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常识100条_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小知识

hacker|
101

文章目录:

传染病的预防应针对哪些环节?如何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

冬春季节是各种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近两年来,非典型肺炎(包括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都在此季节严重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给我们的健康敲响了警钟。但是专家认为,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勤于锻炼身体,很多传染性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本报记者特邀沪上权威感染病学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缪晓辉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副主任卢洪洲博士,就冬春季节常见的麻疹、风疹、流脑、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结核和非典型肺炎等传染性疾病为读者一一解析。

专家认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来传播,因此,日常生活中是有对策来避免它的。以下八大对策供参考。

1、避免受凉

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容易侵入。

2、净化环境

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

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3、补充营养

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冬季气候干燥,空气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注意多喝水。

4、生活规律

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5、加强锻炼

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但雾天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

6、个人防护

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出门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尽量少到拥挤的场所。

7、免疫预防

流行季节前可到防疫站或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8、及早就医

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别不当回事,更不要胡乱吃药。

盘点8种冬春常见传染病

[麻疹病毒]袭击5岁以下幼儿

麻疹俗称“出麻”,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颊粘膜有麻疹粘膜斑,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为主要表现。多见于8个月以上到5岁的婴幼儿。自开展麻疹疫苗接种以来,总发病率已经显著下降了。

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麻疹病毒存活在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内,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可随空气进行传染,不过麻疹病毒比较脆弱,在空气中不能存活很长的时间。该病毒在公共场所的传染性很强,建议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少带婴幼儿到公共场所去。

■预防麻疹的方法:

1、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8个月龄时初种,7岁时再加强接种一次。

2、体弱多病或有慢性病的儿童,可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可制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3、冬春季节,用马蹄(荸荠)、红萝卜煎水服,每周1-2次,亦有预防作用。

[风疹病毒]早期感染可致胎儿畸形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在儿童集体机构发生流行。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的上呼吸道炎症状和麻疹样皮疹,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孕妇如果在妊娠早期感染了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严重的全身感染并致畸形,称之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预防风疹的方法:

1、注射风疹减毒活疫苗:主要对象应是15个月以上的小儿及儿童、易感育龄妇女。

2、妊娠早期孕妇应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如已接触并经风疹病毒抗体测定阳性者,应终止妊娠;阴性者可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一般的丙种球蛋白无预防作用。

[流脑]起病最急及时就医

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寄生在人的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环,再进到脑膜及脑脊髓膜,引起脑膜及脊髓膜发炎。它起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是一种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15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脑流行期间,绝大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他们是主要的传播者。

流脑的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呕吐,严重时出现颈项发硬,头后仰、抽搐、昏睡等症状,在胸、背部皮肤上一般可见到瘀点。因此,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就近就医,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48小时危及生命。

■预防流脑方法:

1、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被褥勤洗、勤晒,流脑流行时不要带小孩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病家串门。

2、预防流脑最好的办法是接种流脑多糖体疫苗,一般接种后5-7天抗体水平就上升,注射一次疫苗有效免疫力至少可维持3-4年;如在流脑流行的季节前一个月,对6个月至15岁的儿童普遍进行一次流通脑多糖体疫苗注射,可预防流脑的发生和流行。

3、流脑是儿童中多发传染病,小学、幼儿园、托儿所要做好晨检,发现可疑病儿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并做好隔离和其他儿童的预防工作。

[猩红热]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猩红热为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在5-15岁的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后出现咽峡炎及全身皮肤细小皮疹,疹退后皮肤出现片状脱落,少数患者于发病后2-3周发生非化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及风湿热等。

■预防猩红热的方法:

1、隔离患者,特别是要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执行。

2、密切接触者的处理,尤其是体弱及免疫力功能低下者,可服用磺胺类药或注射青霉素。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易流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染性强,流行广泛,传播迅速,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

流感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弱,在56℃30分钟条件下易被灭活,在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100℃1分钟即被灭活,但在0~4℃能存活数周,在-20℃真空干燥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对紫外线和化学消毒剂敏感。

■流感的预防方法:

1.管理传染源:病人就地隔离,隔离至退热后2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天。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和污染物要用漂白粉、过氧乙酸等进行消毒,室内通风,流行期间禁止大型聚会。

3.保护易感人群:有条件时疫苗接种和流行期间药物预防。

[水痘]常在儿童中集体流行

水痘是一种小儿最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染是主要传播途径。另一种是接触传染,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多见于1~6岁的小儿,水痘传染性很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中流行。

■水痘的预防:

患了水痘的病儿一经确诊,立即在家隔离直至全部结痂。水痘虽然症状较轻,一般都能顺利恢复,但它的传染性很强,而且水痘在目前还未普遍施行自动免疫,因此预防水痘主要靠隔离好病儿,尽可能避免健康儿童与患水痘的病儿接触。

[肺结核]易感人群在增加

肺结核是传染病中的常见病,又称“白色瘟疫”,曾经在80年代被认为人类已经基本征服的疾病之一。但在90年代又卷土重来,易感人群的数量也在增加。它对机体的侵袭,以及对人体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有了传染源,结核菌还必须通过一定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以及接触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内父母或祖父母等长辈有结核病,儿童较易受到结核菌的感染。

■肺结核的预防: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除此之外还可接种卡介苗,它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因而隔数年后对结素试验转阴者还需复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护人员是高危人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高于38摄氏度)、头痛、乏力和咳嗽,部分病人有呼吸加速、气促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早期白细胞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影像学显示肺炎性改变。该病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医护人员是本病高危人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2)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稳定情绪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保持办公室和居所的空气畅通,经常开窗,使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

(4)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5)结合自身情况,可适当服用一些抗病毒和预防流行性感冒类药物。

