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怎样写好体育组集体备课
- 2、体育如何集体备课
- 3、如何写好体育集体备课?
- 4、如何搞好集体备课
- 5、如何备好一节体育课
怎样写好体育组集体备课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可是,实际人们又是怎样做地呢?
总结一下现在流行的集体备课模式,无非是如下三步:
第一步,分配任务(每人一学期都有两到五个不等数量的课时主备任务—主备教师),个人进行准备(按一定要求写教案);
第二步,集体交流个人备课,大家进行修改;
第三步,学校或个人把修改的教案打印下发到每个相关教师手中,要求其他教师修改使用,使用后要写出教学反思。这样的要求如果做到实处的话,却也能起到有效和高效的目的。
可实际做法是,任务分到手后,每个教师也确实认真准备。水平高的、资料多的,教案中容于了一些新的知识和较为实用的方法。水平一般的、资料少的,只能照教学参考抄一抄、填一填了,实在没有参考价值(教师自己也承认)。更有甚者,在网上搜一搜,载几个教案完事。到集体备课时,组织认真的学校能在主备教师读完自己写的教案后,进行相应的修改(有时使用考核手段逼着大家发言),但大部分学校主备教师读完自己教案后,就算完成一次集体备课。主备教师的教案就被共享了!可想而知它的有效性会如何?
其实,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理解教材、探索教法,拓展教学思路。以期通过集体备课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同时提高参了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但是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怎样做才能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呢?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思考:
第一、了解备课目的,认识集体备课的作用。
许多教师把备课当成写教案、找教案、抄教案,自然也就把集体备课当成是集体修改教案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非常简单,信息时代的特点,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教案精选,教师只需点几下鼠标,输入教案两个字,就可以轻松获得所需教案。这些教案从理论上来说都称得上优秀的教学设计。但从写教案来讲,我们的教师再怎么努力也写不出来的,这又为何不去采用,何苦要再去动脑,吃力不讨好呢?——教师并不是不愿自己备课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显然,教师把集体备课的内容窄化为推荐或照搬名家的现成教案。当然,专家们的作品值得学习,其它途径得到的资料也可借鉴,这是新课标一再倡导的资源共享的理念,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照搬照用别人的教案。这种思想的存在说明教师对备课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自然对集体备课的作用也就模糊不清了。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因为课堂教学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其表现有:1.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如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的根据信息窗提供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的要求:(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是怎么想的?(2)我发现……。等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允许有不同问题产生,也允许有不同的发现,只要达到乐于表达的总要求就行;2.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3.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4.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将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如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中的综合应用和实践活动等,为教师开发教材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把孩子们带到商场、室外,让他们在真实的情景中边实践边学习,大大丰富了教材内容,同时开放的教学方法,也将大大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5.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
上述这些不确定因素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进行“同伴互助”才有解决的可能。
第二、确定备课内容,进行备课集体组合。
备课内容要全盘的计划,备课集体随内容组合。备课内容为备学生,相应的集体就为以班为单位的任课教师;备课内容为备知识,相应的集体就为同科教师;备课内容为系统知识,备课集体就为相关年级教师;备课内容为单元知识,备课集体就为同年级同学科教师。
第三、统筹计划,做好配当。
