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请问古代汉语有哪些文学常识
- 2、带生字的成语有哪些
- 3、古汉语音律常识
请问古代汉语有哪些文学常识
第一章 什么是古代汉语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第三章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第四章 古代汉语的文字
(一) 字形和字义的关系
(二) 繁体字
(三) 异体字
(四) 古字通假
第五章 古代汉语的词汇
(一) 古今词义的差别
(二) 读音和词义的关系
(三) 用 典
(四) 礼貌的称呼
第六章 古代汉语的语法
(一) 词类,词性的变换
(二) 虚词
(三) 句子的构成。判断句
(四) “倒 装”句
(五) 句子的词组化
(六) 双宾语
(七) 省 略
文言的学习
中国古代的历法
一、年 岁
二、月
三、晦.朔,望,胐(fei)弦
四、日,时,刻,分,秒
五、四时,节,候
六、赢 缩
七、定朔,定气
八、闰 月
九、岁 差
漫谈古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
文言语法鸟瞰
(一)句子成分
(二)词 序
(三)单 复 数
汉语发展史鸟瞰
(一)汉语语音的发展
(二)汉语语法的发展
(三)汉语词汇的发展
带生字的成语有哪些
生搬硬套 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生不逢辰 辰:日子,时光。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生不逢时 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生财有道 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后指搞钱很有办法。
生财之道 发财的门路。
生齿日繁 生齿:指人口;繁:多。人口一天天多起来。
生栋覆屋 造房子用新伐的木头做屋梁,木头容易变形,房屋容易倒塌。比喻祸由自取。
生而知之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生发未燥 胎发未干。用以指孩童之时。
生关死劫 泛指生和死。
生花妙笔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生花之笔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生机勃勃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生寄死归 寄:暂居。生似暂寓,死如归去。指不把生死当作一回事。
生聚教训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生拉硬扯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生老病死 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
生离死别 分离好象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生灵涂炭 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生龙活虎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生米煮成熟饭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生气勃勃 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生荣死哀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生杀予夺 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生生不息 不断地生长、繁殖。
生生不已 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生生世世 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
生死存亡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生死肉骨 生、肉:用作动词。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
生死攸关 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生死相依 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
生死与共 形容情谊极深。
生吞活剥 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
生张熟魏 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生众食寡 众:多;寡:少。生产的多,消费的少。形容财富充足。
生死予夺 生:让人活;死: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生不遇时 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生动活泼 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活跃。
生灵涂地 生灵:百姓;涂:泥沼。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生米做成熟饭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生民涂炭 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生荣死衰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生生死死 犹言一辈子。指从生至死。
生死不渝 渝:改变。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生死关头 指极其紧要的契机或时刻。
生死未卜 或生或死结果尚难测定。
生死之交 同生共死的交谊。
生拖死拽 形容强行拖扯。
哀死事生 哀:哀痛;事:侍奉。哀恸死者,侍奉生者
哀乐相生 悲痛和喜乐互为因果
变生不测 变: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不测:意外。变故发生于突然之间。
变生肘腋 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不生不灭 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
苍生涂炭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长生不老 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长生不死 生命长存,永不死亡。
长生久视 久视:不老,耳目不衰。形容长寿。
重生父母 重:重新。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出生入死 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春生秋杀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浮生若梦 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根生土长 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
横生枝节 枝节:比喻细小或旁出的事情。比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了一些麻烦事。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娇生惯养 从小就被溺爱、娇养惯了。
老生常谈 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龙生九子 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门生故吏 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民生凋敝 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人生路不熟 比喻初到一个地方各方面都很陌生。
人生如寄 寄:寓居,暂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
人生如朝露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三生有幸 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
舍生取义 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舍生忘死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生生不息 不断地生长、繁殖。
生生不已 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生生世世 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
十生九死 形容历尽艰险。
嵩生岳降 嵩:指嵩山;岳:高大的山;降:降生。比喻大人物的出生。
贪生怕死 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天生尤物 指容貌艳丽的女子。
同生死,共存亡 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土生土长 当地生长的。
尾生之信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偕生之疾 偕生:与生俱来。先天性的疾病。
