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理想汽车发布首份ESG报告 首款纯电动车2023年面世
- 2、盛新锂能价值评估报告
- 3、屏幕漏液等故障连发,新能源汽车质量为什么频频出问题?
- 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
- 5、2019年第二批EV-TEST结果公布,首款五星新能源车型诞生!
理想汽车发布首份ESG报告 首款纯电动车2023年面世
易车讯 4月19日,理想汽车发布首份环境、社会和管治(ESG)报告,全面展现企业在绿色运营、创新产品、合规管治、包容关爱、温暖社会五个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在2021年,理想汽车以自研增程技术等行动,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此促进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
理想汽车在运营生产中始终重视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与机遇,以此践行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环境战略。
2018年10月,理想ONE面世,该车搭载理想汽车自研的增程式电动车技术,其可实现市区内全纯电驱动。由中汽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2021)》中,理想ONE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值为236.1克二氧化碳当量/公里(总量35,415千克),低于绝大部分同级别新能源SUV车型。
此外,理想ONE在出行中比传统燃油车减少超65%碳排量;例如在北京城市行驶时,理想ONE比传统燃油车减少76%碳排量。理想汽车开创的”城市用电、长途发电”出行解决方案,已收获越来越多家庭用户的青睐。
此外,理想汽车亦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延伸至产品制造层面。作为市级绿色工厂,理想汽车常州制造基地采用节能环保方式,实现远低于国家废水废气排放标准的绿色低碳生产模式,其中不乏绿色材质、绿色工艺、高效环保处理设施的广泛应用。
未来,理想汽车将继续主动响应国家关于大力部署清洁能源的号召,积极探索节能创举,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协调推进光伏发电等计划。
理想汽车追求卓越的产品质量,持续打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质量保障机制与品控体系,依托自身产业链管理能力与技术优势,为用户带来健康、安全和稳定的产品。
理想汽车从产品的定位出发,全面结合IATF 16949要求,制定并落实《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制度文件体系,搭建起覆盖体系质量、研发质量、供应链质量、制造质量和售后质量的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每台理想ONE在交付前需执行超过2,700项的质量标准,其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全年路试里程达数百万公里。
2021年2月8日,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测试结果公布,理想ONE以综合得分率92.2%获得C-NCAP测试五星评价,其中主动安全分项得分率100%。
同时,理想ONE也成为国内最早一款同时在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及中国汽车健康指数(C-AHI)获得最好成绩的中大型SUV;2021年8月5日,理想ONE车型在J.D.Power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质量研究IQS(新车满意度)细分市场、APEAL(汽车魅力指数)细分市场评选均获第一名佳绩。
此外,理想汽车视创新精神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用科技为用户创造价值。在2021年,理想汽车自研了下一代增程电动系统;去年12月,理想汽车向所有理想ONE用户推送了OTA 3.0车机软件,包含全栈自研的导航辅助驾驶NOA及结合视觉感知算法的完整AEB功能,使驾驶更安全、更便捷。
一系列创举令理想汽车成为全球第三家具备NOA全栈自研能力的品牌。因其出众的完整AEB功能,理想ONE在第三方AEB测试中荣膺2021年度冠军,其也是测试车型中唯一有能力准确识别横向车辆和两轮车的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ONE搭载行业首创的四屏交互系统,为车内交互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实现全车自由对话。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171个,注册核准国内商标494个。
多元化的员工队伍对于理想汽车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才吸引过程中,理想汽车秉承平等公正的态度,借助先进人才管理工具,提升人才策略。根据2021年数据,理想汽车员工来自14个国家或地区,涵盖29个民族。
同时,理想汽车坚守“支持人才成长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了完整的员工培训与发展体系,为员工提供通用力的培训机制与课程,不断提升员工职场能力,2021年员工累计培训时长超21万小时,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未来,理想汽车将持续布局车辆电动化技术。计划于2022年第二季度面世的理想L9搭载全自研的旗舰级增程电动系统,诠释豪华智能出行体验。
在此基础上,理想汽车已着手开发高压纯电技术,品牌旗下首款高压纯电动车型计划于2023年面世,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于电动出行的至高期待。此外,理想汽车还将继续深耕于智能驾驶、智能驾舱在内的一系列电动车技术,向实现更高级别的制车目标前行。
根据易车App“新能源榜”显示的数据,理想汽车排名第6位。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盛新锂能价值评估报告
人们一直对有色金属行业投资挺感兴趣的,锂电池概念的热度算最高,盛新锂能也是锂电概念池的一种,这只股票好不好,下面给大家详细讲讲。
对于盛新锂能还没进行讲解,有色金属行业龙头股名单我整理好了分享给大家,点一下就能领取:宝藏资料:有色金属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
深圳盛新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业务,公司主营的业务如下:锂矿采选、基础锂盐的生产与销售以及少量林木业务。公司主要产品有以下几个:中(高)密度纤维板、林木、稀土、锂盐等。公司生产的"威利邦"牌中纤板产品在行业内广为人知,收获了大量赞誉,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先后获得"美国CARB环保认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一系列荣誉,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以及消费者的眼中心中都得到了肯定。
盛新锂能的公司情况简单的表明后,我们来看下盛新锂能公司有什么亮点,值不值得我们投资?