备课,一定要备学生。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都要了解所教学生的家庭状况、性格特征、喜好、学科基础、各种能力、行为习惯,以便因材施教。学生随着知识、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其它各方面的变化。任课教师随时都要相互交流自己所获学生的各方面信息,这就要求学校每学期安排2—3次集体备学生的时间。作为一名学科教师,一定要了解本学科知识在各个年级的分布情况,他才能把握教材,有效的利用教材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就要求学校安排1—2次的时间集体备系统知识。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就要看学校的实际(农村教学点分散不适合进行课时集体备课)合理的安排集体备课的时间。
第四,确定备课目的,形成集体决议。
1、备学生时,其目的有: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学科成绩变化,为后进学生的转化等等。在集体备课时,一定要针对目的,研究形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集体决议。如习惯的培养,先研究我们学生的习惯怎样?那些习惯不好,由什么原因形成的,怎么改?对策是分工负责(每个教师分管几个习惯的养成监督)或是重点分工(每人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等。形成决议就是确定今后一段时间具体怎么做,做到怎样的程度,措施是什么?等等;关于学生变化,先交流那几个学生发生了怎样明显的变化(不做作业、上课走神、成绩下滑等等),再分析变化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调查、家访、谈心、补课等),最后形成决议;关于后进生的转化,先要确定后进生都是谁,怎么个后进(学科知识水平如何),后进的原因是什么(智力原因造成、兴趣原因造成、家庭原因造成、其它别的原因造成)?寻找对策(对症下药)。形成决议,针对某个学生确定教师要约法三章(如,对学习某科没兴趣的学生,一定要单独要求,培养自信心,相关教师多给以关注、给以温暖等等)。
2、系统知识时,其目的有,了解新课标对整体知识的要求,了解整体知识的年级要求,了解整体知识的教材分布、相关表述及能力要求。形成决议,相关年级要做哪些工作(知识要掌握那些、能力要培养到什么成度)?
3、单元备课时,其目的和决议的内容有: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备出突破重点难点 的方法。
(4)学情分析
(5)注意事项
(6)教学方法建议
(7)课时分配
(8)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等。
相关决议的内容要具体、简便易行,有针对性、可操作,灵活有效、留有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
第五,确立备课制度,形成集体备课的习惯。
为了集体备课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是必需的:1.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领导与骨干教师组成,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政教领导负责组织集体备学生,教学领导负责备知识系统,骨干教师负责组织单元备课或课时备课。相关备课,学期初由相关负责人根据需要制定好计划提交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做好配当。2.集体备课时,要做好记录。特别是形成的决议,要人手一份(准备执行)学校要存档一分(对参入教师进行考核、对另一轮备课给以参照)。3.个人备课,对集体备课形成的决议每个教师有个性的进行落实,要写出落实计划——课时教案。课时教案,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本班的实际,创造性地执行决议,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4.课后反思。教学结束后,一定要在教学反思中对集体形成的决议进行评价,以期达到对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总结。
第六、集体备课与校本研究相结合。集体备课可以作为一种教研的有效形式,备课的内容就是研究课题;备课的准备就是学习研究;集体交流就是讨论研究;决议就是研究方案;课堂教学就是实践;反思就是结题。
体育如何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备课组要实行先周集体备课。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活动结束后,备课 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4、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
⑴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⑵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⑶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⑷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⑸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5、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任科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其它教师在原有备课上进行修改,特别要注意记录好课后反思,这将成为我们评价教案等次的重要依据。
如何写好体育集体备课?
