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古代文学常识视频_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视频

hacker|
144

文章目录:

古代文学常识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①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②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员。

③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④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中国文学之最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三、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四、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五、诗句与人

1、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5、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6、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7、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8、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10、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1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1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14、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15、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16、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17、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六、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七、人的称谓

(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谦称

1、自称: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称: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九、敬称

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十、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十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并远调。

3、拜:授给官职。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十二、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

3、河:黄河。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

(2)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望。

8、纪时法

日出5-7;食时7-9;隅中9-11;日中11-13;日昃13-15;晡时15-17;日入17-19;黄昏19-21;人定21-23;夜半23-1;鸡鸣1-3;平旦3-5。

参考资料:文学常识-百度百科

国考行测常识古代文学史上的那些冷门知识?

在这其中,文学常识以强劲的势头出现了,从近五年的考情来看,平均每年出现2道题目,如果没有深厚的积累,确实很难选出答案,往往大多数同学都会呈现出“谈文色变”的情况,然而这个部分的积累一方面会增加我们的常识,另一方面也会做好言语部分的助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大家加油啦!

例1:杨柳是我国古代诗词里面较为常见的意象,往往蕴涵离别之情。下列名句中不是表达送别意象的是:

A.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中公解析】:选D项。考察古典诗词中“杨柳”意象的含义。A项出自王之涣《凉州词》,此处杨柳指的是《折杨柳》曲,借而表达送别。诗人感慨,何必用羌笛吹起哀怨的《折杨柳》,春风是不会吹过玉门关的。表达戍边战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B项出自王维久负盛名的送别诗《渭城曲》,此处杨柳意指送别。C项出自柳永《雨霖铃》,为柳永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D项出自欧阳修《蝶恋花》,主要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综上,本题选择D项。

其实我们常常考察到关于树木意象类的内容,我们做好相关的梳理就可以事半功倍啦!

例2: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了很多莽汉形象,他们外表威猛如金刚,性格天真似儿童,深受读者的喜爱。下列小说中莽汉的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张飞 ②程咬金 ③李逵 ④牛皋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中公解析】:选D项。考查中国古代小说以及历史常识。张飞,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重要人物。字益德,幽州涿郡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程咬金,唐朝开国大将。李逵,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书中生活于北宋。牛皋,南宋抗金名将。

因此,按照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张飞,程咬金,李逵,牛皋,故本题选D。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总结:

例3: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的理念。下列语出《尚书》的是:

A.“和为贵” B.“和而不同”

C.“协和万邦” D.“兼爱非攻”

【中公解析】:选C项。考查古代典籍主要思想。A项“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意为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B项“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为君子与人交往融合但不如胶似漆,小人之间看上去如胶似漆但内心勾心斗角。C项“协和万邦”出自《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意为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D项“兼爱非攻”出自《墨子·兼爱》。故本题选择C项。

中国古典文学常识

【文学知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

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巩县(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词)。

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2021省考行测常识知识积累:古代文学常识

【导语】行测常识要求我们具备相对较广的知识范畴,从历史政治到地理化学,从古诗新词到生活见闻...从法律国情到经济科技。对于考生来说,行测的每一分都显得尤为关键。常识部分在行测试卷中占比较大,但大多数考生得分率太低,为了提升考生这方面的竞争力,在此以历史人文方面的考察技巧和广大考生进行分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备考复习,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省考行测常识知识积累:古代文学常识,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例3: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的理念。下列语出《尚书》的是:

A.“和为贵” B.“和而不同”

C.“协和万邦” D.“兼爱非攻”

【解析】:选C项。考查古代典籍主要思想。A项“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意为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B项“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为君子与人交往融合但不如胶似漆,小人之间看上去如胶似漆但内心勾心斗角。C项“协和万邦”出自《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意为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D项“兼爱非攻”出自《墨子·兼爱》。故本题选择C项。

以上就是2021省考行测常识知识积累:古代文学常识相关内容,行测常识判断考试中,文史知识是常考的知识点,希望大家在进行常识记忆的时候,能够进行对比整理,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行测常识判断部分就是诸多考生难以提分的一个版块,而常识的学习,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祝大家成功!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第一编 先秦文学(36学时)

概况(1学时)

1、先秦文学的范围。

2、我国文学的开端;原始歌谣和上古神话;神话是中华民族童年的百科全书,我国文学遗产的最早珍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为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无论在文学表现的对象和手法上均有开创的意义。

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了散文的兴盛。历史散文和

诸子散文佳作如林,名家辈出,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以《离骚》为代表的优秀诗篇,充满崇高的思想情操,爱国主义的激情和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

思考题:先秦文学的概况如何?

