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陆文夫的文学常识_围墙陆文夫在线阅读

hacker|
119

文章目录:

老舍的《围墙》的内涵是?

陆文夫《围墙》

有形的“墙”与无形的“墙”

发表于《人民文学》一九八三年第二期,并在一九八三年全国短篇小说评奖中名列榜首的陆文夫的《围墙》,尽管发表了二十余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除它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情节魅力依然感人外,更主要是作品中深邃的内涵,令人回味无穷、难以抹去。“昨夜一场风雨,出了些须小事: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如此平淡的开头,所叙述的不过是一桩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但它凡而不俗,深入浅出地向读者昭示出其深刻的哲理。设计所三十多公尺的几经修补变成高低不平,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可能的围墙终于在一场风雨中倒掉了。墙倒了自然要修,这是顺理成章。

陆文夫的围墙

陆文夫-围墙2009-12-03 14:59昨夜一场风雨,出了些许小事: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

这围墙要倒,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因为它太老了。看样子,它的存在至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已几经倒塌,几经修补。由于历次的修补都不彻底,这三十多米的围墙便高低不平,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何况昨夜的一场风雨!

围墙一倒,事情来了!人们觉得设计所突然变了样:像个老人昨天刚刚拔光了门牙,张开嘴来乌洞洞地没有关栏,眼睛鼻子都挪动了位置;像一个美丽的少妇突然变成了瘪嘴老太婆,十分难看,十分别扭。仅仅是难看倒也罢了,问题是围墙倒了以后,这安静的办公室突然和大马路连成了片。马路上数不清的行人,潮涌似的车辆,都像是朝着办公室冲过来;好像是坐在办公室里看立体电影,深怕那汽车会从自己的头上辗过去!马路上的喧嚣缺少围墙的拦阻,便径直灌进这夏天必须敞开的窗户。人们讲话需要比平时提高三度,严肃的会议会被马路上的异常景象所扰乱,学习讨论也会离题万里,去闲聊某处发生的交通事故。人们心绪不宁,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容易疲劳。一致要求:赶快把围墙修好!

第二天早晨,吴所长召开每日一次的碰头会,简单地了解一下工作进程,交换一些事务性的意见。不用说,本次会议大家一坐下来便谈论围墙,说这围墙倒了以后很不是个滋味,每天上班时都有一种不正常的感觉,好像那年闹地震似的。有的说得更神,说他今天居然摸错了大门,看到满地砖头便以为是隔壁的建筑工地……

吴所长用圆珠笔敲敲桌面:“好啦,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围墙的问题。老实说,我早就知道围墙要倒,只是由于经费有限,才没有拆掉重修。现在果然倒了,也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一百零八条好汉都是被逼到梁山上去的。嗯,造新的……”吴所长呷了口水,“可这新的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对建筑是外行,可我总觉得原来的围墙和我们单位的性质不协调,就等于巧裁缝披了件破大褂,而且没有钉钮扣。从原则上来讲,新围墙一定要新颖别致,美观大方,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请大家踊跃发言。”

对于修围墙来说,吴所长的开场白过分郑重其事了,也罗唆了一点。其实只需要讲一句话:“大家看看,这围墙怎么修呀?”不能,设计所的工作不能简单化!一接触土木,便会引起三派分歧:一派是“现代派”,这些人对现代的高层建筑有研究,有兴趣;一派是“守旧派”,这些人对古典建筑难以忘怀;还有一派也说不准是什么派,他们承认既成事实,对一切变革都反对,往往表现为取消主义。吴所长自称对建筑是外行,但是他自认对建筑并不外行,他懂很多原则。比如经济实用,美观大方,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等等。如何把原则化为蓝图,这不是他的事,但他也不能放弃领导,必须发动两派的人进行争议,在争议中各自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由吴所长根据原则取其精华,再交给取消主义者去统一。因为取消主义者有一大特点,当取消不了的时候便调和折衷,很能服众。此种化干戈为玉帛的领导艺术很深奥,开始时总显得拖沓犹豫,模棱两可,说话罗唆,最后却会使人感到是大智若愚,持重稳妥。修围墙虽说是件小事,但它也是建筑,而且是横在大门口的建筑,必须郑重一点,免遭非议。

也许是吴所长的开场白把瓶口封紧了,应该发言的两大派都暂时沉默,不愿过早地暴露火力。

吴所长也不着急,转向坐在角落里的一个年轻人颔首:“后勤部长,你看呢?”