(6)尽量不到医院探视高烧不退或肺炎病人,如果一定要探视时必须戴医用口罩。

(7)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导致传染病流行有三大环节

环节一:传染源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患者无疑是重要的传染源,但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即出现症状的患者)只占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隐性感染者与病原携带者在一些传染病中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环节二: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或方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此外,还有些传染病可以经水和食物通过消化道传播。经蚊虫等叮咬,即虫媒传播,以及血液和体液等途径也是传染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环节三:人群易感性即人体对某种传染病免疫力低下或缺乏,不能抵御某种病原体的入侵而染病。某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占总体人群的比例越高,则这种传染病越易于发生和传播,该病流行的可能性越大。

为何传染性疾病多发在冬春

专家指出,因为冬春季节气候寒冷,人们多集中在室内活动,互相接触机会较多。由于门窗关得较严,空气不流通,室内温度较高,给存在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据实验室研究,在污染严重的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就存在着数以百计的各种微生物。另外,由于病人或带菌(毒)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播散出大量的病菌和病毒,使集居于室内的人们易于互相传播;流感、腮腺炎、白喉等亦可通过食具、用具、玩具等传播。再就是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当从温暖的室内外出时,骤然吸入大量冷空气,冷空气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及吞噬细胞功能也随之降低,这时潜伏在呼吸道内的各种病菌也乘虚而入,引起发病。

什么措施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造成疫情暴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为确保我市在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处理疫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防病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本预案适用于发生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应急处置指导。

一、工作目的

(一)及时发现、报告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暴发疫情发生后,做好以控制传染源、开展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为主导的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最大限度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

(二)组织开展对卫生、教育、铁路、交通、厂矿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识别能力、诊治水平,提高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和处理能力,一旦发生疫情时能迅速出动,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暴发疫情处理率:100%。

二、组织领导

为了有效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暴发流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成立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控制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司其职,做好疫情的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消毒处理的技术指导工作;同时根据疫情特征,提出合理建议,协助zhengfu有关部门开展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如下:

1、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参与组织制定本地区的《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防制工作应急预案》及相应的技术方案,同时根据疾病的进展动态,不断修改完善技术方案;依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方案制定本地区的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应急预案、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采样和病例监测、实验室检测等工作的培训,指导县(市、区)开展监测与防制工作,疫情发生后,必要时参与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处理与标本采集,对辖区内采集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核实诊断。整理、分析本地区暴发疫情调查资料,收集周边地区疫情相关材料,界定疫区并提出疫情控制措施,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供预防控制决策依据。

2.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负责开展对辖区内的卫生防保机构和学校保健老师的防制技术培训;按照市疾控中心的部署,开展疫情监测与报告;疫情发生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处理与标本采集工作,界定疫点并提出疫情控制措施;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有条件的区县可开展实验室血清学监测。

三、病例定义和暴发疫情

各级疾控中心在当地zhengfu与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展疫情控制工作。

一 病例定义

l 麻疹

疑似病例: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麻疹疑似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

(1)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无实验室诊断结果的病例;

(2)完成调查前,失访或死亡的病例;

(3)实验室证实为麻疹暴发,同一暴发中其他未经实验室证实的病例。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且符合下述两条之一者。

(1)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2)从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风疹

疑似病例: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出现红色斑丘疹并伴发热和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症状之一的病例,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风疹的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且经下述三条之一实验室证实为风疹病毒感染者,即为确诊病例。

(1)咽试子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

(2)1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M抗体。

(3)恢复期病人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腮腺炎

1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3周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

2 症状体征

2.1 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

2.2 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

2.3 恶心呕吐、伴中上腹部疼痛与压痛,局部肌紧张。

2.4 睾丸肿痛(常为单侧)。

3 实验室检测

3.1 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2 双份血清(间隔2-4周)IgG抗体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

3.3 唾液、尿、脑脊液、血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4 病例分类

4.1 疑似病例

4.1.1 具备2.1或伴2.2或2.3或2.4。

4.1.2 具备2.2或2.3或2.4加3.1。

4.2 临床诊断病例:4.1.1加1

4.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加3.1或3.2或3.3

流感

1 流行病学史

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同时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近期内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或医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

2 临床症状

2.1 出现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头晕、乏力等中毒症状。

2.2 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

2.3 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 实验室诊断

3.1 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

3.2 从病人鼻咽分泌物分离到流感病毒。

3.3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

3.4 直接检查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3.5 标本经敏感细胞增殖1代后查抗原阳性。

4 病例分类

4.1 疑似病例

具备1加2或1加2加3.1。

4.2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3.2或3.3或3.4或3.5。

水痘

临床诊断:根据接触史,特征性皮疹,搔痒等症状诊断。

实验室诊断:皮肤病变刮片法:可现核内性包涵体。血清学检验法:有补体结合、免疫吸附凝集(IAHA)、免疫荧光(FAMA)、放射免疫(RIA)、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等,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抗体4倍升高为诊断依据。

二 暴发疫情

一般而言,在一个自然村(居委会)、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小范围内,于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多例传染病,则作为暴发。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均为5例。

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或者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疫点:是指以病人周围自然接触可及的范围(包括家庭、工作、学习场所等)。

(三)潜伏期与隔离期

1.麻疹:潜伏期7—21天,平均潜伏期:11—12天,

隔离期:隔离至出疹后5天

2.风疹:潜伏期14—21天,平均潜伏期18天,

隔离期:隔离至出疹后5天

3.腮腺炎:潜伏期8—37天,平均潜伏期18天,

隔离期:自发病日起隔离10天

4.流感:潜伏期数小时—3天,平均潜伏期1—2天,

隔离期:隔离至退热48小时

5.水痘:潜伏期10—24天,平均潜伏期14—16天,

隔离期: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答案补充 四、报告、调查与处理

1.疫情报告

所有单位或个人在发现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向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同时,向所在地的区(县)级人民zhengfu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经初步核实诊断后,以最快的通讯方式逐级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市级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市卫生局汇报,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流行病学调查。