第一章 上古神话(2学时)

1、神话与神话的产生。神话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神话的产生与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及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神话产生的途径通常包括劳动生产和宗教活动两个方面。

2、神话的内容。我国古代神话是非常丰富的,种类也十分齐全,诸如宇宙生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以及各种有关神格种类、习性、形态等描绘性神话,一应俱全。

3、神话的艺术及其民族特色。上古神话是原始人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它用夸张幻想的手段表达原始人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和想象。我国神话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内容上歌唱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表现不屈不挠、顽强执着的追求,赞颂一往无前的献身行为,具有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在艺术上色彩浓郁,富于幻想。

4、神话的意义和影响。

思考题:1、上古神话的内容及特征如何?

2、上古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 周代诗歌与《诗经》(13学时)

1、古谣谚、咒语与周诗的形成。在《诗经》之前,我国古代诗歌已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古谣谚及古咒语是早期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也是周代诗歌的前驱。周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大繁荣的时期,除《诗经》外,保留在《周易》、《左传》等书中的诗歌也为数不少,可与《诗经》相比勘。

2、《诗经》的体制与编纂。《诗经》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诗三百篇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山东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其中有的是民歌,也有一部分为贵族、士大夫的创作,绝大部分的作者姓名已不可考。《诗经》的收集整理,过去有种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献诗之说、采诗之诗及孔子删诗之说三种。今人多以为《诗经》的汇集成编,大约是由朝廷及地方诸侯及乐师共同完成。《诗经》在先秦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以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3、《诗经》分类概述。①周部族史诗;②政治讽刺诗;③赋役诗;④农事诗;⑤情诗;⑥杂事诗。《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反映,周代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情感均在《诗经》中有所印证。其中有的篇目展示了周人成长的历史;有的表现贵族、士大夫、小吏、百姓、甚至是奴隶对社会政治的忧虑或不满;有的表现贵族礼制生活及燕享酬酢、节日庆典;有的表现小国与小吏不堪驱使、抨击劳逸不均的社会现实;有的展现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有的表现爱情与家庭婚姻的甜蜜或不幸;有的描写了周代妇女遭弃的社会问题;有的反映出家庭宗族及朋友的关系与友情。总之,《诗经》多方面地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4、《诗经》的艺术成就。①《诗经》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及手法;②叙事、说理、抒情、写景、议论诸体兼备的艺术手段;③《诗经》的句式与章法;④《诗经》的语言艺术;⑤《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思考题:1、何为六义、四始、毛诗、四家诗、变风变雅?

2、《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4、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诗经》中有何具体体现?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5学时)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基础。社会大变革;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空气;社会发展对史书体例的新要求。

2、殷商至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甲骨文、金文为古代散文体制的起源;《周易》为占卜之书,其中也表现了一定的历史内容;《尚书》为最早的记言体的史书;《春秋》是最早的编年体历史大事记。

3、《左传》。《左传》的作者;《左传》的体例与内容;《左传》的艺术:《左传》虽然是一部历史著作,但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它叙事注重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长于写战争,特别是城濮之战、鞌之战、肴之战、长勺之战,都记述得脉胳连贯,首尾完整而又变化多端,有声有色。《左传》尤其善于写行人辞令。

4、《国语》。《国语》的体例及内容;《国语》的艺术:《国语》的成就远不如《左传》,不过其中也有写得对话风趣、故事生动、人物性格刻划得较为细致的出色篇章。

5、《战国策》。《战国策》的体例;《战国策》的成书过程;《战国策》的内容与艺术:《战国策》所反映的是战国纵横家的思想,所刻划的策士形象活跃生动,书中对政客及策士的权谋、谲诈进行了客观的描写,也记载和歌颂了某些有政治远见、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人物和他们的生动事迹。《战国策》在艺术上喜用夸张、比喻、寓言的手段,人物形象及故事均饶有风趣;语言风格纵横恣肆,善用排比句,造成语言强势,再加上辞采绚丽,生动传神,语言能力比起以前的历史散文,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

