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100里的文学常识_故宫的文学常识

hacker|
109

文章目录:

有谁知道纪录片《故宫100》全100集中每一集的名称

第1集:天地之间——紫禁城

第2集:至大无外——广场

第3集:有容乃大——午门

第4集:五凤朝天——五凤楼

第5集:四面玲珑——角楼

第6集:玉带天河——内金水桥

第7集:威猛铜狮——太和门狮子

第8集:皇帝归宿——太庙

第9集:大地色彩——社稷坛

第10集:国家仪式——太和殿广场

第11集:检阅天下——三大殿台基

第12集:光影时间——日晷

第13集:帝王心镜——牌匾

第14集:金砖墁地——金砖

第15集:座拥天下——宝座

第16集:六龙御天——金柱

第17集:为君之道——匾联

第18集:镇殿神符——符牌

第19集:巧夺天工——斗栱

第20集:金光灿烂——玻璃瓦

第21集:吉祥瑞兽——角兽

第22集:中国建筑——木建筑

第23集:中间意味——中和殿

第24集:皇家殿试——保和殿

第25集:最大构件——大石雕

第26集:王者中轴——中轴线

第27集:龙飞在天——龙

第28集:龙宫未故——龙子

第29集:门钉纪事——门钉

第30集:紫禁天街——天街

第31集:御门听政——乾清门

第32集:正大光明——乾清宫(1)

第33集:深宫传说——乾清宫(2)

第34集:传国宝玺——交泰殿(1)

第35集:天地交泰——交泰殿(2)

第36集:皇帝大婚——坤宁宫(1)

第37集:萨满祭祀——坤宁宫(2)

第38集:时间机器——奉先殿

第39集:清风尚武——箭亭

第40集:宫廷绘画——如意馆

第41集:秘书班子——内阁大堂

第42集:皇家藏书——文渊阁

第43集:皇帝学堂——文华殿

第44集:以心传心——传心殿

第45集:大内出版——武英殿

第46集:玄武大帝——钦安殿(1)

第47集:庇佑大明——钦安殿(2)

第48集:皇家选秀——顺贞门

第49集:皇宫禁苑——御花园

第50集:再见紫禁城——神武门

第51集:隐形的历史

第52集:元代记忆——断虹桥

第53集:澡身浴德——浴德堂

第54集:后宫前朝——养心殿

第55集:垂帘听政——东暖阁

第56集:勤政亲贤——西暖阁

第57集:权利中枢——军机处

第58集:皇帝书斋——三希堂

第59集:皇帝卧室——后寝

第60集:水晶之愿——体顺堂

第61集:帝师之间——毓庆宫

第62集:顺天承乾——东西六宫(1)

第63集:六宫馀韵——东西六宫(2)

第64集:后宫豪院——储秀宫

第65集:红楼一梦——长春宫

第66集:景仰仁德——景仁宫

第67集:海棠依旧——永寿宫

第68集:甄选后妃——翊坤宫

第69集:前世今生——建福宫花园

第70集:潜龙飞天——重华宫(1)

第71集:潜邸重华——重华宫(2)

第72集:皇子宫区——南三所

第73集:菩提树下——英华殿

第74集:月满西楼——慈宁宫

第75集:宫墙内外——城墙

第76集:道法自然——延庆殿

第77集:紫禁寒暑——御寒与祛暑

第78集:皇家炊烟——皇室饮食

第79集:龙袍袈裟——雨花阁(1)

第80集:宫中坛城——雨花阁(2)

第81集:珍妃之死——珍妃之死

第82集:长寿天下——千叟宴

第83集:翠玉江山——大禹治水玉山

第84集:一诺千钧——文峰石

第85集:魏晋风流——禊赏亭

第86集:倦勤归政——倦勤斋

第87集:手工艺再现——倦勤斋修复(1)

第88集:通景画修复——倦勤斋修复(2)

