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现代贴片机产品的基本常识_贴片机生产是什么产品

hacker|
98

文章目录:

贴片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SMT工艺入门

表面安装技术,简称SMT,作为新一代电子装联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SMT产品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耐振动、抗冲击,高频特性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SMT在电路板装联工艺中已占据了领先地位。

典型的表面贴装工艺分为三步:施加焊锡膏----贴装元器件-----回流焊接

第一步:施加焊锡膏

其目的是将适量的焊膏均匀的施加在PCB的焊盘上,以保证贴片元器件与PCB相对应的焊盘在回流焊接时,达到良好的电器连接,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焊膏是由合金粉末、糊状焊剂和一些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具有一定黏性和良好触便特性的膏状体。常温下,由于焊膏具有一定的黏性,可将电子元器件粘贴在PCB的焊盘上,在倾斜角度不是太大,也没有外力碰撞的情况下,一般元件是不会移动的,当焊膏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焊膏中的合金粉末熔融再流动,液体焊料浸润元器件的焊端与PCB焊盘,冷却后元器件的焊端与焊盘被焊料互联在一起,形成电气与机械相连接的焊点。

焊膏是由专用设备施加在焊盘上,其设备有:

全自动印刷机、半自动印刷机、手动印刷台、半自动焊膏分配器等。

施加方法 适用情况 优 点 缺 点

机器印刷 批量较大,供货周期较紧,经费足够 大批量生产、生产效率高 使用工序复杂、投资较大

手动印刷 中小批量生产,产品研发 操作简便、成本较低 需人工手动定位、无法进行大批量生产

手动滴涂 普通线路板的研发,修补焊盘焊膏 无须辅助设备,即可研发生产 只适用于焊盘间距在0.6mm以上元件滴涂

第二步:贴装元器件

本工序是用贴装机或手工将片式元器件准确的贴装到印好焊膏或贴片胶的PCB表面相应的位置。

贴装方法有二种,其对比如下:

施加方法 适用情况 优 点 缺 点

机器贴装 批量较大,供货周期紧 适合大批量生产 使用工序复杂,投资较大

手动贴装 中小批量生产,产品研发 操作简便,成本较低 生产效率须依操作的人员的熟练程度

人工手动贴装主要工具:真空吸笔、镊子、IC吸放对准器、低倍体视显微镜或放大镜等。

第三步:回流焊接

回流焊是英文Reflow Soldring的直译,是通过重新熔化预先分配到印制板焊盘上的膏装软钎焊料,实现表面组装元器件焊端或引脚与印制板焊盘之间机械与电气连接的软钎焊。

从SMT温度特性曲线(见图)分析回流焊的原理。首先PCB进入140℃~160℃的预热温区时,焊膏中的溶剂、气体蒸发掉,同时,焊膏中的助焊剂润湿焊盘、元器件焊端和引脚,焊膏软化、塌落,覆盖了焊盘,将焊盘、元器件引脚与氧气隔离;并使表贴元件得到充分的预热,接着进入焊接区时,温度以每秒2-3℃国际标准升温速率迅速上升使焊膏达到熔化状态,液态焊锡在PCB的焊盘、元器件焊端和引脚润湿、扩散、漫流和回流混合在焊接界面上生成金属化合物,形成焊锡接点;最后PCB进入冷却区使焊点凝固。

回流焊方法介绍:

机器种类 加热方式 优点 缺点

红外回流焊 辐射传导 热效率高,温度陡度大,易控制温度曲线,双面焊时PCB上下温度易控制。 有阴影效应,温度不均匀、容易造成元件或PCB局部烧坏

热风回流焊 对流传导 温度均匀、焊接质量好。 温度梯度不易控制

强制热风回流焊 红外热风混合加热 结合红外和热风炉的优点,在产品焊接时,可得到优良的焊接效果

强制热风回流焊,根据其生产能力又分为两种:

机器种类 适用情况 优点 缺点

温区式设备 大批量生产 适合大批量生产 PCB板放置在走带上,要顺序经过若干固定温区,温区过少会存在温度跳变现象,不适合高密度组装板的焊接。而且体积庞大,耗电高。