亮点一:公司产能快速扩张,锂矿资源布局加强,成本进入下行通道
公司产能飞快地扩张,在2021年年底的时候公司将会拥有2.5万吨碳酸产能,氢氧化锂4.5万吨,氯化锂产能0.2万吨,金属锂产能0.1万吨,锂盐总产能合计7.3 万吨。公司于2019年落实了对奥伊诺矿业75%股权的控制,从而得到业隆沟锂辉石矿的采矿权,该矿打算产能40.5万吨/年,预估可供应1万吨碳酸锂,相比西澳锂矿,本土锂矿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十分显著。
亮点二:剥离人造板业务,聚焦新能源材料业务
公司全资子公司致远锂业锂盐产能很高每年有4万吨(2.5万吨碳酸锂+1.5 万吨氢氧化锂),跻身国内一线锂盐供应商序列。此外,公司打算在射洪市打算建设年产3万吨氢氧化锂项目,方式是借助其全资子公司遂宁盛新,项目首期年产2万吨氢氧化锂产能处于建设期,正在使劲全力把建设抓紧。公司全资子公司盛威锂业计划建设1000 吨金属锂项目,目前一期600吨金属锂项目首组150 吨金属锂生产设备已进入生产调试阶段。总而言之,公司的锂盐产快速扩张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文章篇幅限制,还有更多关于盛新锂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内容,我在这篇研报中进行了详细描述,点一下就能看到:【深度研报】盛新锂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因为了出现了锂资源紧缺和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强劲的情况,整个锂行业前景持续向好。疫情之后,新能源汽车在销售量方面不断地提高,今后的下游新能车销量还会一直保持在高增长上,与此同时,两轮车和储能等对锂电的需求也开始上涨,预计锂盐价格将继续回升。盛新锂能在锂行业的景气反转下充分发展,在锂盐业务量价齐升的市场行情下,实现业绩的大幅度增长是很可能的。
总之,新能源的发展可以对盛新锂能产产生益处,如果要看长期,这个股票还是让人放心的。但是,还是能从文章里看出来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盛新锂能未来行情,这个链接可以给你答案,这上面都是些专业的投资顾问为你诊股,看下盛新锂能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盛新锂能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9-0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屏幕漏液等故障连发,新能源汽车质量为什么频频出问题?
提起特斯拉,很多人都会想到车内尺寸巨大的中控屏。作为最先为车辆装上大屏的车企之一,特斯拉的大屏总是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最近,特斯拉的大屏又上了热搜榜,但这一次却是因为质量问题。据车质网投诉数据显示,特斯拉旗下Model S车型存在大量的显示屏开裂以及屏幕漏液问题,严重影响了车辆的使用与安全,截至目前特斯拉官方并无召回举措,用户对特斯拉的产品质量感到非常失望。
厂家不予召回
建议用户自费更换屏幕
从车质网收到的有关特斯拉屏幕开裂漏液问题的投诉来看,所有投诉无一例外均来自于2014款 Model S P85车型,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批次共性问题。
来自深圳的刘先生反映,自己所在公司于2014年同时购入10辆特斯拉Model S P85车型,其中7台先后出现屏幕漏液情况。3台车在质保期内便出现了中控大屏漏液现象,随后到4S店免费更换。其余4台车则是过了质保期后出现的问题,但与特斯拉沟通后厂家称用户需自费更换屏幕,费用在一万元左右。
另一位来自江苏的许先生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使用两年左右的2014款 Model S P85车型,中控屏幕顶部就出现了一条细线,起初还以为是分割线,后来慢慢发现这条线越来越低,仔细观察才知道是液晶屏幕漏液了。与厂家联系后,特斯拉以过保和查不到投诉记录为由要车主自行承担维修费。
面对众多用户的投诉,特斯拉官方目前的态度显得有些傲慢,不仅没有从自身产品质量方面找问题,主动实施召回,还将责任推卸到用户身上,建议用户自费更换屏幕。
正常使用出现漏液
疑似厂家检验不过关
通常来说,密封受损会导致液晶屏幕产生漏液情况,液晶体会慢慢渗漏,当时看不出来,一段时间后屏幕上会出现明显的印记。手机家电的屏幕出现漏液情况,多数与外力强力挤压有关,但特斯拉中控大屏发生漏液问题,显然是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因此不免让人对特斯拉的屏幕质量产生质疑。
事实上,早在2017年,就有海外媒体曾披露特斯拉生产质检故障率严重不合格。援引当时特斯拉内部员工的爆料,在加利福利亚菲蒙市工厂中,90%的Model S和Model X(参数|图片)在下线之后会被检查出问题,质量合格率仅为10%,并且这种情况最早发生于2012年。而在具体问题方面,特斯拉前高级管理人员还向媒体透露,车辆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包括偷工减料、部件缺失、零件松垮等问题。即便是出现了问题,特斯拉也要求生产线保证流动运转状态,只能在车辆下线后由人工进行修复处理。不过,由于质检人员发现的故障要高于工人汇报的数量,并且标准也不一致,因此导致了产品质量存在偏差。
