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常识教案有趣的影子_小班教案有趣的影子

hacker|
149

文章目录:

中班有趣的光和影教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能准确地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问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知道太阳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体、光源、反射面三个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钟表与日晷对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问的工具等。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

难点: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前,教师在户外选定地点,放置一个大钟表和调置好的日晷。请幼儿猜测:假如上午9点,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儿?不同时问,太阳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2、验证9点影子的位置。

参加活动的幼儿每人负责画一个时问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记录时间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点开始,请一幼儿选定面向太阳的方向站立,便于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再请一名幼儿把他的影子画下来。引导幼儿观察人、太阳、影子的位置,特别是人与影子的连接点。

3、根据9点的影子,再次猜测。

“10点影子会出现在哪儿,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逐渐变大)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思考,然后进行验证。

4、11点影子在哪儿。

同样方法猜测、验证。然后通过三次影子的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影子越小,反之,与之相反。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5、12点的影子在哪儿。

做完11点影子的记录后,引导幼儿猜测12点的影子会在哪儿。(人的正背后)。

6、猜测下午的影子在哪儿。

记录12点影子的时候,请幼儿再次猜测推断下午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又由小逐渐变大,而且左右影子对称)然后逐一进行验证。

7、根据记录结果,幼儿自己总结规律。

记录完影子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结果,自己总结出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太阳越高,影子越小;太阳与人重叠时,影子最小。而且还发现了9点与15点的影子一样大、10点与14点的影子一样大、11点与13点的影子一样大,左右对称。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一整天谈论的话题都是影子,总是提醒老师:“范老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

活动前,当教师提出“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都说自己是正确的。正因为答案出现的分歧比较大,想实验的愿望就越强烈,都想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9点影子出现时,大家都惊讶了,“啊!原来影子在这呀!”在猜测10点影子时,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断出下一个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争议。12点时,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测,“以后影子是什么样?”有人说长,有人说短,王郡桐小朋友说:“1点时你不就知道了吗”。中午1点我请没睡的i名幼儿上楼画了影子。起床后,周岐伤心地哭了,“老师,为什么不叫我?”当大家看到1点的影子后,一下推断出以后每个时间段影子的位置了。

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每隔一小时,孩子们就画一次影子。记录全过程后,不用老师做任何讲解,孩子们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结论:上午9点影子最大,以后越来越小。中午12点,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点后影子逐渐变大。也就是说,随着太阳(光源)位置的变化,影子也在变化着,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则相反。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很清晰地表达了这一变化规律。

[NextPage]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教师的观察很重要,只有教师敏锐的观察,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东西。做操时,教师观察到了一名幼儿玩手影,从而生成了主题活动;玩踩影子游戏时,观察到了每个幼儿发现的秘密,从而生成了多个探究点(大小影子、不同反射面的影子、两个物体变成一个影子等);从画影子中,观察到了幼儿对太阳、人、影子的模糊认识,从而引发了下一个活动——太阳、人、影子及日晷,使幼儿清楚地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后又发现了幼儿对影子大小的兴趣,从而又引发了在实验室探究影子变大变小的活动。总之,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2、活动中的不足:

教师的提问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只是表面性的提问,例如,“9点的影子在哪儿?”“10点的影子在哪儿?”同时,每小节活动之后及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进行总结性的提升。

主要内容:

1、“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并通过踩影子活动把个人的兴趣点激发成全班幼儿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一系列活动,如日晷、彩色影子等。

2、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向。活动的开始主要以幼儿的表现为依据,收集幼儿的信息如踩影子时,幼儿发现了重叠的影子、弯曲的影子等),然后逐一设计活动,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3、每次活动幼儿都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帮助幼儿提升认知水平,不能使幼儿从经验水平上升为概念水平。

综合评析:

在人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大小、位置会有什么变化?画自己的“日晷”成为加深幼儿对此问题认识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当老师第一次让幼儿猜“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而且幼儿都认为自己正确;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猜想与验证,幼儿逐渐地发现了太阳位置与影子大小、位置的关系。

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一整天谈论的话题就是影子;总是提醒教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也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周岐因中午没有叫他上楼画影子,伤心地哭,看来幼儿确实喜欢这一活动。

在呈现个人反思与小组合作反思中,有一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光和影”是一个系列活动(主题活动),反思是呈现对其中一个活动有效性的反思,还是对系列活动之间关系逻辑性的反思?由于,经常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因此无论是个人反思还是小组合作反思都显得有些杂乱。建议:对于这样的系列活动,可以沿着活动的有效性与活动问的逻辑性(系统性)两条线展开不同层面的反思,以帮助教师更清晰系列活动到底应该怎么搞。

幼儿园中班教案阳光下的影子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通过画影子,观察太阳与影子的关系,了解影子变化的原因。

【活动准备】

1、幻灯机(或手电筒)、不透光的各种物体。

2、粉笔、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带领幼儿散步,找影子。请幼儿观察什么地方有影子,什么地方没有影子,发现了什么东西的影子?

