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初中政治知识点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如何树立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针对国家或者某地应如何发展的问题均可参考以下答案)
(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同社会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注:为使答案更全面可适当加上民主政治建设,法律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二、针对国家或地方做某某事情的意义或者作用可参考以下答案: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注:视情况采用,假若题目说的是某一方面的问题,例如环境保护问题,则最好在环境方面的意义多着笔墨)
三、凡是涉及应如何做,如何防止某些不好事情的发生可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的角度出发组织答案。(视情况选择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
国家——制定完善各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四、关于对某事情的认识、看法或体会的问题——可按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及应怎样做的思路组织答案。
关于某事情(漫画或者图表)说明了什么的问题——简要概括说明的意思后要加上应怎样做的答案。
五、关于举行某活动的发言提纲:
1、举行此次活动的目的;2、举行此次活动的意义;3、我们在此次活动中应做的工作;4、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根据题意说)
六、其他一些特别要注意的问题:
国家为什么要重视某某问题或国家在某方面加大力度的原因。(专题P2“为什么要重视三农问题”)
国家、农村或某地发生巨变或取得某成绩的原因。(专题P5“家乡巨变的原因”)
对取得某项成绩(如神6、申奥、三峡工程、基因工程)的认识。(专题P6神州6成功发射的原因)
为什么要科技创新?如何科技创新?
为什么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如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专题P5)
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怎样建设?
如何发展民主政治?
我国的国情问题(主要矛盾、人口、资源、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关家庭责任、学校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的内容。
有关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与青少年权利相关的法律有:《宪法》(规定我们所有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婚姻法》(规定父母要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
总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社会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公民在履行义务时应做到: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所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对2008年奥运会主题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认识。
1、 实行对外开放市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口号体现了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的历史潮流。(同一世界中我们有共同的话题:和平与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经贸交流与合作问题)
3、 口号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福娃”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表现了我们多民族大家庭的文化特点,请你谈发展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2、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3、 任何先进文化总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人身权 1、人身自由(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身体不受非法搜查、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住宅不受非法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我们的权利受侵犯应如何做:
1、提高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教育;2、权利被侵犯,要告知父母和老师;3、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1、婚姻自由(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2、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1)未成年人有受父母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
(2)成年子女对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包括物质赡养和精神慰籍) 1、子女有请求父母履行义务的权利;2、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以得到合理解决
1、一般由有关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时由法院判决;2、对拒绝赡养父母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和法律制裁
受教育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分别应承担的责任见提纲) 家长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权,可采取一下措施:1、积极向父母宣传义务教育法;2、寻求居委会(村委会)帮助或行政干预;3、用法律手段维护。
消费方面的权利 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最基本)
消费者对商品真实情况的知悉权
对商品的自主选择权
公平交易权
依法求偿权
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1、与生产者或销售者协商解决;2、向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3、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4、向法院提起申诉,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合法财产权 占有权(拥有财产)
使用权(使用财产的功能)
收益权(获得收益) 民事法律手段(最普遍):公民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所有权,恢复原状、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刑事法律手段(最严厉最有效):打击抢劫、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
政治权利和义务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批评建议权
言论自由权
游行示威权
结社自由权 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1、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2、给有关国家机关打电话,写信;3、向新闻媒体反映情况。
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不能硬拼蛮干,要用最少的损失来制止违法行为。如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了解歹徒的去向,及时拨打“110”电话,保护好违法犯罪现场和各种证据;
2、 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力武器。
初中政治答题模板
“做法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在中考试题中,经常进行“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这样的设问,这类试题发展的空间很大,没有固定的答案,具有很强的的开放性,因此,许多同学答题时无从下手。其实此类试题是有规可循的,下面将结合几类试题进行简单的讲解:
(1) 成才报国方面
设问举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我们青少年应怎样立志成才?