第89集:移天缩地——太湖奇石

第90集:画壁九龙——九龙壁

第91集:尘封佛国——梵华楼(1)

第92集:寂静的花——梵华楼(2)

第93集:芸芸众神——城隍庙

第94集:内廷恭造——造办处

第95集:水火之间——故宫消防

第96集:洗心防患——斋宫

第97集:奉天承运——玄穹宝殿

第98集:戏乐升平——畅音阁

第99集:瑰丽庄严——传统建筑工艺

第100集:看见看不见——新旧影像对比

扩展资料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故宫100》系列·纪录片播出信息

单集版(共100集)每天18:50播出

第1辑:天工之城(第1~25集)(开播日期:2012年1月1~20日,2月13~17日)

第2辑:大国大朝(第26~50集)(开播日期:2012年2月18日~3月13日)

第3辑:被忽视的生命(第51~75集)(开播日期:2012年4月1~25日)

第4辑:神界与凡间(第76~100集)(开播日期:2012年6月11日~7月5日)

合辑版(共21期)每天20:00播出

第1辑:天工之城(共5期,每期28分钟)(开播日期:2012年1月22~26日)

第2辑:大国大朝(共5期,每期28分钟)(开播日期:2012年3月14~18日)

第3辑:被忽视的生命(共5期,每期28分钟)(开播日期:2012年4月27日~5月1日)

第4辑:神界与凡间(共6期,每期27分钟)(开播日期:2012年7月19~24日)

故宫100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传统工艺是什么?为什么?

一、太和殿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

明代刚建紫禁城的时候,这里的宫殿(奉天殿)比现存的太和殿要大很多,但是由于木架构的建筑容易遭火灾,烧一次重建一次,把够尺寸的木材都消耗光了。

后面没办法,就只有把宫殿越修越小。

据说康熙年间修太和殿,实在是缺少够尺寸的楠木,还打起了明陵的主意。借着翻修的名义把明陵很多建筑的规格降了下来,挪出很多木材。

2、太和殿脊兽总共有10件(不包括第一个仙人),是所有古建筑当中最多的。(中和殿、天安门是7个、保和殿是9个)

3、据说太和殿被称为金銮殿的原因,是因为它用了“金砖”铺地。

叫金砖呢,并不是因为它真的由纯金打造,而是说造这个砖挺费钱。

用于烧制金砖的土,要有黏性,而且含铝量要高。选好土之后,要经过掘、运、晒、椎、浆、磨、筛等七道工序才算完成,耗时长达8个月之久。

然后制坯,阴干砖坯。按照传统工艺要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

烧窑的过程也非常复杂:要以糠草熏一个月,片柴烧一个月,棵柴烧一个月,松枝柴烧40天,才能窨水出窑。

刚从窑里搬出来的“金砖”,还得花一番心血进行细致地打磨。打磨之后的“金砖”,要一块块地浸泡在桐油里。

以上几个工序耗费的时间加在一起,需要花费一年多将近两年的时间。

这样一窑“高订”的砖,能够用的大概有7000块左右,太和殿这里就要用掉一半多(4718块)。

12年西冷印社秋季拍卖场做过一次金砖的拍卖专场,最便宜的宣统年间御窑金砖,一块的价格在20000人民币左右(约0.3平米),如果是明朝永乐年间的,能卖到26万一块。

4、太和殿虽然是“金銮殿”但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清朝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另有去处。

顺治皇帝亲政之前,国事都由多尔衮代为处理,当时紫禁城前朝三大殿都被烧毁,办公一般在武英殿。多尔衮死后,顺治亲政,国事多在住处乾清宫处理。

康熙成年后,沿袭明制进行“御门听政",冬春季早上6点,夏秋季早上5点,在乾清门后来改在太和门听取官员汇报。

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每日早起由军机大臣向皇帝奏事,地点在养心殿西暖阁,就是三希堂外间,有秘道与军机处相通。如果有重大事项要扩大范围商讨,则多传旨在养心殿进行朝会议事。

