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文学常识是什么_关于杜牧的文学常识

hacker|
110

文章目录:

杜甫的文学常识是什么?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唐大历四年(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阳,次年四月病故,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 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葬于杜甫墓。

1、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2、“诗圣”的得名,要到明朝才正式成名。明朝中期,武宗之时,白沙学派的盟主陈献章,在《随笔》之六中曰:“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后来操翰者,二妙少能兼。”陈献章在当时的明朝诗坛地位很高,他的评价,正式给杜甫以“诗圣”之尊,从此,“诗圣”杜甫算是正式称名。

杜甫文学常识有哪些?

1、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4、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5、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杜牧的文学常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杜甫的文学常识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中文名: 杜甫

别名: 杜陵野老,杜陵布衣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巩县(今巩义市)

出生日期: 712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 770年

职业: 诗人

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代表作品: 《杜工部集》

字: 子美

号: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杜工部

尊称: 诗圣

流派: 唐代现实主义

杜甫 人称杜子美(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

杜甫

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公祠堂凡有数处,自成都、夔州、耒阳外,又存四祠。"四祠指江原、鄜州、同谷、剑门诸祠。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今陕西省西安城南长安少陵塬有"杜工部祠",为明代创建,解放后全面修整,辟为"杜甫纪念馆"。还有成都杜甫草堂,现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

杜甫诗选

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杜甫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编辑本段

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

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阳,次年四月病故。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 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葬于杜甫墓。

史传论述《新唐书·杜甫传》作者:欧阳修 宋祁 摘自《艺文传》

5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上午 03:37:14

    主陈献章,在《随笔》之六中曰:“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后来操翰者,二妙少能兼。”陈献章在当时的明朝诗坛地位很高,他的评价,正式给杜甫以“诗圣”之尊,从此,“诗圣”杜甫算是正式称名。杜甫文学常识有哪些?1、杜甫(712年2月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上午 07:19:31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上午 02:01:05

    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 杜甫诗选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上午 02:32:57

    、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

  • avatar
    访客 2022-07-15 上午 08:52:40

    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