参考答案: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承担时代赋予的崇高的使命。
思路点拨:此类问题一般从树立理想、艰苦奋斗、创新、社会责任、努力学习等方面做答,注意答案要全面。
(2) 祖国统一方面
设问举例:针对台独的言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学生该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坚决拥护党和国家制定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增强爱国意识;树立高度责任感,敢于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承担保卫祖国的重任。
思路点拨:此类试题一般从公民的义务、敢于斗争等方面作答。
(3) 人口、资源、环境方面
设问举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树立人口意识,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环保行动,注意节约资源;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思路点拨:此类试题有两类不同的设问,若概括提问青少年应怎么做,可结合资源环境问题、我国的国情国策进行回答。若问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注意答案一定要具体,回答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如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等。
(4) 守法护法方面
设问举例: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青少年要认真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从小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要学法守法护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违法的行为作斗争;依法自律,法律不允许的坚决不做;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思路点拨:解答法律试题,应包括学法、守法、同违法行为斗争几个方面。
(5) 维权方面
设问举例: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做?
参考答案: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劝说父母让孩子返校;如父母仍不让返校,应该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也可向法院起诉。
设问举例:作为消费者,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与经营者协商,协商未果,可以向消协反映;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根据与经营者达成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思路点拨:维权类试题一般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能协商解决的就协商解决,必要的情况下再起诉。
三、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往往通过一个(或几个),案例、一组(或几组)数据、一段(或几段)材料的展现,重点考查学生能否从提取的信息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
设问方式:①“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②“谈谈你的看法、体会、认识”;③“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④“如何认识……、如何看待……”;⑤“如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
例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以其对“炭/炭复合材料”发明的杰出贡献,荣获了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不退缩。在科研经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肯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他从心里迸发出一个誓言:“中国人不仅应自行研发新产品,而且在技术上要争第一。”凝聚20年的心血,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被改写。
(1)请你列举黄伯云艰苦创业的两个表现。
(2)请你谈谈对上述材料中“誓言”的认识。
(3)你打算怎样用实际行动向黄伯云学习?
解题思路:理解、认识、启示类的题目可按照“示—理—启”的解题思路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作答。
1、“示”即展示(是什么)。主要是指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主要通过“读”来完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启示。
2、“理”即道理(为什么)。即“材料反映的内容”的依据、原因、重要性(必要性 )、不做的危害性等。
① 依据。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理论根据(包括路线、方针、政策、国策、战略、原则、原理、法律、法规等)。
② 重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③ 必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④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导致的消极后果。
3、“启”即启发(怎么办)。即政府、社会、学校、公民、青少年等准备怎么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主要通过“提”完成。“提”就是根据所找出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在这方面应该怎么做。这是解好试题的落脚点。解答时,应注意运用“应”、“要”、“坚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题的针对性。
按照这样的解题思路,在回答本题第一问时应注重“示”(是什么),分析黄伯云艰苦创业的表现;第二问注重“理”(为什么),应找出黄伯云发出自行研发新产品“誓言”的依据;第三问从“启”的角度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1)黄伯云艰苦创业的精神表在现:①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②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不退缩。③科研经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肯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2)从“誓言”可看出: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4)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自己成为创造型人才。①要刻苦学习,努力探索,实践创新,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②要勇于质疑,勇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④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从祖国的需要出发,选择成才目标。⑤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
四、评析题型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评析题即要求根据材料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分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明辨是非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全面分析的能力。要答好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理清思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设问方式:①上述材料的言行正确吗,为什么?②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论进行评判。
解题思路:“性质判断—理论依据—后果影响—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① 明确对象,即抓住材料的人物的人物,紧扣其言行;②确定角度,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不要遗漏;③运用书本知识,寻求理论依据,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法律、责任、成才规律、人才标准、公民与集体等角度进行分析,角度不能重复,不能生搬硬套;④逐句分析或逐个分析。
下面结合例题,谈谈这类题型的审题与组织答案的方法。
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许多学校的学生中,也出现了“手机族”。校园里,朗朗的读书中经常杂着此起彼伏的手机声。而有许多同学对手机的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你的是“彩玲”的,我就要“拍照”的,更有的同学上课也发起了短信。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花点钱享受也是应该的。”
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言行对吗?为什么?