2.疫情调查

(1)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应迅速组织调查组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工作,必要时市级疾控中心派技术人员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答案补充 (2)疫情调查包括:1、了解疫情的三间分布;2、开展个案调查:逐个调查病史、症状、检查体症和检验结果,找出共同特征,依据诊断标准作出判断;3、采集标本,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以核实诊断,证实是否暴发;4、深入了解暴发情况,包括疫情始发时间、首发病例、续发病例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地点、职业等分布,排除误诊病例;5、发现漏报病例,与学校、幼托机构、医疗部门地方领导保持联系,必要时在疫区挨户调查;6、查找传播因素和传播途径,划定区域范围,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7、调查近年来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发病与免疫史的关系,必要时对周围易感人群实施应急接种;8、对暴发区进行社会调查,查找疾病暴发的可能因素;9、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暴发疫情调查报告;10、处理暴发疫情时,应随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3)暴发疫情仅限于1个区县内,由区县级疾控机构负责调查处理;疫区波及范围超过一个区县,由市级疾控部门负责协调并参与处理;疫区波及范围超过1个地市,报告省疾控机构组织调查处理;大的暴发疫情或本级疾控机构技术力量不足时,可请求上级疾控机构参与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和技术检验支持。3.疫情处理原则

(1)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发现继发病例及时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严密观察。

(2)对暴发原因比较明确的立即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

(3)进行空气和环境消毒,对病人可能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

(4)对密切接触人群开展应急免疫接种,根据病例分析和接种率资料确定应急接种范围。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免疫预防指导意见”的要求,由区县卫生局组织制定周密具体的实施方案,报经市卫生局和省卫生厅批准,在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实施。

(5)组织疫苗供应。

(6)有针对性地普及宣传卫生防疫知识与措施,将疫情及防治措施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有关单位,协助开展应急接种。

(7)随访和监测:了解末例病人隔离后最长一个潜伏期内是否有新病例,控制疫情措施是否落实,评价行动方案是否正确。

在暴发疫情处理期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疫情情况,在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给予紧急支持。

小学生的安全常识200条

交通安全

一、交通安全

1、在马路上行走或骑车,都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走路要走人行道,骑自行车要走非机动车道,横穿马路要看清信号灯,绿灯行、红灯停,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2、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要追车、扒车、强行拦车。

3、12岁以下的小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上路。自行车的车铃、车闸必须齐全有效。骑车不要带人,不要三五成群并肩而行,也不要聊天、勾肩搭背,更不能追逐或曲线骑行。

4、不乘坐无牌、无营运证、超载的车辆。

5、乘坐校车或其他车辆听从安排,行驶中,不要将头、手、身体伸出窗外。

学校安全

1、手工课、美术课要求使用刀、剪、针、锤等工具时,才能将其带到学校,否则,这些工具不能随身带进学校。若使用,须经老师同意方可拿取,并在老师的监督下使用,用完后立即放回原处。在课堂上使用这些工具时要小心谨慎,防止划伤、刺伤自己或前后的同学。

2、一旦被划伤,伤口容易发生感染,应视伤口的污染、深浅程度仔细处理,必要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针。

3、参加集体劳动,一定要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听从指挥。要事先了解该项劳动的安全常识,未经老师允许不得进入危险部位。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硫酸、农药等,不随便触摸、玩弄电器及开关等。

4、化学药品溅入眼睛时,应用专用冲洗眼睛的水及时冲洗,并要采取其他的急救措施。

5、课间活动不要做危险的游戏,观看别人进行体育活动,要注意自己的位置是否安全,避免飞来的篮球、足球等伤及自己。

防火安全

1、不要将火柴、打火机当作玩具,也不要烧东西玩。

2、夏天点蚊香时,注意不要靠近窗帘、蚊帐、床单等可燃物,以免夜晚风吹动时,使这些可燃物飘到蚊香火头上。

3、现代家庭中,家用电器种类很多,少年儿童必须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低年级学生应避免单独使用这些电器,家庭中不能超负荷用电,不能乱接电线,以免引起电线短路甚至火灾。

4、常见的灭火方法:用水灭火 用东西盖住灭火 用沙灭火。

用电安全

1、不要用手、金属物或铅笔芯等东西去拨弄开关,也不要把它们插到插座孔里。喝水或饮料时不要在插座附近喝,以免水或饮料洒到插孔里,造成电器短路,着火。

2、在户外玩耍时,要远离高压输电设备及配电室之类的地方。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要到配电室中去玩。

3、房子周围有许多电线,不要在电线上面搭挂、晾晒衣物,以免发生危险。

4、发现有人触电,在救助触电者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在切断电源之前,千万不要用手去拉触电者,否则救助者也会触电。

5、如果无法切断电源,救助者要穿上绝缘胶鞋,或带上绝缘手套,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去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6、小学生因为人小,无法对触电实施救护,应该及早地叫大人来处理,并打“120”急救电话,让医生来救护。

游泳活动中的安全

1、游泳应在有安全保障的游泳区内进行。严禁在非游泳区内游泳。非游泳区或水流湍急,或水下杂草丛生,或水底地形复杂,是非常危险的。

2、参加游泳的人必须身体健康,有下列疾病的同学不能参加游泳:心脏病、高血压、癫痫、严重关节炎等。

3、小学生参加游泳应结伴集体活动,由大人带领,不可单独游泳。游泳时间不宜过长,每20-30分钟应上岸休息一会儿,每一次游泳的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4、小学生不宜在太凉的水中游泳,如感觉水温与体温相差较大,应慢慢入水,边走边搓身体,慢慢适应。