再有清朝皇帝多喜爱园居生活,大多数时间都在三山五园渡过,听政地点为康熙在畅春园清溪书屋,雍正在圆明园万方安和,乾隆在圆明园含经堂、嘉庆、道光在圆明园勤政亲贤、咸丰在圆明园北远山村,同治帝时圆明园被焚,颐和园尚未重修,而且是垂帘听政,所以就在故宫养心殿听政,光绪年间在颐和园仁寿殿。

5、太和殿以前曾经用于殿试,康熙之后,殿试改在保和殿举行。但是殿试之后的“传胪”(宣布名次)仪式仍然在这里举行。

参加完科举殿试之后,夺魁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会获得从正门出皇宫的“优待”。因为那时候只有皇帝、皇后等少数一些人进出皇宫才能邹正门。

6、太和殿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这个宝珠叫做轩辕镜。

开始有传言讲,得帝位不正的人坐上宝座,轩辕镜会掉下来把他砸死。

所以后面又有传言讲:袁世凯称帝的时候,由于心虚,不敢坐在轩辕镜下面,所以把宝座整体向后移动了一些。

当然,有人说第二个传言是假的,也有在故宫工作的胡德生先生提到,宝座确实往后面移动过两米。

7、为了保护文物安全,故宫基本上不会开放给剧组进行拍摄。但是在禁令出台之前,还是有几部电影在太和殿进行过实景拍摄,比如李翰祥《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贝托鲁奇《末代皇帝》,电影里面演员坐的也是真实的宝座。

8、太和殿上面的宝座:髹金漆云龙纹宝座,是明朝留下来的,这也是明朝留下的唯一一个皇帝宝座。

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又是他),用一把西洋风格的高背大椅把它替换下来,后来故宫的专家是在一间存放破旧家具的库房里面把它找到了的。

至于为什么清朝的皇帝要坐明朝的宝座呢?康熙年间,太和殿曾经失火,把原来的宝座烧掉了。工匠们估计是找不到合适的材料再造一把新的,就从库房里面明朝嘉靖年间换下的这把“废弃龙椅”修整之后接着来用了。

9、太和殿旁边的大缸,主要的功能是用来装水灭火。大清会典里面记载,故宫里有大小缸308口,如今保存下来的只剩下231口。其中铁缸是明朝铸的,铜缸是清朝铸的。而鎏金铜缸是清朝乾隆时期铸造的,现尚存18口,每口重2吨,鎏金(镏金)100两。

有传言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用军刀把鎏金铜缸上面的金子都刮走了,所以现在都还能在大缸上看到刺刀的刮痕。

10、太和殿里面用于“镇宅”的是五座木刻的符牌。这五座符牌的供奉极有规律,以太和殿正中悬轩辕镜正上方的藻井平台中央所供符牌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方分别朝向正中各供奉一座。

符牌正面刻着佛教护持真言、十二神名、咒语(大白伞盖心咒、十相自在咒、六字真言咒)、七星八卦图。背面刻的是“太上秘法镇宅灵符”七十二道。

二、中和殿

1、中和殿在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殿之前休息,并且接受执事官员朝拜的地方。遇到大典呢,皇帝先等各色官员在太和殿准备好了,再从中和殿出发,穿过太和殿后门(皇帝宝座后面)进入大殿。

2、49年以来,有说要把太和殿拆掉,或者在太和殿广场建一个和苏联类似的工农兵的雕塑,红缨枪对着龙椅。

故宫的工作人员想把宫殿保下来,当时提了一个方案要把中和殿拆掉,改成一条横着的路,后来方案没有通过,结果把中和殿改为了人民休息室,里面放上桌子,扑克,茶壶。另外把溥仪时期修的西洋建筑等拆了。

3、中和殿在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中极殿在清朝也遭过火灾,但是没有完全损毁,现在中和殿的天花构件上还保留有明代“中极殿”的字迹。