所谓后勤部长,便是行政科的马而立。照文学的原理来讲,描写一个人不一定要写他的脸;可这马而立的脸却不能不写,因为他这些年来就吃亏在一张脸!

马而立的脸生得并不丑怪,也不阴险,简直称得起是美丽的!椭圆形,很丰满,白里透红,一笑两个酒涡,乌亮的大眼睛尤其显得灵活,够美的了吧?如果长在女人的身上,够她一辈子受用的。可惜的是这张脸填错了性别,竟然长在男子汉马而立的身上,使一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据说他在情场中是个胜利者,在另一种事关紧要的场合中却老是吃亏。某些领导人见到他就疑虑,怕他吃不起苦,怕他办事不稳。这两怕也是有根据的:

马而立整天衣冠楚楚,即使是到郊区去植树,他也不穿球鞋,不穿布鞋,活儿没有少干,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使人觉得形迹可疑,可能是在哪里磨洋工的!如果他整天穿一身工作服、劳动布鞋、军用球鞋、麻耳草鞋等等在人前走来走去,那就另有一种效果:“这人老诚持重,艰苦朴素。”即使工作平平,也会另有评语:“能力有大小,主要是看工作态度。”“态度”二字含义不明,形态和风度的因素也不能排除。

担心马而立办事不稳也有根据,因为稳妥往往是缓慢的同义语。这马而立却显得过分地灵活;灵活得像自行车的轮盘,一拨便能飞转:

“小马(人家都这样叫他),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两块,想想办法吧。”

“好,马上解决!”

上午刚说过,下午那新玻璃便装上了,这使人忍不住要用手指去戳戳,看看是不是糊的玻璃纸。因为目前买人参并不困难,买窗户玻璃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即使碰巧买到,又怎么能马上就请到装玻璃的工人,钉得四平八稳,还用油灰抹了缝隙……不好,隔壁正在造大楼,这油头粉面的家伙是不是乘人家吃饭的时候去……

当然,一切误解迟早总会消失的,可是需要用时间来作代价。马而立以前在房管局当办事员,第一年大家都对他存有戒心,深怕这个眼尖手快的人会出点什么纰漏。第二年发现他很能干,但是得抓得紧点,能干的人往往会豁边,这似乎也是规律。第三年上下一致叫好,把各式各样的事情都压到他的头上去!第四年所有的领导都认为马而立早就应该当个副科长,工资也应加一级。可惜那副科长的位置已经挤满了,加薪的机会也过去了两年。喏,在这种性命交关的地方马而立便吃了大亏,都怨那张娃娃脸!

房管局的老局长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不肯亏待下级。眼看马而立在本机关难以提拔,便忍痛割爱,向吴所长推荐,说马而立如何如何能干,当个行政科长决无问题。

吴所长答应了。但一见到马而立便犯疑:这样的人能吃苦耐劳吗?办事稳妥吗?倒霉的马而立又开始了第二道轮回……

吴所长所以要马而立先发言,一方面是想引出大家的话来,一方面也想试试马而立的功底,看看他知不知世事的深浅,所以对着马而立微微颔首:“后勤部长,你看呢?”

马而立果然不知深浅,他凭着在房管局的工作经验和人事关系,把砖头、石头、人工略加考虑:“没问题,一个星期之内保证修得好好的!”

