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设施调查_社区体育设施调查问卷

hacker|
76

文章目录:

体育调研报告范本

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的基础,是全面提高群众身体素质、推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为进一步促进我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区体育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区文化、老年工作机构及街道、社区、体育协会、企业等部门和单位,通过座谈、实地察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调研。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就除学校体育以外的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群众体育活动取得的主要成绩

群众体育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几年来,我区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促进了群众的身心健康,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建设全国最好开发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组织网络逐步健全。区体育局设立群体处,专门负责体育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对群众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各街道办事处由文化中心负责具体工作,各社区也配备了相关工作人员。先后成立篮球、足球、羽毛球、老年体协等单项体育协会17个。设立体育健身辅导站点27处,注册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538多名。区、街道、社区三级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基本建成。

场地设施逐年增加。2015年,区委、区 *** 投资3.8个亿修建大足区体育运动中心。中心占地173亩,包括一个体育场、一个游泳馆和一个恒温游泳池。目前,体育场主体已经竣工,正在进行室内二次装修。体育馆和游泳馆正在进行基础修建。27个街道、多个社区依托已建成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了球场、健身广场、健身路径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老年人活动设施建设成效突出,区老干中心建成门球场四块。这些公共体育设施既方便了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又营造了健康和谐文明的生活环境。

体育活动日益丰富。每年举行全民登山节、健步行、健身日等活动。各体育群团组织、街道、社区依托自身优势,每年多次组织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小型多样的体育巡演和比赛活动。全区每年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30次以上,参加人数4万人以上。充分发挥大型体育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先后成功承办了渝西片区篮球比赛和渝西片区羽毛球比赛。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群众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组队参加市级以上群众体育比赛,比赛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尤其老年健身秧歌、健身球操、乒乓球、门球、登山、铁人三项等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一等奖等荣誉十余项。

二、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体育发展规划与群众体育需求还不相适应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广大群众的体育热情和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全民健身条例》颁布施行后,我市出台了《XX市全民健身条例》。我区对如何贯贯彻落实相关目标任务、建设体育强区还没有指导性意见和发展规划,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和新时期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建设体育强区进程中落在了后面。

(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滞后

我区总人口已达100多万,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城乡居民逐年增多。但在人口最密集的大足城区中心区,大型体育场馆只有大足老体育馆,不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各街道、社区和居民住宅区,虽已依托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了体育场地设施的,但大多规模小、设施少,有的还被挪作他用;

(三)管理机制还不够顺畅

群众体育的工作体制、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对全区体育民间组织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的群众体育组织,区、街道两级群众体育组织体系协调联动不够到位。群众体育工作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指导督查、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

(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群众体育发展需求

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的配套政策和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各级体育指导人员特别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各街道办事处、社区的群众体育管理人员应受的业务培训和专业指导不够,组织协调和指导能力不强。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统筹规划,推进体育强区建设。

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国家、市的战略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指导性意见和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部署和保障措施,促进全区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新管理体制,着力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有利于发展群众体育、提高服务水平、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完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健全联动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和体育社团等组织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职责清晰、关系顺畅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群众体育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相统一的工作目标责任、监督管理、经费保障、指导服务、考核奖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业务标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不断提高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水平。定期开展全区公民体质监测工作,指导群众科学健身。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组织能力和指导水平。

关于我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各类报告

加强对各级体育管理和专门人才队伍,特别是街道、社区人才队伍的业务培训,使其做到业务精通、管理规范。完善公平竞争、收入分配、激励奖励等机制,培养和吸纳优秀管理人才和体育指导人员等专门人才。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使各级体育健身辅导站点等专门部门的体育指导人员数量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二十以上。

充分发挥区老年大学、老年体协、中小学和驻区高校等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基层体育人才。按照 *** 支持、社会赞助、专业化运作的模式,培育和壮大体育社团力量。

(四)加大舆论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体育法律法规,普及科学健身知识,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体育热情和健身意识,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引导各机构、企事业单位、各行各业重视、关心和支持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及时推广先进典型,为建设体育强区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整理:zhl201612

小区健身情况研究调查报告

《小区健身器材使用情况调查》的课题研究指导

一、课题的选择

在暑假中,我与同学们商量选取一个社区中的问题进行一个探究型课题的研究,经过大家的投票选举,选定了《小区健身器材使用情况调查》这个课题。同学们之所以会想研究这个题目,主要是因为想了解人们在空闲时间锻不锻炼,那些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如何,损坏情况如何,大家对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否了解,等等。

