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新能源公司目标规划_新能源公司发展规划

hacker|
128

文章目录:

北汽新能源未来10年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开始逐渐迈入成熟阶段。除了造车新势力外,合资与外资品牌的加入也让国产新能源自主品牌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北汽新能源作为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第一名却早已蓄势待发,在刚刚召开不久的北汽新能源大会上提出了未来10年的发展战略。那么北汽新能源发布的未来10年战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又能给其他新能源自主品牌带来哪些启发呢?

首先,这次北汽新能源提出的10年规划主要包括一个目标,两大路径,三大举措和四个体系。其中“一个目标”是企业愿景,希望北汽新能源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坚持“一个蓝梦,两个世界级”的目标。近年来,北汽新能源的迅速发展与世界范围内对环保和节能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政策指引和补贴下,北汽新能源才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并且走向国际。因此必须坚持蓝天之梦,不断精进技术,发展创新才能够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化品牌。

其次,想要实现这个企业愿景,两大路径和三大举措是非常重要的。两大路径主要是指希望建立新能源企业合作命运共同体并且共同参与国际竞争。三大举措主要包括建设数字化的研发能力,丰富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化融合后的产品序列以及打造AI工厂,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在新能源产业竞争压力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只有实现企业之间的联合与技术共享,才能够整合最优质的资源和最顶尖的技术,在国际化竞争中占据优势。而除此之外,产品的序列和生产链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北汽新能源为丰富产品序列,预计将会于未来10年打造三个以上的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并且推出40余款全新的产品。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四大体系的构建。四大体系主要是针对用户体验进行全面升级和优化。第一个体系即为能源驱动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是打造更加多元化的能源驱动系统,其中以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以及燃料电池为主,丰富了用户的购车选择。第二个体系则是打造数据管理中心,其中涵盖了以5G技术为基础的数据采集与通信以及智能化分析。而第三个体系则更加注重消费者的购车体验,打造线上线下为一体的营销网络与购车平台。最后一个体系主要是构建新能源网与汽车之间的智能生态体系,彻底解决新能源汽车补充能源的问题。

综上来看,北汽新能源发布的未来10年计划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有着诸多亮点。除了在新能源领域进行全面布局之外,北汽新能源未来也将更加注重构建智能生态系统,致力于打造一个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应用网络。

河南发文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五个目标/五项重点任务

易车讯 日前,河南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深入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抢抓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机遇,加快融入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河南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主要内容如下:

产业布局:以郑州为中心发展整车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客车、乘用车、载货车;产业基础较好的地方重点发展配套产业,引进培育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努力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郑州城市群(以下简称郑州城市群),重点发展燃料电池载货车、客车,加快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配套设施完善、示范应用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以郑州、许昌、鹤壁、焦作等市为重点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基地。

主要目标:产业规模跨越增长、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配套能力大幅提高、基础设施保障有力和公共领域绿色替代。

其中,产业规模方面,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50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比例超过40%,努力建成30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力争推动全省汽车整车产值达到5000亿元、零部件及配套产值达到5000亿元、销售及增值服务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

基础设施方面,到2025年,全省充(换)电和加(储)氢技术水平和设施规模、运营质量显著提升,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5000座以上、充电桩15万个以上、加氢站100座以上,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

公共领域方面。到2025年,除应急车辆外,全省公交车、巡游出租车以及城市建成区的渣土运输车、水泥罐车、物流车、邮政用车、环卫用车、网约出租车基本使用新能源汽车;重型载货车辆、工程车辆绿色替代率达到50%以上。

主攻方向:扩大整车规模、做强配套产业和做优增值服务。

其中整车规模方面,依托宇通客车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郑州分公司、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宇通商用车有限公司等企业提升新能源客车竞争优势、新能源乘用车规模并积极发展新能源载货车

配套产业方面,打造千亿级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电机电控产业集群。其中,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将依托骨干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快推动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创新,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锂电池、钠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攻关,加快石墨烯负极、纳米硅负极等电池关键材料和固态动力电池、锂硫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动动力电池企业改造升级、扩大产能,引进培育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重点任务:加强技术攻关、做强优势企业、强化推广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和推进融合发展。

其中优势企业方面,研究组建省汽车产业投资集团,整合新能源汽车资源,盘活汽车产能。支持企业组建产业联盟(联合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台化、专业化企业集团。支持汽车企业通过技术、品牌、股权投资、产能合作等方式联合研发、生产产品,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传感器、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连接器、保险盒、插接件等细分领域,大力推进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领域补短板,加快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努力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推广应用方面,各地城市建成区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环卫车辆、巡游出租车和接入平台的网约出租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省、市级党政机关每年新增、更新公务用车采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50%。以客运车辆为应用牵引,以货运车辆为主要应用场景,以乘用车为辅助,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打造河南氢能文旅、物流示范名片。

拒绝激进!新能源汽车“2035规划”这些目标都调低了

影响未来15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的规划方针终于正式露面了。实际上,11个月前,《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就已经发布,业界对于政策的大致方向都已经有所知悉。

拒绝激进!多项关键指标调整

变化一:《规划》2025年发展目标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意见稿》为25%左右!