特斯拉以前卫造型、科技大屏以及清洁能源深受消费者青睐,本该为用户提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良好的互联网体验,却在最具品牌特征的中控屏幕质量上出现问题。美国权威媒体《消费者报告》此前就曾批评过特斯拉的质量问题,如门把手和车身板件间隙故障等,在Model 3发布之初,《消费者报告》还对其给出了“不推荐”的评价。车质网也于今年8月测试了全新Model 3轿车,数据显示这款车在装配工艺方面确实存在问题(详见:2019款特斯拉Model 3新车商品性评价),结合Model S出现的屏幕漏液情况,大量故障也表明特斯拉的基础生产工艺与传统车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
2021年12月14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天津成功召开。本次发布会由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数据”)主办,必和必拓集团(以下简称“必和必拓”)支持。发布会由中汽数据总经理冯屹主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发表致辞,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潘文怡以视频形式发表致辞。本次发布会受到来自相关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的广泛关注,线上直播累计观看突破5000人次。
吴志新副总经理在致辞中指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既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途径,同时也是是我国汽车产业做强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地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节能低碳发展与电动化转型,中汽中心自2014年开始编制和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旨在为主管部门出台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制定相关战略提供支撑。此外,中汽中心今年在工信部委托下,开展“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研究”,从政策、标准、市场、技术、产业等多角度,全面剖析汽车产业的低碳转型之路。今天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也包含部分研究成果。
必和必拓集团首席商务官潘文怡在致辞中表示:“必和必拓致力于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链提供负责任的、安全可靠的资源保障。能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旗下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这项重要工作,共同为行业做出切实贡献,必和必拓深感自豪。我们的合作是全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为行业带来有益影响,携手应对环境挑战的生动案例。”
一、发布最新行业报告,深入解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发布会上,在现场和云端观看的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必和必拓中国区总裁王跃奎、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肖成伟、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助理梅胜军、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助理刘晓萌等初版单位、支持单位领导,行业和企业专家代表上台,共同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
报告从产业环境篇、车辆能耗篇、产品属性篇、技术应用篇、热点专题篇、长期展望篇共6个篇章铺开,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出全景式分析和展望。中汽数据节能战略研究室室主任陈川在会上对报告内容做了重点解读,报告针对汽车产业“双碳”目标下的全新发展机遇和挑战,特别呈现以下6大亮点内容:
多年深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研究——3个“连续”:
连续7年开展中国车用能源消耗测算,为国家能源消耗监控与行业燃料需求分析提供系统性数据支撑。
连续7年跟踪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情况,为主管部门实施双积分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连续7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产品技术数据,全方位扫描产业发展趋势,为企业规划提供有力参考。
面向“双碳”目标与转型的全新机遇——3个“首次”:
首次构建中国汽车使用环节碳排放测算模型,科学评估中国汽车使用环节碳排放情况,为汽车行业落实“双碳”目标提供基础支撑。
首次从技术路线、安全性、原材料供应等角度出发,与行业、头部企业专家携手,系统评估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首次提出“双碳”背景下面向2035年的分场景、分区域、分车型推进的汽车电动化路线图。