二、课题探究的过程

课题组的同学大多在第一学期时已经做过了一些课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在一开始他们就确定了调查形式,如调查,走访,问卷,观察,摄影,查阅资料,等等。根据这些不同的形式,对组内成员进行了分工,和具体的任务分配。

(一)实地考察的同学拍摄了很多有关健身器材的照片,包括它们的使用说明,居民们的使用情况,等等。

(二)同学们设计的问卷内容如下:

1、请问在您小区里有没有健身器材?有/没有

2、请问您是否使用健身器材?时常用/一直用/偶然用/从来不用

3、请问您小区的健身器材是否有人来定期维护?有/没有/不清楚

4、然后有人来维护,是多就一次呢?一个月/半年/一年/不清楚

5、您认为小区的健身器材是否有用?有/没有/不知道

6、您认为您小区的健身器材是否已很陈旧?是/不是/不关心

7、您希望小区有健身器材吗?当然/不想/无所谓

8、您认为健身器材什么最重要?外表/作用/效果/无所谓

调查过程中,他们尽可能地选取不同的人群进行提问,也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客观真实的结果。经过同学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有95%的人小区内有健身器材,不知道的人几乎为零。虽然这样,但居民们对健身器材还不是特别关心:60%的人偶尔使用健身器材;30%的人从来不使用;只有10%的人是经常使用。至于健身器材有无人维护,50%的人表示不清楚;40%说有人维护;10%的人说是没有维护。至于多久维护一次,90%的人居然说不知道!还好,有90%的人认为健身器材有用。对于健身器材的新旧情况嘛,80%的人认为小区的健身器材还是比较新的,10%的人认为是挺陈旧的,10%的人不关心。

(三)同学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获得了以下这些信息:

1、有关小区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

最近的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市的小区公共健身器材利用率达80%以上,一些小区的健身器材利用率甚至达到了90%至100%。

2、小区建身器材的现状

在小区,只要循着“吱吱”的螺丝松动声走去保准能找到健身区。记者问:“难道不怕螺丝一松摔了下来?”吃完晚饭在漫步机上运动的张阿姨说:“都响了好几个月了,没事的!”少了“胳膊”的拉力器,没了转盘的扭腰器,转体训练器的转轮也不转了……偌大一个健身角,一共9套健身器材“肢体完整”的健身器材竟只有3个。当中受损最严重的当属综合训练器,练习攀爬的绳子已经支离破碎,剩下长一点的绳,不知道被谁改成了秋千。但小孩们也不嫌弃,整个身子就在绳上,双脚合拢使劲地前后晃啊晃,这时绳子就会配合着摆动的节奏“吱吱”响着。

正在健身的赵老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健身器材是2003年安装的,由于人为破坏,损坏十分严重。他说:“附近居民都已经习惯了到这里玩,有的明明知道健身器材坏了,也在上面锻炼。”

3、小区健身器材该由谁来维护

记者了解到,哈市公共场所、社区内的公益健身器材,是由体育部门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专项资金建设的。体育部门的说法是,只负责项目审批、器材购置和免费安装,以后的器材管理和维修问题应由受赠单位解决;大部分建在社区内的公益健身器材都是由辖区负责管理,但财政相对拮据的街道办事处很难再出钱承担健身器材的维修费了;而对于建在居民小区内的健身器材,经济效益一般的物业公司也不愿意接手维修这块“只有投入、不见回报”的烫手山芋;而对于维修问题,为哈市供应健身器材的生产和销售厂家也称有苦衷,他们认为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出现损坏的健身器材过了保修期,而使用单位又不愿交付购买零部件的费用,他们自然不能白维修。

据了解,对于谁负责维修哈市公益健身器材的问题,哈市体育局曾向记者出示了相关的两条规定:一是全民健身设施的维护管理由受赠单位负责,市、区体育部门负责监督检查。二是在保修期内,厂家负责对全民健身设施器材在48小时内免费维修、更换,并负责保修期外的维修。

哈市香坊区居民陈英告诉记者,市民发现健身器材坏了,马上给厂家打电话,而过了保修期的健身器材坏了,厂家也不愿免费维修。而反映给受赠单位,他们都常常以资金紧张为由不对已损坏的器材进行维修。

按规定,不能履行维修义务的,哈市管理部门可以取缔安装在该区域内的公益健身器材,但目前哈市尚未取缔一处没有履行维修义务的受赠单位的健身器材。究其原因邵处长表示,是因为怕老百姓不干。

