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常识性错误_以下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hacker|
95

文章目录:

《三国演义》中哪些常识性错误,是罗贯中不严谨造成的?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巨作。作者罗贯中,用他的生花妙笔,把一幅三国时代的恢弘壮丽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书中那跌宕起伏、百折千回的情节,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数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为之竞折腰。

中国历史五千年,三国历史人物和故事,在民间百姓中的知名度和熟悉度,要远远高于其他朝代,这不能不归功于《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演义》是很多人接触三国历史的“启蒙读物”,在对三国史的弘扬传播上,《三国演义》确实功不可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罗贯中本人虽是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才子,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时不够严谨,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常识性错误,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加以鉴别,以免受到误导以讹传讹。

《三国演义》错误之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路线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予以浓墨重彩描写的主要角色。关羽曾短期在曹操手下栖身,受到曹操厚待,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关羽却心如铁石不为所动,在得知刘备下落后,义无反顾前去投奔刘备,结果在归途中遭到曹军兵将的拦截,关羽奋起神威,过五关斩六将,留下千古美名。

但书中对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描写,却犯了一个地理方面的常识性错误。关羽的出发点是河南许都,也就是今天的许昌,而终点则是刘备所在的河北。按照正常情况,关羽应该从许都出发,一路向北直行,即可抵达黄河渡口,渡河后即可与刘备汇合。

但罗贯中当时手里大概没有一张详实的地图,在关羽的行进路线上闹了笑话。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关羽从许都出发,并未一路向北,却出人意料地向西北方向斜插过去,一直到东岭关、洛阳,然后再从洛阳向东折返,路过汜水关、荥阳。最后抵达滑州东郡黄河渡口,至少多走了几百里冤枉路,关羽俨然成了一个东西南北分不清的路痴。

《三国演义》错误之二:各级行政区划地名总是分不清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历史作品,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地名,与故事情节紧紧结合在一起。如刘关张三战虎牢关,陶谦三让徐州,关羽大意失荆州,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等。但罗贯中却在各级行政区划地名方面,却总是混淆不清。

三国时期,行政区划体系沿用东汉旧制,天下分为十二州,包括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幽州、冀州、并州、荆州、扬州、凉州、益州、交州,外加一个司隶校尉部。需要注意的是,这十几个州,实际上相当于如今的省级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地区,而非某一座城市。每一个州都有一个郡治所在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省会。如徐州的郡治在下邳,荆州的郡治在江陵。

但罗贯中却明显把州误认为一座城市,如“且说来使回徐州,入城见陶谦”,“玄德引关、张带数十骑到徐州,陶谦教请入卧内”,“小沛离徐州只四五十里”,给人的错觉是三国时代真有一座徐州城,实际上大错特错,徐州只是一个地区的泛称而已。

同样的错误还出现在对荆州的描述上。《三国演义》中荆州俨然成了一座独立城池,实际上荆州和徐州一样,都是当时的行政大区名称之一,并非指某一座城。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实际上是袭取得荆州郡治所在地江陵城。

《三国演义》错误之三:汜水关与虎牢关被一分为二

《三国演义》中,论述董卓之乱时写道:“卓遂起兵二十万,分两路而来。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万,把住汜水关,不要厮杀。卓自将兵十五万同李儒、吕布等守虎牢关。”实际上,汜水关、虎牢关是一地两名,此外古书上还有成皋关、古崤关等名称。罗贯中不求甚解,简单地把汜水关虎牢关当成两个不同的地点。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些许瑕疵,并不能掩盖《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名著的光辉。

三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答案B

A项是正确的。关于《诗经》,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诗歌”单元的知识短文及第六册附录的“我国的古代文学”短文中都曾介绍过,而且教材还选了两首诗作课文。C项是正确的。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中学教材将他的散文《灯》及长篇小说《家》的片段选作课文,学生对他应有所了解。D项是正确的。苏联作家高尔基生于木工家庭,曾当过学徒、码头工等,经历十分丰富。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如长篇小说《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中篇小说《奥古洛夫镇》,剧本《底层》,散文《鹰之歌》,等等。中学教材还选了他的散文诗《海燕》和小说《母亲》的片段作为课文。B项则不正确。有关元杂剧的常识,语文课本第六册附录的短文中有过介绍,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作品也有被选为课文的。但孔尚任(1648—1718)不是元代人,而是清初的诗人,戏曲作家;他的作品《桃花扇》不是元杂剧,而是一部传奇戏曲。所以B项才是本题的选项。

