一些王侯将相知名人也常常不称其名,而称其谥号。如称岳飞作岳武穆,称海瑞作海忠介,等等。

有关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的工具书,有清代沈炳震编《廿一史四谱》、清陆费墀编《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谥》、清刘长华编《历代名臣谥法汇考》及各种“中国历史纪年表”等。

古代皇帝的庙号都代表什么意思

庙号 是 中国 古代帝王死后在 太庙 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 商朝 ,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 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 刘邦 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刘盈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光武帝刘秀上庙号);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刘肇上庙号)。东汉另外还有几个皇帝孝和、孝安、孝顺、孝桓四帝有庙号,不过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 唐朝 ,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 皇帝 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 祖 ”字或“ 宗 ”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 太祖 ”或“ 高祖 ”,如汉太祖、 唐高祖 、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 唐太宗 、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 曹魏 。到 十六国 时期,后赵、前燕、后秦、 西秦 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 谥号 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 唐朝 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 汉武帝 、 隋炀帝 ,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 唐太宗 、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通常也选择具有美好意义的字,例如太、世、高、神、圣、仁、睿、明、章等等。从唐朝以后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如果王朝帝系发生变化,则其庙号为“世祖”或“世宗”。但是这并不是成例,也并不是通例。以下将中国历史上庙号为太、世的帝王简要摘列如下: 汉太宗 文皇帝 刘恒 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庶五子 西汉第五代皇帝 晋太宗 简文皇帝 司马昱 开国皇帝中宗司马睿少子 东晋第八代皇帝 成汉太宗 武皇帝 李雄 益州牧李特第三子 成汉开国皇帝 前凉太宗 成王 张茂 开国国王高祖张寔弟 前凉第二代国王 前秦太宗 高皇帝 苻登 世祖苻坚族孙,苻敞子 前秦第六代皇帝 宋太宗 明皇帝 刘彧 开国皇帝高祖刘裕孙,太祖刘义隆第十一子 宋第六代皇帝 梁太宗 简文皇帝 萧纲 开国皇帝高祖萧衍第三子 梁第二代皇帝 北魏太宗 明元皇帝 拓跋嗣 开国皇帝太祖拓跋跬长子 北魏第二代皇帝 唐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开国皇帝高祖 李渊 次子 唐第二代皇帝 宋太宗 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赵光义 开国皇帝太祖 赵匡胤 弟,赵弘殷次子 北宋第二代皇帝 辽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 耶律德光 开国皇帝太祖 耶律阿保机 第二子 辽第二代皇帝 金太宗 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完颜吴乞买(完颜晟) 开国皇帝太祖 完颜阿骨打 弟,完颜劾里本第四子 金第二代皇帝 明太宗 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明第三代皇帝 清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爱新觉罗 皇太极 开国皇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第八子 清第二代皇帝 汉世宗 武帝 刘彻 魏世祖 文帝 曹丕 晋世祖 武帝 司马炎 前凉世祖 文王 张骏 前凉世宗 桓王 张重华 前秦世宗 景明帝 苻健 前秦世祖 宣昭帝 苻坚 后燕世祖 成武帝 慕容垂 南燕世宗 献武帝 慕容德 夏世祖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宋世祖 孝武帝 刘骏 齐世祖 武帝 萧赜 梁世宗 元帝 萧绎 陈世祖 文帝 陈茜 北魏世祖 太武帝 拓拔焘 北魏世宗 宣武帝 元恪 北齐世祖 武成帝 高湛 北周世宗 明帝 宇文毓 隋世祖 明皇帝 杨广 (唐谥炀皇帝) 后周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 柴荣(郭荣) 吴越世宗 文穆王 钱元瓘 北汉世祖 神武皇帝 刘旻 辽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 耶律阮 金世宗 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 完颜雍 元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奇渥温 忽必烈 (薛禅可汗) 明世宗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朱厚熜 清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清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除了中国以外,王氏高丽、李氏朝鲜,以及 越南 的 越南李朝 、陈朝、后黎朝、 莫朝 、阮朝帝王也有庙号。但是 日本 没有采用庙号制度。参考资料:

庙号、谥号、帝号、年号分别是什么意思?

您好,针对问题的解答如下:

1、庙号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2、谥号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嬴政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三世等等。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

3、尊号

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始于秦代。据《史记·秦始皇纪》有“臣(王绾、李斯)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之语。《汉书·高帝纪下》有云:“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上皇帝尊号”。又,嗣位皇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称上尊号。

4、年号

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汉武帝以前,无年号之名目。史书以帝王的年次纪年,记时则与帝号合称。帝王年号于选词择字十分考究,须经重臣集议、反复筛选,要求字意吉瑞、词意隽永,多用“天、大、太、应、元、中、永”等字开头。尤其是以“天”字开始之年号,达66个之多。

以上就是对您问题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年号庙号谥号文化常识

高中历史课本中,皇帝有着不同的叫法,如:秦始皇、汉文帝、汉武帝、唐太祖、宋太祖、唐太宗、宋高宗,明清的洪武、康熙、乾隆等。中国古代的皇帝一般有三种叫法:年号、谥号、庙号,它们有什么区别,又是怎样定义的?

