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如何看待我国2021年的经济形势状况?
- 2、2021年经济为什么这么差?好久能恢复?
- 3、31省份经济三季报出炉,其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4、2021年中国gdp增速是什么?
- 5、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我国的GDP有何变化?
如何看待我国2021年的经济形势状况?
展望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新冠疫情前景未卜,世界经贸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经济循环面临多重堵点,重大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有显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有持续释放的改革开放红利,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工具,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
国内风险挑战交织叠加
内需不足导致供需两端温差。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恢复缓慢、投资需求内生动力不足,需求势能减弱可能进一步向生产端传导,制约经济反弹高度,成为经济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2020年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8.2%,较上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终端需求不振、产品销售不旺的问题。
供需不匹配背景下的供给恢复难以长期持续,企业前期订单耗尽后停产减产的可能性较大,需谨防供给需求“双萎缩”风险。
基层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受疫情冲击、经济减速、企业效益不佳以及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
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仍在增长,部分基层市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已经出现压力。
此外,为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4.68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51.9%。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攀升,化债支出和利息支出压力加大,地方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进一步增加。
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2020年前三季度,广义货币增速高出GDP名义增速9.5个百分点,总体杠杆率和分部门杠杆率出现反弹,金融机构坏账风险需高度重视。
中小银行风险加速积聚,城商行、农商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承压更大,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大型商业银行更集中。
疫情之下企业主营业务下滑、收入回款变差,财务费用上升,导致现金净流入缩减,偿债资金来源减少,企业债违约风险将有所上升。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基础扎实巩固
超大规模市场加速释放新优势。随着相对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正在对全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逐步形成对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力支撑。
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不仅包含劳动力、消费、产业、创新、金融、物流、房地产等各领域,而且包括商品市场、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等各方面。
新一代青壮年人口数量优势、强大消费市场优势、科技创新与技术产业化应用规模优势等将加速我国经济复苏进程,为疫情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激发新活力。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扩大开放,我国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破堵点、解难题。
“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政府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显著提升,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具投资价值国家之一。
全面深化改革将在更广范围、更大深度、更宽领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与此同时,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我国仍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缩短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开放。
积极搭建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博会等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改革开放红利充分释放将创造经济发展强劲动能。
宏观调控有力有效仍存新空间。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宏观调控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等多角度为防控疫情、恢复经济做出科学判断、精准调度。
统筹好“立足当前”与“跨周期调节”的关系,为后续经济复苏发挥重要作用。不同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超规模量化宽松政策。
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相对温和,仍有进一步降准、减息政策空间,赤字率等财政主要指标明显低于同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处于合理区间。
未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总量与结构上对稳定经济基本盘仍然具有较大调控操作余地。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协调性将进一步加强,在抵抗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转型、增强发展动力的过程中,实现宏观调控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平衡协调联动。
2021年经济为什么这么差?好久能恢复?
主要是受疫情影响,疫情没有再次恶化的前提下,世界经济复苏乐观因素或更多一些。IMF表示,明年世界经济有望迎来触底反弹,实现约5.2%的增长。OECD则预测世界经济将反弹约4.2%,明年主要经济体有望实现复苏。
1、2020年,无疑是世界经济最糟糕的一年。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之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遇阻,各国经济深陷衰退泥潭,广泛实施的“封城令”更是使航空、零售、酒店、旅游等行业面临“至暗时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受疫情影响,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4.4%;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数据也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锐减49%,预计全年将减少40%。
2、诸多国际观察人士指出,此次疫情给世界经济的生产端和需求端带来了巨大创伤,世界经济短期内很难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以全球航空业为例,多家国际知名航空公司业绩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硬着陆”之后,业界估计至少需要四年以上时间才能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联合国贸发会议指出,疫情之下倒闭的部分企业和就业岗位将难以恢复。同时,欧美等地区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或使全球债务高企,进而影响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发展。
拓展资料
1、中国经济的表现令世人赞叹。在各国经济纷纷“亮起红灯”之际,IMF称中国今年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无疑给世界经济的“至暗时刻”带来了一抹亮色。尽管年初经济出现短暂下滑,但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复苏态势强劲,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了4.9%。目前,中国经济已实现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期发布经济预测称,明年全球主要经济体有望实现更大范围的复苏,但中国依然领跑全球,预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实现8%的增长,明显高于其他经济体的增速。“疫情的有效控制为中国经济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将引领世界经济复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说。多名国际观察人士也指出,从各大国际机构发布的预测数据看,明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发挥“火车头”作用,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31省份经济三季报出炉,其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31省份经济三季报,透露出以下几个比较值得广大人民群众注意的关注点:
第一个关注点,国内对于疫情的控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经济总量的结果上分析,国内整体经济发展重新回归正轨,各省份2021年前三季度GDP相对于上年度而言,有着非常明显的增长,同时,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也比前两年有了明显的增速提升,这所有的一切都得益于国家对于新冠疫情的高标准的管理,疫情零报告的高强度管控政策,不仅迅速地让国民生活正常化,而且还极大地刺激了国内生产、商业交流的活力,因此,国内经济发展在良好管控疫情的前提下得到了健康发展的平台基础。
第二个关注点,江苏区域成为新的经济活力点。此次三季度报告中由于江苏区域所处的地理优势问题,导致江苏区域在背后广东强大基础经济的前提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别于广东地区发展的新的经济发展方向,这种新方向主要受益于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全面性,而这种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有可能带来各省份调整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个关注点,河南省。河南取得了2021年前三季度GDP里面是排名第五名优异成绩,但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中,河南的增速百分比是处于倒数的位置,这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河南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境,虽然河南经历了各种自然灾难以及疫情的影响,但河南身仍需调整自身经济发展方向,如果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总的来说,国内经济发展已经趋于平稳,甚至某些省份的强势得益于国家政策的红利,但整体而言,在国际复杂形势、疫情与不可预测的自然灾难面前,我们依然不能放松警惕,要集中精力,时刻准备着迎接更大的挑战。
2021年中国gdp增速是什么?
