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常识_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hacker|
96

文章目录: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人的挫折、蒙屈辱或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长期不能消除时,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我国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认识到情感波动过于激烈,可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正气耗损,易受外邪侵入而导致各种疾病。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等。

当然,偶尔遇到严重挫折或是亲人突然死亡等事件后,情绪与生理上的负担会逐渐消除,身体也会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并不一定造成心理疾病。因为恐惧、担忧、悲伤、喜悦等情绪的波动是短暂的,生理上产生的反应也是短暂的,身体内有惊人的稳定性,能应付各种复杂、紧张的生活环境。

在高度紧张之后,最好有一段相应的舒缓状态,休息几天就会安然无事的。否则,使应激紧张状态持续下去,就比较容易引起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一旦发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应如何正确对待呢?在人们的心目中,对心理疾病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个是对心理疾病过分地害怕和恐惧。另一个是认为心理疾病“可耻”,让人厌恶。正是这两种认识使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因此,要治愈心理疾病,必须克服这两种错误的心理。

(1)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治好的,不必害怕和恐惧尽管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疗程比较长,效果比较缓慢,但在有些方面,治疗心理疾病比治疗生理疾病有利。如心理疾病通常不容易危害人们的生命,而且大部分都可以不用吃药、不用打针就能治好。得了心理疾病,只要善于了解自己,增强治愈的信心,懂得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那么迟早会治好的。

(2)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在生活当中,一些不良的适应成了习惯所造成的,而先天遗传的心理疾病则非常少。因此,当我们掌握了足够的有关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后,完全可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增进心理健康。

(3)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可能患心理疾病。任何人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都可能会有某种程度的失常的表现,可能诱发心理疾病,只是在某些行为偏差上,有程度不同的分别罢了。况且所谓“失常”,还有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别。因此,任何人都不必为自己“幸免”心理疾病而庆幸。

(4)患有心理疾病并不可耻,不能歧视或鄙视心理疾病患者。心理正常的人,对心理失常的人不应讥笑、讽刺、厌恶、疏远。否则,心理失常的人就会形成自卑、讳疾忌医,怕人家说他有病的心态,不愿向别人倾诉他们心中的积郁、烦恼、苦闷,而且对人戒备怀疑、恐惧,这就会使病态加重。每个心理健康的人除了要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发生心理疾病以外还有义务帮助已经心理失常的人,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智力正常:比如智力发育水平和同龄人相比,在正常误差范围内,先天智力发育低下的孩子,心理健康无从谈起;

2、情绪良好:表示经常性的愉快、开朗、自信,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一旦遇到挫折,能够及时调整过来;

3、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因人际关系水平反映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既要有稳定和相对广泛的人际关系,又要拥有知己、朋友。交往中既有自知之明,又不卑不亢,能够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等;

4、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拥有积极的处世态度,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进步的趋势,勇于改造现实环境,达到自我进步和奉献社会的协调统一;

5、人格完整:人格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简而言之是组成人格的各个心理要素,不存在明显的缺陷和偏差,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

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有以上的几方面心理要素的协调统一,才能使情绪稳定,和环境保持良好的契合关系。

一、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二、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三、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五、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链接: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有哪些?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人际关系障碍、性心理障碍以及一些神经症的症状问题。解决方法:先对各自的自身情况进行评估,然后通过进行团体咨询、或个体咨询的方式进行。

一、学习类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过大。

学习方面

(一)、厌学问题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 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 和质量降低。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 惧厌恶

(二)、学习疲劳问题 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 下降的现象。它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指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后者 指的是情绪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等现象。

(三)、偏科 偏科是指学生喜欢的科目就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也较好;不喜欢的科目就厌 恶放弃,成绩越来越差。形成偏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对学科的好恶不同。二是老师的影响。三是错误观念的影响。

(四)、考试焦虑问题 考试焦虑是中学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性适应障碍。

二、解决方法:

优化社会环境,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学校要重视和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制度。

(l)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3)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

(4)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制作、体育活动、交谊活动、兴趣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举办家长学校联合学习讲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方法的指导和帮助,让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独生子女的不良性格与行为习惯大多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因此,我们主张要重视教育家长,应在各校普遍开设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

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它预示着一种持续且积极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定位清晰认知,并以此应对日常生活压力,对社会、家庭有贡献有价值。

我国将心理健康概括为: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很多研究证实,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和癌症的患病风险和。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指数与社会孤立、暴力倾向、人际关系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负面问题存在着微妙的关联。