吴所长“噢”了一声,凭他的经验可以看得出马而立头脑中的东西:“你不能光想砖头石灰呀,要想想这围墙的式样对我们单位的性质有什么意义?”

“意义”二字把人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大家都来谈论围墙的意义,其用意却都在围墙以外。

果然,对古典建筑颇有研究的黄达泉接茬儿了。这老头儿有点天真,他的话是用不着猜摸的:“这个问题我早就提过多次了,可惜没有能引起某些人的注意……这次围墙的倒塌,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在我们过去的设计中,都没有对围墙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想到区区的一堵围墙竟能造成动与静的差别,造成安全感和统一的局面。现在看起来围墙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饰的意味,它对形成建筑群落特有的风格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吴所长说得对,这是内容和形式如何统一的问题!”

这番话听起来好像是对领导意图的领会,其实是有的放矢,他先把矢引出来,再让别人放出去;他有自己的倾向,但又不愿卷进去。他的话一出口,人们的目光便悄悄地向东一移。

东面的长沙发上,坐着属于“现代派”的朱舟,他双手捧着茶杯,注目凝神,正在洗耳恭听。

黄达泉接着滔滔不绝地说:“……从传统的建筑艺术来看,我们的祖先很了解围墙的妙用,光是那墙的名称就有十多种。有花墙、粉墙、水磨青砖墙;高墙、短墙、百步墙;云墙、龙墙、漏窗墙、风火墙、照壁墙……各种墙都有它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尤以漏窗墙最为奇妙,它不仅能造成动与静的差别,而且能使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能使人身有阻而目不穷!可以这样说,没有围墙就形不成建筑群落。深院必有高墙,没有高墙哪来深院?你看那个大观园……”黄达泉讲得兴起,无意之中扯上了大观园。

坐在长沙发上的朱舟把茶杯一放,立即从大观园入手:“请注意,我们现在没有修建大观园的任务。如果将来要修复圆明园的话,老黄的意见也许可以考虑,但也只能考虑一小部分,因为圆明园的风格和大观园是不相同的。我们考虑问题都要从实际出发,古典建筑虽然很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还可以引起人们对我们古代文化的尊敬与怀念,但在实际工作中是行不通的。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修建五层楼或六层楼,我不能理解,即使是十米高的围墙,对六层楼来讲又有什么意义?”

“有!”误入大观园的黄达泉折回来了,他对现代建筑也不是无知的,“即使是六层高的楼房,也应该有围墙。因为除掉四五六之外还有一二三,围墙的作用主要是针对一二两层而言的。四五六的动静差是利用空间,一二两层的动静差是利用围墙来造成一种感觉上的距离。”

双方的阵势摆开了,接下来的争论就没有长篇大套,而是三言两语,短兵相接:

“请你说明一下,围墙和建筑物的距离是多少,城市里有没有那么多的地皮?”

“如果把围墙造在靠窗口,怎么通风采光呢?”

“造漏窗墙。”

“漏窗墙是静中有动呀,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它在动中还有静呢,这句话你没有听见!”

“慢慢,请你计算一下这漏窗墙的工本费!”说话的人立即从腰眼里掏出电子计算机。

吴所长立即用圆珠笔敲敲桌面:“别扯得太远了,主要是讨论如何修围墙的问题。”

朱舟不肯罢休,他认为“守旧派”已经无路可走了,必须乘胜追击:“没有扯得太远,这关系到我们应该造一堵什么样的围墙,要不要造漏窗!”