无温区小型台式设备 中小批量生产快速研发 在一个固定空间内,温度按设定条件随时间变化,操作简便,特别适合BGA QFP PLCC。可对有缺陷表贴元件(特别是大元件)进行返修 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由于回流焊工艺有"再流动"及"自定位效应"的特点,使回流焊工艺对贴装精度要求比较宽松,比较容易实现焊接的高度自动化与高速度。同时也正因为再流动及自定位效应的特点,回流焊工艺对焊盘设计、元器件标准化、元器件端头与印制板质量、焊料质量以及工艺参数的设置有更严格的要求。

清洗是利用物理作用、化学反应去除被清洗物表面的污染物、杂质的过程。无论是采用溶剂清洗或水清洗,都要经过表面润湿、溶解、乳化作用、皂化作用等,并通过施加不同方式的机械力将污物从表面组装板表面剥离下来,然后漂洗或冲洗干净,最后吹干、烘干或自然干燥。

回流焊作为SMT生产中的关键工序,合理的温度曲线设置是保证回流焊质量的关键。不恰当的温度曲线会使PCB板出现焊接不全、虚焊、元件翘立、焊锡球过多等焊接缺陷,影响产品质量。

SMT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技术,其涉及范围包括基板、设计、设备、元器件、组装工艺、生产辅料和管理等。SMT设备和SMT工艺对操作现场要求电压要稳定,要防止电磁干扰,要防静电,要有良好的照明和废气排放设施,对操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等都有专门要求,操作人员也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

转:

smt贴片机基本操作?

一、贴装前准备

首先,smt贴片机需进行贴装前的相关准备,例如,准备相关产品工艺文件、根据产品工艺文件的贴装明细表料、按元器件的规格及类型选择遁合的供料器……等等。

二、smt贴片机开机

按照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开机,开机时要注意检查贴片机的气压是否达到设备要求,并打开伺服,将贴片机所有轴回到源点位置。并根据PCB的宽度,调整贴片机的导轨宽度,导轨宽度应大于PCB宽度Imm左右,并保证PCB在导轨上滑动自如。

三、在线编程

在线编程是在贴片机上人工输入拾片和贴片程序的过程。对于已经完成离线编程的产品,可直接调出产品程序,对于没有CAD坐标文件的产品,可采用在线编程。

四、安装供料器

按照离线编程或在线编程编制的拾片程序表,将各种元器件安装到贴片机的料站上。安装完毕后,必须要由检验人员进行检查,确保正确误后才能进行试贴和生产。

五、做基准标志和元器件的视觉图像

贴片机贴装时,若是在高精度贴装时必须对PCB进行基准校准。基准校准是通过在PCB上设计基准标志和贴片机的光学对中系统进行校准的。

六、首件试贴并根据检验结果调整程序或重做视觉图像

smt贴片机需要进行件试贴,检验方法要根据各单位的检测设备配置而定。在检验结果后,需进行调整程序或重做视觉图像。如检查出元器件的规格、方向、性有错误时,应按照工艺文件进行修正程序。

七、连续贴装生产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连续贴装生产,在贴装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废料槽中的弃料是否堆积过高,并及时进行清理,使弃料不能高于槽口,以免损坏贴装头。

八、检验

首件自检合格后送专检,专检合格后再进行批量贴装。

SMT贴片机器的特点和操作技巧,有谁知道?

SMT贴片机特点

1、smt贴片机是专门为贴片加工行业所设计定做的SMT贴装设备,SMT贴片机上各种具备优良机能的传感器可以在实行操作时把功能程序数据传给计算机处理,保证全部贴装进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些产品对贴片机精度要求不高,但是要求的速度要快,所以同样要根据科学的办法及技术规范,按期对smt贴片机进行保养。

2、smt贴片机速率必定要快,最低每小时能达到一万八千点以上的贴装速度。

3、smt贴片机中的LED贴片机最低可以贴装1200mm长度的PCB。

4、具备简单易学人性化的操纵办法可以减少贴片机操作时间。机器进程当中如果用错误的操作方式,会减少产物的效能和产物质量。贴片机的生产线分为全自动、半自动贴片机。半自动必要2个人,全自动只要一个人操作管理便可。节俭人力资源。

5、多功能SMT贴片机可以贴装很多种类的元器件:各种电阻、电容、IC、BGA、QFP、CFP、μBGA,都可以进行贴片。一般贴片工艺生产线中都是高速贴片机和多功能贴片机配合使用。