如何改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至关重要。

1)健康的饮食习惯:多食五谷杂粮+水果蔬菜

健康、均衡的饮食有益于身体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保持体重、预防疾病(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等)。当然,它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大脑获取充足的营养,才能保持良好的运作。

现在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更得保持均衡、清淡的饮食结构,对于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在内的慢性疾病有着很好的预防作用。2014年,英国华威大学医学院Saverio

Stranges团队在BMJ期刊发表一篇文章证实,每天食用五份以上不同种类的水果和蔬菜有益于身心健康。

2)规律的运动习惯:适合体能+循序渐进+持久规律

与健康饮食一样,有规律的运动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同样很重要。现在都市化生活节奏快,人们常常长时间久坐室内,对身体造成负担的同时,对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负面的连锁反应。

大家可以以散步作为主要的运动方式,而且老少皆宜。此外,有研究还证实,当散步与集体结合会产生奇妙的效果。例如参加户外步行,锻炼的同时不仅可以改善心态,还有利于积极预防一些常见类精神疾病。

运动除了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能的锻炼项目之外,还要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养成规律。定时锻炼身体,才能够持久性的对身心产生积极的效用。

3)优质的睡眠时光:深度睡眠

有科学家证实,每天睡眠少于5小时,会增加患精神类疾病的风险。即便是轻微的睡眠问题都会对健康产生损害。长时间缺少睡眠易累积精神问题。

养成规律的作息制度,特别是周末或者假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才能保证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咖啡因以及高糖食物会扰乱睡眠。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找兴趣相投的朋友参与各类兴趣班和活动。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文娱互动为主,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彼此的互动。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应付各种压力!

带着现实的目标启程

也许,你会觉得上述食物、锻炼、睡觉都是老生常谈。可是,既然道理都懂得,为什么还有不少人难以付诸行动呢?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建立对心理健康有益处的目标,在漫长的健康道路上有所动力地坚持下去。

此外,目标需要提早设定,同时,将饮食、运动、睡眠等目标告诉家人和朋友,形成监督作用,每周或者每天记录目标完成的情况。

做健康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健康风险评估是健康管理过程中关键的专业技术部分,并且只有通过健康管理才能实现,是慢性病预防的第一步,也称为危险预测模型。它是通过所收集的大量的个人健康信息,分析建立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危险因素与健康状态之间的量化关系,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并据此按人群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控制与干预,以帮助政府、企业、保险公司和个人,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心理健康小常识内容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保持统一,并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心理健康从心理学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标准有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诀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

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焦虑

焦虑是预期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其主要特征是恐惧和担心。焦虑主

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亢进。急性焦虑的症状为:烦躁不安、神经过敏、震颤、心

悸、出汗、呼吸困难、厌食恶心、腹部不适等。体征为皮肤湿冷、苍白、瞳孔扩大、心动过

速、气促、呼吸深大、血压升高等,进一步发展也可能使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强,出现

胃肠活动过频而腹泻。

焦虑反应的心理状态很复杂,一般说来会导致心理活动增强,以致忐忑不安,出现失

眠,并伴有头痛。言语变化方面,有人变得越说越快,而不间断;有人声音提高;有人变得

吞吐犹豫,因难用适当的词汇而口吃;注意不集中,对简单的问题也难回答。他们对医护人

员,有的坦白承认恐惧;有的则极力否认焦虑的存在,他们不提任何问题,也避免谈论自己

的病情;有人故作姿态来掩饰自己的焦虑;有的人则以敌意和攻击来反应自己所感受到的威

胁;有人则提出不合理的特殊照顾;等等。医护人员要以同情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进行有效

的引导,给病人以哭泣和倾诉的机会,有助于疏泄积累的紧张和焦虑,

3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1 下午 07:13:39

    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 和质量降低。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 惧厌恶(二)、学习疲劳问题 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 下降的现象。它包括生理疲劳

  • avatar
    访客 2022-07-12 上午 12:46:16

    识到情感波动过于激烈,可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正气耗损,易受外邪侵入而导致各种疾病。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等。当然,偶尔遇到严重挫折

  • avatar
    访客 2022-07-11 下午 10:48:29

    亲人突然死亡等事件后,情绪与生理上的负担会逐渐消除,身体也会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并不一定造成心理疾病。因为恐惧、担忧、悲伤、喜悦等情绪的波动是短暂的,生理上产生的反应也是短暂的,身体内有惊人的稳定性,能应付各种复杂、紧张的生活环境。在高度紧张之后,最好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