例题分析:该题既要对同学的“言”进行分析,又要对同学的“行”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对九年级基本国情、合理消费和艰苦奋斗等知识的考查。考生应先针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发散思维,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公民与集体等角度多分析,寻找判断依据。
答案组织:
第一步,性质判断:
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言行是错误的,这是盲目消费、奢侈浪费的不文明行为,也是不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的表现。
第二步,理论依据:这些同学的消费观念,不符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违背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第三步,后果影响: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和成才,败坏了校园风气,高消费会导致盲目攀比,甚至会诱发违法乱纪行为。
第四步,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我们应该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学业为重,要学会合理消费,并注重精神消费和绿色消费。
五、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图表题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把握图表题的特点,了解其新变化,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对于提高考生图表题的解题能力极为重要。
例题:我国东、中、西部地区GDP及人均GDP比较(2002年)
GDP(单位:亿元) GDP(单位:亿元)
东部地区 70350 13095
中部地区 31096 7076
西部地区 15882 5540
注: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人均GDP评价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富裕程度。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比较(2000年)
1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单位:年)
东部地区 8.16
中部地区 7.87
西部地区 7.12
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反映教育发展状况的基本内容。
⑴请你用所学知识说明:这两张表格联系起来看,可得出什么结论?
⑵有的同学在研究“教育与人才”时说:“一个人接受教育年限越长,学的知识越多,就一定能成为人才。”请作简要说明。
解题思路:做到三个“三”
1、三读
① 读图表。图表一般由标题、时间、项目、数据等构成。标题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的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如果没有标题和项目的统领,数据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
② 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补充作用,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是图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 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的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2、三比
① 纵向比较。纵向比较就是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 横向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不同事物再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③ 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经过细心的比较,抓住联系,就会产生新的认识。
3、三到
① 由数字到术语。图表型主观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出这一现象。
② 由现象到本质。认识事物的现象还不够,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必须接、揭示出背后的本质联系。
③ 由理论到实践。中考不仅仅考查我们认识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考查我们在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答案:
⑴经济(物质文明)的发展为教育(文化建设)打下物质基础。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或:发展教育,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或: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⑵人才是能够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要成为人才,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必须重视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精神。
六、漫画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漫画题寓意深刻,形式活泼,且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解答好漫画题主要做到“三步走”
① 析漫画,点本意
首先,要观察漫画的寓意;其次,观察漫画的标题,这是沟通漫画与教材的桥梁;再次,观察漫画中的文字。
② 连教材,觅“结合”
试题在书外,理论在教材。在观察漫画的基础上,联系教材的有关内容,多角度进行分析,寻找漫画与教材的结合点,这是解题关键。
③ 组答案,亮观点
针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抓住漫画和教材的结合点,亮出观点,组织答案,这是解答漫画题最重要的一步。
例题:(1)漫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如不解决,将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答: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或脱节问题(意思对即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进程,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影响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等。
(2)请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两条合理的建议。
答: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深化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战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同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关心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七、探究活动题
探究活动题的题型有:倡议书、活动方案、活动模拟、板书设计、主题班会、演讲稿、政治评论等类型文章的写法。
(一)宣传活动:
宣传活动的目的是为强化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而展开的宣传普及活动。做这类试题时要注意四点:
① 读懂材料,明确活动主题。
② 读懂设问,明确要求。宣传内容侧重强调“是什么”,宣传稿件侧重强调“为什么”。
③ 紧扣教材,联系时事,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分析作答。
④ 懂得宣传标语是具有鼓动性和感召力的号召性短语。设计时要做到:⑴观点鲜明;⑵语言精炼;⑶感情饱满。
例题:贵定县音寨布依村,有着600多年历史,是“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是黔中最美好的田园民族自然景观之一,已被列入我省13个重点保护民族村之一。 目前,全村的人民豪情满怀,正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奋斗。某校初三学生准备开展“全面建设家乡”的宣传活动。