5、下水前应做全身运动,充分活动关节,放松肌肉,以免下水后发生抽筋、扭伤等事故。

法制教育

1、在家遇生人,不要轻易开门。如不速之客来访时,要先查明身份再开门。如果不能确定身份,就打电话向父母询问,或求助邻居。

2、没有家长或老师的安排,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邀请去看展览、拍电影、做广告等,更不能到陌生人家里去玩。

3、如果在路上遭坏人抢劫,不要冒失地与他硬拼,可先把随身带的钱物给他,并尽量记清坏人的身材、面貌、口音和衣着特征,争取安全脱身,然后迅速报案。

4、如果遭坏人绑架,要沉着冷静。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先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再想办法给家人或警方报信,还可以在沿途抛下书包里的文具,书籍以及随身所穿的鞋、帽等,给家人或警方留下线索。

在教室内外活动应怎样注意安全

1. 防磕碰。目前大多数教室空间比较狭小,又置放了许多桌椅、饮水机等用品,所以不应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

碰受伤。

2.防滑、防摔。教室地板比较光滑的,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

3.禁止在楼道内游戏、追逐打闹防止发生意外。

3.防坠落。无论教室是否处于高层,都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

4.防挤压。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压到手,也应当处处小心,要轻轻地开关门窗,还先留意会不会夹到他人的手。

5.防火灾。不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险物品进校园,杜绝玩火等行为。

如何预防十大流行性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应遵循的原则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者3个基本环节组成。预防传染病的原则有3点: aware天猫

1. 消除传染源。一经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送往医院隔离治疗,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病人离去后应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与其密切接触者应服药预防。

2. 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是呼吸道传染病,应该实行湿式打扫,防止灰尘飞扬,室内加强通风换气,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空气,用3%得来苏溶液喷洒地面、墙壁等,不随地吐痰。如果是消化道传染病,要加强饮食、饮水、厕所、粪便的卫生管理。病人用过的餐具、茶具应该煮沸消毒,粪、尿、呕吐物等用占粪尿体积1/5~1/4的漂白粉,或5%~10%来苏儿溶液消毒。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如果是经皮肤、黏膜传播的传染病,应该消灭老鼠、苍蝇等,家中注意防蚊防鼠。讲究个人卫生,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和病人接触,不用别人的衣被、洗具、毛巾等物品。

3. 对易感染者加强保护。对易感染儿童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创造愉快的生活环境,提高抵抗力。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A)、乙(B)、丙(C)三类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并能在动物中引起流感流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

由季节变化引起的伤风、感冒屡见不鲜,冬季更是流行性感冒高发的季节,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患上流行性感冒,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一、如何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

1. 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2.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洗手,手要彻底洗干净;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3.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4. 家里的门窗要定时打开,进行自然通风,每天不少于2小时。

5. 当阳光普照时,被褥要在太阳下暴晒2小时左右,起着杀菌作用,每星期不少于1次。

6. 每天要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适当吃些水果。

7. 保证足够的睡眠。

8. 到公共场合,尽量戴口罩。

9. 可注射流感疫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治疗流行性感冒要遵循的原则

1. 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2. 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早期(起病3天内)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3. 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生素仅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

4. 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大多数能有效改善症状。病程已晚或无条件应用抗病毒药物时,可对症治疗,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物、止咳祛痰药物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与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偶而可以致死。

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节,伤寒、痢疾、肠炎、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预防肠道传染病,最主要的是确保卫生。

1. 确保水源卫生。派专人保护水源,定期对水井进行消毒处理。尽量饮用开水,或者是经过净化、消毒的水。

2. 注意食品卫生。应该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他们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

3. 管好厕所和垃圾。修建防蝇厕所。在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4. 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

5. 特别注意防蚊。

6.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

手 足 口 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

手足口病采取以下措施可大大减少传播,但还不能完全阻断传播:

1. 常洗手,尤其是给婴幼儿换尿布后。

2. 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

3. 清洗脏的衣物。

4. 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去幼儿园、学校或参加其他聚会。

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是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引起,症状、肺部特征、验血结果没有典型肺炎明显,临床表现多为干性咳嗽、偶尔咳血等。

一、如何预防非典型肺炎

1. 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在公共汽车或出租车内要开窗通风。

3. 要勤洗手,保持双手清洁。洗手时用皂液和流水洗手,时间在30秒以上。

4. 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触摸前应该先洗手。

5. 注意饮食均衡,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休息时间,减轻压力,不吸烟。

6. 在公共场所经常使用的物品应该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擦拭消毒。

7. 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的地方可以带16层纱布口罩。

8.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该掩上口鼻,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二、如果接触过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应该采取的措施

1. 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患者近期滞留的场所进行消毒,包括空气、家具和衣物等。

2. 如果感觉不适,应该尽早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曾经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

3. 尽量避免探视非典型性肺炎病人,需要探视时,必须戴口罩。

三、如果出现如下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由120提供急救车送到医院就诊

1. 出现高于38℃的发热现象,同时伴有头痛、关节痛、全身酸痛无力等现象。

2. 干咳少痰,偶尔有血丝痰,呼吸加速急促,呼吸窘迫。

3. 服用抗菌药物没有明显效果。

伤 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秋季节最容易发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洪水、战争、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使伤寒流行。

伤寒的传染源为伤寒病人及带菌者,他们的大便、尿、呕吐物等排泄物,使水或食物直接或间接受到污染,引起疾病传播,水源污染可能会造成伤寒大范围流行。

伤寒的典型症状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发病初期,会出现低热、全身不舒服、头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体温持续上升,一周左右可以升到39℃~40℃。

