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疾病预防传播小常识_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

hacker|
122

文章目录:

如何预防十大流行性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应遵循的原则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者3个基本环节组成。预防传染病的原则有3点: aware天猫

1. 消除传染源。一经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送往医院隔离治疗,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病人离去后应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与其密切接触者应服药预防。

2. 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是呼吸道传染病,应该实行湿式打扫,防止灰尘飞扬,室内加强通风换气,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空气,用3%得来苏溶液喷洒地面、墙壁等,不随地吐痰。如果是消化道传染病,要加强饮食、饮水、厕所、粪便的卫生管理。病人用过的餐具、茶具应该煮沸消毒,粪、尿、呕吐物等用占粪尿体积1/5~1/4的漂白粉,或5%~10%来苏儿溶液消毒。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如果是经皮肤、黏膜传播的传染病,应该消灭老鼠、苍蝇等,家中注意防蚊防鼠。讲究个人卫生,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和病人接触,不用别人的衣被、洗具、毛巾等物品。

3. 对易感染者加强保护。对易感染儿童有计划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创造愉快的生活环境,提高抵抗力。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A)、乙(B)、丙(C)三类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并能在动物中引起流感流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

由季节变化引起的伤风、感冒屡见不鲜,冬季更是流行性感冒高发的季节,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患上流行性感冒,严重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一、如何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

1. 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2.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洗手,手要彻底洗干净;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3.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4. 家里的门窗要定时打开,进行自然通风,每天不少于2小时。

5. 当阳光普照时,被褥要在太阳下暴晒2小时左右,起着杀菌作用,每星期不少于1次。

6. 每天要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适当吃些水果。

7. 保证足够的睡眠。

8. 到公共场合,尽量戴口罩。

9. 可注射流感疫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治疗流行性感冒要遵循的原则

1. 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2. 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早期(起病3天内)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3. 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生素仅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

4. 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大多数能有效改善症状。病程已晚或无条件应用抗病毒药物时,可对症治疗,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物、止咳祛痰药物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与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偶而可以致死。

肠道传染病

夏秋季节,伤寒、痢疾、肠炎、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预防肠道传染病,最主要的是确保卫生。

1. 确保水源卫生。派专人保护水源,定期对水井进行消毒处理。尽量饮用开水,或者是经过净化、消毒的水。

2. 注意食品卫生。应该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他们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

3. 管好厕所和垃圾。修建防蝇厕所。在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4. 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

5. 特别注意防蚊。

6.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

手 足 口 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

手足口病采取以下措施可大大减少传播,但还不能完全阻断传播:

1. 常洗手,尤其是给婴幼儿换尿布后。

2. 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

3. 清洗脏的衣物。

4. 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去幼儿园、学校或参加其他聚会。

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是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引起,症状、肺部特征、验血结果没有典型肺炎明显,临床表现多为干性咳嗽、偶尔咳血等。

一、如何预防非典型肺炎

1. 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在公共汽车或出租车内要开窗通风。

3. 要勤洗手,保持双手清洁。洗手时用皂液和流水洗手,时间在30秒以上。

4. 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触摸前应该先洗手。

5. 注意饮食均衡,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休息时间,减轻压力,不吸烟。

6. 在公共场所经常使用的物品应该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擦拭消毒。

7. 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的地方可以带16层纱布口罩。

8.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该掩上口鼻,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二、如果接触过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应该采取的措施

1. 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患者近期滞留的场所进行消毒,包括空气、家具和衣物等。

2. 如果感觉不适,应该尽早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曾经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

3. 尽量避免探视非典型性肺炎病人,需要探视时,必须戴口罩。

三、如果出现如下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由120提供急救车送到医院就诊

1. 出现高于38℃的发热现象,同时伴有头痛、关节痛、全身酸痛无力等现象。

2. 干咳少痰,偶尔有血丝痰,呼吸加速急促,呼吸窘迫。

3. 服用抗菌药物没有明显效果。

伤 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秋季节最容易发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洪水、战争、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使伤寒流行。

伤寒的传染源为伤寒病人及带菌者,他们的大便、尿、呕吐物等排泄物,使水或食物直接或间接受到污染,引起疾病传播,水源污染可能会造成伤寒大范围流行。

伤寒的典型症状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发病初期,会出现低热、全身不舒服、头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体温持续上升,一周左右可以升到39℃~40℃。