假如你是该校初三的一名学生,请你参与:
⑴拟定一个宣传内容。
⑵撰写一篇宣传稿(任选一个宣传内容展开说明)
⑶设计一条标语(30字以内)
参考答案:
⑴宣传内容:先富帮后富,实现全村共同富裕(音寨前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音寨,“布依文化”村)
⑵宣传稿件: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体制改革,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实现音寨的小康发展。
⑶宣传标语:携手并肩,共创音寨小康
(二)倡议书
倡议书设计必须注意的问题:
① 格式要规范。倡议书的格式主要包括五部分;即:标题;正文(包括对象、原因、目的、根据、措施);结尾;署名;日期。
② 观点要正确。这里保证倡议书能得到他人积极响应的必要前提。
③ 层次要清晰。
④ 号召力要强。
例题: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电脑、游戏机也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有的青少年在网络中获取了大量有益的信息,然而也有的青少年沉溺于网吧,打游戏、闲聊、浏览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因此,人们发出了“网络的世界很精彩,网络的世界很无奈”的感慨。
⑴综合思想政治课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
⑵请根据你的看法,为你的同龄人写一份倡议书。
参考答案:
⑴①青少年从网上获取一些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有益的东西,在网上交一些益友是允许和应该的。同时,青少年也要自尊自爱,加强自律,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②有关部门要加大规范市场的力度,严厉打击不法商贩,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法保护未成年的合法权益。
⑵倡议书范文:
关于初中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倡议书
各位同学:
为避免青少年通宵沉溺在网吧,打游戏、闲聊、浏览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使初中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根据《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对青少年上网应采用以下措施:
⑴不在限定的时间外去网吧;
⑵上网时间不要过长;
⑶远离非法信息,不浏览不良信息;
⑷不随意约会网友;
⑸不参与打游戏机活动。
衷心希望广大初中生能以健康的心态上网,做一名自觉遵守“网道”的好学生。
ⅹⅹ学校ⅹⅹ班ⅹⅹ
ⅹⅹ年ⅹⅹ月ⅹⅹ日
(三)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调查报告是人们对某一情况、事件、经验或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写成的文字材料,它反映了人们通过调查研究找出的某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及提出的相应措施和建议,是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成果,学习撰写抽查报告,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因此,近年来,抽查报告型试题在多地政治中考中频频出现,下面结合试题谈谈调查报告的撰写。
例题: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在全民族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主题,以周围同学为调查对象,根据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表现,写一篇调查报告,题目自拟。
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在格式和内容上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 标题:依据调查目的列出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责任中。
1、单标题,如上例可拟成《中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现状的调查》。
2、双标题,如上例可拟成《艰苦奋斗精神不能丢——××中学学生生活态度和表现的调查》,不管采用哪种标题形式,都要符合调查的主题。
二、 引言:引言一般要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如上例调查目的是要同学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浪费奢侈的不良习惯;调查对象可以以初三年级的同学为主要对象;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同学们平时的生活态度和表现;调查方法可用观察记录、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
三、主体:主体是全文的主干,它具体叙述调查的基本情况,列举典型事例和数据,并恰当地议论和分析,概括出经验或规律,是表现调查报告主旨的关键部分。应注意三点:
1、要把调查的情况写清楚。这需要对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以上例可分两个方面归纳:一是“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表现有哪些。二是“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表现有哪些,它们多占多少比例等。
2、要估到有叙有议,要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表现进行分析议论,阐述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3、要通过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四、 结论和建议:这是调查报告的结尾部分,一般要对全篇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性说明,得出讨论,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如上例,可建议学校在同学中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开展“勤俭朴素为荣,浪费奢侈为耻”的活动等。
能力提高练习:
某班组织了一次“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为主题的调查活动,假设你参加了这次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
1、你拟订的调查课题的名称是 ;理由是 ;你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你的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形式是 。
2、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请参照范例,围绕主题,再设计两道问卷调查的题目。
范例:当你吃完水果时,你会将果皮( )
A、无论远近都投入垃圾箱 B、近时投,远时不投 C、随地扔
设计①:
设计②:
3、有一个小组对“将垃圾投入垃圾箱”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查如下:(调查对象为100人)
无论远近都投入垃圾箱 近时投,远进不投 有人时投,周围没人时乱扔随地扔
22人 22% 38人 38% 21人 21% 19人 19%
1、上述数据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有一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很强,能自觉落实环保行动;但还有相当多的同学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2、调查后,如果你认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请你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加强环保知识的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开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环保行动等。
3、你认为组织此类调查有何意义?