一直关注本报报道的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董鸿扬表示,长期损坏的公益健身器材迟迟不维修,不但是一种资源浪费,也影响城市的景观效果,尤其是在哈市各广场、休闲公园内的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放在那儿,很影响城市形象。此外,他认为长期不维修的健身器材造成的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隐患。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年久失修的健身器材,容易造成人身伤害。作为主管部门应负起责任来,协调健身器材的维护和维修问题,对于不能有效维修的要及时协调,不能只管安不管维修问题。

4、小区健身器材为何容易损坏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在现今快节奏的生活下,注重自己生活质量的人与日俱增。所幸的是,我们的居住环境也为提高我们的生活居住品质而不断改善。像各小区内、公园里经常可见的公共健身器材,就是为了方便群众锻炼身体而设置的。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北京市民的热烈欢迎。有了这样的公共设施是件利民的好事,但如果把握不好使用度,就会造成“过犹不及”的局面。您是否想过该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自己周围的健身器材呢?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小区内健身器材使用最为频繁的群体应该是老年人。老人多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清晨,你经常可以见到他们在认真锻炼。但对于这些器械到底是起到何种健身目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又是怎样的,却很少受人关注。由于一些器械的使用方法难度比较大,需要一定的力度与技巧,而这都是老年人体质有所欠缺的。所以经常可见一些老年人利用器械做一些自己的“改良锻炼”,比如利用拉伸器的高度做做压腿等活动。这种善于利用实际工具的精神的确值得称道,但这时他们就往往忽略了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如果对健身器械稍稍使用不得当,极易造成运动损伤,甚至人身伤害,这点要特别当心。

除了老年人外,节假日里使用健身器材的年轻人和孩子也非常之多。有时难免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但我们却经常可见一些人将健身器材当成是自家物品,悠闲惬意地使着,一占就占上大半天的工夫,似乎没看见一旁等待使用的其他居民。这些器材毕竟是“公共”财产,在享用这些便利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自己有维护其合理使用的义务和责任。户外公共设施遭到损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健身器材亦如此。由于使用率过于频繁,这类器材也容易出现“健康问题”,所以,大家在使用当中,还得注意讲究科学的使用方法。

5、如何正确使用小区健身器材

2003年5月12日,我们组织社区的文体队员,社区的居民系统的学习了健身路径的锻炼使用方法,社区文体指导员耐心的讲解,动作示范,对小区内现有安装的十种健身器材分门别类的进行了讲解,首先对社区居民讲了锻炼方法的设计原则,应遵循主次原则,针对性原则、简单、实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然后讲了科学的锻炼方法,以提高社区居民正确使用健身器的科学认识,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

为了能使社区居民更好的掌握和使用健身器材,我们还将对居民做进一步的引导,都能正确的掌握,科学锻炼,我们将通过这次的讲座培训,以点带面,使社区居民都能全面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前来参加学习的社区居民们通过学习,改变了以前的错误的锻炼方法。他们高兴的说:“这次的讲座学习,就是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这样的活动我们都愿意参加,学会了正确的使用方法,不致于对身体造成伤害,谢谢你们!”

6、要注意的事项

公共健身器材对安全要求很高。例如目前最普及的“太空漫步器”,按照其两脚间规格,明显是只适合成人使用的,而有关警示上只对运动的形式、健康禁忌做了规定,对于使用者年龄并没有特别限制。而很多青少年也把这些器材当成了玩具。目前儿童使用健身器材不当引起伤害不断增多,甚至出现了重伤、残疾的现象。据了解,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原则上就是给中老年人配备的,目前还没有安装适合儿童的健身器材。

专家指出,过早从事某一专项体育运动对未成年儿童也是一种伤害,其中包括:疲劳性骨折、月经失调、疲劳过度、饮食功能失调以及情感压抑等问题。因此,专家认为父母应当鼓励儿童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而不要希望孩子在少年时代就创造某些体育项目的奇迹。

一些儿保专家认为,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父母可以让孩子进行跳绳、弹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这些项目既有助于增加少年儿童的身高,又不会伤害身体。另外,对于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一次运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间隔十几分钟,休息一会后再运动。一天的运动量不能过大,以运动后孩子不感到疲劳为限。

近年来,上海的各个小区里都出现了大量公益性健身器材,作为政府的一件实事工程,这些器材得到了居民的拥护。但是,大多数居民都不知道:小区内健身器材儿童不宜。昨天,有关专家指出———警示不全,好事也会变坏事。

(三)同学们给出的建议:

1、希望居民们能充分利用小区的健身器材。

2、希望居民们能正确使用健身器材,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3、希望相关部门能定期对健身器材进行维护,及时对损坏的器材进行修理,保证居民的安全。

4、建议儿童不要去使用小区的建身器材,以免伤害身体。

5、建议小区放置些适合儿童健身的器材。

(四)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的一些体会:

“这次活动中,我被安排做调查问卷,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突破,我事先看了很多调查问卷的形式,经过思索,终于设计出了自己的问卷。但是事后看来仍有不少不足之处,如,问题不够全面,不能更细致地了解居民不健身的原因;问题设计得过少,没有代表性。我想下一次再给我设计的话,我一定会做得比这次好的多。”

“起初,我认为做调查十分容易,只要动动口问,动动笔记就OK了。没想到尝试后发现要调查成功有那么难。要克服自己的羞怯,要运用语言赢得对方的信任和配合,要有条不紊地一一问清,要能承受失败的经历,等等。”

“这次做课题,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人多力量大,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什么事都可以办好。大家有商有量,一起讨论,一起鼓劲,分享了探究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一起得到了成长和提高。”

“与大家一起合作,一定要有集体主义精神,按时集合,按时交材料,自己克服困难,决不给大家添麻烦。通过活动,我与同学们更团结了。”

“我的工作是上网搜索资料,以前上网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游戏,经过这次的工作,我发现原来网上有那么多的信息,真是给我先上了一课。”

三、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一)取得的收获:

通过探究型课题的研究,使同学们能更关注社区建设,推动社区问题的解决。在探究社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心。尝试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实践观察社会和调查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锻炼了同学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有待改进之处:

对于一群预备年级的同学,要完成这样的一个课题有点难度。但基于同学有过一次经验,我在这当中的指导可能不够细致,例如调查问卷的设计,信息收集面,等等。如果能多加指导的话,应该能搜集到更多更有意义的内容,课题的研究成果也会更有价值。

社区体育设施需要多久完成至少一次巡查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需要半年至少完成一次巡查,社区体育设施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建议您最好查询当地官方网站获得第一手权威信息。

限制农村社区体育的因素有哪些?

    一、体育人口偏少且结构不合理

    我国对体育人口的判断标准是: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我国全部14亿体育人口中城市占5511%约为7800万人,农村占4489%约为6200万人。在农村,参加锻炼的大部分是一些老年人,或者是一些因病被迫锻炼者再者就是农村的中、小学在校生至于中青年人几乎没人锻炼。由此可见,我国农村体育人口不但偏少而且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

    二、社区体育经费缺乏

    社区体育的设施资金以政府资金为主,为了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社区需要建立多渠道经费来源,形成社区体育经费来源于多元化。调查结果显示87%的社区认为体育经费严重不足。组织体育活动从宣传发动到前期筹备到正式进行再到总结表彰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各地投人体育基础建设的经费也非常有限。缺乏经费是社区体育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已成为制约社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瓶颈。

    三、文化因素

    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绵延千百年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体育文化),对群众体育活动内容的产生和发展,对人们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乃至体育健身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有了彻底改变,但历史沉淀下来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失,它仍然影响着传统的中国人,尤其是生活在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信息闭塞地区的农民群众,加之本来就缺乏时间、技术、条件方面的支持,不可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因而广大农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的淡薄,对体育健身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是造成体育健身在农村推广的制约因素之一。

4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3-03-24 下午 06:22:16

    研究,经过大家的投票选举,选定了《小区健身器材使用情况调查》这个课题。同学们之所以会想研究这个题目,主要是因为想了解人们在空闲时间锻不锻炼,那些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如何,损坏情况如何,大家对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否了解,等等。二、课

  • avatar
    访客 2023-03-24 下午 03:38:04

    研究员董鸿扬表示,长期损坏的公益健身器材迟迟不维修,不但是一种资源浪费,也影响城市的景观效果,尤其是在哈市各广场、休闲公园内的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放在那儿,很影响城市形象。此外,他认为长期不维修的健身器材造成的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隐患。如果在不知情的情

  • avatar
    访客 2023-03-24 下午 10:02:16

    生活的能力。(二)有待改进之处:对于一群预备年级的同学,要完成这样的一个课题有点难度。但基于同学有过一次经验,我在这当中的指导可能不够细致,例如调查问卷的设计,信息收集面,等等。如果能多加指导的话,应该能搜集到更多更有意义的内容,课题的研究成

  • avatar
    访客 2023-03-24 下午 06:01:33

    都不知道:小区内健身器材儿童不宜。昨天,有关专家指出———警示不全,好事也会变坏事。(三)同学们给出的建议:1、希望居民们能充分利用小区的健身器材。2、希望居民们能正确使用健身器材,延长它的使用寿命。3、希望相关部门能定期对健身器材进行维护,及时对损坏的器材进行修理,保证居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