6、SMT高速贴片机可贴装0402-40mmIC组件,最佳可实现15000CPH贴片速度。

拱架型贴片机对元件位置与方向的调整方法:

1、机械对中调整位置、吸嘴旋转调整方向,这种方法能达到的精度有限,较晚的机型已不再不采用。

2、激光识别、X/Y坐标系统调整位置、吸嘴旋转调整方向,这种方法可实现飞行过程中的识别,但不能用于球栅列陈元件BGA。 

3、相机识别、X/Y坐标系统调整位置、吸嘴旋转调整方向,一般相机固定,贴片头飞行划过相机上空,进行成像识别,比激光识别耽误一点时间,但可识别任何元件,也有实现飞行过程中的识别的相机识别系统,机械结构方面有其它牺牲。  

这种形式由于贴片头来回移动的距离长,所以速度受到限制。现在一般采用多个真空吸料嘴同时取料(多达上十个)和采用双梁系统来提高速度,即一个梁上的贴片头在取料的同时,另一个梁上的贴片头贴放元件,速度几乎比单梁系统快一倍。但是实际应用中,同时取料的条件较难达到,而且不同类型的元件需要换用不同的真空吸料嘴,换吸料嘴有时间上的延误。这类机型的优势在于:系统结构简单,可实现高精度,适于各种大小、形状的元件,甚至异型元件,送料器有带状、管状、托盘形式。适于中小批量生产,也可多台机组合用于大批量生产。SMT贴片机特点和操作注意事项

贴片机的原理

元件送料器、基板(PCB)是固定的,贴片头(安装多个真空吸料嘴)在送料器与基板之间来回移动,将元件从送料器取出,经过对元件位置与方向的调整,然后贴放于基板上。由于贴片头是安装于拱架型的X/Y坐标移动横梁上,所以得名。

拱架型贴片机对元件位置与方向的调整方法:

1)、机械对中调整位置、吸嘴旋转调整方向,这种方法能达到的精度有限,较晚的机型已再不采用。

2)、激光识别、X/Y坐标系统调整位置、吸嘴旋转调整方向,这种方法可实现飞行过程中的识别,但不能用于球栅列陈元件BGA。

3)、相机识别、X/Y坐标系统调整位置、吸嘴旋转调整方向,一般相机固定,贴片头飞行划过相机上空,进行成像识别,比激光识别耽误一点时间,但可识别任何元件,也有实现飞行过程中的识别的相机识别系统,机械结构方面有其它牺牲。

这种形式由于贴片头来回移动的距离长,所以速度受到限制。一般采用多个真空吸料嘴同时取料(多达上十个)和采用双梁系统来提高速度,即一个梁上的贴片头在取料的同时,另一个梁上的贴片头贴放元件,速度几乎比单梁系统快一倍。但是实际应用中,同时取料的条件较难达到,而且不同类型的元件需要换用不同的真空吸料嘴,换吸料嘴有时间上的延误。

这类机型的优势在于:系统结构简单,可实现高精度,适于各种大小、形状的元件,甚至异型元件,送料器有带状、管状、托盘形式。适于中小批量生产,也可多台机组合用于大批量生产。 元件送料器放于一个单坐标移动的料车上,基板(PCB)放于一个X/Y坐标系统移动的工作台上,贴片头安装在一个转塔上,工作时,料车将元件送料器移动到取料位置,贴片头上的真空吸料嘴在取料位置取元件,经转塔转动到贴片位置(与取料位置成180度),在转动过程中经过对元件位置与方向的调整,将元件贴放于基板上。

对元件位置与方向的调整方法:

相机识别、X/Y坐标系统调整位置、吸嘴自旋转调整方向,相机固定,贴片头飞行划过相机上空,进行成像识别。

一般,转塔上安装有十几到二十几个贴片头,每个贴片头上安装2~4个真空吸嘴(较早机型)至5~6个真空吸嘴(现有机型)。由于转塔的特点,将动作细微化,选换吸嘴、送料器移动到位、取元件、元件识别、角度调整、工作台移动(包含位置调整)、贴放元件等动作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完成,所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度。目前最快的时间周期达到0.08~0.10秒钟一片元件。

此机型在速度上是优越的,适于大批量生产,但其只能用带状包装的元件,如果是密脚、大型的集成电路(IC),只有托盘包装,则无法完成,因此还有赖于其它机型来共同合作。这种设备结构复杂,造价昂贵,最新机型约在US$50万,是拱架型的三倍以上。 1、可贴装元件的种类、规格、贴片方向、基板尺寸、贴片范围符合说明书指标;