2. 持续2~3周后病人极度虚弱,神情淡漠,反应迟钝。

3. 出现昏睡、精神错乱、腹痛、腹泻、便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4. 高热的病人并不是脉搏加快,反而脉搏缓慢。部分病人还会在前胸和上腹部出现2~5mm大小、红色的玫瑰疹,数目通常不到20个,2~4天后消退,但可能复发。

5. 发病的第3周出现体温下降,病情开始改善。

6. 第4周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消失,但身体复原大概需要1个月左右。

伤寒的并发症主要有:约有2%的伤寒病人在病程的第2~3周发生肠出血、肠穿孔,也可能在病情恢复期发生。患病后1~3周伤寒病人极易发生多脏器功能损害,如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肾功能损害。

预防伤寒,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传染病人必须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病人的餐具要消毒。对病人粪便和尿液进行消毒。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有全身中毒症状和腹痛腹泻、排脓排血便等临床表现。

一、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1. 通过食物传播,食用生冷食物或不洁瓜果均可引起细菌性痢疾。

2. 病人与带菌者粪便处理不当,水源保护不好,被粪便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来水未经消毒被饮用,是引起痢疾暴发的根源。

3. 日常生活中通过接触污染品传播。

4. 苍蝇会传播痢疾病菌。

二、预防细菌性痢疾应该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染人群三方面入手

1. 设立肠道门诊,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及时隔离,对其进行彻底治疗。对饮食业和自来水厂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消除垃圾,加强粪便、食品和饮水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未经处理的剩菜剩饭。同时做到勤剪指甲,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4.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

5. 在夏、秋季节,可以用大蒜、黄莲等给接触痢疾病菌者口服。

三、对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急救处理措施

1. 让病人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饮食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多渣、多油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3.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香皂洗手。

4. 对于有失水现象的病人,可给予生理盐水注射。

5. 有酸性中毒者,酌情给予碱性液体。

6. 注意腹部保暖,不要洗冷水澡,对痉挛性腹痛病人可以给予阿托品或腹部热敷。

麻 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一、怎样预防麻疹

1. 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2. 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3. 保护易感人群。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可在流行前1个月,对未患过麻疹的8个月以上的幼儿或易感者皮下注射0.2ml麻疹活疫苗。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0.1~0.2ml/kg,胎盘球蛋白0.5~1.0ml/kg,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

二、感染麻疹后的治疗措施

1. 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

2.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

风 疹

风疹又称“风痧”,由风疹病毒引起,多见于儿童。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风疹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黏膜光滑,无充血及黏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有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黏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一、风疹的预防与护理

1. 发现风疹病儿,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 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疹患儿。

3. 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后复感新邪,加重病情。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4. 防止搔破皮肤,引起感染。

二、风疹的治疗措施

1. 加强护理。室内空气保持流通,加强营养。隔离至出疹后5天。

2. 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3. 可以食用银翘解毒粥。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竹叶、荆芥各10克,芦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以上8味药洗净煎汁,去渣。煮洗净的粳米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上述药汁,煎1~2沸即可。分2次,早晚温热服。

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尤其是慢性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阳性携带者很多,为了预防病毒性肝炎传染,必须掌握一些消毒方法,减少传染机会。

1. 可以用0.5%伏氯净溶液或3%氯亚明溶液,或2%过氧乙酸溶液对居室或用品进行喷洒,喷洒后关闭门窗2~4小时。

2. 对肝炎病人所用书籍、纸张、被褥、衣服可以用福尔马林或环氧乙烷密闭熏蒸。

3. 病人所用的餐具及护理用具可用0.5%伏氯净溶液或3%氯亚明溶液,或3%漂白粉上清液浸泡1小时后,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就餐前最好用沸水把餐具泡一下,也可以把餐具放入水中煮沸20~30分钟。

4. 肝炎病人一定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应用肥皂反复搓洗,再用2%过氧乙酸浸泡2分钟。

5. 肝炎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应按一份呕吐物或一份排泄物加两份10%~20%的漂白粉乳剂的比例消毒。

