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误解的文史常识_经常被误解的古文

hacker|
108

文章目录:

寒假作业(语文):容易注错的音,容易写错的成语,容易用错的词语解释...

哀鸿遍野、安步当车、安土重还、嗷嗷(áo)待哺、筚(bì)路蓝缕、抱残守缺、白驹过隙、杯弓蛇影、杯水车薪、别无长(cháng)物、不足挂齿、不足为训、不可理喻、不胫而走、不负众望、不为(wéi)已甚、不即不离、不卑不亢、不稂(láng)不莠(yǒu)、不落窠臼、不容置喙(huì)、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刊之论、不瘟不火、侧目而视、出神入化、城下之盟、诚惶诚恐、曾几何时、曾经沧桑、蚕食鲸吞、沧海一粟(sù)、从善如流、大快人心、大而无当、大智若愚、大器晚成、当仁不让、得陇望蜀、登堂入室、顶礼膜拜、东山再起、豆蔻年华、对簿公堂、多事之秋、耳濡目染、耳熟能详、耳提在命、繁文缛(rù)节、匪夷所思、分庭抗礼、纷至沓来、粉墨登场、俯拾皆是、感同身受、高屋建瓴、革故鼎新、各行其是、狗尾续貂、功亏一篑(kuì)、故步自封、光怪陆离、管窥蠡(lí)测、鬼斧神工、过眼云烟、海市蜃楼、邯郸学步、沆瀣(hàng xiè)一气、好为人师、鹤发童颜、怙(hù)恶不悛(quān)、涣然冰释、讳莫如深、祸起萧墙、济济(jǐ)一堂、集腋成裘、计日程功、间(jiān)不容发、见微知著、江郎才尽、江河日下、胶柱鼓瑟(sè)、金科玉律、开门揖盗、空穴来风、梁上君子、两小无猜、廖若晨星、林林总总、鳞次栉(zhì)比、令人发指、令行禁止、炉火纯青、屡试不爽、买椟还珠、满目疮痍、蓬荜(bì)增辉、披肝沥胆、否(pǐ)极泰来、期期艾艾、七手八脚、罄竹难书、忍痛割爱、如履薄冰、如丧考妣(bǐ)、如数家珍、三缄(jiān)其口、三人成虎、色厉内荏(rěn)、闪烁其辞、身无长(cháng)物、身体力行、生灵涂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尸位素餐、拾人牙慧、石破天惊、始作俑者、豕突狼奔、矢志不移、首当其冲、弹冠相庆、韬(tāo)光养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天网恢恢、、醍醐灌顶、投鼠忌器、玩物丧志、万人空巷、微言大义、为虎傅翼、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未雨绸缪、蔚为大观、文不加点、五风十雨、喜结金兰、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宵衣旰(gàn)食、胸无城府、烜(xuǎn)赫一时、虚与委蛇(wēi yí)、一蹴(cù)而就、一傅众咻(xiū)、一鳞半爪、贻笑大方、颐指气使、以耳代目、以邻为壑、意兴阑珊、洋洋大观、养尊处优、仰事俯畜、寅吃卯粮、杳如黄鹤、饮鸩止渴、影影绰绰、余能可贾、越俎代疱、在劫难逃、昭然若揭、振聋发聩(kuì)、捉襟见肘、濯濯童山、炙手可热、紫气东来、罪不容诛、自怨自艾(yì)、空穴来风、三人成虎、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侃侃而谈、首当其冲、不瘟不火、鼎力相助、一言九鼎、首鼠两端、溢美之词、脱颖而出、蓬荜生辉、不可收拾、出奇制胜、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义无反顾、不可理喻、望其项背、翻然(幡然)悔悟、翻云覆雨、犯而不校、方兴未艾、防微杜渐、匪夷所思、凤毛麟角、飞扬跋扈、放浪形骸、焚膏继晷、风雨如晦、奉为圭臬、浮光掠影、俯仰之间、风起云涌、付之一炬、瓜田李下、高山流水、高山仰止、鬼使神差、甘之如饴、过犹不及、隔靴搔痒、鬼斧神工、功败垂成、刚愎自用、刚正不阿、沽名钓誉、蛊惑人心、毁家纾难、汗牛充栋、含英咀华、涣然冰释、火中取栗、厚此薄彼、骇人听闻、讳莫如深、河清海晏、含糊其辞、吉光片羽、激浊扬清、既往不咎、积重难返、狡兔三窟、间不容发、见仁见智、泾渭分明、精卫填海、久假不归、涸辙之鲋、开源节流、开宗明义、侃侃而谈、苦心孤诣、刻鹘类鹜、脍炙人口、屡试不爽、乐不思蜀、流言蜚(飞)语、洛阳纸贵、靡靡之音、目无全牛、满城风雨、貌合神离、沐猴而冠、泥沙俱下、萍水相逢、披沙拣金、皮里阳(春)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杞人忧天、恰如其分、韬光养晦、趋之若鹜、曲突徙薪、千夫所指、穷而后工、巧言令色、鹊巢鸠占、奇货可居、囚首垢面、人浮于事、始作俑者、韦编三绝、颐指气使、沧海桑田、钟灵毓秀、莘莘学子、心猿意马、应接不暇、余音绕梁、回肠荡气、众口铄金、有口皆碑、无所不至、五光十色、五颜六色、金碧辉煌、门可罗雀、门庭若市、望尘莫及、鞭长莫及、死灰复燃、目不暇接、哀而不伤、安时处顺、爱屋及乌、安贫乐道、安身立命、安之若素、按部就班、按图索骥、暗渡陈仓、黯然销魂、百身何赎、稗官野史、百无聊赖、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尺竿头、闭门造车。