一、年号

年号是我国封建时代帝王纪年的名称。年号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最早的年号是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定的“建元”(公元前140年).年号除记载帝王在位之年,还可表示初登帝位、祈求福寿、表示祥瑞、记事等,如:汉宣帝继位后定的“本始”;汉桓帝在位时的“永兴”;明成祖在位_的“永乐”。明清以前的皇帝在位时经常更换年号,一般都有几个年号,如:汉武帝在位时先后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大始、征和、后元,共11个年号;唐玄宗的年号有先天、开元、天宝3个;武则天掌权和当皇帝时年号最多,先后有17个年号。但是也有例外,如:唐太宗只有“贞观”一个年号。年号一般是两个字,武则天时用过四个字的,如“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明清两代,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故用年号指代皇帝,如嘉靖、崇祯、康熙、乾隆等。

年号还可以用来纪年,如:贞观元年指唐太宗执政的第一年,即公元627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溥仪在担任满洲国皇帝时使用过“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

二、谥号

谥号是我国古代帝王、贵族、文臣、武将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追加的称号。谥号起源于周朝的周成王(周武王之子)。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如周平王的“平”、秦穆公的“穆”、楚庄王的“庄”;也有用两个字的,如赵惠文王的“惠文”、秦昭襄王的“昭襄”等。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个字,如汉文帝的“文”、汉景帝的“景”、隋炀帝的“炀”;非帝王者多用两字,如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史可法的谥号是“忠烈”。谥号的用字一向都有特定意义,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批评的有炀、厉、灵等`;属同情的有哀、幽、怀、愍、悼等。唐朝以前多以谥号指代皇帝。

三、庙号

庙号是我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为他们定的名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的庙号为“太宗”、太戊的庙号为“中宗”。到周朝时确立了谥号制度,庙号制度就废止,秦朝时连谥号制也废止了,秦朝皇帝嬴政看到谥号与庙号一样都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谥号也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将“皇”、“帝”连起来始称“皇帝”,因此“始皇”是其自称,既不是谥号也不是庙号。汉朝开始又承袭了庙号和谥号制度。两汉时对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都没有庙号,到唐以后的皇帝一般都有庙号,因此唐以前多以谥号指代皇帝,唐朝开始到元朝多以庙号指代皇帝。

庙号以“祖”为最尊,“宗”次之。自汉朝开始,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都称“祖”,如刘邦的庙号为汉高祖、李渊的庙号为唐高祖、赵匡胤的庙号为宋太祖、朱元璋的庙号为明太祖;第二代以后的皇帝庙号多称“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仁宗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受汉人的影响一般也是如此定庙号,如耶律阿保机的庙号为辽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号为金太祖、铁木真为元太祖、努尔哈赤为清太祖;第二代以后的皇帝也多称“宗”,如辽太宗、辽世宗、金太宗、金世宗、元太宗、元宪宗、清世宗、清高宗等。

四、年号、谥号、庙号的区别

根据上文内容,总结到年号、谥号、庙号有以下不同:

(1)起源的时间不同。庙号最早,起源于商朝;其次是谥号,起始于周朝;年号最晚,从汉武帝开始。庙号、谥号在奴隶社会已有,年`号到封建社会才有。但是,周朝废除了庙号只有谥号,秦朝又废除了谥号,年号是从汉武帝时开始。因此,商朝只有庙号,周朝只有谥号,秦朝是既没庙号也没谥号更没年号,从汉武帝开始皇帝才“三号”具备。

(2)代指皇帝的时间不同。唐朝以前多用谥号指代皇帝,如:唐朝以前的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隋文帝、隋炀帝都是谥号;唐朝至元朝多以庙号指代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明、清两代多用年号指代皇帝,如:洪武、康熙、乾隆。

(3)使用的时间不同。年号是皇帝生前使用,谥号和庙号都是皇帝死后,后人根据皇帝生前的事迹追加的。

(4)使用的对象不同。不同年号和庙号是帝王才有的,谥号除帝王有之外,贵族、父臣、武将也有,如: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谥号“文”,明末的政治家史可法的谥号“忠烈”。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庙号是什么意思?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去世后,后人在太庙之中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4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0 上午 09:59:11

    与帝号合称。帝王年号于选词择字十分考究,须经重臣集议、反复筛选,要求字意吉瑞、词意隽永,多用“天、大、太、应、元、中、永”等字开头。尤其是以“天”字开始之年号,达66个之多。以上就是对您问题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年号庙号谥号文化常识高中历史课本中,皇帝有着不同的叫法,如:秦始皇、

  • avatar
    访客 2022-07-10 上午 07:53:37

    太极 开国皇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第八子 清第二代皇帝 汉世宗 武帝 刘彻 魏世祖 文帝 曹丕 晋世祖 武帝 司马炎 前凉世祖 文王 张骏 前凉世宗 桓王 张重华 前

  • avatar
    访客 2022-07-10 上午 10:11:19

    常为“太宗”。如果王朝帝系发生变化,则其庙号为“世祖”或“世宗”。但是这并不是成例,也并不是通例。以下将中国历史上庙号为太、世的帝王简要摘列如下: 汉太宗 文皇帝 刘恒 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庶五子 西汉第五代皇帝 晋太宗 简文皇帝 司

  • avatar
    访客 2022-07-10 上午 10:13:36

    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2、谥号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