一方面可以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等。
(四)怎样写好政治小论文
写政治小论文是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需要,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政治小论文作为一种开放性试题。因此,倍受广大初中政治教师和学生重视。但是,有的同学在写政治小论文时不得要领,容易进入一些误区,写好政治小论文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突出“政治小论文”的特点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要正确认识一种事物,主要正确认识其自身的特点。一篇好的政治小论文一定要突出政治小论文的四个特点:
1、突出“政治”的学科特点。在写政治小论文时,必须运用《思想政治》课中观点和语言进行写作。
2、突出“小”的特点。近年各省的中招小论文都要求写200字左右,所以写作时,就要精选论据,简洁语言,从字数、篇幅到内容都做到“小”。
3、突出“论”的特点。文章要论点鲜明正确,论据充分,论证说服力强,这不仅是政治小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阅卷的依据,写作时必须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且三者之间要形成有机的内在的联系。
4、突出“文”的特点。“文”是小论文区别于一般的分析说明题、辨析题的特点。写小论文除了要把政治道理深刻体现出来外,还要求内容充实,语言流畅,结构严谨,情真意切,富有哲理,这充分体现了政治小论文的“文”的特点。
二、紧密联系教材知识
《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是写好政治小论文的基础。有的同学在写政治小论文时,往往只是围绕背景材料就事论事,虽然也谈了不少见解,但由于没有联系教材知识,缺乏应有的理论高度。应该认识到,写政治小论文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教材知识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果写作时只是就事论事,不联系所学理论知识,既不能做到论证深刻,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也失去了写政治小论文的初衷。
三、充分运用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往往规定了政治小论文写作的特点和写作角度。有的同学在写政治小论文时,不注意阅读思考背景材料,不能做到围绕背景材料把握好写作角度,归纳出有内在联系的论点和论据并加以运用,只是大量地摘抄教材知识,堆砌理论观点。这样写的结果容易造成出现文不对题或论证杂乱,观点不清或内容空洞,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四、结合自身实际或现实
提高觉悟,指导践行,学以致用,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落脚点。写政治小论文也应体现这一要求。有的同学在写政治小论文时,往往忽略了联系自身实际或现实的要求,常常是论证了文中观点的重要性或必要性后戛然而止,或喊一句口号结束全文,没有进一步联系自身的思想认识实际,指出青少年应当怎样做。这也是写政治小论文的一个缺陷。
根据政治小论文的特点和要求,一般情况下,写作时应首先阅读所给材料,思考其中心思想或主题,并与教材中所学的理论和知识相联系,再结合社会、学校、家庭或个人的思想、认识、学习、生活实际,按照扬长避短,推阵出新的要求定题目、定论点、定论据、定论证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快速一下腹稿或列一个提纲,就可开始正文的写作。一篇政治小论文,一般分下面几步:开头简明扼要地交待论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证,并总结得出结论,最后或发出倡议,或振臂号召,或展开联想,或表达决心,
中考政治知识点整合
2005年中考政治开卷考
教材重要知识点点击(适合苏州地区)
编撰:孙全军
初二《思想政治》部分
1.法律的基本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将法律称之为“国法”);(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允许有“特殊公民”的存在;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国家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注意点: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我国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中的“人人”指的是“全体公民”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B.近两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加大反腐力度,一大批高官因贪污受贿等违法乱纪行为而纷纷落马,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表明了什么?(或体现了初二政治中哪些法律常识?)