吴所长掌握会议是很有经验的,决不会让某个人随意地不受羁绊,他立即向朱舟提出反问:“依你看应该造一堵什么样的围墙?具体点。”

“具体点说……”朱舟有点措手不及了,因为具体的意见他还没有想过,只是为了争论才卷进来的,“具体点说……从我们的具体情况来看,这围墙的作用主要是两个。一是为了和闹市隔开,一是为了保卫工作。机关里晚上没有人,只有个洪老头睡在传达室里,他的年纪……”朱舟尽量地绕圈子,他知道,意见越具体越容易遭受攻击,而且没有辩白和逃遁的余地。

黄达泉知道朱舟的难处,看看表,步步紧逼:“时间快到啦,抛砖引玉吧。”

“具体点说,这围墙要造得高大牢固。”朱舟不得已,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了。可这意见也不太具体,多大、多高、用什么材料,他都没有涉及。

黄达泉太性急,见到水花便投叉:“如此说来要用钢骨水泥造一道八米高的围墙,上面再拉上电网,让我们大家都尝尝集中营的滋味!”

“那就把我们的风格破坏无遗了,人家会望而却步,以为我们的设计所是个军火仓库!”有人附和。

朱舟生气了:“我又没有讲要造集中营式的围墙,钢骨水泥和电网都是你们加上去的。真是,怎么能这样来讨论问题!”朱舟抬起了眼睛,争取道义上的支持。接着又说:“高大牢固是对的,如果要讲风格的话,我们这里本来就应该有一座高大厚实的围墙,墙顶上还须栽着尖角玻璃或铁刺,以防不肖之徒翻墙越户。”

“栽尖角玻璃是土财主的愚蠢,它等于告诉小偷:你可以从围墙上往里爬,只是爬的时候要当心玻璃划破手!”黄达泉反唇相讥。

一句话把大家都说得笑起来了,会场上的气氛也轻松了一点。

身处两派之外的何如锦,坐在那里一直没有发言。争论激烈的时候他不参加,事态平和之后便来了:“依我看嘛,各位的争论都是多余的。如果这围墙没有倒的话,谁也不会想到要在上面安漏窗、栽玻璃,都觉得它的存在很合适,很自然。现在倒了,可那砖头瓦片一块也没有少,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把塌下来的再垒上去,何必大兴土木,浪费钱财!我们的行政经费也不多,节约为先,这在围墙的历史上也是有先例可循的。”

这番话如果是说在会议的开头,肯定会引起纷争。现在的时机正好,大家争得头昏脑胀,谁也拿不出可以通过的具体方案。听何如锦这么一说,好像突然发现了真理:是呀,如果围墙不倒的话,根本就没有事儿。倒了便扶起来,天经地义,没有什么可争的。两派的人点头而笑,好像刚刚是发生了一场不必要的误会。

吴所长向何如锦白了一眼,他不同意这种取消主义。他的原则是要修一道新颖而别致的围墙,为设计所增添光辉。会议的时间已到,再谈下去也很难有具体的结果,只好先搁一搁再说:“好吧,关于围墙今天先谈这些,大家再考虑考虑。围墙是设计所的外貌,人不可貌相,太丑了也是不行的。请大家多发挥想象力,修得别致点。散会!”

吴所长的话又使得两派的人苏醒过来了,觉得何如锦的话等于零,说和不说是一样的。他们不让何如锦轻松,追到走廊上对他抨击:

“你老兄的话听起来很高妙,其实是无所作为。”

“按照你的逻辑,设计所可以撤消。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还设计个屁!”

吴所长倾听着远去的人声,微笑着,摇摇头。回过头来一看,那马而立还坐在门角落里!

吴所长奇怪了:“怎么啦,还有什么事吗?”

“没……没有其它的事,我想问一下,这围墙到底怎么修啊!”马而立站起来了,一双大眼睛睁得更大了一点。

吴所长笑了。他是过来人,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么活泼鲜跳的,心里搁着一件事,就像身上爬了个虱子,痒痒得难受,恨不得马上就脱光膀子。其实大可不必,心急吃不了热粥,你不让虱子叮,就得被蛇咬,脱光了膀子是会伤风的,这是经验!这种经验不便于对马而立讲,对年轻人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多加鼓励:“到底怎么修嘛,这就看你的了。我已经提出了原则,同志们也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你可以根据这些意见来确定一个方案。修围墙是行政科的职责范围,要以你为主呢!”吴所长拍拍马而立的肩膀,“好好干,你年富力强,大有作为!”