养生送死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
一生一世 一辈子。
永生永世 永远。
有生以来 从出生到现在。
再生父母 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自生自灭 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
醉生梦死 象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爱生恶死 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安生服业 指平稳地生活,安心地从事自己的生业。
安生乐业 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半生半熟 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半生不熟 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背生芒刺 犹言芒刺在背。同“背若芒刺”。
别生枝节 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烦。
朝生暮死 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朝生夕死 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初生犊? 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同“初生之犊”。
初生之犊 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
初生之犊不惧虎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初生之犊不畏虎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村生泊长 指生长于村野。泊,水泊。
重生爷娘 比喻有救命之恩的人。
冯生弹铗 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浮生切响 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后生小子 指年轻晚辈。
厚生利用 指富裕民生物尽其用。
好生之德 好生:爱惜生灵。指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
回生起死 起死回生。形容医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求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物。
祸生肘腋 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骄生惯养 骄:通“娇”。指娇生惯养。
今生今世 此生此世。指有生之年。
犁生骍角 指杂色牛生纯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
龙生九种 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同“龙生九子”。
门生故旧 指学生和旧友。
民生国计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民生涂炭 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民生在勤 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
蓬生麻中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
七生七死 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同“七死七生”。
千生万劫 指世世代代,永久。
百花生日 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笔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别开生面 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局面。
触景生情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耳后生风 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釜中生鱼 比喻生活困难,断炊已久。
顾盼生姿 姿:姿色,姿态。回首抬眼之间就有美妙的姿色。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
急中生智 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办法。
即景生情 对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触而产生某种思想情感。
见景生情 看到眼前的景物,唤起某种感慨。亦指看到眼前的景物,想起应对的办法,即随机应变。
节外生枝 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臼灶生蛙 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举步生风 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
口齿生香 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
口吻生花 比喻谈吐文雅。
枯树生花 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枯杨生稊 稊:植物的嫩芽。枯萎有杨树又长出了芽。旧喻老人娶少妻。
蓝田生玉 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
老蚌生珠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乐极生悲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蛮来生作 形容强迫。
慢易生忧 慢:疏慢;易:轻易;忧:忧愁。疏慢轻易必然坏事,因而产生忧愁。
梦笔生花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蓬荜生辉 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
七窍生烟 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极点。
惹事生非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人地生疏 人事不熟,地方陌生。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事和地理都不熟悉。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熟能生巧 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熟魏生张 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荼毒生灵 荼毒:毒害、残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
万家生佛 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望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无事生非 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休养生息 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寻事生非 形容有意制造事端,引起纠纷。
一室生春 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疑心生暗鬼 指因为多疑而产生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
遇事生风 原形容处事果断而迅速。后指一有机会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造谣生事 制造谣言,挑起事端。
饱暖生淫欲 指生活安逸,易起淫念。
蚌病生珠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同“蚌病成珠”。
鼻端生火 以之形容马行疾速。
笔头生花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不择生冷 犹言不择手段。
步步生莲花 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彩笔生花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沉灶生蛙 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齿颊生香 嘴边觉有香气生出。形容谈及之事使人产生美感。
出入生死 犹出生入死。
触手生春 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得马生灾 指因福而得祸。
丰屋生灾 指高大其屋,将引起灾祸。
釜中生尘 犹釜中生鱼。
各安生业 各自安于赖以生活的职业。生业:谋生之业。
顾盼生辉 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同“顾盼生姿”。
和气生财 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活剥生吞 比喻机械地搬用或生硬地模仿。
积习生常 指积弊已久,习以为常。
见世生苗 比喻眼前就会收效得利。