提示:(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是人民通过宪法赋予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人民负责,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2.法律和道德的关系(1)区别:表现形式;实现方式(最主要的区别);调整的对象和范围。 判断------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正确)
(2)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具体内容参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28(2)
——→国家: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青少年:既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地守法、护法;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个好公民。
3.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必须能够正确辨别三种不同的行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具体内容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32-----33。
注意点:(1)谎报险情属于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故意损毁、移动指示标志属于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使用音响音量过大,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2)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
(3)故意毁坏公用设施,不仅是不文明的行为,而且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4)对于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如果情节较轻、社会危害程度不大,由公安机关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如果情节较重、社会危害程度较大,由人民法院依据《刑法》予以刑罚制裁。
(5)如何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公共安全或社会管理秩序)?——一方面要靠国家对社会实施管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公民的自觉遵守。青少年学生要自觉遵守××××。
4.(1)法律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首先表现为法律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3)经济活动中的三个原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缺斤少两”-----公平;只要有“诋毁竞争对手”-----公平;凡材料反映到“弄虚作假”现象,优先考虑“诚实信用”原则。)
5.(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核心)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57,2(1)到数第4行: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法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种措施:保障性措施(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自学成才”)和促进性措施(把握“奖励”)
(4)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思想教育、舆论监督和行政手段,也要靠法律制约。(理解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42最下面-----43第1段)
6.环境问题,重点把握环境问题的危害、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青少年应提高环保意识,认真落实环保行动。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48------49)
7.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什么需要国家和法律的特殊保护?(①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未成年人,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各方面还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②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还存在着。③未成年人的地位: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的兴衰。
(2)怎样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客观上-----重视和加强家庭保护;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强化学校保护;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强化社会保护;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主观上------对青少年来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认真学法,依法自律,要有理想、守纪律,自强不息,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8.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1)违法行为的定义包括两方面(法律规定做未做,法律禁止做却做);(只要是犯罪行为,肯定是违法行为)
(2)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犯罪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首要条件,也是犯罪行为最本质的特征)、触犯《刑法》、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3)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即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加以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4)刑罚的特点:人民法院依法适用;只适用于犯罪分子,不适用于无罪的人;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它包括主刑(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和附加刑。
刑罚的根本目的是预防(特殊预防-----犯罪分子本人,一般预防------其他人)和减少犯罪
9.(1)宪法的地位: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表现在: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国家标志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修改的程序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63第3段中相关内容)
(2)宪法的作用: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公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立法保障、司法保障、法律监督)
10.公民的含义,只要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便是该国的公民,不论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政治态度等。
11.赡养(物质供养)扶助(精神安慰和生活体贴)父母,既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要求。子女赡养扶助父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2.(1)父母或监护人不按有关规定仍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违反的我国法律规范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普及(遍)性----年满6周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免费的------免收学费而非一切费用。
(2)判断:接受义务教育是适龄公民的权利,又是适龄公民对国家、对民族应尽的义务。
在我国,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接受教育对我们每个公民的重要作用:受教育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公民提高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公民享有、行使其他民主权利的重要条件。
13.(1)税收的重要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也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2)偷税、漏税不仅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有些同学认为自己一不生产,二不经商,纳税是工厂和个体户的事,与己无关。(两点说明,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77)
14.(1)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
态度: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必须反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15.(1)公民应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公民首先要认真学法,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自律,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可以向纪检部门、监察部门、检察机关等举报,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
(2)重点把握正当防卫:(1)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87(2)实质-----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3)意义(略)
(3)区分正当防卫合紧急避险
16.(1)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和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应如何履行义务?(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所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2)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主要表现在: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某些权利和义务具有双重性(劳动、受教育);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初三《思想政治》部分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在生产力各要素中,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生产关系,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的具体内容主要有: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消费品)如何分配等。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的时候,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不再适应的时候,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并将被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2.三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异同点的比较(1)共同点:①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②都存在着阶级剥削与压迫 ③都既是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又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 ④国家的本质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⑤主要矛盾都是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并且都根源于生产资料私有制 ⑥该社会的生产关系都是在前一个社会的内部孕育、萌芽 ⑦都受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支配 ⑧都是××制国家的建立,标志着××社会的形成(如“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形成”)
(2)不同点:①剥削的基础: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一无所有(资本主义私有制)②剥削的表现形式:奴隶社会,赤裸裸的;封建社会,显而易见的;资本主义社会,隐蔽的 ③劳动者的处境与地位: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有人身自由 ④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农民没有或只有很少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工人一无所有 ⑤奴隶、农民在当时的社会都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无产阶级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
3.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分别从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影响:——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都引起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第一次→巩固了资产阶级国家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主要国家最终确立;第二次→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第三次(新)→导致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结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③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最终确立,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启示:国家-----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深化改革,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例可与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相结合?
