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中国足球目前的现状
- 2、中国足球的现状
- 3、中国足球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中国足球目前的现状
中国足球1992年就踏上了职业化发展道路,是中国体育市场化改革的先锋军和探路者。但16年过去了,中国足球的竞技水平反而每况愈下,另外,职业联赛中假球、黑哨、赌球等丑闻不断,联赛形象越来越差,球迷数量大幅萎缩,后备人才培养乏力,许多俱乐部难以为继。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足球沦落到如此境地,并不是因为职业化改革本身造成的,而是因为职业化改革不彻底、改革半途而废所致,其中,管理体制的弊端是中国足球停滞不前的主因。
运动成绩与社会形象皆创历史最差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是在国家经济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1992年在北京红山口召开的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决定把足球推向社会,走市场化发展道路。主要有两点:一是推进各级足球协会实体化建设,对足球运动实行协会化管理;其次是建设职业足球俱乐部,走职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经过两年筹备,“中国足球甲A联赛”于1994年问世,开启了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先河。
但十几年之后,中国足球在职业联赛、国家队成绩和青少年培养这三个最能反映一个国家足球整体水平的方面都出现严重滑坡。特别是今年,北京奥运会上,未能小组出线的男足国奥队输球又输人,女足则未能进入四强;男足国家队连续第二次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上未能进入十强赛;10月初进行的亚洲少年锦标赛上,历史上曾两次夺冠的中国队未能晋级8强,创造10年来的最差战绩。11月初,中国青年队在亚青赛上战绩不佳,无缘明年的世青赛。“四大皆空”导致人们不满和问责。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经营惨淡。武汉体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专家2007年进行的《中超联赛观众足球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显示,中国足球球迷不少,但中超球迷很少,比赛水平不高、黑哨假球多、场外丑闻多是影响民众不爱观看中超赛事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足球青少年后备力量在急剧萎缩。中国足协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990年至1995年间,我国注册青少年足球的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65万人,2000年至2005年急剧下降到18万人,目前数据库中只有3万多人。2000年前后,全国有足球学校400多所,目前仅剩70多所,且普遍经营困难。同时,青少年足球人才质量也不断下降,各地球队出现选材难。
错不在改革,错在改革不彻底
中国足球的尴尬现状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非议,甚至有人对职业化改革本身提出质疑。对此,有关专家认为,中国足球当初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定位并没有错,目前面临的问题只能靠继续推进改革去解决,而绝不能回到以前的专业体制上去。
国家体委原主任伍绍祖认为,经过多年的职业化试点改革,足球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功,其中最大的成功就是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改革道路,通过职业化改革,足球运动从原来政府包干投入走上了一条产业化发展道路,足球改革的成绩是不容抹杀的。目前遇到的问题不是改革方向和目标定位的问题,而是改革过程中具体的实施策略、操作措施等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因此一定要把改革坚持下去。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熊晓正表示,现在有一种设想是让足球联赛退回到专业队,认为职业联赛改革步伐太快了,这种说法是不现实的,一旦足球由地方政府来投资举办,必然导致更大面积的萎缩,因为集体项目不容易出成绩,地方政府就没有动力,我们以前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熊晓正说,足球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找一条不同于专业体制的道路,如果从这个目标来说,足球改革应该说是成功的。第一,搭起了职业联赛的架子,按照现代足球模式来运行;第二,俱乐部参与投入后,足球的基本规模扩大了,人数、球队增多了,减少了对政府的依赖。他认为,足球联赛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出现辉煌,目前出现问题是改革不彻底造成的,没有按照当时的改革思路继续走下去。
按照行政管理的方式管理市场化的职业足球是中国足球落后的根源
熊晓正认为,中国足球目前面临的矛盾是体制冲突,仍然按照行政管理的方式管理市场化的职业足球,而没有按照市场模式去管理,“用旧的模式去管理新的东西,这怎么可能搞好呢?”