2、贴片速度:以1608片状元件测试CPH贴装率不小于标称的IPC9850速度的60%,或SPC速度不大于标称速度的2倍;

3、飞片率不大于3‰。 1、各种指示灯、按键、操作手柄外观完整,操作、显示正常;

2、计算机系统工作正常;

3、输入输出系统工作正常。 1、各传送皮带、链条、连接销杆完整,无老化损坏现象;

2、各传动导轨、丝杠运转平稳协调,无异常杂音,无漏油现象。 1、驱动气缸、电磁阀以及配管、连接头无异物堵塞、无松动漏气。驱动气缸及电磁阀工作正常,无杂音;

2、压缩空气的干燥过滤装置齐全完好;

3、贴片头真空度不小于500mmHg。 即元件中心与对应焊盘中心线的最大偏移量,不超过元件焊脚宽度的1/3(目测);或异常偏移发生率不大于3‰。

仪器、仪表外观完好,指示准确,读数醒目,在合格使用期限内;

设备内外定期保养,保持清洁,无油污,无锈蚀,周围附具备件等排列有序,设备润滑良好。

SMT贴片机程序原理是怎么样的,知道通知我哦

SMT贴片机工作原理介绍

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ingTechnology,简称SMT)由于其组装密度高及良好的自动化生产性而得到高速发展并在电路组装生产中被广泛应用。SMT是第四代电子装联技术,其优点是元器件安装密度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SMT生产线由丝网印刷、贴装元件及再流焊三个过程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SMC/SMD(surfacemount component/Surface mountdevice,片式电子元件/器件)的贴装是整个表面贴装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涉及到的问题较其它工序更复杂,难度更大,同时片式电子元件贴装设备在整个设备投资中也最大。

目前随着电子产品向便携式、小型化方向发展,相应的SMC/SMD也向小型化发展,但同时为满足IC芯片多功能的要求,而采用了多引线和细间距。小型化指的是贴装元件的外形尺寸小型化,它所经历的进程:3225→3216→2520→2125→1608→1003→1603→0402→0201。贴装QFP的引脚间距从1.27→0.635→0.5→0.4→0.3mm将向更细间距发展,但由于受元件引线框架加工速度的限制,QFP间距极限为0.3mm,因此为了满足高密度封装的需求,出现了比QFP性能优越的BGA(Ball Grid Array)、CSP(Chip SizePackage)、COB(Chip On Board)裸芯片及Flip Chip。

片式电子元件贴装设备(通称贴片机)作为电子产业的关键设备之一,采用全自动贴片技术,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随着电子元件日益小型化以及电子器件多引脚、细间距的趋势,对贴片机的精度与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但精度与速度是需要折衷考虑的,一般高速贴片机的高速往往是以牺牲精度为代价的。

2 贴片机的工作原理

贴片机实际上是一种精密的工业机器人,是机-电-光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综合体。它通过吸取-位移-定位-放置等功能,在不损伤元件和印制电路板的情况下,实现了将SMC/SMD元件快速而准确地贴装到PCB板所指定的焊盘位置上。元件的对中有机械对中、激光对中、视觉对中3种方式。贴片机由机架、x-y运动机构(滚珠丝杆、直线导轨、驱动电机)、贴装头、元器件供料器、PCB承载机构、器件对中检测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整机的运动主要由x-y运动机构来实现,通过滚珠丝杆传递动力、由滚动直线导轨运动副实现定向的运动,这样的传动形式不仅其自身的运动阻力小、结构紧凑,而且较高的运动精度有力地保证了各元件的贴装位置精度。

贴片机在重要部件如贴装主轴、动/静镜头、吸嘴座、送料器上进行了Mark标识。机器视觉能自动求出这些Mark中心系统坐标,建立贴片机系统坐标系和PCB、贴装元件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计算得出贴片机的运动精确坐标;贴装头根据导入的贴装元件的封装类型、元件编号等参数到相应的位置抓取吸嘴、吸取元件;静镜头依照视觉处理程序对吸取元件进行检测、识别与对中;对中完成后贴装头将元件贴装到PCB上预定的位置。这一系列元件识别、对中、检测和贴装的动作都是工控机根据相应指令获取相关的数据后指令控制系统自动完成。贴片机的工作流程框图如图2所示。