答:(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在我国,(5)党和政府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6)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注:在考试过程中若遇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例或重要言论,问你:它体现了初三政治中的哪些观点(或材料表明了什么?),均可根据分值从以上6条中任选几条加以说明。
5.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经济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
6.把握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年份及其标志性意义。
1840年----1919年5月4日----1921年-----1949年10月1日-----1956年底-----1978年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原因、基本含义、特定含义、主要矛盾、根本任务、意义)(具体内容可参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31 ------132)
8.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据此回答:(1)这里的“发展”指什么?(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广义上它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内的全面进步。)
(2)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4)(即1----生产力是引起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才能……;才能……;才能……。(具体内容可参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39第3短第5行-------8行)
(3)请为发展生产力或(经济)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提些建议。(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政治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等。文化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等。)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核心内容:一个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烤烟、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如何保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参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40 中2(2)段
10.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基本国情是制定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依据;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11.(1)现阶段为什么要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促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发展我国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否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会,因为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直接原因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依据是“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的内容”,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依据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4)可持续发展战略
A.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具体内容参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45 中第二段)
B.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①当前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内容参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45 中(2)段)
C.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45 中最后两段,1个关键——关键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5个必须)
D.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①认真学习有关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法律、法规,要积极未实行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做宣传;②努力增强人口、资源和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③应用于同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12.(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我国是如何保证惹您当家作主的呢?(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实行依法治国;④我国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或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内在联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04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周年,需引起注意)
要把握的问题有: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49中1(2)段)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国家性质之间的关系。(同上)③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机关。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直接和间接)产生。④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50中(4)段。)
(4)依法治国:(1)意义或重要性——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50中2(1)段。
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前提——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有法可依]
重要环节——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必备条件——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5)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我国现阶段个民族之间关系的特点——民族平等、团结和互助。
为真正实现(坚持)各民族的平等,政治上: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民族政策,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经济上: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13.(1)民族精神(1)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2)内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不同时期的表现: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 “大庆精神”、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4)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方面,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学习上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怕困难,立志成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爱国意识;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素质等。
(2)发展教育于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教育、科技、人才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教育、科技、人才和生产力三这是紧密相连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关键;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14.(1)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例:虽然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以私有制取代了公有制,但由于奴隶制的建立适应并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都是指和平和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当今时代的主流是: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
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某些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也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持续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的最主要原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强权就是真理”;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
(3)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都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②在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的当今和未来世界里,各国都已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决定着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显著标志。加入WTO后,我国存在的问题——科技落后、人才短缺、劳动者素质不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65——166的小(3)段)
(5)为什么现阶段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或为什么“艰苦奋斗的精神尚未过时”?)
答:①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任何理想的实现过程,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②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第一,……;第二,……;第三,……。(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67最上面一段)
青少年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上,做到发愤图强,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生活上,勤俭节约,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艰苦创业精神,辛勤劳动,为国家和社会积极贡献。
(5)为什么要强调(注重)创新?(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创新是科学的本质,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当代青少年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敢于向权威挑战,善于质疑,勇于探索,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6)人才就是能够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①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视人才)?(a、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谁拥有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②人才有层次之分与种类之别:从层次上说,人才分杰出人才与一般人才;从种类上看,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可以出人才,行行出状元。
③青年时代是成才的最佳时期,但是能否成才,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④青少年如何成才?我们青少年,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只有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珍惜受教育权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才能胜任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成为祖国所需要的人才。
、关于对某事情的认识、看法或体会的问题——可按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及应怎样做的思路组织答案。 关于某事情(漫画或者图表)说明了什么的问题——简要概括说明的意思后要加上应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