马而立对所谓方案不大熟悉,不知道从方案到行动有多长的距离。听到“以你为主”便欢喜不迭,觉得这是吴所长对自己的信任,一开始就没有对他的娃娃脸产生误会。士为知己者用,今后要更加积极点。

马而立不积极已经够快的了,一积极更加了不得。不过,这一次他也郑重其事,先坐在办公室点支烟,把自己的行动考虑一遍,一支烟还没有抽完,便登起自行车直奔房屋修建站而去……

房屋修建站的房屋非常破旧,使人一看便觉得有许多房屋亟待修理,他们的内容和形式倒是统一的。

马而立的速度快得可以,当他赶到的时候,修建站的碰头会刚散,站长、技术员和几个作业组长刚刚走到石灰池的旁边。马而立进门也没有下车,老远便举起一只手来大喊:“同志们,等一等!”

人们回过头来时,马而立已经到了身边。

“啊,是你!”

马而立在房管局工作过五年,和修建站的人都很熟悉。不知道是什么原故,他的娃娃脸在基层单位很受欢迎,人们都把他当作一个活泼能干的小兄弟。

马而立跳下车来直喘气,“可被我抓住了,否则又要拖一天。”

“小马啊,听说你高升了,恭喜恭喜。”

马而立撸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少恭喜几句吧,有这点意思就帮我办点儿事体。”说着便掏出烟来散,“喂喂,坐下来谈谈,这事情也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为了稳住大家,马而立首先在旧砖头上坐下,百忙之中还没有忘记衣服的整洁,用块手帕蒙在旧砖上面。

技术员坐下来了,站长蹲在马而立的面前,几个作业组长站在旁边抽烟。

站长笑嘻嘻地看着马而立:“什么大事呀,把你急的!”

“事情也不大,我们设计所的围墙倒啦!”

“就这么大的个事呀,回去吧,给你修就是了。”站长站起身来,修围墙对他来说确实算不了一回事。

马而立一把拉住站长的裤腿:“叫你坐下你就坐下。听我说,修这座围墙并不是容易的事,领导上把任务交给我,要我拿主意。我有什么能耐呀,全靠各位撑腰呢!”接着便把围墙之争详细地说了一遍。

站长搔头了:“这事儿不好办,我们只能负责砌砖头。”

技术员笑笑:“是呀,设计所不能砌一般的围墙,这是个招牌问题。”

马而立立刻钉住技术员不放,他知道这位技术员肚子里的货色多,很快就要提升为助理工程师:“对对,老兄,这事儿无论如何要请你帮忙。下次再有什么跑腿的事儿,一个电话,保证十五分钟之内便赶到你府上。”马而立的话是有所指的,去年技术员的老婆得急病,是马而立弄了辆车子把她送到医院里。

技术员高兴地捅了马而立一拳:“去你的,谁叫你跑腿谁倒霉。何况这事情跟弄车子也不同,你们那里的菩萨难敬,讨论了半天也摸不着个边儿。”

马而立翻着眼睛:“不能这样说,边儿还是有的。”他的头脑确实灵活,善于把纠缠着的东西理出个头绪,“综合他们的意见有几条:一是要修得牢。”

“那当然,总不会今天修好明天倒!”技术员拿起瓦碴在地上画线了,他是个讲究实效的人,善于把各种要求落实到图纸上面。厚度、长度、每隔五米一个墙垛,够牢的。

“二是要造得高,但也不能高得像集中营似的。”

“围墙的高度一般的是一人一手加一尺,再高也没有必要了。”技术员写了个2字,高两米。

“三是要安上个漏窗什么的,好看,透气。”

技术员摇摇头,拈着瓦碴画不下去:“难了,两米以上再加漏窗就太高了,头轻脚重也不好看。砌在两米以下又不能隔断马路上的噪音,还会惹得过路的人向里面伸头探脑的,难!”