50个容易用错的词语 1.美轮美奂。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而不是称赞其他形式的美。“轮,言高大。奂,言众多”。2.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莘莘”出自《国语晋语曰》:“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前头加“一名”“每一位”都是错用。3.首当其冲。非首先,而是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如“山洪暴发后,这个村子首当其冲。”4.叹为观止。是赞叹,赞叹所看到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没有更好的地步,是褒义词。在用词上如果主语是人就要用叹为观止,如果主语是物,就要用“令人叹为观止”。5.明日黄花。出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是说重阳节过后,金黄的菊花便将枯谢凋败,到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可以玩赏的了。比喻为过时的事物。昨日黄花是误用。6.墨守成规。“墨守”和“成规”本来是当时人们对于墨家两大特点的概括,最后却被历史给组合成了一个带有某些贬义的词——墨守成规。7.上行下效。用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而且表达的含义是否定的,形容的并不是什么好事。8.不足为训。“训”不做“教训”解释,而是“典范、法则”的意思。不足为训是“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而不是“不足以成为教训”。9.微言大义。出自《汉书艺文志》原句为“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指圣人隐含在语言中的深远微妙的意义。10.骇人听闻。多形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坏事或严重罪行,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贬义词。11.耸人听闻。多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讶或震动,带有主观色彩。12.不负众望。“负”意思为违背、背弃、辜负。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13.不孚众望。“孚”意为“信用”,后引申为“为人所信服”。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群众信服。14.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者无礼,不去计较很多,这是一种宽容的心态。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15.不耻下问。意即,“不因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耻”。语出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6.炙手可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为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杜甫《丽人行》诗: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17.长袖善舞。意思是说,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18.春风化雨(春风夏雨)。语出管子:“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比喻为及时地给予人帮助和教益。19.狗尾续貂。是从“貂不足,狗尾续”演化而来的。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20.同日而语(同年而语)。意思是指“相提并论”。使用时只用于否定,如“不可同日而语”,指彼此不能相比。21.无所不至。形容活动范围极其广泛,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一般不体现褒贬的倾向。如“全球网络具有无所不至的特性”。另表示能做到的都做到了,而且专指做坏事,用于贬义。:如“威逼利诱,无所不至”。22.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体贴入微,没有一处细心的地方达不到,—般用于褒义。23.一发而不可收。指某事一经开始就无法停却,一般指所做的事情气势很盛、发展前途可观。24.一文不名。指一文钱也没有,形容极为贫困。“名”的意思是占有。25.直截了当。指简单爽快,不绕弯子。不能写成“直接了当”。26.倾巢而出。指出动全部力量,多用于贬义。27.趋之若鹜。