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电影战争常识错误_反映长津湖战役的电影

hacker|
104

文章目录:

你如何看待陈凯歌人民日报撰文谈电影长津湖这件事?

10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陈凯歌写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把人物写好戏才有底气》。在这篇文章当中,陈凯歌主要谈论了电影《长津湖》,并且表示电影《长津湖》的拍摄展示了中国电影的能力与水平,提升了中国电影的能力。陈凯歌认为创作一个作品首先要将作品当中的角色创作好,只有有了丰富的角色,才能够有底气去描述这些人物所发生的事情。

大胆的尝试

在这篇文章当中陈凯歌还讲述了一些拍摄期间遇到的困难,其实这个作品在2019年的时候就已经计划开拍了,可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这个计划不得不耽搁下来。在2020年这个剧组重新组织了起来,分为三个制作组同时拍摄。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而这一次的尝试也非常的成功,这是中国电影向前迈的一大步,所以《长津湖》这个电影确实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尝试。

鲜明的角色

《长津湖》这个电影之所以能够给大家带来如此优秀的观感,是因为在这个作品当中所有人都付出了全部的努力,而且这个作品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大制作。这个作品的工作人员巅峰达到了7000名,一个有着7000名工作人员的剧组这是让人难以忽略的。看过这个作品的网友应该都发现《长津湖》这个电影当中有很多非常鲜明的角色,也正是因为这些鲜明的角色,才能够吸引这么多网友的观看。

中国电影的大进步

导演在每一个角色身上都花费了很大的功夫,将这些角色的个性体现了出来,大家能够看到角色身上的个性之后就会不自然的去关注这个角色背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这一次《长津湖》的拍摄给很多网友都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同时这个影视作品也受到了很多国外人员的夸赞,由此可见这确实是中国电影的一大进步。

电影《长津湖》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疫情之后,我只去过两次电影院。一次是看《金刚川》一次是看《长津湖》实话实讲,《长津湖》的观影感受要比金刚川好至少一个段位。《长津湖》是一部有点费眼睛和费嗓子的电影。我从影片开头伍千里抱着兄长的骨灰归乡一个头重重磕在船板上,就红了眼睛,看到志愿军战士在石头堆上被美军飞行员当作赌钱的靶子肆意轰炸取乐,我恨呐!我感到屈辱极了!我们有多少志愿军战士还没有来得及在现场上与敌人正面交锋,就这样白白牺牲了。几架飞机,对我军来说就是肆意收割生命的死神。想想即使七十年后的今天,那些电影里出现的美国军舰,依然能够威胁着我们,阻止我们完成统一大业,何其屈辱……整部电影三个小时,一气呵成,没有一个让人出戏的镜头,我几度哽咽,几度落泪,看完以后嗓子又肿又疼……因为我的爷爷也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透过荧幕,我感觉那身黄色军服映衬下的脸庞,既让人觉得亲切,又让人觉得心疼,我仿佛在那些战士当中看到了爷爷的身影。小的时候,每逢过年过节回老家,爷爷就拉着我讲他在战争时期的故事,但那个时候我太小了,比较贪玩,而且因为我本身也对军事不太感兴趣,不像大多数男孩子喜欢研究枪炮坦克什么的。所以不喜欢听他那些“老掉牙”的故事。爷爷1942年参军,最初跟着华国峰的部队打游击战,负责情报输送工作。1945年到1947,爷爷在贺龙部队任事务长,同时在贺龙中学上学,边读书边打扙。1947年,延安需要青年干部,爷爷终于跟随部队东渡黄河来到了共产主义圣地延安,之后又参与了解放大西北以及解放东北三省的战役。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爷爷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我听我爸说贺龙元帅还给我爷爷写过信,后来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一些敏感的东西都被不敢保存,最后只能付之一炬。我唯一知道的就是爷爷在朝鲜战场上被美国人的炮弹打伤,是朝鲜人民救了他一命。其余的,爷爷参加过那些战疫,部队番号,到过那些地方,有没有见过哪些大人物?有过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我全然不知。现在我想知道,却再也不会有人讲给我听了……每每想起爷爷想要分享属于他的青春岁月,却无人愿闻听的时候,我就倍感内疚。我志愿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誓以坚强的意志,排山倒海,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仇恨在心,刺刀在手,完成一切战斗任务,彻底消灭美帝侵略军,为保卫祖国,保卫亚洲和平,保卫世界和平而战斗到底!——志愿军誓词爷爷用过的文件包和粮食袋原来爷爷和雷公一样也是炮兵排长说回到《长津湖》这部电影没有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去宣扬主旋律。去刻画大人物,而是透过七连穿插连的战斗故事去窥视整个长津湖战役。有一个贯穿影片的小细节就是伍千里从头到尾提了好几回的“盖房子”。可见一个房子,一个家,就是中国人骨子里最质朴的情感归宿。几十万老百姓的儿子说上战场就上战场,是因为毛主席赶跑了土豪劣绅,给人民分土地,让人民有饭吃。为了不让下一代人打仗,为了不让下一代人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这就是支撑他们战斗的质朴信念。之前知乎上有一个问题问为什么美国军人那么容易战后创伤,需要心理治疗。而解放军却不需要。那是因为我们的军队始终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黄建新导演有一句话说的很对,能把长津湖拍成电影,是他们这一代电影人的荣耀。我们明明有那么多真实的保卫国家,保卫世界和平的英雄故事可以讲,有什么理由要让下一代继续去看欧美,日本的那些虚构出来的英雄故事呢?我们国家就应该多一些这样的影片,多一些这样的宣传。《长津湖》预售仅一个亿,今天我去电影院看的这个场次,也仅有两个观众。知乎上的讨论只有400多个回答。热度远不如一些“大片”……即使抛开国籍立场,《长津湖》本身也是一部特别优秀的影片。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终究有一天都会长眠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没有了当事人的亲口诉说,我们依靠什么来让一零后,二零后提起对历史的兴趣?去主动了解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怎么来的?希望这个国庆假期,有更多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去观看《长津湖》(观影提示:有血腥镜头,建议五六年级以上观看。)