见事生风 形容遇到事情,兴风作浪。
借景生情 借眼前的事物激发思想感情。
惊肉生髀 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
看景生情 指见机行事。
口角生风 比喻说话流利,能说会道。
枯骨生肉 犹言起死回生。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枯木生花 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枯树生华 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乐极生哀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另开生面 另外创造新的形式或开创新的局面。
落地生根 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满舌生花 比喻能说会道。
无端生事 无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地捣乱闹事。
无风生浪 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同“无风起浪”。
无事生事 犹言无事生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蓬筚生辉 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七孔生烟 形容气愤到极点。同“七窍生烟”。
鸮鸟生翼 旧传鸮鸟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负义。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百弊丛生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各种弊害都产生出来了。
笔下超生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髀里肉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髀肉复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超度众生 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寸草不生 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得意门生 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抵死谩生 谩:谎骗。形容殚智竭虑,绞尽脑汁。
东郭先生 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冬烘先生 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恩若再生 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
恩甚怨生 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
愤不欲生 悲愤或气愤行不愿再活下去了。形容极度气愤。
风趣横生 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福过灾生 幸福到了极点就转化为灾祸。
苟且偷生 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国计民生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好好先生 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虎口逃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祸福相生 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劫后余生 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
荆棘丛生 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
九死一生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
绝处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绝路逢生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枯木再生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兰芝常生 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
利用厚生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蝼蚁贪生 蝼蚁:蝼蛄和蚂蚁。蝼蛄和蚂蚁那样的小虫也贪恋生命。旧指乞求活命的话,有时也用以劝人不可轻生自杀。
妙趣横生 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
民不聊生 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普度众生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情急智生 情况紧急时,突然想出应变的好办法。
人急智生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忍辱偷生 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舍死忘生 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十死一生 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死里逃生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素昧平生 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虽死犹生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谈笑风生 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痛不欲生 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万死一生 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
乌有先生 虚拟的人名或事物。
物腐虫生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形具神生 形:形体;神:精神。人的形体具备,精神随之产生。
嘘枯吹生 嘘:呵气。枯了的吹气使生长,生长着的吹气使枯干。比喻在言论中有批评的,有表扬的。
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一切众生 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衣被群生 衣被:给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众生。比喻恩惠广施。
应运而生 应:顺应;运:原指天命,泛指时机。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忧患余生 忧患:困苦患难;余生:大灾难后侥幸存活的生命。指饱经患难之后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油然而生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芸芸众生 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自力更生 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广文先生 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
白面儒生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北郭先生 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
笔底超生 犹言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出死入生 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重气轻生 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重义轻生 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刀俎余生 犹虎口余生。
道学先生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底死谩生 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抵死瞒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同“抵死漫生”。
抵死漫生 犹言竭尽思虑;千方百计。
分烟析生 指分家。分割财产,各自过活。同“分烟析产”。
锋镝余生 锋:锋芒。镝:箭镞。指从刀箭下逃生或经过战乱后而活下来。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含章挺生 指内怀美质而挺秀。同“含章天挺”。
古汉语音律常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职能,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种语法现象。
