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氢动力新能源物流车_新能源 物流车

hacker|
93

文章目录:

长江汽车整车及氢动力研发中心落户广东佛山

2月8日,广东长江汽车整车生产及氢能RD中心项目投资协议签约仪式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与杭州长江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签署项目投资协议,标志着广东长江汽车生产及氢能动力RD中心项目正式启动。项目位于南海区丹灶镇,预计2019年尽早建成投产。整车项目建设用地1000亩。生产车型包括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专用车和物流车等。,年产6万辆,建成后总产值200亿元。

氢燃料商用车有望率先步入商业化运营

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数量正在“悄然”增加。据相关专业机构统计,第一季度,氢燃料电池 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278辆和273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7.2倍和135.5倍。各路车企也纷纷加入了氢燃料 汽车 生产阵营。例如:福田、庆铃五十铃、宇通以及上汽大通等都已经推出了成熟的氢燃料电池 汽车 产品。除此以外,中通客车、比亚迪和金龙 汽车 等商用车企业也都紧盯氢燃料电池 汽车 这片新“蓝海”。 截至2018年底,已经有41家中国整车企业开始研发氢燃料电池车。

商用车成为我国燃料电池 汽车 领域的切入点

氢燃料电池 汽车 和采用锂电池的纯电动 汽车 都是新能源 汽车 的重要技术路线。从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看,纯电动 汽车 更适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车等领域,而氢燃料电池 汽车 更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等领域。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指出,商用车油耗高、污染排放物多,用氢燃料替代效果显著。此外,氢燃料电池车相比锂电池车在大载重、长续驶和高强度交通中具有先天优势,能较好地弥补纯电动商用车技术的不足。

实际上在商业化进程方面,我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明显已经走在了乘用车前面。据统计,2018年,我国燃料电池 汽车 生产和销售均为1527辆,全部为商用车产品,包括1418辆燃料电池客车以及109辆燃料电池货车。

中国 汽车 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表示,以商用车尤其是客车作为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先导,这与当年纯电动 汽车 最先从客车领域起步的发展规律一致。从氢燃料电池客车开始示范运行,将为日后市场化打下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近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四部委联合表示,在普遍取消地方购置补贴的情况下,地方可继续对购置新能源公交车给予补贴支持。落实好新能源公交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车船税政策。

这次下发的《关于支持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的通知》中明确表示,从2020年开始,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新能源公交车运营。

事实上,开年以来大同、武汉、南阳、张家口、聊城、盐城、上海、潍坊等地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燃料电池公交车推广,涉及燃料电池公交车规模数百台。在新的政策条件下,作为新能源公交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料电池公交车推广有望在今年取得新的发展。

克服发展瓶颈让氢燃料 汽车 持续前行

万亿级的氢燃料电池 汽车 市场已开闸。得益于政策的推动,氢燃料电池被拉回了与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 汽车 的同一赛道。眼下不能说氢燃料电池 汽车 将成为主流,但至少氢燃料电池一定会是新能源 汽车 产业技术重要的补充。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我们认为氢燃料电池 汽车 将与纯电动 汽车 长期并存互补,共同满足交通运输和人们的出行需要。”

技术层面上,随着我国氢燃料电池 汽车 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电堆及其关键材料、动力系统、整车集成和氢能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国产化。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要加大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力度,攻克基础材料、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难关,当前的重点突破方向是膜电极、空压机和储氢罐的产业化。

政策层面上,在氢燃料电池 汽车 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之时,政策补贴应倾斜于氢燃料电池 汽车 产业上游,鼓励企业通过自研突破氢燃料电池 汽车 核心技术,降低成本。同时,补贴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应严格避免“骗补”事件重演。让企业认识到,补贴只是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扶持力量,绝不应该成为企业制定技术路线及研发产品的唯一标准和依据。

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发展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依赖于整个氢能产业链的发展,尤其是加氢站,政府应该主导推动其完善,这样才有利于加快氢能源 汽车 的普及和技术研发进程。

氢燃料商用车进入商业化示范运营阶段

近来,不论是在厢式物流车、园区接驳车还是在城市公交车领域,一种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源(4.910, -0.04, -0.81%)的氢燃料 汽车 正在陆续突破技术关、成本关和商业模式关三大门槛,步入规模化示范运营阶段,以氢燃料电池为主的商用车代表正在以实力证明氢燃料商用车商业化运营成为现实。