曾任中超联赛委员会秘书长的郎效农在其博客中提出,中国足协最初成立时设定的章程已符合国际足联的基本要求,并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协会章程较为接近,如果该章程能够得以较好落实,我国足球运动就能较为顺利地走上法制化、制度化和民主化的进程。但1997年,国家体委出台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制度,足球运动管理中心集决策与执行机构于一身,因而实质上取代了中国足协会员代表大会和执行委员会的职能。这一变革的结果是,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往往以行政手段强制管理和干预已经社会化、市场化和职业化发展的足球运动,从而引发出重重矛盾和混乱。具体表现在足球管理者急功近利地片面维护极具争议的国字号球队长期集训制度,随意改变联赛赛制、升降级制度和竞赛日程,忽视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建设和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等长远性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郎效农说:“如果中国足球的管理体制没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质的发展和进步,仅仅靠走马灯般地变换掌门,永远不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更大的希望。”
中国足球的现状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同年美国世界杯举行。职业化之初,中国足球涌现了不同技战术打法的流派,也造就了几支风格迥异的强队。广州小、快、灵,上海抢、逼、围,北京国安的工体不败,大连万达的江湖霸主地位。职业联赛的欣欣向荣,也带动了中国足球水平的整体提高。1994-2002三届世界杯周期,国足的表现至少在亚洲也是准一流,2002年受惠于日韩作为东道主直接取得世界杯决赛圈资格的有利条件,中国男足历史性杀入世界杯决赛圈。同时期的女足,也保持了世界一流强队的风采,女足世界杯亚军,奥运会女足亚军,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足球这种职业化是很不彻底的,足协是在体育总局之内的体制,导致了官僚思想横行,外行管理内行,因此中国足球黄赌毒逐渐蔓延,尤其以低级别联赛更甚,甲B变成“假B”,中国足球失去了群众基础,加上国家队成绩为重的本末倒置的指导思想,2002-2012期间,中国足球每况愈下,男足居然能够1:5输给泰国,以前泰国这样的球队,就是一顿高空轰炸很容易摆平。女足联世界杯正赛都失掉资格。这是中国足球进入最低潮的时期。
痛定思痛,中国足球人也在反思,14-15年制定执行了足球改革方案,重新重视足球基础,重视校园足球,重视足球群众基础的培养,重视联赛。中国足球上升势头喜人,男足在15年亚洲杯小组赛全胜,对最后的冠军东道主的比赛,虽然输了,但是显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作为球迷还是满意的。女足也重新进入世界杯正赛,第一场仅仅是补时争议点球输给了东道主加拿大队。用一句老球迷的名言评价对中国足球的感情“胜也爱你,败也爱你,不拼不爱你”。中国足球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涅槃重生的阶段,期待更好的表现。
中国足球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中国足球的现状:
1.国家队。
国家队的问题和现状是很明显的,有人才而出不了成绩,花了大价钱请了洋教练,却得不到应有的结果。
那么首先得问责的是教练组,卡马乔在临场指挥上的能力暂且不论,但为何每次的局势都会处于下风?排除了球员的能力问题之外,就只能归结于对于对手的研究和自己原本的战术安排有重大的失误和纰漏。那么,为何卡马乔上任了这么久,这个问题仍未得到改观?这才是耐人寻味的问题。
我从来都不认为我们国家的足球运动员会比南亚和西亚的球员差,缺失的战术执行力在这几年球市的逐渐复兴和高水平外教入主中超后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所以现在国足的战绩根本不能看,最大的问题在于卡马乔。
当然,这背后还会连带出很多没摆在台面上的问题,例如球霸的存在,恒大帮和其余球员的摩擦问题等。
2.俱乐部。
这阵子我都在走访各支中甲和中乙的俱乐部,对我个人而言,他们的现状才能够真正代表中国俱乐部的生存现状。
中国的足球俱乐部里面,我们排除几支外表光鲜死命砸钱的俱乐部之外,其他的俱乐部大抵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私人性质的俱乐部,多见于中甲和中乙,恒大属于这种;一种是当地政府有安插国有企业进行注资和扶持的,多见于成立时间超过10年的俱乐部,中超的大部分俱乐部都是如此。
当政府对俱乐部直接控股的时候,俱乐部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当一支球队完全被一家企业独资收购之后,他与之前的俱乐部在法律上还有没任何关系?