2. 持续2~3周后病人极度虚弱,神情淡漠,反应迟钝。

3. 出现昏睡、精神错乱、腹痛、腹泻、便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4. 高热的病人并不是脉搏加快,反而脉搏缓慢。部分病人还会在前胸和上腹部出现2~5mm大小、红色的玫瑰疹,数目通常不到20个,2~4天后消退,但可能复发。

5. 发病的第3周出现体温下降,病情开始改善。

6. 第4周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消失,但身体复原大概需要1个月左右。

伤寒的并发症主要有:约有2%的伤寒病人在病程的第2~3周发生肠出血、肠穿孔,也可能在病情恢复期发生。患病后1~3周伤寒病人极易发生多脏器功能损害,如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肾功能损害。

预防伤寒,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传染病人必须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病人的餐具要消毒。对病人粪便和尿液进行消毒。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有全身中毒症状和腹痛腹泻、排脓排血便等临床表现。

一、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1. 通过食物传播,食用生冷食物或不洁瓜果均可引起细菌性痢疾。

2. 病人与带菌者粪便处理不当,水源保护不好,被粪便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来水未经消毒被饮用,是引起痢疾暴发的根源。

3. 日常生活中通过接触污染品传播。

4. 苍蝇会传播痢疾病菌。

二、预防细菌性痢疾应该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染人群三方面入手

1. 设立肠道门诊,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及时隔离,对其进行彻底治疗。对饮食业和自来水厂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消除垃圾,加强粪便、食品和饮水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未经处理的剩菜剩饭。同时做到勤剪指甲,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4.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

5. 在夏、秋季节,可以用大蒜、黄莲等给接触痢疾病菌者口服。

三、对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急救处理措施

1. 让病人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饮食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多渣、多油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3.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香皂洗手。

4. 对于有失水现象的病人,可给予生理盐水注射。

5. 有酸性中毒者,酌情给予碱性液体。

6. 注意腹部保暖,不要洗冷水澡,对痉挛性腹痛病人可以给予阿托品或腹部热敷。

麻 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一、怎样预防麻疹

1. 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2. 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3. 保护易感人群。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可在流行前1个月,对未患过麻疹的8个月以上的幼儿或易感者皮下注射0.2ml麻疹活疫苗。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0.1~0.2ml/kg,胎盘球蛋白0.5~1.0ml/kg,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

二、感染麻疹后的治疗措施

1. 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

2.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

风 疹

风疹又称“风痧”,由风疹病毒引起,多见于儿童。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风疹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黏膜光滑,无充血及黏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有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黏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一、风疹的预防与护理

1. 发现风疹病儿,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 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疹患儿。

3. 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后复感新邪,加重病情。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4. 防止搔破皮肤,引起感染。

二、风疹的治疗措施

1. 加强护理。室内空气保持流通,加强营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 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3. 可以食用银翘解毒粥。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竹叶、荆芥各10克,芦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以上8味药洗净煎汁,去渣。煮洗净的粳米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上述药汁,煎1~2沸即可。分2次,早晚温热服。

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尤其是慢性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阳性携带者很多,为了预防病毒性肝炎传染,必须掌握一些消毒方法,减少传染机会。

1. 可以用0.5%伏氯净溶液或3%氯亚明溶液,或2%过氧乙酸溶液对居室或用品进行喷洒,喷洒后关闭门窗2~4小时。

2. 对肝炎病人所用书籍、纸张、被褥、衣服可以用福尔马林或环氧乙烷密闭熏蒸。

3. 病人所用的餐具及护理用具可用0.5%伏氯净溶液或3%氯亚明溶液,或3%漂白粉上清液浸泡1小时后,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就餐前最好用沸水把餐具泡一下,也可以把餐具放入水中煮沸20~30分钟。

4. 肝炎病人一定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应用肥皂反复搓洗,再用2%过氧乙酸浸泡2分钟。

5. 肝炎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应按一份呕吐物或一份排泄物加两份10%~20%的漂白粉乳剂的比例消毒。

6. 肝炎病人用过的厕所可以用2%次氯酸钠喷雾消毒,病人所用的便具要用3%漂白粉上清液浸泡1小时消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炎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症状表现

1. 发烧、持续高烧。

2. 喷射性呕吐、恶心。

3. 精神萎靡、嗜睡、昏迷。

4. 症状凶险、激烈。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办法

1. 应该积极预防,增强体内的免疫能力。

2. 可以定期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3. 消灭蚊、蝇,经常给牲畜进行消毒,经常接触牲畜的人应该及时消毒,晚上休息时要使用蚊帐或驱蚊器,以防蚊虫叮咬染上病毒。

4.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用连翘、板蓝根、双花各15克,用水煮后每天喝一杯,以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防控甲型H1N1流感常见问题解答

问:何谓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否可以传染给人?

答: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A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近年在美国等地也出现过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患者大多为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问:人如何感染甲型H1N1流感?

答:人可能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

问: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有何症状和表现?

答: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问:是否有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

答:目前虽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近来的流行中,确诊甲型H1N1流感的死亡患者多为25~45岁者。有科学家认为,这可能因为老人和儿童注射了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一定免疫力。因此,一旦我国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接种人流感疫苗也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仍需进一步证实。

问:是否有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药物?

有两类这样的药物:1.烷胺类(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2.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从美国最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是敏感的,但是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在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好。服用后,可以使症状减轻,恢复更快,而且早期服用可以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问:食用猪肉是否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

答: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问:如何加强预防?