6. 肝炎病人用过的厕所可以用2%次氯酸钠喷雾消毒,病人所用的便具要用3%漂白粉上清液浸泡1小时消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炎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症状表现

1. 发烧、持续高烧。

2. 喷射性呕吐、恶心。

3. 精神萎靡、嗜睡、昏迷。

4. 症状凶险、激烈。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办法

1. 应该积极预防,增强体内的免疫能力。

2. 可以定期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3. 消灭蚊、蝇,经常给牲畜进行消毒,经常接触牲畜的人应该及时消毒,晚上休息时要使用蚊帐或驱蚊器,以防蚊虫叮咬染上病毒。

4.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用连翘、板蓝根、双花各15克,用水煮后每天喝一杯,以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防控甲型H1N1流感常见问题解答

问:何谓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否可以传染给人?

答: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A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近年在美国等地也出现过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患者大多为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问:人如何感染甲型H1N1流感?

答:人可能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

问: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有何症状和表现?

答: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问:是否有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

答:目前虽尚无疫苗预防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近来的流行中,确诊甲型H1N1流感的死亡患者多为25~45岁者。有科学家认为,这可能因为老人和儿童注射了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一定免疫力。因此,一旦我国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接种人流感疫苗也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仍需进一步证实。

问:是否有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药物?

有两类这样的药物:1.烷胺类(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2.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从美国最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是敏感的,但是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在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好。服用后,可以使症状减轻,恢复更快,而且早期服用可以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问:食用猪肉是否会感染甲型H1N1流感?

答: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问:如何加强预防?

答:1、最重要的是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就可以,但是一定要经常洗,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2、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清洁。

3、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尽量避免到医院去。

4、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5、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6、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7、出现下列情况,一定要到医院感发热门诊(或感染科)就诊:1) 发热,体温大于37.5度;2) 出现呼吸困难或气短;3) 胸闷或胸痛;4) 突然的眩晕;5) 严重或持续的呕吐。

8、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也很重要,包括:保证足够的睡眠(一定不要熬夜,晚上10点之前上床睡觉);适当的体育活动;减少自身的压力(不加班、不要背负身体和心理的负担);喝充足的水(烧开的自来水最好);一日三餐定时适量,保证足够的营养。

9、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疫部门说明。

 

疾病预防小常识

1、调适寒温。气候多变,老幼病弱者应随时增减衣服,不宜过早脱去冬衣,以免受寒,老年心脑血管者更要注意。

2、早睡早起,运动身体。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动生火,招致外感内伤。

3、保持心境平和。春季忌怒,处事勿过于急躁,要时常保持心境平和。

4、戒烟、少喝酒及咖啡。吸烟最易损害呼吸道表面屏障,诱发疾病发作。烟酒及咖啡都会刺激神经兴奋,有些人想借以“消除紧张和疲劳”,其实反而削弱了人体的抗病力。

5、远离过敏源,远离人群密集场所。

6、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而易消化,少吃油腻煎炸及辛辣刺激的食品。

总之,气候多变,对人生理和心理过程影响较大,改变生活方式,才能维护身心健康。

预防流行性疾病

随着气温的时高时低,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因此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尤其是一些传染病,如流感、麻疹、流脑、结膜炎、腮腺炎等。另外,气温气压变化较大,一些慢性疾病和精神方面的疾病也容易复发。那么怎样做好防病保健呢?

首先要有防病意识和坚强的信念。在思想上做好防病的准备,提前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识,如遇气候突变带来身体不适时,要静心养气,防止旧病复发,要坚持服药,相信自己能抗击病症。

其次是预防接种,可去医院或防疫站注射疫苗,如流感疫苗、流脑疫苗等。

第三,日常调摄方面要多加注意。多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证充足的睡眠,饮用泡有贯众的水(取贯众500克洗净,放入水桶中,每周换药一次),也可在室内放置薄荷油以静化空气。如果家中有流感病人可用食醋熏蒸,每周二次,可以预防其他人患感冒。另外,每天按摩足三里、风池、迎香等穴位也有预防疾病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要预防季节性的传染病的发生,还应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一般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像鹌鹑汤、白木耳煮麻雀、清补菜鸭、枸杞银耳羹、荸荠萝卜汁、枸札蛇肉汤、虫草山药烧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2、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3、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后)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5、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保证睡眠时间,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7、不食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8、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幼儿园出现传染病及时消毒,尽量疏散幼儿。