那么,问题就来了。
每一个俱乐部都是一个坑,在接受除了政府之外的注资时,俱乐部的欠款是没有对外公布的。
例如深圳红钻。万宏伟在接受深圳红钻之时只是想让利用这支俱乐部来给自己的投资公司在市政府的层面上争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当时收购了俱乐部的全部股份。后来开始进入到漫长的打官司的流程,为得就是把俱乐部之前的欠款与自己摆脱干净。但遗憾的是,他一场都没打赢……在万宏伟接手深圳的这几年,他已经陆续投入了一亿以上的资金,而红钻现在还在中甲。
说起红钻在中甲这个事儿,还能扯出俱乐部的另一个问题。
万宏伟本人是不希望红钻重回中超的,他只希望俱乐部能不死就好了。但是深圳市政府不同意,政府层面上希望深圳足球能重回巅峰,作为城市的一个体育标杆。这就涉及到政府和私人独资俱乐部之间的博弈了。这些并不能从90分钟的比赛中看出来的事儿,才是真正杀死中国俱乐部的症结。
再接着就是俱乐部的欠薪问题。基本上,除了绝少数的俱乐部,现在的中国足球俱乐部都正在欠薪或者曾经欠过薪。而球员对此是敢怒不敢言的,回头连球都踢不上了还被圈子内封杀,那就真的是个坑了。
所以,归结起来,俱乐部的问题一句话可以概括:后台都有钱,但都不用在这上。
3.青训。
中国足球的青训是不成体系的,或者说,是不能算作青训的。当然,这之中并不包括根宝足球学校,老爷子是真正爱足球的人,在这里表示致敬。
中国足球的青训分为几大块:体校、足球学校、私人教练(此处欢迎补充)
体校是属于政府办校。
足球学校则成分较为复杂,政府有开设,也有不少是俱乐部开设,还有根宝足球学校这样的私人性质的学校。
私人教练则多是在足球场地上开设的课程,执教教练多为C级教练,但会有一个A级教练压阵。
这里单独说一说足校。
大连的同学们感受应该很深,毅腾、顺发、三德之类的足球学校曾经在大连遍地开花,在中国足球市场化刚刚起来的那个年代,足球学校就像技校一样随处可见。
这些足校直接杀死了曾经在全国各地都开展地很火热的小学联赛、中学联赛、英东杯这样的比赛,从最根本上将足球的实力分为了三六九等。这些其实并没有错,错得是在他们出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这样的青少年联赛,从根本上抹杀了一部分的足球人口。
但是为什么这些足校突然在21世纪的时候一瞬间全部坍塌了呢?
还是因为钱。无法保证充足的生源的情况下,只能不断提高赞助费和学费,与足球装备商合伙分成,让学生穿上昂贵的足球鞋。这时候,足球成了贵族运动。
这就是中国青训的最根本最根本的问题。
中国的足球,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项贵族运动。
哪怕在现在,依然如此。
中国足球市场化的偏差让他们在足球的推广本质上发生了质的变化。
那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的良莠不齐青黄不接的问题,在这种大环境下,是相当正常的。
4.球员。
排除了几家豪门俱乐部,绝大多数俱乐部的球员待遇都相当得差。
曾经有好事的媒体将中超的球员收入分为了四个档次,大概是这样的。
中超顶级球员,收入在200万至300万之间。
各个球队的主力球员,收入在50万至120万之间。
各个球队的替补球员,收入在10万至50万之间。
年轻球员,收入在10万以下。
这是中超的球员,那么中甲和中乙呢?青年队呢?
可想而知,他们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那么养活不了自己,还继续踢球,怎么办?
踢假球。
能进入四强;男足国家队连续第二次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上未能进入十强赛;10月初进行的亚洲少年锦标赛上,历史上曾两次夺冠的中国队未能晋级8强,创造10年来的最差战绩。11月初,中国青年队在亚青赛上战绩不佳,无缘明年的世青赛。“四大皆空”导致人们不满和问责。 中国足球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