3 贴片机的结构形式

按照贴装头系统与PCB板运载系统以及送料系统的运动情况,贴片机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转塔式(turret-style)(如图3)、模块型(parallel-style)(如图4)和框架式(gantry-style)。而框架式贴片机又根据贴装头在框架上的布置情况可以细分为动臂式(如图5)、垂直旋转式(如图6)、平行旋转式(如图7)。

转塔式贴片机也称为射片机,以高速为特征,它的基本工作原理为:搭载送料器的平台在贴片机左右方向不断移动,将装有待吸取元件的送料器移动到吸取位置。PCB沿x-y方向运行,使PCB精确地定位于规定的贴片位置,而贴片机核心的转塔在多点处携带着元件,在运动过程中实施视觉检测,并进行旋转校正。转塔式贴片机中的转塔技术是日本SANYO公司的专利,目前将此技术运用得比较成功的有Panasert公司的转塔式贴片机系列(最早推出的是MK系列,然后发展到MV系列,现在主推机型是MSR系列),FUJI公司的CP系列(现在最新的是CP7系列)。

框架型贴片机的送料器和PCB是固定不动的,它通过移动安装于x-y运动框架中的贴装头(一般是装在x轴横梁上),进行吸取和贴片动作。此结构的贴装精度取决于定位轴x、y和θ的精度。

尽管都采用了框架型结构,但由于贴装头的不同形式,可以将这种款式的贴片机分成3种,一种是Samsung、YAMAHA、Mirea等厂商主推的动臂式,还有一种是SiemensDematic主推的垂直旋转式,第三种是SONY主推的平行旋转式。

框架型贴片机可以采用增加横梁/悬臂(也是增加贴装头)的方式达到增加贴装速度的目的。这种结构贴片机的基本原理是当一个贴装头在吸取元件时,另外一个贴装头去贴装元件。

模块型贴片机可以看成是由很多个小框架型贴片机并联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台组合式贴片机。目前世界上只有Assembleon(原来是PHILIPS)公司的FCM机型和FUJI公司新推出的NXT机型用到了此种技术。

模块型贴片机使用一系列小的单独的贴装单元。每个单元有自己独立的x-y一z运动系统,安装有独立的贴装头和元件对中系统。每个贴装头可从有限的带式送料器上吸取元件,贴装PCB的一部分,PCB以固定的间隔时间在机器内步步推进。每个独立单元往往只有一个吸嘴,这样每个贴装单元的贴装速度就比较慢,但是将所有的贴装单元加起来,可以达到极高的产量。

下面对这几种类型贴片机的性能进行综合比较,见表1。

(1)贴装速度

速度一直是转塔型贴片机的优势,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贴片机的不断推出,框架型贴片机和模块型贴片机有几种新机型的贴装速度已经超越了新型的转塔型贴片机。这从不同类型贴片机的性能参数表中可以看出。

(2)贴装精度

随着微型元件和密间距元件的广泛应用,现在的电子产品在贴装精度方面对贴片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几年以前,行业内可接受的精度标准还是0.1mm(chip元件)和0.05 mm(IC元件)。目前这个标准已经有缩减到0.05 mm(chip元件)和0.025mm(IC元件)的趋势。

目前的转塔型贴片机已经很难超越0.05mm的精度等级,最好的转塔型贴片机也只能刚好达到这个精度。而最先进的框架型贴装系统可以达到4σ、25μm的精度。而达到此能力的机器贴装速度都不太高。

(3)可贴装元件范围

转塔型贴片机受送料方式影响,只能贴装带式包装或散料包装的元件,而管料和盘料就无法进行贴装,即使它的视觉系统可以处理这些元件。密间距的元件一般都是采用盘料包装形式,因此转塔型贴片机在这项指标上是最弱的。而且受机械结构的限制,基本少有改进的余地。

4 贴片机x一y运动机构

x-y运动机构的功能是驱动贴装头在x轴和y轴两个方向做往复运动,使贴装头能够快速、准确、平稳地到达指定位置。

目前贴片机上的x-y运动机构有几种不同的构成方式,分别是由滚珠丝杠+直线导轨传动的伺服电机驱动方式;由同步齿形带+直线导轨传动的伺服电机驱动方式;直线电机驱动方式。