思考题:1、试分析《左传》在描写战争方面的成就。

2、试分析《战国策》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5学时)

1、士的兴起与诸子百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士这一阶层的兴起有密切关系,由社会各个阶层转化而来的士,成为此期活跃于政坛及思想界、教育界的风云人物,其中“九流十家”,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

2、兵家与早期道家的格言体散文。《孙子兵法》谋篇布局的特点;《孙子兵法》的语言特色;《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格言式散文。

3、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孔子的思想;《论语》精粹的语言艺术;《论语》对人物性格及语态的描写。

4、对话式论辩体散文《孟子》和《庄子》。《孟子》的思想;《孟子》的论辩特点;《孟子》的语言艺术;《孟子》的寓言艺术;《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点;《庄子》的寓言艺术。

5、论说体散文《荀子》与《韩非子》。《荀子》说理文的艺术;《韩非子》的寓言艺术。

思考题:1、试析《孟子》散文的论辩技巧。

2、试析《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风格。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10学时)

1、楚文化与楚辞的产生。楚国社会政治背景;楚辞的产生与楚地民歌俗乐的关系;楚辞的产生与楚地巫系文化的关系;楚辞的产生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2、屈原的生平与作品的真伪。早年得志,任楚怀王左徒,与楚国贵族旧势力的矛盾,夺稿、被谗、流落汉北,再放江南,自沉汩罗。屈原的作品《汉书�6�1艺文志》著录有25篇,其中某些恐为伪作。

3、心灵的回旋曲——《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一首彪炳千古的长篇自传体政治抒情诗。全诗深刻表现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及其与楚国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倾吐了他的心理痛苦与傍徨,他对故土的热恋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成为气壮山河的人间正气。《离骚》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情绪激昂、格调高亢,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他还善于娴熟地利用神话传说的材料,驰骋想像,其中天界的巡游,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此类描写的经典篇章。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对后世的咏怀诗、咏史诗、怀古诗产生巨大的影响。

4、流亡漂泊组曲——《九章》。《九章》的编辑与得名;《九章》的内容;《九章》分篇解析;《九章》的艺术。

5、祭神组曲——《九歌》。《九歌》的内容;《九歌》的艺术。

6、屈原的其他作品及其影响。《天问》、《招魂》及其他。

7、楚辞的流变及其他作家。宋玉及其《九辩》、《风赋》等;楚辞对汉赋的影响。

思考题:1、楚辞这一新诗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楚辞有何独特的风格?如何表现?

3、《离骚》与《九歌》艺术风格之异同。

第二编 秦汉文学(24学时)

概况(1学时)

1、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了长期分裂的中国,但不到十五年就覆灭。秦在文学上几无建树,只有统一前的《吕氏春秋》、李斯的《谏逐客书》稍可称道。

2、汉是中国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汉武帝时代的中国,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物产最丰富、国力最强盛的国家。但统治者的奢侈,对外的扩张,使人民付出了“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的代价。两汉王朝后期的社会矛盾均异常激烈,各地起义暴乱不断。这个时代背景对汉文学的发展有极大影响。两汉时期的主要成就有两汉散文、汉赋、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

3、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是两汉史传文的代表作。特别《史记》是纪传体通史的鼻祖,是中国文学最杰出的散文作品之一。两汉的政论文也相当发达,汉初的贾谊、晁错,宣帝时桓宽,东汉时的王充、仲长统都写出的政论文。

4、汉赋是一种新的文体。它主要从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文体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形式以主客问答为特点,韵散间用,善于铺叙。汉赋虽在内容上多为汉帝国歌功颂德,但也不乏讽谏意义。在文体上汉赋对六朝文学影响颇大。

5、两汉的乐府诗主要是底层人民的作品,多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风格质朴,长于叙事,其五言的形式对文人五言诗产生巨大影响。

6、东汉以后五言诗渐趋成熟,在诗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思考题:1、两汉文学的概况如何?