指“像野鸭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相前往,但后来常常指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情,含有贬义。28.浮以大白。“浮”,即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意为罚酒用的酒杯。“浮以大白”的意思原指罚饮一大杯酒,明清之后,也指满饮一大杯酒。29.万人空巷。引自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万人空巷”指的是为了看钱塘大潮,当时的杭州城内各个里巷的人,全部都是空的盛况,即“倾城而出”的意思。巷字,古义应为“住宅”的意思。30.掌上明珠。称娇女。本意是第二、三人称赞誉之词。如果有女性自诩为“掌上明珠”,就不恰当。白居易《哭崔儿》诗:“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意思是说,骤失掌中珠一般宝贵的三岁幼儿,痛煞双鬓斑白的六十老父。诗中就以“掌珠”指代爱儿。31.白云苍狗。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变幻为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感叹之意,溢于言表。后人就引申借用“白云苍狗”来慨叹人事和世态的万千变化,出人意料。32.弹冠相庆。原指弹去帽上灰尘,为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后来就比喻为一人为官,好友同庆,期待援引相助,相互提携。是一个贬义词,并不是泛指高兴事情。33.劳燕分飞。原出“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的诗句。意思是伯劳匆匆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瞬息的相遇无法改变飞行的姿态,因此,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成一起构成了感伤的分离,成为了不再聚首的象征。34.陆陆续续。是“陆续”的重叠,用在动词的前面,侧重于表示动作的前前后后。如“近年来华人科学家陆陆续续从美国回游”。35.断断续续。既可用来修饰动词,也可用来修饰名词,侧重于指事物不完整地分成若干片断,不定时、不定数地多次出现,并表示动作或事物的不连贯性,如:“一到晚上,那声音便会断断续续地传来”。36.乱七八糟。重在“乱”指混乱,没有条理、秩序,难理头绪,常用来形容环境布置、言行举止、穿着打扮等具体可感知的事物,也可指心理状态,如“他越想越没主意,心里乱七八糟的”等。37.污七八糟。“污”意思是浑浊、泛指脏东西。引申意义,一般用于环境、氛围、风气、作风、文字内容等方面的杂乱、低级、恶劣甚至下流,如“有些人当面人模人样,背后却污七八糟的”。38.始作俑者。本义乃是“最早用俑殉葬的人”。俑是古代用以代替活人殉葬的木偶或陶偶。孔子反对用俑殉葬的风气,他认为用俑殉葬的人要灭绝后代,以此诅咒他们。后用来指带头做某种坏事的人,或指恶劣风气的创立者。39.贻笑大方。“贻”指“遗留”;“笑”指“见笑”,由于拙劣而被他人见笑;“大方”指“大方之家”,就是“内行或懂大道理的人”。“贻笑大方”就是让内行见笑。我们一般用“贻笑大方”指被有水平、有见识的人耻笑。有时,也用于说话人表示谦虚。40.韬光养晦。是一种处世方式,也能用来指一种谋略。双方对立时,其中一方因力量不足或暂时处于劣势而采用这种方式,可用此掩人耳目,麻痹对手,养精蓄锐,等待时机。41.连篇累牍。“牍”是书版,指古人书写时使用的木板。这个成语只用于被贬抑的对象。称某人的文章“连篇累牍”是说其作了过分的述说,并引起别人的厌烦。42.锐不可当。“当”是抵御、抵挡的意思。“锐不可挡”是错用。43.同等学力。学力表示“文化程度和学术研究的水平”。如:“他虽没有大学文凭,但却有同等学力”。这里的“力”,表示所具备的一种能力,实际水平。“同等学历”。是错用。44.言不及义。出自《论语》:“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指所说的话没有一句说到正理上。“义”指“正义,符合正义的道理和规范”。45.雍容华贵。是仪态大方、从容不迫,服饰豪华而不俗气。“雍”是“和”,“容”是“缓”,“雍容”表示仪态举止的。“雍荣华贵”是错用。46.痴心妄想。是指一心想着当前无法实现的事情,如“别不顾事实地痴心妄想”。另一个是指痴呆的心思,荒谬的想法等,语意相当重,如“敌人的反攻计划,简直是痴心妄想”。47.胡思乱想。意指随意而胡乱地想或胡乱的想法,如“你别再胡思乱想了”。48.重整旗鼓。指遭受重挫后重新干,也可说成“重振旗鼓”,常常用于遭到挫折的军队或其他集团,并且只用于人或由人组成的集团、机构等,且多用于褒义。49.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卷土”的意思是“卷起尘土”,指人马奔跑。多用于人,少数用于事物,如“敌军卷土重来”,一般用于中性,现在常用于贬义。50.纷纷扬扬。形容的是雪花、花瓣、叶子等飘洒时多而杂乱的样子,如“雪又开始纷纷扬扬地飘落”。“纷纷扬扬”不可用来形容事件,而只是用来形容视野中的可触可感的纷乱景象。本文根据《容易用错的词语》《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等书,摘抄整理而成。