氢燃料商用车的批量交付和示范运营似乎预示着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春天来了。2018年3月,上海地区已有500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取得牌照和运营资质;2018年6月,一批“四川造”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成都市郫都区P09公交线载客运行,标志着四川省首条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线进入商业示范运行;2018年9月,5辆由西玉河公交场站开往中关村(8.190, 0.03, 0.37%)一街的北京384路线路公交迎来福田欧辉BJ6123FCEVCH-1型氢燃料电池客车的首秀,这是中国燃料电池公共 汽车 商业化示范项目第三期开展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运营,意味着北京公交开始了氢燃料电池客车的示范运营……

“我国氢燃料商用车已具有一定基础,目前在示范运营阶段,具备初步实现商业化的条件,商用车领域可以率先考虑用氢燃料电池车替代燃油 汽车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表示。

2018年以来,包括东风特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华南生产基地和广东长江 汽车 整车生产及氢动力研发中心项目分别落户云浮、佛山,前者总体规划建设以氢燃料电池 汽车 为主、年产能为5000辆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线;后者争取于2019年建成投产,年产新能源 汽车 6万辆,建成投产后总产值将达200亿元。此前,飞驰新能源 汽车 在云浮设立了年产可达5000辆的生产线,生产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也已在云浮、佛山等地进行常态化运行。清华大学教授李建秋表示,预计到2020年,会有5000—10000辆氢燃料商用车。

一台车补贴40万没人买?氢能源车是真香,还是真坑

【太平洋 汽车 网 行业频道】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在朋友圈中,频繁看到新能源车的身影,不是喜提特斯拉Model 3,就是在逛比亚迪的4S店……纯电动车因为它的绿牌、环保彻底地火了,但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氢能源其实才是终极的清洁能源方案。

那么,氢能源车到底是真香,还是个坑?

国内加氢站都在亏钱?

首先亏钱这事不是我瞎说,这是央视爸爸专题报道说的:

为什么亏钱?一方面,新建造一家加氢站动辄需要上千万元,每年运营成本也高达200多万元,建设和回报周期长。另一方面,现在氢能源车的体量非常小,达不到规模效应,导致加氢站还找不到可行的盈利模式。

目前国内的加氢站模式主要分为纯加氢站、油氢站以及气氢合建站。因此,油氢站、气氢合建站应运而生,大大节省了土地资源、运营成本等,逐渐成为主流模式。

在工作日,我来到了由中石化建设的 全国首座油氢合建站——佛山樟坑油氢合建站 。顾名思义,它是利用原油站改造,增建加氢站,不涉及新增用地,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控制柜、储氢罐、压缩机等大型设备。

刚来到这座油氢站的入口,就能清晰看到“加油站、加氢站”的标识,而且矗立的油价牌上也增加了氢气的价格: 每千克为80元 。

而当我开始走近加氢区域时,工作人员已经把我遏制住:“靓女,不要走过来。”

原来这位工作人员刚好在为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加氢,作业期间明确禁止使用手机、寻呼机等设备,也禁止穿和怕打化纤衣物(避免产生静电,某些加氢站会设有静电消除机,供工作人员在加氢前使用)。

于是关闭手机后,我试图跟工作人员套近乎。他说这里最大的储氢容量为是800kg,目前只为周边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服务,还没对其他商用车开放。

不远处就是露天的储氢罐,由于现场不具备制氢能力,所以所用氢气是由江门市运输而来。

据工作人员所说,现在每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每次加氢量大约为10千克,用时10分钟左右,续航里程为300km 。意味着这座油氢站每天最多能为80台同类型公交车加氢, 而每次每台车的加氢成本为800元。

其实80元/千克的价格相比全国其他加氢站贵不少,上海安亭某加氢站的价格为35元/千克。如果以此计算,氢气应用在乘用车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虽然光这么看,氢作为能源有一定的优势,但正如前面所说,加氢站的建造和运营成本都极为惊人,要像加油站一样大面积覆盖还不太现实。咱们就拿建设成本来说,一座加氢站主要涉及储氢装置、压缩设备、加注设备、站控系统等设备, 其中还有一种设备占据了30%的总成本,它叫压缩机 。