第一章 秦及西汉前期散文和辞赋(3学时)

1、秦代文学。秦在文学上几无建树,只有统一前的《吕氏春秋》、李斯的《谏逐客书》稍可称道。《吕氏春秋》的体例;《吕氏春秋》的寓言艺术;《谏逐客书》在文体学上的意义。

贾谊和汉初散文。贾谊的生平;贾谊散文的三种类型;晁错的散文。

2、西汉的赋作家。赋体源流;骚体赋——以贾谊赋为对象;散体大赋的奠基者——枚乘及其《七发》;散体大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及其《子虚赋》、《上林赋》;西汉的其他赋家——东方朔、杨雄。

思考题:1、简述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

2、如何评价散体大赋?

第二章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6学时)

1、司马迁的生平。他出生在一个历史学家的家庭,少年有家学渊源,诵古文及《尚书》、《春秋》等;青、中年时期的三次漫游增广了他的见闻,他也借机搜集了不少有关的遗事传闻,对他写作《史记》有直接帮助;开始写作《史记》“草创未就”之时遭李陵之祸,进而发愤著书,并最终完成了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2、关于《史记》其书。《史记》的体例;《史记》写作的目的;《史记》的历史观。

3、《史记》人物传记的思想内容。《史记》如何选择传主;《史记》如何写传主;《史记》人物传记的思想倾向性。

4、《史记》人物传记的历史真实性与文学的艺术性。

5、《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史记》叙事生动传神,描写富于形象性。在史实的基础上,常能通过取舍剪裁材料,突出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文章气势磅礴,又富于抒情色彩。并往往在书中借史事以舒写愤懑,倾注入自己的感慨。鲁迅先生曾盛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思考题:1、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写作的关系如何?

2、简论司马迁历史散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3、《史记》的论赞法和互见法如何表现

第三章 东汉的散文和辞赋(2学时)

1、班固和《汉书》。《汉书》的体例;《汉书》的思想及艺术成就;《史》、《汉》比较。

2、东汉的散文。

3、东汉的辞赋。

思考题:1、如何评价《汉书》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2、东汉时期有何著名的散文作家及作品?

3、东汉辞赋的概况如何?

第三章 汉乐府民歌(8学时)

1、关于乐府。乐府的机构及任务;乐府涵义的变迁。

2、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①表现富有阶层生活的作品;②反战作品;③表现农民与市民生活的作品;④表现爱情与家庭生活的作品。乐府民歌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作者大多身份地位不高,所以颇具有“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特征。诗中无论是写上层人的奢华,还是写下层人的窘况,均能以歌者本身的眼光去看,所以体现出鲜明的平民色彩和现实主义精神。

3、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题材多取资典型事件或某些场景;叙事诗的体制,富于戏剧性的独白和对话,具有一定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诗体形式自由,整散不拘,五言为主,夹以杂言;语言风格朴素自然。

思考题:1、乐府民歌的思想价值有何体现?

2、简论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

3、乐府民歌在诗体发展史上的意义如何?

第三章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4学时)

1、五言诗的起源。首先在汉代民歌中出现,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张衡、秦嘉、赵壹等都有五言诗作。五言诗比四言诗在言志状物方面更有优势,也更易于再现诗体韵律的抑扬顿挫之美。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它反映了东汉末年士人的离别相思之苦与仕途失意的苦闷感伤。它的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善于用平淡而优雅的语言表达深挚的感情。

古代文学常识,希望高手帮忙!!急啊。坐等!

【《孟子》文章特点】

《孟子》文章给人印象最深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这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投入自己设置的陷阱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陷阱,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第二个特点,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33篇,分为内、外、 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庄子的身 世不可确考,从《史记》本传和《庄子》一书的记述中,可以大略知道一些。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 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 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庄子人生就 是体认“道”的人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精 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 (《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 界(《大宗师》)。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 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 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文”(《寓言》)。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 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 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 “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 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 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 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 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 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个题句, 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 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 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 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 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 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 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 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 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 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 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 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 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 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北溟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逍遥游》)任公子垂钓,以五十头牛为 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期年钓得大鱼,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千里震 惊,浙江以东,苍梧以北之人,都饱食此鱼。(《外物》)宏伟壮观,惊心动魄, 写尽大之玄妙。杯水芥舟,朝菌蟪蛄(《逍遥游》),蜗角蛮触(《则阳》), 曲尽小之情状。而骷髅论道(《至乐》),罔两问影(《齐物论》),庄周梦蝶 (《养生主》),人物之间,物物之间,梦幻与现实之间,万物齐同,毫无界限, 想象奇特恣纵,伟大丰富,“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 要》第三篇“老庄”)