2021年中国gdp增速是8.1%。
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这是中国GDP连续第二年超百万亿元大关,突破110万亿元。2021年,GDP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
2021年人均GDP。
2021年中国人均GDP为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突破1.2万美元。
虽然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人均水平的下限,但逐年接近。初步测算,2021年世界人均GDP是1.21万美元左右,我们是1.25万美元,已经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同时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不到美国的1/5、日本的1/3。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我国的GDP有何变化?
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8402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7154亿元,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6611亿元,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4.9%。
二、生产形势不断向好,发展动力持续激发
二季度,夏粮夏油再获丰收,生猪生产快速恢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5%。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4%,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占GDP的比重为28.3%,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占比回升态势已延续三个季度。
上半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5.9%、17.0%、21.0%、29.1%、13.6%和20.3%,合计拉动经济增长9.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6%。
三、消费拉动作用明显,投资净出口协同发力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显著。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7%,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
投资需求拉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2%,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4%。
净出口需求延续增长势头。稳外贸成效继续显现,进出口增势良好。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1%,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
四、新动能助推经济恢复,新业态释放市场活力
新动能发展势头良好,新兴产业表现活跃。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6%和22.8%,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7和6.9个百分点。服务业重点领域企业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1月份至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7.6%和28.3%。
夏粮生产再获丰收 生猪产能持续释放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 李锁强
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毫不松懈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夏粮再获丰收,为实现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生猪生产快速恢复;主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农业经济形势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增产59亿斤
202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916亿斤,比2020年增加59.3亿斤,增长2.1%;其中小麦产量2687亿斤,增加52亿斤,增长2.0%。
夏粮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扭转了连续五年下滑势头。2021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7亿亩,比上年增加398.2万亩,增长1.0%;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44亿亩,增加300.4万亩,增长0.9%。
夏粮单产稳步提高,连续三年保持增长。2021年全国夏粮单产367.7公斤/亩,比上年增加3.8公斤/亩,增长1.1%;其中小麦单产390.9公斤/亩,增加4.2公斤/亩,增长1.1%。
二、畜牧业保持稳定增长,生猪生产快速恢复
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29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02万吨,增长23.0%。猪肉产量快速增长,牛羊禽肉产量稳定增长,禽蛋产量有所下降,牛奶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生猪产能持续释放,存出栏同比大幅增长。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3911万头,同比增加9915万头,增长29.2%,比一季度末增长5.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同比增加934万头,增长25.7%,比一季度末增长5.7%。上半年,生猪出栏33742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8639万头,增长34.4%;猪肉产量2715万吨,增加717万吨,增长35.9%。
三、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体平稳,部分品种价格涨幅较大
二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1%,受生猪价格下降影响,涨幅比一季度回落7.7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二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呈“三升一降”的特点。其中,农业产品价格上涨11.3%,涨幅比一季度回落6.6个百分点;林业产品价格上涨4.7%,涨幅比一季度扩大3.2个百分点;渔业产品价格上涨17.3%,涨幅比一季度扩大12.9个百分点;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价格下降15.6%,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4.5个百分点。
工业升级态势明显 企业利润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 江 源
2021年上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巩固,工业经济继续稳定恢复,产能利用率处于近年较高水平,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企业效益改善。
一、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产能利用率水平较高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增速高于疫情前水平。1月份至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增速较一季度回落8.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7.0%(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增速略高于疫情前水平。产能利用率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1月份至6月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9%,较去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为近年来较高水平。
二、工业升级态势明显,新动能成长壮大
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凸显。1月份至6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8%、22.6%,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板块;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1.0%、13.2%,增速较一季度回升。电子和新兴产品快速增长。受新建投产、价格上涨、国产化替代效应拉动,1月份至6月份,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电子元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8.1%、41.7%、39.9%,部分电子器件产品生产增速达到近五年最高水平。另外,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电子计算机整机分别增长69.8%、52.6%、40.6%,两年平均增速均在20%以上。
三、原材料生产基本恢复,消费品生产继续改善
原材料行业平稳增长。1月份至6月份,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6.0%,接近疫情前水平。消费品行业持续恢复。1月份至6月份,消费品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4.8%。
四、工业出口快速增长,重点商品出口强劲
工业出口交货值快速增长。1月份至6月份,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实现同比增长22.9%,两年平均增速为8.1%。十大主要出口行业均实现15%以上的较快增长,其中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行业出口分别增长46.4%、33.7%、29.9%、17.6%,两年平均增速均在10%以上。抗疫相关物资出口大幅增长。医药制造业出口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势头,1月份至6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3.5%;防疫用品所需原料海外需求旺盛,拉动化纤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51.8%。
五、工业企业盈利增加,经营状况继续改善
工业企业利润较快增长。1月份至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营业收入利润率有所提升,1月份至5月份为7.11%,同比提高2.0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持续缩小,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29.6%。
能源供需稳定恢复 清洁能源占比提高
为例,多家国际知名航空公司业绩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硬着陆”之后,业界估计至少需要四年以上时间才能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联合国贸发会议指出,疫情之下倒闭的部分企业和就业岗位将难以
主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农业经济形势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一、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增产59亿斤2021年全国
固超大规模市场加速释放新优势。随着相对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正在对全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逐步形成对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力支撑。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不仅包含劳动力、消费、产业、创新、金融、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