《长津湖》:当时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为什么影片中没出现一个朝鲜军民?

因为长津湖战役史实就没有。那些拿审核说事的,去你的吧,《三八线》不仅有朝鲜地方同志,还有南朝鲜特务,咋过的审核?史实上,长津水库附近地区是朝鲜半岛最为苦寒之处,也是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1950年这里冬季白天最高气温只有零下20度,晚上能掉到零下50度,日均气温大约零下30度,比西伯利亚还极端。这种鬼地方地方能住几个人脚后跟都想象得到。

《长津湖》剧情主要展现的是志愿军人物和故事,以点带面

突出了战场的残酷,所以没有必要交代故事的全部背景,如果交代反而会破坏大环境+小格局的基本框架。长津湖所处的战场在东线,属于人迹罕至的地区,本来就没有什么人,如果引入反而会引起观众对常理的怀疑。当时战场的条件恶劣,冬季平均温度在零下三十度,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民众根本不了解也不太支持我们志愿军,所以加上这个桥段也没有实际意义,反而显得赘余。朝鲜军在志愿军投入战场前就已经被打散了,没有完整建制,无法配合作战。

谁没事愿意跑到青藏高原大雪山里,来一次荷枪实弹的“旅游”体验?

谁没事,在零下40-50℃的大冷天,跑到青藏高原大雪山里,来一场真枪实弹的“沉浸式体验”?如果不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后世子孙的安宁生活,你愿意去吗?相信99.99%的人都不愿意去。将这样的情况放到朝鲜军民身上,也是相同的结果。就拿国庆假期北京等北方地区,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气温骤然下降来说,很多来北京旅游的人在小红书吐槽,以后都不来北京了,太冷了。而我在北京生活了三年也冷得不要不要的,要知道现在才10℃左右,就很多人受不了,可想而知《长津湖》战役的艰难程度。非常人难以忍受。

因为朝鲜的地形

朝鲜在东线有一个巨大的狼林山脉,这个狼林山脉基本上没有人烟,也就是说长津湖战场基本上是没有人烟的”。《长津湖》不是全景式、历史交代的电影,而是跟着人物走的。就像兰晓龙曾经说过的,剧本写的是人物,要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东线的地理环境很恶劣,导致人烟稀少。中国志愿军和朝鲜军民语言不通,沟通上存在极大的困难。那一年是朝鲜50年难得一见的严冬,气温最低达到了零下四十度以下,严酷的气候条件导致人迹罕至。

3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下午 01:32:28

    是没有人烟的”。《长津湖》不是全景式、历史交代的电影,而是跟着人物走的。就像兰晓龙曾经说过的,剧本写的是人物,要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东线的地理环境很恶劣,导致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上午 07:41:03

    只有零下20度,晚上能掉到零下50度,日均气温大约零下30度,比西伯利亚还极端。这种鬼地方地方能住几个人脚后跟都想象得到。《长津湖》剧情主要展现的是志愿军人物和故事,以点带面突出了战场的残酷,所以没有必要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上午 07:53:15

    东线有一个巨大的狼林山脉,这个狼林山脉基本上没有人烟,也就是说长津湖战场基本上是没有人烟的”。《长津湖》不是全景式、历史交代的电影,而是跟着人物走的。就像兰晓龙曾经说过的,剧本写的是人物,要重点突出,不必面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