国内有不少企业能生产氢气压缩机,但主要还是用于化工领域,输出压力均在30MPa以下(目前用于氢能源车为35MPa和70MPa两种),无法满足 汽车 用的加氢站技术要求。这就导致国内加氢站在压缩机上还严重依赖进口,成本下不来。

如果像压缩机这样的核心零部件无法做到国产化、产量化,供应链无法做到体系化,加氢站在数量上很难突飞猛进。

根据央视 财经 报道, 截止2020年底,国内加氢站数量为118座。 这算不多吗?

这要结合国外来看,截止2020年底,日本共建成142座加氢站,韩国建成60座,全亚洲合计275座加氢站;北美地区共拥有75座,大部分位于美国加州;欧洲大约有200座加氢站,其中大约有100座位于德国。

可以看出相比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中国即使地缘辽阔,加氢站的数量和密度其实并不算太高。

去年9月,国家五大部门宣布将对“燃料电池 汽车 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示范应用支持”,也就是以往买氢燃料电池车能获得国家巨额补贴,变成符合产业化条件的示范城市才能获得奖励。

示范城市要求是这样的: 四年内“推广超过1000辆达到相关技术指标的燃料电池 汽车 ,平均单车 累积 用氢运营里程超过3万公里;建成并投入运营标准加氢站15座 ……(奖励细则和示范城市的名单还未正式出炉)

为了争当示范城市,各大城市也是拼了,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从数据来看,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大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是加氢站数量最大的,这一点毫无悬念。

以我探访的佛山市为例,当地政府专门出台了针对氢能源 汽车 产业的补贴办法,其中用于氢能公交车补贴5亿元,加氢站建设补贴1.5亿元。在上亿元真金白银的补贴下,佛山目前加氢站数量达到16座,也引进了东风 汽车 等重点企业。

由国家政府牵引,再由地方政府执行和刺激相关企业发展,这样的思路与十年前新能源 汽车 “十城千辆”计划推广思路十分相似。

一方面,预示着氢燃料电池车将走向成熟化;一方面,这些示范城市之间其实也会形成“内卷”,就像现在纯电 汽车 成为城市GDP竞赛的重要赛场,合肥、上海、广州等城市暗自内都想打造中国最大的新能源车产业群。

某种程度上,“内卷”这种被自愿性竞争是种向好趋势,至少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车。

补贴40万的氢能源车你买不买?

当然了,按照现在氢燃料电池车的体量,目前的加氢站已经基本够用。截止2020年底,中国大约已有氢燃料电池 汽车 6002辆在运行,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区,多数为公交车、物流车。

如果你恰好是生活在上海、广州、佛山、盐城等城市,那么你大概率能见到氢燃料电池车的公交车。而在我们接触比较少的物流车等商用车方面,包括东风、福田、飞驰等制造商都已经研发出了氢燃料电池货车,并且部分已经投入使用,续航里程在500km左右。

为什么氢燃料电池车常见在商用车领域,而不是乘用车上?最重要的原因是成本,因为整条产业链还在初步搭建阶段,一台氢燃料电池车比纯电车、燃油车的成本还高出2-3倍。再者是现在加氢站的数量还无法满足大规模的加氢需求。

而商用车的路线相对固定,对加氢站要求也较小。而且氢燃料电池加注时间短、高续航里程等优点也注定了适合应用在商用车上。

欧美地区的发展也印证了一点,戴姆勒放弃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开发,并且与沃尔沃合资开放氢燃料电池客车;大众集团的CEO迪斯更是耿直地说,氢燃料电池车成本高,决定终止相关研发。

而美国方面,诞生出了普拉格能源(Plug Power)、尼古拉(Nikola)两家最炙手可热的氢燃料 汽车 相关的企业,都是专攻商用车方向。普拉格能源生产氢能源电池和叉车,基本垄断了全球氢能源电池叉车的市场。