中汽数据节能战略研究室室主任陈川解读报告的亮点和主要结论
二、聚焦“双碳”战略,携手行业、企业专家共话产业热点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作出全新改版:热点专题篇从技术路线、安全性、原材料供应等角度出发,系统评估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新趋势;新增长期展望篇,介绍了中汽数据中国汽车2035年电动化路线图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专题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联合撰写。中汽数据和参与单位的专家代表也在会上针对产业热点问题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分享最新成果。
来自必和必拓集团的包文骏做了题为《可持续供应,推动低碳高效产业链发展》的报告,报告首先阐明了交通行业电气化势不可挡的趋势,再从电池行业重要的原材料——镍资源的供应情况出发,给出了未来十年内电池镍需求将增长500%以上、电池行业的原生镍需求将占全球原生镍总需求量的20%以上的预判,进而说明了电池供应链降低碳减排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必和必拓基团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价值链的可靠供应商,助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宁德时代企业公共事务部经理刘子瑜做了题为《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报告,报告首先从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出发,阐明电池在支撑双碳目标实现中的重要性,给出了随着电动化加速,TWh时代将于2024年左右提前到来的预判。另外,报告也表明了碳中和目标对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宁德时代将通过四大创新体系、数字化研发平台、高通量计算等措施,应对未来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中汽中心首席专家刘仕强做了题为《动力电池安全性测试评价》的报告。报告从新能源汽车事故快速上升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事故具有车型多样化、温度高关联性、储能系统高关联性、诱发原因模糊性等典型特征,并通过描述热安全、充电安全、机械安全、浸水安全等各类动力电池安全测试场景,说明了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最后提出了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性测评体系的设想。
中汽数据研发专家禹如杰做了题为《面向2035的汽车全面电动化发展路径研究》的报告,报告综合考虑能源、双碳目标、环境、国际竞争四方面外部约束提出汽车电动化发展目标,即2025、2030、2035三个时间节点在温和情景下的NEV占比分别为20%、40%、60%,在激进情景下的NEV占比分别为25%、50%、70%;另外,报告经进一步分析测算提出分区域(将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按电动化优先等级划分为试点区域+5类城市,)、分车型(乘用车中出租租赁电动化推进快于私家车公司用车;商用车车型划分为四个梯队)推进的汽车电动化路线图。
中汽数据和参与单位专家代表针对产业热点问题做主题演讲
未来,中汽数据将继续以汽车产业大数据为基础,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为平台,深入践行央企行业服务的责任,向政府、行业、企业传递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成果,助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为汽车领域低碳化发展贡献力量。
如对报告感兴趣,欢迎联系:
联系人:李宏伟/冀然
电话:18222357890/13299962911
邮箱:lihongwei@catarc.ac.cn/jiran@catarc.ac.cn
2019年第二批EV-TEST结果公布,首款五星新能源车型诞生!
在买车之前,很多准车主会听听朋友们的实际体验,买车君在后台也经常收到各种求助留言。虽然朋友给出的意见有一定的参考标准,但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挑选汽车的标准都不一样。因此,权威机构公布的测评结果就显得十分关键。
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公布了2019年第二批EV-TEST的评测结果。据了解,EV-TEST通过续航与电耗、充电、安全、动力、操控、舒适、便利性与品质七大性能加权集成,而且在各项性能下,还包含客观测评或主观评价。这也是全国首个融合了专家级主观评价的电动汽车测评体系。客观测评的成绩权重为64%,而专家级主观评价则更关注车辆本身的性能属性,其权重占比36%。
这次的参评车型有小鹏G3 2020款尊享版、广汽Aion S 2019款 魅 MAX630、吉利几何A标准续航幂方版以及蔚来ES8创始版。值得一说的是,蔚来ES8本应该出现在第一批EV-TEST车型中,但由于当时的蔚来ES8处于召回状态,EV-TEST管理中心中止了其性能测试。而这一次的测试,蔚来ES8创始版和其他三款车型的表现会如何?