1、室内谈话:幼儿漫谈散步时的发现。

小结:太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没有影子。

2、小实验:影子的产生。

(1)打开幻灯机(或手电筒),将光投到墙上,问幼儿:墙上有影子吗?

(2)将玩具狗挡住光线,问幼儿: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玩具狗挡住了光线,所以出现了影子)

(3)将幻灯机(或手电筒)关掉,问幼儿: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小结:影子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要有光,二要有不透光的物体。光照在不透光的物体上,就会出现影子。

3、试一试:让每位幼儿拿一件玩具到室外阳光下做游戏。

a:把玩具的影子找出来(把玩具放在阳光下)

b:把玩具的影子藏起来(把玩具放在阴暗处)

c:幼儿自由交流游戏的方法与结果。

二、游戏:踩影子

1、幼儿在阳光下自由活动,观察自己的影子,找出规律:人动,影子动;人停,影子停;影子跟着人。

2、教师在阳光下跑,让幼儿踩教师的影子。教师可变换方向,站起或蹲下,引导幼儿注意影子的变化,控制幼儿的活动量。

3、幼儿两人一组,互相踩对方的影子。

三、美术活动:画影子(时间:上午)

1、两位教师示范,站在阳光下(面向一定方位)互相将对方的轮廓用粉笔描画下来。(提醒幼儿:下午,我们将站在原地,再画一次影子,看看有什么变化,你们愿意试试吗?)

2、幼儿两人一组。互画影子,先画小朋友现在所在的位置,做上自己知道的记号。

【活动延伸】

1、下午四时左右,再组织幼儿画一次影子。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影子变了吗?为什么会变?

小结:太阳在动,影子也随着移动。太阳在这边,影子总是在那边。(也可让幼儿比较早晚的影子与中午的影子的不同)。

2、上述各项活动,可以让幼儿重复进行,进一步深入观察、了解影子,理解各种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班蝴蝶和影子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光和影子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探索、发现和游戏的乐趣。

 2、初步知道影子的特征,初步了解物体大小与影子大小有关、有光的地方就有物体的影子,影子会随着物体移动。

 3、能用粉笔沿影子边缘把某一物体的影子描画下来。

 4、能大胆向老师、同伴介绍自己描画的影子。

 活动准备

 1、有太阳的晴朗天气。

 2、小兔、小鸡、鱼、蝴蝶、水杯、红旗、棒棒糖等各种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物品或动物形象标志硬纸卡片每幼儿一个(标志如头饰大小)。

 3、粉笔若干。

 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起幼儿对影子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组织幼儿到操场上手拉手围成圆圈,老师唱《影子》歌曲,师幼一起围着圆圈走。

 2、师幼对话,引导发现地上的影子。

 师:歌曲中的好朋友是谁呀?

 幼:人影;影子。

 师:地上的影子都是谁的呀?

 幼:我的;小朋友的;我们的。

 师:影子有很多秘密,比如,影子是怎样的、影子有没有漂亮的颜色、什么地方有影子等等,你们想知道影子的秘密吗?

 (二)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

 1、引导观察影子的特征。

 师: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影子是怎么样的。(师引导幼儿看地上的影子)

 幼:黑黑的。

 师:小朋友,你们的衣服有颜色吗?再看看影子的衣服有颜色吗?

 幼:影子没有漂亮的颜色;小朋友的衣服有颜色,影子的衣服黑色。

 师:影子的样子像什么?

 幼:像人;像小朋友。

 师:我们看见的人的影子上有些什么?

 幼:有头;有身体;有两只手;有两条腿;有耳朵。

 师:小朋友,我们再看看老师和小朋友的影子,你们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老师的影子高;小朋友影子矮;老师的影子大;小朋友影子小。

大班科学探索领域影子变变变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日照的时间有关。

 2、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粉笔。

 活动过程:

 1、有趣的影子:

 带领幼儿到操场,播放欢快的节奏感强的音乐,鼓励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大胆、随意地在阳光下做出夸张、有趣的动作,并注意地上影子的变化。

 2、滑稽的影子:

 音乐声突然停止,幼儿保持原来动作不变,另一幼儿用粉笔把他的影子描绘在地上,并把当时的钟点数标注在影子旁边。

 3、会变的影子:

 (1)记录时间大约2小时左右,请幼儿站在原处再次做原来的动作,请另一幼儿选用另一种颜色的粉笔在地上描绘现在的影子,比较观察其中的变化。

 (2)活动进行若干次。比较若干次活动的结果,重点观察影子的位置的变化:

 ——“为什么影子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中班《会跳舞的影子》主题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影子,画影子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今天我们准备了不一样的材料,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展开 1、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教师: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课件:图片-树林影子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课件:图片-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2、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 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3、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4、趣味练习:找影子 观察图片中的影子,都是谁的影子呢?用剪纸把它贴出来。 三、结束 趣味练习:画影子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2 下午 03:07:30

    大小之间的关系。 2、能准确地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问的关系。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知道太阳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体、光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