《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 (《艺概·文概》),是《庄子》的主要特征。南海之帝儵和北海之帝忽为了报 答中央之帝浑沌的款待之情,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想 象多么奇特大胆。这个故事耐人寻味地说明了“有为”之害。“颐隐于脐,肩高 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脾为胁”的畸形形象(《人间世》),怪诞而不 可思议,所要表达的是忘形免害、无用即大用的思想。《庄子》中奇幻的想象, 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他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充满批 判精神。蜗角之中,触氏、蛮氏相与争地,伏尸数万,旬有五日而后返(《则阳》), 想象夸张之奇,令人难以置信。而这正是战国时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 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曹商使秦,得车 百乘,得意忘形,刻画了不择手段,谋取利禄,追求荣华富贵的小人嘴脸。舐痔 破痈,正是对这种小人最为辛辣尖刻的讽刺(《列御寇》)。而像“儒以诗礼发 冢”(《外物》),对儒家诗礼的揶揄,也与圣知之法为大盗守的批判相一致 (《胠箧》)。“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有分数。”(《艺概·文概》) 《庄子》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其深沉情感迂回 曲折的流露。《庄子》作者尽管主张忘情寡欲,心斋坐忘,但也有强烈的个性与 感情。楚狂接舆歌中,表现出生于乱世的绝望和悲哀(《人间世》);匠石运斤 成风,流露了诤友惠子去世后,高山流水,无人再赏的孤独和寂寞(《徐无鬼》)。

《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諔诡的艺术境界,具有 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但《庄子》毕竟是哲理散文,和其他诸子说理文一样,属 于议论文。只是它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庄子》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 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 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而在论辩过程中,往往又表现出 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庄子站在相对主义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系列命题,如齐是非、 等寿夭、合同异等等,从形式逻辑上来说,都近于诡辩。《庄子》中一些比较纯 粹的议论文字,则注重逻辑推理,常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层层推论。但若 仔细考察其推论过程,在逻辑上并非十分严密。如《马蹄》、《骈拇》、《胠 箧》等篇,都以一个假言前提为基础开始论述,但这些假言前提与推导出的结论, 事实上并无必然的联系。《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 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如《逍遥游》末两段,庄子与 惠子辩有用无用,均为寓言。惠子先说大瓠“无用”,庄子认为他是拙于用大, 又在寓言中再套寓言,以“不龟手之药”,说明“所用之异”,无用即为有用。 惠子再以大樗为例,说明庄子之言“大而无用”,庄子以狸牲跳梁,死于网罟为 例,说明汲汲追求有用之害,然后是一段抒情意味十分浓厚的结束语: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 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因苦哉?

不仅回答了惠子的“无用”之辩,而且十分形象,情感浓郁地描述出全篇所 追求的心灵自由,精神无待的至人境界,真是得鱼忘筌,大辩不言。这样的辩论, 超越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进入了“无言无意之域”。正因为这样,庄子哲学充满 了诗意。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 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 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昭昧詹言》卷十二)庄 子的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 如《齐物论》写大风: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 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 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譹者、穾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 喁。泠风得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而像《逍遥游》末段那样的文字,简直就是 抒情诗。

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法家的创立者。《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秦王嬴政所赏识,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其效力。韩非在秦国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姚贾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终因他是韩国宗室,未得信任,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

韩非虽死,自杀于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 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韩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未尽”,“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韩非子 定法》)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 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韩非的“术”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了发展。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 “重罚”。

尤可称道的是,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 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非认为,光有法和术还不行,必须有“势”做保证。“势”,即权势,政权。他赞赏慎到所说的“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难者》),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的论点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7 上午 10:12:11

    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

  • avatar
    访客 2022-07-17 上午 01:22:14

    通鉴》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七、人的称谓(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