据消息人士透露,《规划》中新车销量占比是反复斟酌的结果,“《规划》不再像之前的产业发展规划一样,设置具体的销量目标,而只是划定了一条销量比例的‘线’,这本身是对前几年盲目追求规模的反思。”

此外,该消息人士还调侃道,“保守点,也有利于超额完成任务。”

变化二:《规划》提出“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 汽车 比例不低于80%”。《意见稿》要求是“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 汽车 。”

变化三:《规划》不再要求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标准。《意见稿》要求“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2.0升/百公里。”

这一调整,应该也与近期发布的节能 汽车 技术路线图2.0原因类似,鼓励多种节能技术路线共同发展,不再硬性要求,拔苗助长,进而产生更多不确定风险。

变化四:《规划》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的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 汽车 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意见稿》的表述是“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的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 汽车 通行、使用等优惠政策。”

在电池中国网看来,将“通行、使用”改成“停车、充电”虽然只变换了四个字,但意义完全不一样了。目前新能源 汽车 ,尤其是电动 汽车 在一线、二线等限行、限牌城市销量好,主要是有通行、路权、牌照的政策支持,而未来不再给予通行、使用优惠政策,可能会影响在这些城市的销量。

当然,这一《规划》针对的是远期政策方向,考虑到5年甚至10年后,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已经非常高,届时再给予“通行、使用”优惠,预计会增加交通负担,转而给予“停车、充电”优惠,还能继续支持产业发展。

新增多项内容 安全和质量更受重视

新增一:在创新驱动方面,《规划》提出,“完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环境,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支持各类主体合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其中,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是相对于《意见稿》新增内容,这也是对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 汽车 、HEV等多种节能技术路线的肯定。

新增二:在“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环节,《规划》提出“加强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电控等关键系统的质量安全管理、安全状态监测和维修保养检测。”

新增三:“深化行业管理改革”方面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 汽车 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推动完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管理相关法规,建立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加强企业准入条件保持情况监督检查,促进优胜劣汰。”

避免产业链盲目跟风投资、造成资源浪费预计是总基调,同时对僵尸企业的退出机制也将建立。

新增四:在“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方面,《规划》提出“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研发攻关机制”。预计后续在产业创新支持政策或措施上,对于动力电池产业链头部企业,会不会有一定倾斜,尚不能确定。

此外,还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以及立法等新增了相关内容,将动力电池回收循环利用体系提上重要位置。

电池中国网把2019年12月发布的《意见稿》与刚刚发布的《规划》调整、变更主要部分摘录如下,供各位了解《规划》的主要方向及变化。

“共享化”在前几年提到较多,被认为是 汽车 “新四化”之一,而《规划》已经将“共享化”删除。在我看来,删除“共享化”可能是考虑到其应该算是一种商业模式、形态,而非技术变革。

《规划》在创新驱动上增加了“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而不再唯纯电动独尊。

《规划》还将《意见稿》中的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单独拿出来,放在第三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重点论述。

这里主要调整的就是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由25%降至20%,同时删除了“智能网联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

另外,《规划》还增加了充换电、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等内容。

《规划》提出了“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研发攻关机制”,这一点或许值得注意。另外,这里再次提到了“不同技术路径”,也是对多种技术路线的肯定。

《意见稿》中的“以资本市场依托,发挥各类基金的协同作用,推动新能源 汽车 整车、动力电池等零部件企业优化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在《规划》中被删除。但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在第八章第一节“深化行业管理改革”中提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规划》新增了“加强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电控等关键系统的质量安全管理、安全状态监测和维修保养检测。”以及“鼓励行业组织加强技术交流,梳理总结经验,指导企业不断提升安全水平。”

《规划》新增了对氢燃料安全研究,以及全产业链的安全监管。

《规划》还提出,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地方协调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部门任务分工,加强新能源 汽车 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行业在政策规划、标准法规等方面的统筹,抓紧抓实抓细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规划目标任务,根据职能分工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优化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连接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协调组建行业跨界交流协作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跟踪指导,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12-17 下午 07:08:41

    ,不断精进技术,发展创新才能够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化品牌。其次,想要实现这个企业愿景,两大路径和三大举措是非常重要的。两大路径主要是指希望建立新能源企业合作命运共同体并且共同参与国际竞争。三大举措主要包括建设数字化的研发能力,丰富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化融合后的产品序列以及打造AI工厂,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 avatar
    访客 2022-12-18 上午 12:03:40

    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连接器、保险盒、插接件等细分领域,大力推进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领域补短板,加快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努力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