我会猜字谜正说话?

1.猜字谜。

一钩残月带三星。谜底:____

2.编字谜。

右边有,左边无。古文有,今文无。________,____。谜底:口

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

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

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

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

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

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

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

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

“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

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

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

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

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

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

容易被误解的常识

“笑纳”并非笑着纳,“呆若木鸡”最初是褒义词……这些容易误读的文学常识,你的孩子都知道吗?老师家长,讲给孩子吧!

“冠冕”并不皆“堂皇”

“冠冕堂皇”是一个成语,形容外表很体面然而实际并不如此。但在古代,“冠”和“冕”二者的词义所指并不一样。

帽子在古代被称作首服,“冠”在古汉语里第一个含义就是首服的通称。古时,人的社会身份不一样,“冠”也就不一样:庶人戴的为缁布冠,由深黑色的布所制。而大夫和士戴的是玄冠,用黑缯制成。

与冠相比,冕的地位要高得多,冕为首服之最尊者。冕的大致规格如下:上方是木板,木板外包着麻布,上面是黑色,下面是红色。一般来说,只有天子、诸侯、卿大夫才有资格戴冕。

“冠冕”虽然连用,但二者内部其实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冠冕”并不皆“堂皇”。

“此致”乃到此结束

大多数写过信的人都会用“此致”“敬礼”作为结束语。“敬礼”的意思比较明白,但“此致”到底是什么意思?又和后面的“敬礼”是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是从古文传承下来的一种用法。这里的“此”,其作用在于概指前文,而“致”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尽”“结束”,“此”“致”连用,表达的意思是“我要说的事情到这里已经说完了”。

理解了“此致”的意思,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下发通知的公文末尾要用“此通知”,发布命令的公文末尾要用“此令”……所有这些,其实都是煞尾语。所以,从惯例上讲,信件的结尾,“此致”和“敬礼”都必须单独成行。

“笑纳”并非笑着纳

“笑纳”一词,“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之意。“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所以应是“自己送礼物请对方笑纳”。

“笑纳”被用错的情况还有另外一种。曾经,某地道路上悬挂着这样一条横幅:“做好东道主,笑纳远方客。”客人可以“笑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笑纳”一词本义来看,它是有专指范围的,只能纳物,不能纳人。如把“笑纳”改为“笑迎”,才是正确的。

“蓬荜生辉”是谦辞

一位朋友刚把新房装修好,就叫上几位朋友去参观。参观时,其中一位看得很认真,边看边问装修的材料,并用羡慕的语气说:“你们家用的材料真不错,设计得很合理,装修后真是蓬荜生辉啊!”他刚说完,大家就在旁边笑,弄得他很不好意思,一个劲儿地问原因。

“蓬荜生辉”是个谦辞,表示的是简陋的房屋也发出了光辉。其中,“蓬”是“蓬草”;“荜”通“筚”,即用荆条、竹子等编制成的篱笆等物。“蓬荜”连用,是“蓬门荜户”的略语,比喻穷人住的房子。现在多用于对他人来访或题赠诗人字画等表示感谢的意思。所以,这个词只能出于自己之口,不能出自他人之口,否则就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意思。上文中那位朋友,就是错在这里了。

“先喝为敬”有渊源

在社交场合尤其是晚宴、午宴之时,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社交辞令就是“先喝为敬”。有些人也许以为这是现代人的发明,其实不然,“先喝为敬”的劝酒方式是从传统文化里延伸出来的。

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这种礼俗起源悠久,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后,主人为劝客人多饮,自己必先饮以倡之,是为“酬”。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起酒杯畅饮,是为“应酬”,即以此回应主人的厚意。

这样的礼俗慢慢延伸下来,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先喝为敬”。

范进中举中的文学常识

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

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

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

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

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

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

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

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

“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

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

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

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

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

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

(4)“莘莘学子”多少人

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

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

“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

“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

“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

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

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

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

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郭灿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awgm   