这几种驱动方式在结构上都是类似的,都需要直线导轨做导向,只是在传动方式存在差异。

下面主要介绍由滚珠丝杠+直线导轨传动的伺服电机驱动方式。

图8所示为一个基本的贴片机x-y运动机构,x轴伺服电机利用安装于横梁上的滚珠丝杠和直线导轨驱动贴装头在x轴方向运动,y轴伺服电机利用安装于机架上的滚珠丝杠和直线导轨驱动整个横梁在y轴方向运动。这两个运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驱动贴装头在x-y平面内高速运动的x-y运动机构。

在y轴方向,由于要驱动一个有一定长度的横梁,必然要把横梁的两端安装到固定的直线导轨上,两根导轨之间有一定的跨度,而电机及传动滚珠丝杠不可能安装于两根导轨的正中间位置,只能安装于靠近一侧导轨的内侧。这样,当贴装头的重量和横梁的跨度达到一个较大的值时,贴装头在远离电机一端的导轨近处的移动会在y轴滚珠丝杠与横梁的结合处产生一个很难平衡的角摆力矩,y轴的加减速和定位性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为减轻此不利因素,现在很多贴片机在y轴采用了双电机驱动模式,如图9所示。

采用双电机驱动模式,两个电机同步协调驱动横梁移动,提高了定位稳定性,减少了定位时间,从而提高了y轴的速度和精度。

为了在单台贴片机上达到更高的贴片速度,现在的高速贴片机都采用了双横梁/双贴装头的技术,如图10、图11所示。

图10是YAMAHA开发的框架式机型,x横梁系统沿y向运动,x横梁两侧分别装有两贴装头。每个贴装头能分别从x横梁两侧的取料站拾取元件并贴装。而PCB板可以在x、y平面内移动。

图11是YAMAHA图10机型的改进型,它采用了双X横梁双贴装头结构。这种结构的贴片机在送板机构两侧有2个x横梁与双贴装头系统,同时两侧都有取料站与贴装区,两侧的系统都能完成各自的取料与贴装。

贴片机对速度和精度的要求很高。1个贴装循环(就是贴片机完成1次取料贴片动作),包含贴装主轴吸取元件的时间、移动到静镜头的时间、静镜头摄像的时间、移动到贴装位置的时间、校正元件偏移的时间、贴装主轴贴装元件的时间,这所有时间的总和要达到1~2s。当贴片机每个贴装头上的吸嘴数目较少(3个以下)时,x-y运动机构驱动贴装头移动时间的长短就成了影响贴装速度的关键因素。为了达到高速贴装的要求,x,y向要以1.25m/s或更高的速度运动,还要有较大的加、减速度(1g~2g),提速与制动的时间要尽量短。这样贴片机就不可能像数控机床那样把运动部件做得非常坚固、笨重,而要像小轿车、飞机那样尽可能的减轻高速运动部件的质量和惯量,达到足够的运动定位精度和尽可能高的加、减速性能,在这2者之中优选,实现最佳惯量匹配。

5 国内外贴片机性能研究

国外的贴片机研制技术一直走在前列,如日本的松下、雅马哈、富士,韩国的三星,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环球,荷兰的飞利浦等都已开发出非常成熟的产品系列[3]。

美国乔治亚州理工学院的D.A.Bodner,M.Damrau等利用VirtualNC仿真工具,以电子贴装设备Siemens80S20为原型机,建立了相应的数字化样机模型,如图12所示。以贴装系统、送板机构、送料系统三大核心组件为基础,对整机性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分析了影响贴装速度的因素以及怎样取得最少的贴装周期时间。

德国埃尔兰根大学的Feldmann与Christoph基于多体仿真的思想,集成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控制仿真工具,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多体仿真分析平台,如图13所示。以两门子SiplaceF4贴片机为原型机,建立了贴片机的多体仿真数字化样机模型,对贴片机运动物体特性、挠性、振动特性以及热变形等进行了研究。其中重点介绍了在柔性体上建立线性约束的方法,并利用ADAMS/ENGINE模块中的"TimingMechanism"建立了电机驱动齿形带的仿真模型。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MasriAyob博士从改善取片--贴片操作、增强运动控制、吸嘴选择和送料器装配等方面入手,研究了多头顺序式贴片机的优化问题。