答:1、最重要的是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就可以,但是一定要经常洗,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2、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清洁。

3、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尽量避免到医院去。

4、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5、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6、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7、出现下列情况,一定要到医院感发热门诊(或感染科)就诊:1) 发热,体温大于37.5度;2) 出现呼吸困难或气短;3) 胸闷或胸痛;4) 突然的眩晕;5) 严重或持续的呕吐。

8、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也很重要,包括:保证足够的睡眠(一定不要熬夜,晚上10点之前上床睡觉);适当的体育活动;减少自身的压力(不加班、不要背负身体和心理的负担);喝充足的水(烧开的自来水最好);一日三餐定时适量,保证足够的营养。

9、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疫部门说明。

 

有关小学生冬季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我们每人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轻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重者可留后遗症甚至死亡。

综合防治措施

学校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也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学校的传染病与社会上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同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寒、暑假有着密切的关系。寒、暑假过后的两次开学,所伴随的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不仅仅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季节吻合,更重要的是在寒、暑假中,学生的走亲访友的流动和活动,可能将接触的外地传染病带到本地,又随着开学而带进学校。通过学生间的密切接触而在学校中传播。了解学校传染病的季节特点,抓好春、秋二次开学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对学校中传染病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

(一)宣传教育

1、针对不同季节的传染病,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预防传染病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二)管理措施

1、坚持晨检制度。学校校医要指导学校的晨检工作,认真观察、询问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时填写《学校学生病假与患病情况记录表》。

2、学校要组织师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3、各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水龙头和肥皂等洗手设施设备,解决学生的洗手问题。

4、学校要采取措施,让学生喝到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

5、建立消毒制度,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学生活动场所进行通风、消毒。

6、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校必须确定1-3名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

7、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洁,校园内无卫生死角。

8、严格掌握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时间,患传染病的学生返校上课时,必须提供医师开具的无传染性的证明。教师职工亦同。

(三)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

1. 学校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责任报告人要及时报告枝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要采取以下措施:

⑴ 对学校师生员工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监测体温。

⑵ 所有师生居住的工作室、人群集中的场所要加强通风和消毒。

⑶ 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机体抵抗力。

⑷ 一旦发生疫情,对学校实行封闭化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⑸ 对从传染病疫区返乡者,必要时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对其做出隔离医学观察。

常见学校传染病知识

一 水痘

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在冬未、初春季节。90%患儿年龄在10岁以下,高峰为6~9岁,但亦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新生儿期。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约7~8天。潜伏期11~21天,一般14天左右。

水痘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在上呼吸道增殖,然后侵入血中,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皮肤及内膜损害而发病。

【并发症】

水痘个别病例病变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肠、肝、肾上腺、胰等处,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细胞侵润及局灶性坏死。带状疱疹受累的神经节可出现炎细胞浸润、出血、灶性坏死及纤维性变。

(一)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

(二)血小板减少:常有皮肤、粘膜出血,严重者有内脏出血,包括肾上腺出血,预后不良。

(三)水痘肺炎:儿童不常见,临床恢复迅速,X线改变常持续6~12周,偶有死亡报道。

(四)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肝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及睾丸炎均有少数病例报道;喉部损伤可引起水肿,严重者致呼吸窘迫。

(五)神经系统:脑炎常在出疹后数日出现,呈现小脑症状者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颤抖等较出现惊厥及昏迷等脑症状者预后为好。存活者中15%有癫痫、智能低下及行为障碍等后遗症。其他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格-巴综合征、横断性脊髓炎、面神经瘫痪、伴暂时性视力丧失的视神经炎和下丘脑综合征等。Reye综合征在水痘后发生者占10%。

【预防】

(一)对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功能受损和恶性病者,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可给予水痘一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可以起到顶防作用。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

(二)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使用:副作用少,接触水痘后立即给予可以预防,即使患病亦极轻微,故对使用激素或恶性病患儿接触水痘后应予以注射。

(三)控制传染源:病人必须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二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抱耳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约8%)、睾丸炎(约6%)、卵巢炎(约5%)、胰腺炎(约10%)等。

【流行病学】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有时可发生流行,好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稚园、学校、集团宿舍和军营等。本病患者主要为儿童及青少年。1岁以下婴儿因有母体获得的抗体存在,发病者少。大多数患者是14岁以下儿童,但成人中亦可发生。儿童患者性别无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

【并发症】

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

一、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

二、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

三、甲状腺炎:有少数患儿并发颈部胀肿疼痛、心跳加快、食欲亢进的症状。

四、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以上,一般无抽搐,头颅CT检查无明显改变。

还有极少数患儿并发脊髓炎、心肌炎、乳腺炎、胰腺炎、听神经炎、面神经炎、嗅神经炎等等。

【预防】

1、在儿童集体机构或人群密集处易形成流行,因而应少去公共场所。

2、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

3、患厌食症者易早治疗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4、可服中药板蓝根冲剂,连服三天。

5、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减毒活疫苗皮内或皮下注射,或鼻口喷雾,90%的人可产生抗体,因此是最为可靠的预防措施之一。

6、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学生。

三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疹(Koplik'sspots)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流行病学】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传染性极强,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有潜伏期第七日起已具传染性,但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者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经衣服、用具等间接传染者甚少。

好发于冬春季节,其它季节也有散在发生。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近年来成人发病有增长趋势。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麻疹一般呈地区性流行,在未普种疫苗的地区,当易感者累积至40%以上时,在人群集中的大城市中可发生大流行,约每2~3年流行一次,而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农村、边区、山区则间隔时间较长。麻疹的传染性很强,与患者共同生活的易感者(同一家庭或托幼机构中)几乎90%可受感染。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但一年四季均可见。男女之间无差别。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患病。

【并发症】

(一)肺炎:在病程各期均易并发继发性肺炎,以出疹期为多见。并发肺炎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持续升高,常并发脓胸、脓气胸、心肌炎、心衰及循环衰竭等。若病程迁延不愈,可引起支气管扩张症。严重肺炎为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喉炎:麻疹患者常伴有轻度喉炎。重症喉炎多系合并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则有声嘶加剧。如不及时处理,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则可迅速发展至三度喉梗阻而窒息致死。