书名: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作者:郭灿金

豆瓣评分:7.2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1

页数:224

内容简介: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撷取近年来某些公众人物或者公共场合频频出现的文史常识错误,以及日常工作中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解析,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领会和运用。

作者简介:

郭灿金,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教师。著有《古典下的秘写》、《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趣读史记·不可不知的四十九个史记人物》、《趣读史记·不可不知的十九类史记事件》、《趣读史记·十大悬案揭秘》等。其中,《趣读史记》、《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曾多次进入新浪、北京图书大厦等人文历史类畅销图书排行榜前十名。《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曾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汴梁晚报》、《平原晚报》等报纸连载,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书摘》等刊物转载。

容易被误解的10个文学常识,你理解对了吗

1、古人不敢自称“我”

古人有很多第一人称的代词,譬如吾、余、予、我,但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公共场合,真正自称为“我”、“吾”、“余”的,却是少之又少。

在古代,公开自称“我”、“余”甚至会被大家讥为不懂礼仪。

据考证,至少从晋朝开始,各级官僚已经不习惯于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代自己了,他们热衷于自称“下官”来显示自己的谦卑。

唐人虽然旷达,但在相互交往之时依然羞于自称“我”,而是用略显青涩的“小生”来指代自己。宋朝则再进一步,那时的官僚喜欢自称“卑职”,普通人则更愿意自称“晚生”。

2、“不耻下问”向谁问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遇到问题就去请教别人,开口就是“这个问题有些复杂,我只好不耻下问来了”。

明明是不懂,还要搬出来这个词,用错了也不知道。

一个人有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既然自己的学问比不上别人,又何谈“不耻下问”呢?在交往中,千万注意别犯这种错误。

3、“淑女”“美女”大不同

古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所以称为君子的好配偶,当然是要符合“君子”的审美标准。

在古代,人们评价女子,讲究“美心为窈,美状为窕”。

所以“窈窕淑女”不仅仅指的是貌美,更重要的是心美。

只有内外兼修,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才能称之为“淑女”。

4、“美轮美奂”房屋好

我们常说的“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

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不能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

5、“丰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

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

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

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

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

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

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6、切勿乱抛“橄榄枝”

有关“橄榄枝”的典故,出自《圣经·旧约·创世纪》的第八章。

为了摸清洪水泛滥的情况,诺亚放出鸽子去试探。

当时世界上一片汪洋,鸽子无法落地,便又飞回方舟。

七天以后,诺亚再次放飞了鸽子。

等到晚上,鸽子飞回来了,嘴里还叼着一片橄榄叶,诺亚由此获知地上的洪水已退。

后来,人们便把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双方交战,一方求和,便可说“伸出橄榄枝”

7、“七月流火”非天热

成语“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中,七月并非公历七月,而是指农历。

如果换算为公历,那就是相当于八九月份。

“火”是指大火星,大火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火星。

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大火星则是恒星。

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心宿二。它是一颗着名的红巨星,放出火红色的光亮。

“流”指的是西沉,就是向西边落下。

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观察到,每年的夏末秋初,这颗红色的巨星就会落向夜空的西边,也就是把这种天象变化当作天气将逐渐转凉的征兆。

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

8、问鼎没有拿第一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等特殊意义。

问鼎”的典故出《左传·宣公三年》,说的是楚庄王率军来到洛阳,在周天子眼皮底下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遭到王孙满的斥责。

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

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而代之的意思。

9、“衣冠禽兽”原是褒义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

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

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10、“倒”的只能是“楣”

很多人误把“倒楣”作“倒霉”,倒楣一词约于明末出现,当时科举成为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门路。

虽然明朝已有相对完善的监考制度,但照样无法阻止舞弊之风.为求吉利,有的考生家考前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以此为考生打气壮行,时人称之为楣。

3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9 上午 04:30:54

    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等特殊意义。问鼎”的典故出《左传·宣公三年》,说的是楚庄王率军来到洛阳,在周

  • avatar
    访客 2022-07-09 上午 05:44:22

    。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容易被误解的常识“笑纳”并非笑着纳,“呆若木鸡”

  • avatar
    访客 2022-07-08 下午 11:12:22

    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