9、按计划接种疫苗,出现发热、出疹或有其他不适及时就医。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11、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是否去过活禽市场、近期去过哪些地方旅行等。

12、从事家禽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的职业人群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口罩、穿工作服等),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发现病、死禽及时报告动物卫生管理部门,以及时、妥善处理。发现传染病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共性为:发热、乏力、头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进行传播,病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可以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病原体的黏液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传染,也可形成大面积流行。

冬春季传染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咳嗽和打喷嚏等方式传播,正常人也可能通过接触带有流感病毒的物体,再接触自己的口鼻而导致感染。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患有流感后,应及时就地适当隔离、休息、多喝开水、房间多通风和消毒,对症治疗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细菌性继发性感染,发病早期(48小时之内)可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症状严重的患者,如严重肺炎、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高烧不退等需住院治疗。

2、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传染物品。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

需要注意的是,本病传染性很强,如果发现儿童患病应立即隔离,起码到痘疹全部结痂。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食物和充足水分。病儿皮肤应注意清洁,由于皮肤瘙痒,防止抓伤,应剪短指甲,带手套。

3、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病,5岁以下儿童易发病,主要症状是发热、手、足、臀、口腔出现皮疹或疱疹。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经治疗可痊愈且不留后遗症。个别患者可出现重症表现,合并其他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需及时抢救。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由于目前手足口病重症患儿早期表现较难鉴别,建议家长引起重视,当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严禁个体诊所、乡村医生收治5岁以内有皮疹或发热(体温≥38℃)儿童病例。

5、人禽流感

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被感染上,不过也可能在任何年龄被感染,但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其属于易感人群。人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高危人群有:一是家禽养殖业者。二是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三是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

日常防治应尽量避免去活禽市场或摊位,不购买活禽、不自行宰杀活禽,应购买、食用有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其产品。如在野外发现生病或死亡的野鸟,不要轻易接触,应及时报告所在地区的野生动物(林业)管理部门。注意饮食卫生,禽肉、禽蛋等一定要煮熟煮透食用,注意厨房卫生,砧板做到生熟分开。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由于没有相应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所以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冬季预防流行性感冒安全小常识

冬季流感预防知识:

1、合理膳食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保持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供应;要多食用红色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等,其中富含的β-胡萝卜素能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巨噬细胞活力,对防治流感有良效。每天坚持用淡盐水或红茶漱口,对流感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2、注意个人锻炼

合理地安排一些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爬山、打球、练太极拳、做中华通络操等都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

3、室内通风

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清新。每天除定时通风换气外,也可用食醋进行密闭熏蒸。墙壁、地板、用具可用0.5%漂白粉澄清液进行擦抹。由于流感病毒的生存还与环境湿度有关,条件允许可以调整小环境湿度,以降低病毒活性。

4、注意充分休息

人的休息和睡眠状况会直接影响抵抗力水平,所以任何活动都应适可而止,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熬夜,感到身体疲劳时要及时安排休息,保持精力充沛才有能力抵御外邪。

5、注意防寒保暖

冷暖交替比较频繁的时候,人体由于无法适应剧烈的冷暖变化,抵抗力就会下降,易于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因此人们需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早春季节早晚都比较寒冷,更要特别注意,如早晚适当添加衣服,夜间睡眠时换厚被等,睡眠时室内温度在18℃—22℃为宜。

6、常备洗手液,多洗手

洗手液有抑菌作用,但使用方法要正确。专家提醒,抹上洗手液并揉搓10—15秒钟后,两手仍然是湿润的,这才说明所用洗手液的量足够,然后再冲掉。也可选择酒精浓度至少为60%的杀菌纸巾。

7、与患者保持距离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带病毒的唾液可飞溅到约1米远,当你发现有人要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马上退到1米之外。如果是在电梯或公共汽车上遇到这种情况,可马上转过身去,因为人的眼睛和鼻子是最容易被传染的。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4 上午 12:17:58

    如果家中有流感病人可用食醋熏蒸,每周二次,可以预防其他人患感冒。另外,每天按摩足三里、风池、迎香等穴位也有预防疾病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要预防季节性的传染病的发生,还应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