(三)心肌炎、心功能不全:重症麻疹因高热、中毒症状严重,可影响心肌功能,尤其在营养不良小儿及并发肺炎时,病毒危重。

(四)脑炎:麻疹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较其他出疹性疾病为多,发病率约1‰~2‰。病情大多危重,可留有强直性瘫痪、智力障碍、失明等后遗症。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此为一种麻疹远期并发症,属亚急性进行性脑炎,发病率约在1~4/百万。总病程约一年余,可短至半年,长达6~7年。最后死于营养不良、恶病质及继发感染。

(五)其他:尚可并发口腔炎、中耳炎、乳突炎,大多为细菌继发感染。常因慢性腹泻、照顾不当、忌口等引起营养不良及各种维生素缺乏症。原有结核病灶者可扩散恶化,发生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麻疹后也易发生百日咳、水痘等感染。

【预防】

(一)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6岁时各加强一次。

(二)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10%)0.2ml/kg,或胎盘球蛋白0.5~1.0ml/kg,或成人血浆20~30ml。被动免疫力仅能维持3~4周,3周后又接触麻疹患者需再注射。

(三)综合预防措施: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招待呼吸道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在麻疹流行期间,应大力宣传患者不出门,医药送上门,易感儿不患门,集体机构加强晨间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

四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人类至今尚不能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容易发生大面积流行,甚至是世界性大流行。

【流行病学】

流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好发于冬春季节,以经常形成局部或大规模的流行为其主要特征。此症传播力极强,且易引起肺部感染。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轻型患者在传播上有重要意义。

流感流行的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复发。

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化非常快,被称为“千面病毒”,所以流感是一种由不断变异的病毒导致的不变的疾病,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并发症】

多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於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胃炎、晕厥、出现幻觉等,后果十分严重。

【预防】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减少流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相关链接】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4次流感大流行:第一次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首发地在法国,全世界估计发病约7亿,死亡人数2100万,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总人数还多,被称为人类现代史上最大的温疫之一);第二次1957-1958年“亚洲流感”(首发地在我国贵州西部,发病率特别高,造成全世界近100万人死亡,美国约有6.98万人死于此次流感大流行);第三次1968-1969年“香港流感”(首发地在香港,发病率30%左右,美国约有3.38万人死于此次流感大流行);第四次1977年“俄罗斯流感”(首发地我国东北地区;发病以20岁以下的中小学生为主)。

☆为防止在我国发生流感大流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2005年10月卫生部专门发布了《流感防治知识》、《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湖北省卫生厅也下发了《关于做好救灾防病和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本单位的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同时鼓励社会公职人员自觉接种流感疫苗”,并可“组织流感疫苗的自愿接种工作”。

☆钟南山:如果流感和禽流感这两种病毒混合,再演变为人传人的病毒,那将是人类的一场灾难!

五 病毒性肝炎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五种。其中以甲、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乙肝病毒携带率为10.09%。

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常见。

我国是个肝炎大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位居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第一位,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就达1.2亿。

【流行病学】

1、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病人和感染者,传染性强,经消化道即粪-口传染。可引起暴发流行。甲型肝炎患者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出现黄疸后20天始无传染性。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

2、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肝炎患者的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有医源性、伤口感染和母婴垂直传播。急性患者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6~144天,其血液内都具有传染性。乙型肝炎较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

3、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血制品及伤口感染。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丙型及戊型肝炎的发病者以成人较多。

【并发症】

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毒除侵犯肝脏外,还可侵犯其他器官,如肾、胰、骨髓、甲状腺等。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12%~27%),肾小球肾炎(26.5%),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少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及心包炎等,其中尤以糖尿病和脂肪肝值得重视。少数患者可后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乙型,尤以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病例可呈重型肝炎的临床过程。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迁延,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预防】

1.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2.急性期病人应隔离。患者饮食用具、洗漱用具要专用,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医源性感染,保护好伤口,育龄期妇女必须避免怀孕。进食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忌酒、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品。给予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清淡饮食,食欲恢复好再正常饮食,给予高蛋白如奶、蛋、鱼、瘦肉等,适量吃糖。

3.防止血液污染,尽量减少输血及使用血制品等。

4、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目前最常用的效果较好的疫苗有甲肝疫苗、乙肝疫苗,防止母婴垂直传播的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另外如丙种球蛋白等也可增加抵抗力。

六 肺结核

肺结核,过去曾被称为“痨病”,又被称为“白色瘟疫”,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核病,是由于结核杆菌在肺部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慢性传染病。

肺结核分为原发性肺结核(I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浸润型肺结核(III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IV型)、结核性胸膜炎(V型)等。

【流行病学】

据统计在全球肺结核平均每天夺去千人性命,2003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地区委员会宣布西太平洋地区为“肺结核病危机”,该地区包括东亚和太平洋三十七个国家。2003年底我国有五分之四的人已感染结核杆菌,因此我国已宣布进入结核病防治“紧急状态”,所有肺结核病人必须归口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诊治。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已有近1/3的人口已经感染了结核菌,每年新发生结核病人870万例,每年死于结核病达200万例。全球目前有结核病病人2000万例。

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种:

1)政府的忽视:发展中国家无力支持结核病防治工作。

2)移民和难民增加。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的流行。

4)多药耐药病例增加:由于病人的不规律治疗所致。

【并发症】

常见有肺原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肺癌(尚无确切证据)、矽肺结核、真菌继发感染、淀粉样变等。

【预防】

作为结核病疫情严重,全球结核病高负担第二位的国家,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因此全球对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极为关心,一些国家和组织相继给与了一定的支持,形成了我国庞大的结核病控制项目,政府亦对肺结核实行规范化管理及免费治疗。