几何A:规程下首款五星车型
在这一批EV-TEST的测评结果中,几何A获得了最高的93.8分,无论是电池充电的效率方面,安全方面,还是操控和品质方面都超过85分。其中,充电方面取得96.2的高分成绩,续航与电耗单项得分为97.5分,远超过同批次评测的另外三款车型。
在本次测评中,几何A采用的版本是指导价为17万元的标准续航幂方版,工信部纯电续航里程为410km,其通过51.9kW/h大容量三元锂电池、大数据精控系统、多重驾驶模式、低风阻设计等多系统协同,才能表现出如此突出的动力表现。
但不得不提的是,几何A在便利性和品质方面虽然得到了86分的高分,但与其他三款车型相比,该分数稍显落后。据买车君的试驾体验,感受略逊一筹的是换挡机构前方的“E-touch中央超感控制区”的触控按键区域,其虽然视觉效果一流,但在强光下容易出现亮度不足的情况,而且灵敏度也有限。
如果你想买一辆高颜值、空间大又足够安全的纯电动车,几何A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它推出的版本来看,如果你对续航没有太高的要求,买车君认为几何A标准续航幂方版就很适合你。
广汽新能源Aion S:动力输出强劲,综合能力均衡
自广汽新能源Aion S上市以来,它就成为了新能源纯电动车中的热点,等速续航630km、20项驾驶辅助功能、集成三合一电驱系统、个性化定制等,把Aion S推上了新科技的顶峰。而在这一次的测评结果中,Aion S以89.6分的成绩拿到了四星评级,在充电、安全、动力方面还拿到了90分以上。
依托于领先行业两代的纯电专属平台GEP 2.0,Aion S拥有了大空间及高安全等技术优势。另外,Aion S采用的是由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整个电池组能量密度达到170Wh/kg。同时,Aion S还采用了深度集成式“三合一”电驱系统,使其在整体尺寸上缩小了15%以上,重量降低20%以上,拥有更好的轻量化和安全性。
买车君曾试驾过Aion S。在整个试驾过程中,Aion S给买车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加速过程很轻快。当买车君踩下加速踏板时,动力输出几乎无延迟,车辆也很轻快地冲了出去,推背感也很明显。
Aion S的科技配置和动态表现都很容易令人着迷,坐在车内还能感受到一种同级罕见的豪华感,足以让粉丝们渴望拥有。可见,其未来的走势有望还会继续上升。
小鹏G3:无明显短板,充电和续航能力有进步空间
尽管小鹏G3的评分是四款车型中最低的,但其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很均衡,没有明显短板,在安全、动力、便利性与品质上都有较高的分数。
去年7月,小鹏推出了2020款小鹏G3。新车在智能方面、主动安全和驾驶辅助系统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提升,在安全性和便捷性方面更加出众,这也是2020款小鹏G3能在便利性与品质上能拿到较高分数的原因。
新款小鹏G3采用了宁德时代新一代方形三元锂电池,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80Wh/kg,其阻燃结构和防爆阀设计进一步保证电池安全性,但对于这款尊享版小鹏G3来讲,其高温续航、低温续航以及高速续航能力还有待提升。
近几年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使得新能源车市状况变得更加复杂,部分造车新势力被逐渐淘汰。但对于小鹏来讲,直击用户对安全性的真实需求,新款小鹏G3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驾乘体验,其市场表现也非常突出。
蔚来ES8:品质突出,但动力消耗快
作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领军品牌,蔚来自上市以来就一直是在电动车市场的话题。蔚来ES8虽然没有参加上第一批的测试,但在第二批的测试中,其总体表现也可圈可点,特别是在动力、主观评价上的表现都处于领先水平,只是被续航和电耗的评分“拖了后腿”。
蔚来ES8创始版在前后轴分别配备一台最大功率为240千瓦,最大扭矩420牛·米的电动机,百公里加速时间仅4.4秒。在续航方面,ES8搭配容量为67千瓦时的电池组,最大续航里程为500公里。由于其车重的原因,其续航较弱,电耗也比较快。
但在品质上,ES8无论是在乘坐空间还是在车机系统上,都有特别出彩的的地方。中控屏的显示效果和操作流畅度也值得给好评。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第二批C-NCAP碰撞试验成绩中,蔚来ES8还获得88.4%的综合得分率,最终成绩为五星评价。
据蔚来汽车官方批露,2019年全年蔚来共交付了20565辆新车,同比大增81%,其中蔚来ES8交付了9132辆。由此可见,蔚来的销量前景乐观。但蔚来在去年出现的各种新闻,依然环绕在部分消费者的脑中。因此,如何保证产品品质的可靠性,有可能会是蔚来今年的重点。
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中国第一个针对新能源车的评价机构,EV-TEST提供了非常全面以及权威的评价报告。往后还会有新一批测试结果出炉,要是以上这四款新车暂时不合你心水,不妨再等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致辞,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潘文怡以视频形式发表致辞。本次发布会受到来自相关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的广泛关注,线上直播累计观看突破5000人次。吴志新副总经理在致辞中指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既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途
点在国家“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作出全新改版:热点专题篇从技术路线、安全性、原材料供应等角度出发,系统评估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新趋势;新增长期展望篇,介绍了中汽数据中国汽车2035年电动化路线图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专题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联合撰写。中汽数
路线图。中汽数据和参与单位专家代表针对产业热点问题做主题演讲未来,中汽数据将继续以汽车产业大数据为基础,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为平台,深入践行央企行业服务的责任,向政府、行业、企业传递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