词类活用是从语法角度来说的,而不是从词汇角度来谈的。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固定的,活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功能,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这种临时性的功能就不存在了。《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水”受助动词“能”修饰,作谓语,由名词活用为动词,它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定语、宾语,而本句中功能改变,成了别的词类。由于这种功能是临时性的,离开了这种环境,活用就不存在了。发展到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就很少了。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是名词,朝庭。“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是动词“朝拜”。词的兼类是词义引伸的结果,是一个词所固有的。词类活用是一个词的临时性的功能,是不固定的。
二、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既保留了名词的意义,又具有动词的功能。名词活用为动词后,译为现代汉语,有的译为述宾短语,[动+名]如: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吕氏春秋•上农》
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 《左传•哀公十六年》
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有的译为状中短语,([介+名]+动),如: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史记•商君列传》
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 《聊斋志异.妖术》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韩愈《原道》
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报任安书》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 《说苑•贵德》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具有动词的功能。有的译为状中短语,[形+动],如: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徐珂《冯婉贞》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韩非子.说林》
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 《庄子•盗跖》
三、使动用法
(一)什么是使动用法
指主语使宾语施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这种词类活用现象。译为“使(让,叫)……。”
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将”是名词的使动用,齐威王想让孙膑作将。“作将”这个行为不是齐威王所发出的,而是齐威王让孙膑发出的。
使动句与一般的主谓宾句式不一致。一般宾语是谓语动词涉及的对象,使动句中宾语却是动作的发出者;一般句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使动句中谓语却是陈述宾语的。使动句翻译为主使宾动。使动用法,它用的是述宾短语的形式表达的是兼语式的内容。但它又与兼语式不一,兼语式中要出现使令性动词:使、令、命等。使动句中无。
使动用法中,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动词、数词活用而来。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为使动词时,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成为(或产生)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交宗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 《韩非子•问田》
明主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专有名词、名词性的词组也能活用为使动词。如: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左传.定公十年》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按照作谓语的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向发出动作。
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史记.苏秦列传》
驱之不前,却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 《韩非子•外右上》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诗经•小雅•斯干》
名词用作使动词,其后宾语也有省略的。
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荀子•天论》
同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还是使动词,无形式上的区别。
智伯伐中行氏,并吞其地,豫让背其主而臣智伯。 《淮南子•主术》
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 《韩非子•五蠹》
(三)动词的使动用
主语使宾语产生谓语动词所具有的行为或动作,其中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最为常见。如: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史•淮阴侯列传》
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卧赤子于天下之上而安。 贾谊《治安策》
予,天下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孟子•万下》
(虞卿请赵王曰)人之情,宁朝人乎,宁朝于人也?赵王曰:“人亦宁朝人耳,何故宁朝于人也?” 《战国策•赵策四》
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 《国语•周语下》
1、使动双宾语
动词的使动用,不仅可以带一个宾语,还可带两个宾语,一个宾语指人,一个指物。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诗经•小雅•斯干》
负—秦:间接宾语,两者是使动关系,“秦”是动作的发出者。
负—曲:直接宾语,两者是一般动宾关系,“曲”是动作的承受者,是动作关涉的对象。
翻译的结果:使+间宾+谓+直宾。仍是兼语句式。
2、宾语省略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论语•季氏》
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孟子•万上》
3、及物动词的使动用与一般用法无别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将朝王。 同上
4、使动与一般动补关系无形式上的区别
欲因此时降武。 《汉书•苏武传》
涉间不降楚。 《项羽本纪》
5、同一句中,结构一样,有的是使动,有的是一般动宾关系。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论语•阳货》
6、使动用的动宾后,有的还有补语
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史记•信陵君列传》
吾惧君以兵,罪莫大焉。 《左传•庄公十九年》
(四)形容词的使动用
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明主不滥(过度)富贵其臣。 《商君书.画策》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 《孟子•尽心下》
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 范雎《献秦昭王书》
请问安国众民如何? 《晏子春秋•内杂问下》
(吕不韦)乃往见子楚,曰:“吾能大子之门。” 《史记•吕不韦列传》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论语•宪问》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荀子.修身》
形容词的使动用,其后宾语有省略的。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天论》
现代汉语中这类形容词的使动用很多,巩固国防、繁荣经济、密切关系。
(五)数词的使动用
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数词所表示的数目或特点。
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五蠹》
傅之翼者两其足。 《汉书.董仲舒传》
借令秦皇长世,易代以后,扶苏世之,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章太炎《秦政纪》)
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 《战国策.楚策一》