肺结核是一个流行较广的慢性传染病,必须以预防为主。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必须抓好三个环节。

一、控制传染源,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人,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早期接受合理化疗,痰中结核菌克在短期内减少,以至消失,几乎100%可获治愈,因此早期发现病人,尤其是菌阳性者,并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是现代防痨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切断传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列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

三、接种卡介苗。它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因而隔数年后对结素试验转阴者还需复种。接种对象是未食结核菌感染,结素试验阴性者,年龄越小越好,一般在出生后三个月内注射,主要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小学生和新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结素试验阴性者进行接种与复种。但种卡介苗所产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对的,应重视其它预防措施。

七 狂犬病

狂犬病狂犬病又称恐水症,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一旦发病,死亡率达100%。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预防接种在本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据相应的数字统计,狂犬病一直高居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和病死率首位。

【流行病学】

狂犬病在我国流行已久,自1951年起开展全国性灭犬活动,狂犬病控制工作大见成效,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疫情又开始上升并日趋严重。

①传染源:病犬和无症状带毒犬是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病猫、病狼等患病动物。值得注意的是,“健康”带毒动物作为狂犬病的传染源,其危害大,给预防工作带来了困难。

②传播途径:患病动物唾液50%~90%含狂犬病毒,通过咬伤、抓伤人体皮膜、粘膜而传染给人,也可由染毒唾液污染外环境(石头、树枝等)后,再污染普通创面而传染。

③人群普遍易感,被病兽咬伤后如未进行预防免疫,发病率达15%~60%。

④流行特征:本病为恒温动物的传染病,公布广泛,国内以家犬密度大的地方多见。本病全年都有发生,但冬季发病率略低。患者以接触家犬或野兽机会多的农村青壮年和儿童居多。

【狂犬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家中尽量不养猫、狗之类动物。如养了应经常保持动物清洁。严格管理家犬,消灭野犬。可疑有狂犬、狂猫时立即杀死,不剥皮,不食,要焚烧或深埋。

2.切断传播途径:重要的是防止猫、狗咬伤,教育小孩不要戏弄它。狂犬病人的污染物、分泌物和住处,应彻底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要紧的是被咬伤后预防注射和及时正确的处理。

4.立即预防注射:凡被猫、狗以及其他兽畜咬伤的当天,以及其后的3、7、14、28天各肌肉注射1 支狂犬疫苗。

经常接触可疑病犬、病猫者和实验人员,应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分别于1、7、21日各1次,以后每年再加强免疫1次。

【狂犬病的急救】

急救原则是不论什么狗咬伤均应立即急救。

一是洗。被咬的伤口赶快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液(两者不能同时使用)或清水反复洗伤口20分钟左右,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把含病毒的唾液、血水冲掉。

二是挤。能挤压的地方,边冲水边往伤口外挤,不让病毒吸收到人体内。或用吸奶器或火罐将伤口内的血液吸出,随之把毒素也吸出。

三是消毒。冲完后,马上用75%的酒精或碘酒擦伤口内外,尽可能杀死狂犬病毒。

四是注射抗体。以抗狂犬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在伤口周围皮下肌肉浸润注射,以中和狂犬病毒。

五是注射狂犬病疫苗。被咬后,尽快注射狂犬病疫苗,越早开始效果越好。

八 部分疫苗所预防的疾病

可预防的疾病 种类 对象 保护期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疫苗 1岁以上 5-7年

流行性感冒 流感疫苗 6个月以上 不足1年

水 痘 水痘减毒活疫苗

1-13岁未患病者 10年以上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疫苗 8个月以上 长期

风 疹 风疹疫苗 8个月以上 长期

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麻风腮/麻风/麻腮疫苗 8个月以上 长期

狂犬病 狂犬病疫苗/免疫球蛋白 任何年龄 半年

霍 乱 霍乱菌苗 任何年龄 3-6个月

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菌苗 任何年龄 1年

细菌性痢疾 口服痢疾疫苗 2岁以上 1年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脑膜炎多糖疫苗 6个月-15岁 3年

乙型脑膜炎(乙脑) 乙型脑膜炎疫苗 6个月-10岁 2-4年

23种血清型的肺炎球菌感染 23价肺炎球菌疫苗 2岁以上 5-10年

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脑膜炎、肺炎、败血症、关节炎等)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2个月-5岁 1-2年

(安尔宝)

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 轮状病毒疫苗 2个月-2岁 1年(80%)

另用于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也可用于其他人群,分别预防乙型肝炎、麻疹和肺结核病。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1.保持良好的身体免疫力。及时接种流感、流行性腮腺炎、肺炎等预防相关传染病的疫苗,规律饮食,不挑食偏食,多喝水,多吃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佩戴口罩,特别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建议全程佩戴口罩;勤洗手,外出后、饭前便后都要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注意呼吸道礼仪,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不面对他人咳嗽或者大声说话。

3.保持环境清洁。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厕所、门把手等重点区域要经常消毒,玩具、被子等物品要定期清洗消毒。

4.保持社交距离。在商场、车站、餐厅等场所排队等候时,都要注意保持1米以上距离,这既可以防范传染病,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5.疾病流行期间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聚集,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9-18 下午 05:24:29

    办法。可在流行前1个月,对未患过麻疹的8个月以上的幼儿或易感者皮下注射0.2ml麻疹活疫苗。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0.1~0.2ml/kg,胎盘球蛋白0.5~1.0ml/kg,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

  • avatar
    访客 2022-09-18 上午 11:05:44

    具泡一下,也可以把餐具放入水中煮沸20~30分钟。 4. 肝炎病人一定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应用肥皂反复搓洗,再用2%过氧乙酸浸泡2分钟。 5. 肝炎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应按一份呕吐物或一份排泄物加两份10%~20%的漂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