1.根据校历的安排,先把教学进度做出来;
2.组长根据进度把课程分派到每位任课教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每位教师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包括,说课稿,电子教案,课件);
4.在小组备课汇报时,把自己备的课,与同事交流,进行完善。打印出来,每位教师人手一份。因为教师是分开备课,互不重复,这样每位教师的工作量都减小了,一个星期只备一节,或两节课就行了。
5.要提前一周进行。
如何搞好集体备课
正如肖伯纳先生所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高中教学工作中各学科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发挥集体智慧,让课堂绽放出最美的花朵,避免个人孤兵作战。 搞好集体备课,需要有主题。明确的教研主题是集体备课讨论内容的核心,主题明确,才能让本学科组的老师们形成清晰地讨论思路。 在集体备课时主题的确立,可以分成两各方面。第一方面是要总结上一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也就是说总结本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上周集体备课时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准备上的不足,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的问题是否准确把握,学生不易掌握、不好理解的难点知识是否得到及时的消化处理,是否存在上周集体备课过程中有没有预测到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的是哪些。第二方面是讨论确定下周教学工作重、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等内容。明确的主题能够为学科组老师们的讨论提供了方向,定好了调子,才能保证集体备课的时效性。 搞好集体备课,需要有“主人”。一个学科备课组少则二三人,多则十几人,只有提前确定出一位中心发言人,作为集体讨论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才能很好地组织和引领集体备课活动。 中心发言人作为集体备课主题讨论、研究的主要引领者,要提前准备做好发言准备,对下一周教学工作的目标定位、主要内容、重难点的选择和处理方式、基本的教学方法、所需的教学手段等形成大体的思路。集体备课时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学科组其他人员参与发表补充意见,共同商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式和方法。然后由中心发言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文案,以书面材料或网络博客的形式分发给学科组成员。每个成员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加以添加和取舍内容,形成符合本班实际的教案。这样做不仅大大减少了教师备课的重复性、低水平的劳动,节约了时间,同时也让老师们更好地利用了教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学资源。 搞好集体备课,需要人心齐。人心齐,泰山移。集体备课,需要发挥众人的智慧,允许老师们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不能搞一言堂。这样才能真正产生思想碰撞,迸发智慧火花。 集体备课的一个基本环节是研讨前人人自备。学科组成员人人自备是个人智慧的充分体现,是个性特长的具体展示,也是集体交流的基础,因为只有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前自己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才能在集体的交流和研讨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才有可能在具体的集体备课这一环节中吸收借鉴别人的长处与不足。 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议”。在中心发言人阐明自己的理解把握、思路安排、具体授课方案后,每位学科组教师都需要主动参与集体交流、研讨发言,而且要把握多“议”少“评”的原则,因为在“议”时,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可以互相转换角色,质疑问难,有利于参与者平等对话。 搞好集体备课,需要多熟悉。在研讨主题确定的前提下,备课组老师们需要对要研讨主题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等多方面进行熟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集体讨论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经验主义、本本主义。 首先要熟悉学生。集体备课作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备课才能有针对性。新课改条件下,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我们的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课过程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简单的展示,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 搞好集体备课,需要重落实。研讨的目的在于落实,通过集体研讨确定的教学思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 集体备课作为当前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只有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成绩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如何备好一节体育课
第一,钻研大纲,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包括知识、智能、思想教育的内容。当教师接受到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后,应当对照教学大纲计划学期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将本学期上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订教学目标。事实证明,教师假如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透彻,重点就会抓得准,难点就容易突破,使学生上课时很容易领会和掌握有关知识点。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学习一些新的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经验交流会,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参考。
第二,认真研究教材和方法。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影响他们每天的教学行为习惯,观念不转变,课程改革也无从谈起。教无定法,教有法则,这个法则来源于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改变不等于全面否定,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好的方法应该保持和发扬,关键是如何运用。讲解与示范,是我们在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中运用时,教师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如何讲出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而不是“学生练习与规定动作之间的差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示范也好,规范也好,都要体现课堂预设的目标,要处理好传授知识、技术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动作优美、运动能力 强的老师不一定能培养出十分优秀的体育特长学生,因为学生参加体育课堂学习的目标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尽在情理之中。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发挥个人特长或优势,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已有的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法。
第三,备课时注重与教学环境相结合。教学环境,是指自发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集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有人把这种教学和教育因素称为潜在课程。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堂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这样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
第四,关注学生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新课标强调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充分分析学生在家庭背景、认知水平、生活经验、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第五,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进行结合。提倡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备课的水平。作为有经验的教师,他们教学时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作为管理者要鼓励教师进行备课探讨。因为集体备课时,教师之间可以互相探讨,在教学内容、方法、场地和器材等方面各持己见,这样就会形成一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教学氛围。管理者要积极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将暂时不能统一的一些意见,再通过专题进行讨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付诸实施。另外,教师应集体进行体能训练,保持和提高技能,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提高教学效率,就一定要抓好备课,把自己所学的以及前人积累的经验成果, 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有关知识点。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学习一些新的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经验交流会,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