在水浒传中的常识性错误中,其中哪几个少有人知?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每当听到这首铿锵有力的“好汉歌”,很多人都会想起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自问世以来,《水浒传》一直深受社会各层面读者喜爱,流传不衰数百年。时至今日,《水浒传》依然热度不减,被改编成多种文学艺术样式,无论是评书戏曲,还是电影电视,以梁山好汉为题材的作品,总能在第一时间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

说起《水浒传》,自然绕不开作者施耐庵。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江苏兴化人,生卒年大致在公元1296年到公元1370年之间。令人遗憾的是,施耐庵虽然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巨匠,但关于他一生的有关史料记载却极少,至今其生平事迹仍然有很多不为人知之处。

《施耐庵墓志》《施氏宗祠建立纪述》记载,他大约在元朝至顺年间中过进士,曾在钱塘县短暂任职,不久后辞官。江南军阀张士诚起兵后,博学多识的施耐庵,曾充当张士诚的幕僚。张士诚失败后,施耐庵为了避祸,从此深居简出,不问世事,潜心著书立说,最终写成旷世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文学巨著,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认的是,白璧不免微瑕,由于多种方面因素,这种巨著也并非完美无缺。书中存在着三个鲜为人知的常识性错误,想不到博学多才的施耐庵有时候也会不严谨。

第一个错误与书中的配角范仲淹有关。范仲淹是北宋宋仁宗时期名臣,文韬武略出将入相,被誉为千古名臣。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也为他安排了一席之地。

《水浒传》的“楔子”篇“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其中提到一个情节,说是“

嘉佑三年三月三日

”,大臣范仲淹当面向向仁宗皇帝上奏,请求“

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

”。

嘉祐三年是公元1058年。而范仲淹早在皇祐四年(1052年)病故,享年64岁。因此嘉祐三年时,范仲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死而复生”出现在汴梁金銮殿上,与宋仁宗侃侃而谈的。

第二个错误属于地理知识方面。梁山好汉中有一位神行太保戴宗,有一手“神行法”的绝技,做起法来,“

家居千里,日不移时

”。第四十四回中,戴宗奉命前去蓟州请入云龙公孙胜,“

且说戴宋自离了梁山泊,取路望蓟州来

”,“

在路行了三日,来到沂水县界

”。

在这里施耐庵又犯了不严谨的毛病,明显没有详细查看地图,而是信手把几个地名写了上去。蓟州位于现在的京津一带,在梁山的正北方,而沂水县却在梁山的正东方向。除非戴宗想去海边坐船,走海路奔向蓟州,否则他无论如何也不该向正东方向走的,但书中描述戴宗自始至终没有乘船出海。可知是施耐庵没有参考地图所致。

第三个错误,是宋江的绰号问题。《水浒传》中宋江有两个绰号,一个是“及时雨”,一个是“呼保义”,即“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之说。但“保义”的本意在宋代是一种低级武将“保义郎”的官衔名称,当时的绿林好汉被朝廷招安后,往往被授予“保义郎”。

南宋文人龚开的作品《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写宋江“

不假称王,而呼保义

”,是在夸宋江弃暗投明,宁愿当朝廷的保义郎,也不愿自立为王。施耐庵对此未加详参,简单笼统地认为这是对宋江的义气的褒奖,因而才给宋江起了个“呼保义”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绰号。不过,这些只是无伤大雅的皮毛瑕疵,显然不能遮掩《水浒传》的光芒于万一。

4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1 上午 07:14:29

    ,在关羽的行进路线上闹了笑话。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关羽从许都出发,并未一路向北,却出人意料地向西北方向斜插过去,一直到东岭关、洛阳,然后再从洛阳向东折返,路

  • avatar
    访客 2022-07-11 下午 03:18:10

    如刘关张三战虎牢关,陶谦三让徐州,关羽大意失荆州,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等。但罗贯中却在各级行政区划地名方面,却总是混淆不清。三国时期,行政区划体系沿用东汉旧制

  • avatar
    访客 2022-07-11 下午 04:07:45

    隶校尉部。需要注意的是,这十几个州,实际上相当于如今的省级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地区,而非某一座城市。每一个州都有一个郡治所在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省会。如徐州的郡治在下邳,荆州的郡治在江陵。但罗贯中却明显把州误认为一

  • avatar
    访客 2022-07-11 下午 12:01:11

    就是今天的许昌,而终点则是刘备所在的河北。按照正常情况,关羽应该从许都出发,一路向北直行,即可抵达黄河渡口,渡河后即可与刘备汇合。但罗贯中当时手里大概没有一张详实的地图,在关羽的行进路线上闹了笑话。按照《三国演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