贴片机曾是我国"七五"、"八五"、"九五"、"十五"计划中电子装备类别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20多年来,国内一些研究所、大学、工厂开展了SMT生产线中各种设备(指丝印、贴片、焊接等设备)的研制工作。

从1978年我国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开始,电子部二所就开始了贴片机的研发工作,以后有电子部56所、电子部4506厂、航天部二院、广州机床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分别进行了研制,并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虽然这些研究成果没有实现产业化,但为后来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国内现有或进行过贴片机研发、生产的企业有:羊城科技、熊猫电子、风华高科、上海现代、上海微电子、深圳日东等。羊城科技从贴片机的低端市场出发,面向围内中小电子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自主研发,成功研制出SMT2505贴片机,并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展开合作,在自主研发产品基础上,采用数字化样机研究于段,进行了针对贴片机性能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与国外机型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因资金问题,产品尚未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其它的研究企业也进行了贴片机的研制,完成各自的研制课题和样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贴片机的技术含量高,研发周期较长,投入大,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对贴片机的研发工作仍停留在样机阶段,无法将产品应用到生产线上去。

国内大专院校对贴片机的研究工作也一直末停止过,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闫红超、姜建国等采用改进混合遗传算法进行了贴片机装配工艺优化的研究;两安交通大学的李蕾、杜春华等对贴片机视觉检测算法进行了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的杨帆研究了SMT贴片机的定位运动控制;龙绪明对贴片机视觉系统进行了综述;山东大学的刘锦波基于视觉研究了楔型贴片机运动控制系统;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莫锦秋、程志国、浦晓峰等研究了贴片机的控制系统,CIM研究所的曾又铰、金烨研究了贴片机的贴装优化问题,微电子装备研究所的于新瑞、王石刚、刘绍军研究了贴片机系统的图像处理技术问题,自动化研究所的田福厚、李少远等进行了贴片机喂料器分配的优化及其遗传算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的汪宏升、史铁林等从视觉与图像方面进行了贴片机的相关研究;华南理工大学与风华高科合作,从视觉检测、图像处理、运动控制系统、效率优化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

6 结论

根据贴装元器件的不同以及贴装的通用程度不同,贴片机可分为专用型与泛用型,专用型有Chip专用型与IC专用型,前者主要追求高速,后者主要追求高精密;泛用型即可贴Chip也可贴IC,广泛应用于中等产量的连续生产贴装生产线中。通用贴片机的高适应性是牺牲了精度和速度的折衷设计,它的贴装速度比高速贴装机慢,贴装精度比精密贴装机低。高速贴片机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极限程度,目前贴片机制造厂商主要发展泛用机型,以适应更多的贴装工艺需求。由于后封装和贴片工艺已经开始相互融合,这对贴片机的精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具有高速和高精度的要求是贴片机研制的主要难点。解决高速和高精度的矛盾需要多个学科的完美结合,需要设计、模拟、工艺、装配、检验的有机联合,这样才能研制出高水平的贴片机。但由于贴片机的制造十分依赖基础工业发展,这也较大阻碍了高速高精度贴片机的开发。

4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上午 10:49:05

    的研制工作。从1978年我国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开始,电子部二所就开始了贴片机的研发工作,以后有电子部56所、电子部4506厂、航天部二院、广州机床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分别进行了研制,并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虽然这些研究成果没有实现产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下午 12:00:06

    2所示。3 贴片机的结构形式按照贴装头系统与PCB板运载系统以及送料系统的运动情况,贴片机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转塔式(turret-style)(如图3)、模块型(parallel-style)(如图4)和框架式(gantry-style)。而框架式贴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下午 03:35:10

    Hg。 即元件中心与对应焊盘中心线的最大偏移量,不超过元件焊脚宽度的1/3(目测);或异常偏移发生率不大于3‰。仪器、仪表外观完好,指示准确,读数醒目,在合格使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下午 12:51:57

    、飞片率不大于3‰。 1、各种指示灯、按键、操作手柄外观完整,操作、显示正常;2、计算机系统工作正常;3、输入输出系统工作正常。 1、各传送皮带、链条、连接销杆完整,无老化损坏现象;2、各传动导轨、丝杠运转平稳协调,无异常杂音,无漏油现象。 1、驱动气缸、电磁阀以及配管、连接头无异物堵塞、无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