马而立挥挥手:“好,先把这一难放在旁边。四是要能防止小偷爬墙头,但又不能在墙顶上栽玻璃。”

“又难!”

“好,再放到一边。第五个要求是节约,少花钱。”马而立拍拍屁股底下的旧砖头,“喏,这个难题由我来解决,把你们拆下来的旧砖头卖给我,多多少少算几文,除垃圾还要付搬运费哩!”

人们都笑了,堆在这里的旧砖都是好青砖,哪里有什么垃圾。

站长摇摇头:“机灵鬼,便宜的事儿都少不了你!”

技术员还在那里考虑难题:“怎么,还有几条?”

“总的一条是要修得新颖别致。”

“那当然……”技术员用瓦碴敲敲地皮,“最困难的是漏窗,安在哪里……”

一个作业组长讲话了:“不能安空心琉璃砖吗?我们去年从旧房子上拆下来一大堆,一直堆在那里。作业组长向西一指:“喏,再不处理就会全部碰碎!”

技术员把头一拍:“妙极了,一米七五以上安空心琉璃砖,又当漏窗又不高,颜色也鲜。老王,你去搬一块给小马看看,中意不中意。”

老王搬过一块来了,这是一种尺五见方的陶制品,中间是漏空的图案,上了宝蓝色的釉,可以根据需要砌成大小长短不等的漏空窗户,在比较古老的建筑中,大都是用在内院的围墙上面。

陆文夫《围墙》赏析

在城市题材改革文学的深化过程中,陆文夫的《围墙》也是应当提到的一篇作品。某设计所旧围墙倒塌,新墙的高度、样式、质料成为所里上下的中心议题,人们分成了几大派别,甚至有人在发表意见时拉扯上了“大观园”,意见不能统一,结果大家不欢而散。不料星期一上班来时一堵新墙竟然已经树立起来,于是心有不甘的人们开始把矛头指向办事麻利的行政科马而立,一致抨击新围墙的样式、功能及其他。不料在建筑学年会上外地来的学者却众口夸赞围墙的独特风格,于是一时间这堵围墙又成了所有设计所成员的合作结晶,每个人都开始盘算如何在学术总结中加入自己的一份功劳。

这是一部带有调侃性质的中篇小说,陆文夫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一个近乎闹剧的故事,然而这个闹剧却又具有可悲的真实性:在现实生活中,“稳妥”确实“往往是缓慢的同义语”,而像马而立这样因工作中的干练与麻利被视为毛毛燥燥、办事不稳的人又何在少数?人们的精神被异化,人们心目中判断事物的价值尺度已经颠倒。陆文夫说过:“我造墙的目的在于拆墙;造一堵有形的墙,拆一堵无形的墙,即拆掉那些紧紧困住我们的陈规陋习和那奥秘无穷的推拉扯皮。若干年来,我觉得到处都会碰上这堵无形的墙,弄得人一筹莫展,啼笑皆非。”在这篇小说中陆文夫就是试图以嘲讽的方式,揭示现实生活中已经被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弊端,如臃肿机构中的慢性综合症、夸夸其谈的恶习、以貌取人的世俗偏见、无功请赏的鄙俗心理,并力图根除它们。可以说陆文夫的改革矛头是指向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层面的,与仅仅描写保守阻力的改革作品相比,他的思索显然要深入得多。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7 上午 08:32:02

    一辈子受用的。可惜的是这张脸填错了性别,竟然长在男子汉马而立的身上,使一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据说他在情场中是个胜利者,在另一种事关紧要的场合中却

  • avatar
    访客 2022-07-17 上午 05:53:49

    干,当个行政科长决无问题。 吴所长答应了。但一见到马而立便犯疑:这样的人能吃苦耐劳吗?办事稳妥吗?倒霉的马而立又开始了第二道轮回…… 吴所长所以要马而立先发言,一方面是想引出大家的话来,一方面也想试试马而立的功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