尼古拉专注氢燃料重型卡车,被视为燃料电池界的特斯拉,在上市后市值最高峰时还一度超过了福特等车企,即使至今还是“PPT阶段”。

可以总结出欧美车企都一致将技术路径指向商用车,毕竟押输了也不太影响主营业务,押对了就可以马上应用在乘用车。

不过,日韩就有相反的看法了,也就是专注乘用车领域。比如丰田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Mirai如今已经迭代到第二代,续航提升了30%达到850km,据说累计已经卖出了一万余台。

本田在2015年也发布了旗下首款氢动力燃料 汽车 ——Clarity Fuel Cell,续航可达750km。

现代 汽车 在2013年推出第三代氢燃料电池车型ix35 FCEV;2018年还发布了续航800km以上的NEXO,2019年销量4987辆,比Mirai还多。

而中国,则坚持商用车与乘用车双线并举。虽然在乘用车的应用上落后于日韩等国家,但其实已经有不少车企推出或展示过氢燃料电池车。根据氢云链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年开始,国内市场上出现过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大约有25款,其中工信部产品目录的有9款。

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汽大通,分别在2017年广州车展和2020年北京车展推出了FCV80和EUNIQ 7上市。FCV80售价高达130万元,在国家及地方各50万/辆的补贴力度下,终端售价为30万元,仅相当于中配的燃油版V80。

EUNIQ 7扣除国家和地方补贴共40万元后,终端售价约为29.98-39.98万元,相比其售价28.98万的燃油版G20最高配,并不算太贵。

但这两款车其实跟普通消费者并没有半毛钱关系,都是主要供应给政府单位、客运公司等组织机构。在上汽大通的官网上,甚至根本查询不到FCV80和EUNIQ 7的经销商信息,也查询不到相应的销量。

相比日韩已经卖了成千上万台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中国在这方面明显滞后。一方面,国家对于氢燃料电池车特别是乘用车领域,并没有做出统一的战略规划,或者说只是萌芽阶段。一方面,加氢站、氢燃料电池车等关键技术、成本问题也制约着商业化落地。

可以说,即使现在能补贴数十万元,氢燃料车还不是真香。因此,业内对未来的技术路线普遍达成的共识是以纯电动为主,以氢燃料电池车为辅,而且更适合应用于商用车、长途卡车等。

攻克氢能源 汽车 还有这些难点

即使因为地方政府推动建设加氢站,车企大举进军氢燃料电池车领域,行业内还存在着许多难点。

首先是制氢,虽然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产氢大国,2019年全国氢气产量为2000万吨,但主要制氢原料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如煤、天然气、石油),其中尤以煤制氢占比最高,气化装置投资价格高,另外还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需要额外的技术加以控制。

最理想的制氢方式是通过电解水制氢,一来纯度高,二来易于可再生能源结合,是真正的绿氢,不过占比较小。

再者是储运,中目前中国普遍使用20Mpa的高压气氢拖车,比如一辆30吨的大卡车可以运载300-350kg的氢,适合加氢站现在日需求量500kg的规模;当用氢量达到一定规模,就需要用到液氢槽车,但液化过程的能耗和固定投资也很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应用的瓶颈“不在两头,在中间”,就是 车下运氢、车载储氢和氢能加注 ,同时还以为这个技术还要5年 探索 之后才能决定是不是具有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

将占全球20%的市场份额?

回想2009年,新能源 汽车 推出“十城千辆”政策后,产销量出现拐点,从不足万辆到如今遍地开花,甚至在非限购限行城市也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纯电动车。而如今,“十城千辆”政策的氢能源车版将至,产业供应链加速完善,像极了纯电动车的爆发前夜。

关于氢能源车的未来,有不少相关机构做出极为乐观的预测。譬如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氢燃料电池 汽车 将占全球机动车的20%-25%,创造2.5万亿美元产值,在全球能源中所占比重有望达到18%。

我想当以上这些难点被完全攻克,氢燃料电池车也完全可能跟纯电动车分一杯羹。(文:太平洋 汽车 网 曾惠君)

编辑推荐阅读:

这就是终极能源形式?探访国内最具规模氢能产业基地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12-01 下午 02:18:38

    全球能源中所占比重有望达到18%。 我想当以上这些难点被完全攻克,氢燃料电池车也完全可能跟纯电动车分一杯羹。(文:太平洋 汽车 网 曾惠君) 编辑推荐阅读: 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