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_古代文化常识100题ppt

hacker|
175

文章目录:

谁给我15道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问答题(选择题,千万别忘记附上答案)

1、按照古人的礼仪,一般称呼对方的儿子为( 令郎),称自己儿子为(犬子)。

2、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3、古人所称的“手谈”指的是哪种物品?答(围棋)。

4、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古稀之年”是指(七十)岁。

5、古代刑罚名目繁多,其中将脚砍掉的刑罚叫(刖),割去膝盖骨的刑罚叫(膑)。

6、汉代选拔人才的制度主要是(察举制),选拔后的官职名主要有(孝廉)和(秀才)。科举制开始于( 隋 )代,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先设立的,第一甲前三名俗名分别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7、我国古代称为“千年冰”的是(水晶)。

8、中国古代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9、根据成语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韦编三绝( 孔子 )

破釜沉舟( 项羽 )

才高八斗( 曹植 )

春风得意( 孟郊 )

望梅止渴( 曹操 )

洛阳纸贵( 左思 )

一字千金( 吕不韦 )

东山再起( 谢安 )

10、有人把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及比较好的注、疏、正义合刻在一起,名为《十三经注疏》。

11、根据古代诗人的雅号写出相应的诗人姓名:

诗仙(李白 ) 诗圣(杜甫 ) 诗佛(王维 )

诗囚(孟郊 ) 诗豪(刘禹锡) 诗鬼(李贺 )

诗魔(白居易 ) 诗王(陆游 )

12、古典名曲《高山流水 》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

13、(西安碑林 )是我国最大的碑刻艺术博物馆。

14、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是中国的《 金刚经 》。

15、琼瑶小说中很多书名实际上来自古典诗词,比如:《在水一方》出自《诗经》中的爱情名篇《蒹葭》,《庭院深深》出自(欧阳修)的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几度夕阳红》出自(杨慎)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 、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 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 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 、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 、 、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 、 、 、 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 部、 部、 部、 部、 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 升降的是 。

15.古代授官叫 、 ,降官贬官叫 、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 、 、 、 。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 、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 、 、 、 、 。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 、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 、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 、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 、 、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 、 、

、 、 、 、 、 、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

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

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

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

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

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语文必修5 《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练习题答案有么?

 古代文化常识

一、部分练习参考答案

1.关于古诗与星宿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河内:黄治以北的地区。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指崤山以东。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

3.孔子及其弟子在谈到自然现象时,多用来比喻人事。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古人认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心位置。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感叹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逝。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

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频繁更换年号,如,徽宗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等,企图借不断更换含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5.关于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自称时称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3.“山中人王维白。”(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如: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3.“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

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师说》中韩愈称李蟠也直称“李氏子蟠”。

6.关于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班固,字孟坚:“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

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

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

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呼应。

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

陆游,字务观: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

姜夔,字尧章:传说“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之意。

7.关于古诗文与名和字

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一语。

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端居耻圣明”一句。

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一语。

清代的奚疑,字子复: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一语。

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一语。

8.关于古代社会出使的礼仪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斋戒(洁身清心,以示虔诚)、递上国书。

《苏武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持节、带礼物。

9.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季氏将伐颛臾》:如果一个人所辅佐的大夫有非正义的军事行动,自己也要负其责任;君子不能心口不一,言行相背离;实行仁德教化可以遏止甚至战胜武力侵略。

10.关于中国古代的“养老”思想

这种“思想”在《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有所体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反复阐述的观点,表现了他推行仁政、以儒家的仁爱思想治天下的社会理想。

二、关于“课外延伸”

1.我国古代常以“阴”“阳”构成地名,这种命名法的指示作用

这种命名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地理命名中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律,即以“山”或“水”为坐标来标识地名。在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就取名“阳”;在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就取名为“阴”。用这种命名法保留下来的地名很多沿用至今。如“洛阳”在洛河的北面,“辽阳”在辽水的北面,“江阴”在长江的南面,“淮阴”在淮河的南面等(命名之初至少如此)。

2.对古代避讳问题的认识

古代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反映了我们民族崇尚礼仪的精神。但是,避讳不能走向极端,走向极端就适得其反,变得可笑或者可恶了,如同钱良臣之子闹出的笑话一样。孔子的母亲名颜徴在,他在说话时都不避讳“徴”“在”二字,如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徴也”(《论语·八佾》,说“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他只是不同时称“徴在”而已,这样的避讳还是比较可取的。到了后世,避讳之风愈演愈烈。唐朝的李贺因为父亲名晋肃,与“进士”音近,迫于世俗的压力,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无缘仕途,英年早逝,韩愈愤然为其作《讳辩》一文以鸣不平。这样的“避讳”真是害人不浅。在现代社会,对父母名字的避讳也还是我们遵循的一条道德习惯,但也不能走极端,比如在一些正式的场合,该称名的时候就要称名。关于这一点,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9-13 下午 10:54:54

    四日风雨大作》)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