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左传.成公八年》
四、意动用法
(一)什么是意动用法
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使动用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前者体现在行动上,后者体现在思想认识上。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老子》
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 《吕氏春秋.知度》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孟子.告子上》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齐策四》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荀子•儒效》
吾妻之美我也,私我也。 《战国策•齐策》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史记•管晏列传》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上》
1、名词的意动用
主语把宾语看成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译为“以……为”。
臣闻王者父天母地。 《后汉书.李固传》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 则中国之。
韩愈《原道》
其谓之秦者何?夷狄之也。 《谷梁传•僖公三十四年》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史记•扁鹊列传》
使人主师五帝而式三王。 《后汉书•崔 shi传》
名词的意动用,宾语有省略的。如: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2、形容词的意动用
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谓语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译为“认为……”。
吾闻柳公尝巧我慧我。 柳宗元《马室女雷五葬志》
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庄子.秋水》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史记•商君列传》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
张旄曰:“韩强秦乎?强魏乎?”王曰:“强秦。” 《战国策.魏策四》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史记.滑稽列传》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史记.淮阴侯列传》
夫差智太宰 而愚子胥,故灭于越。 《韩非子.难三》
1、形容词的意动用,宾语有前置的。如: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说苑.建本》
2、形容词的意动用与用为一般动词无形式之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
驱天下之民,从善远罪。 柳宗元《断刑论》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梁上》
四、名词、形容词活用的辨析:
以上讲了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词、意动词,怎样辨别名词、形容词活用呢?除结合上下文意辨析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名(形)+代。
代词前的名词、形容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形容词修饰。
有一民寒,则曰:“此我寒之也。” 《说苑•君道》
既臣大夏而君之。 《汉书•张骞传》
(二)助动+名(形)
名词、形容词前有助动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助动词是修饰动词的。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3、所+名(形)、者+名
结构助词“所”后的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因为“所”只与动词及其词组结合。
食吾之所耕,衣吾之所蚕。 苏洵《易论》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庄子•盗跖》
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战国策•赵策》
4、名+名(非并列、偏正关系)
两个名词连用,若非并列、偏正关系,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 《盐铁论.非鞅》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尽下》
5、副+名
除判断句外,名词通常不受副词修饰。
臣闻明主涖政,有闻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 范雎《献秦昭王书》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闻之,为臣必臣,为君必君。 《国语.周语中》
6、名+介宾短语
名词不能带补语。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孟子•梁上》
夫破人之与破于人,臣人之与臣于人,岂可同日而论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名+而+名、动+而+名、名+而+动
名词由承接连词“而”连接,活用为动词。
君其耳而未之目耶? 《韩非子•外左上》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盐铁论.相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史记•刺客列传》
8、形+名
若非偏正关系,则属述宾关系。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论贵粟疏》
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 《荀子•王制》
五、词类活用的有关问题
1、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词类活用是一种临时性的现象,兼类指一个词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词性。究竟哪些是活用,哪些是兼类。只有进行定量分析。但由于古汉语中有的兼类词到现代汉语中变成了单类词,人们很容易以现代汉语的观点来看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因此可能把古汉语中的兼类词当成词类活用。如:衣、食、军、冠、王、妻等。有的书把其动词义都看成是名词活用而来,以今律古。
2、词类活用与词义
词类活用后词的意义总是与该词的原义有必然的联系。如“令吏人完客所馆”“馆”的作用是居住。如果两者没有联系,其理解上一定有问题。“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封建论》)有的把第一个“君”译为“效忠”“尊敬”,言其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乖戾:反常、不顺,天下大乱。没有把国君当作国君的思想。)“君”与尊敬、效忠无必然联系,此“君”当为意动用,“君君”把国君当作国君。
3、形容词的使动用问题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少,一般说来。形容词活用后带宾语的较多。“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目小可大,大不可小。”(《韩非子.说林》)( 刻削:雕刻和刮削。)受“可”修饰,“小”“大”活用为使动词,“可小”“可大”即可小之,可大之。可使之变小,可使之变大。(如何变小,此为刻小。)“刻小”是在“使之变小”的基础上再译的。因此仍将之视为使动而非一般动词。古汉语中述补关系的词产生很晚,凡是可以译为述补关系的,可以把它看作使动用。
4、“相之”“将之”“官之”等的用法问题
朱星《古代汉语》、洪成玉《古代汉语教程》都认为“相”“将”等是名词的意动用,理由是古人注释时用“以…为…”这种格式来理解它们。《吕氏春秋•期贤》:“然则君何不相之?”高诱注“何不以段干木为相也?”这与意动用格式同,所以看作是意动用。错误:这类名词在这里的用法。与我们所讲的一般名词的意动用不同,它丝毫不带主观成分,而是一种客观上的行为。这样仅仅是为了守旧,易将使动、意动混淆。更何况“以…为…”的格式除了可表示“认为…是…”“把…当作…”外,还可以表示“使…做…”。
5、使动、意动非词类活用,而是谓宾间的两种特殊关系。
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枯木生花 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枯树生华 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乐极生哀 欢乐到了
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长生不老 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长生不死 生命长存,永不死亡。长生久视 久视:不老,耳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