4、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也会在前一日到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也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皇帝祭祀地坛的日子是每年的夏至,最开始为了表示对神抵的虔诚,在祭祀的前三天开始斋戒,前两天在紫禁城,第三天住在坛内的斋宫。后来全部改为在宫中斋戒。至于为什么要改?官方的表述都有三种不同的版本。

一种是说,祭祀皇地祗(地坛)的礼仪极其繁琐,加上夏至是北京最热的时候,乾隆十八年(1743年)祭祀时,一位执事在皇上祭祀时:“咕略”一个跟头倒地,中暑而死,这才破了惯例,改为皇上在宫中斋戒后,直接到地坛行祭礼。

还有一种是说,康熙后期,诸王子储位之争激烈,最终皇四子胤禛取得了皇位,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政敌。胤禛即位后,宫廷内部的斗争仍十分激烈,雍正帝为确保平安,在紫禁城内兴建斋宫,将祭祀天地前的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

最后有一种是说,康熙年老后疾病缠身,没办法去祭祀天地,就派了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帝)代表他去。结果雍正帝还在斋宫(天坛)斋戒,康熙就死掉了。雍正赶着回去接班,又不能随意中断斋戒的仪式,就把仪式改在皇宫里面继续,后面就逐步形成了在宫中斋戒的惯例。

三、保和殿

保和殿在清朝是举行盛大宴会的地方。公主下嫁时,也在这个殿里宴请附马,科举考试最高一级的殿试,开始实在太和殿举行,后来也移到了保和殿。保和殿本身没找到太多故事,说两件能勉强拉得上一些关系的。

1、野史记载,清朝早期,公主嫁人之后,驸马和公主不是住在一起的。两个人想要嘿嘿嘿,需要驸马先打申请(不能公主提,这样显得很不矜持),经过公主的保姆同意之后才能见面。保姆这一关也不是那么好过,每一次都需要花很多钱打点,所以清朝很多公主都郁郁寡欢,相思而亡。只有道光皇帝的女儿荣安固伦公主,趁着进宫的之后告了保姆一状,才得以和丈夫长相厮守。

2、古代科举考试,不仅要考文章,也要看长相。

明朝建文二年,有个叫王敬止的人,殿试考了第一名,但是长相不怎么好,被建文帝御笔一挥,降成了榜眼。状元被批给了他长得更帅一些的同乡:胡广。(也是由于当时正值靖难之役,胡广的文章中对藩镇的态度,赢得了皇帝赏识)

讽刺的是,后来朱棣进攻应天府时,王敬之、胡广、解缙、吴溥四个人聚会,胡、解都慷慨陈词,只有王敬止闷声不响地啼哭。有人以为胡、解更忠君爱国,结果城破后,他俩都投降了“叛贼”明成祖朱棣,反而是王敬止更有气节,自杀为建文帝殉葬。

四、乾清宫

1、乾清宫是内廷正殿,也即所谓“后三宫”中的第一座宫殿。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就发生在乾清宫南书房。康熙拿下鳌拜后,本来打算把他杀死,后来看在鳌拜南征北战留下的一身伤疤的份上,才留了他一命。

2、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朝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 ,皇帝确定了太子的人选后,就会把诏书写好,一份装进盒子藏到这块匾后面,一份随身携带。

3、在乾清宫曾经举行过两次盛大的千叟宴,分别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是康熙的粉丝,所以很多事情都以康熙为榜样,比如说都办千叟宴,比如说都搞文字狱,比如说都南巡了6次,但是乾隆(60年)在位的时间比康熙(61年)少了一年,以此来表示对康熙的尊敬。当然“退位”后的乾隆帝其实并没有放下自己手上的权力,禅位后又当了三年零四个月的太上皇。

4、乾隆先后办过两次千叟宴,第二次办的时候,他自己已经86岁了,可能是觉得如果再以60岁作为准入的门槛,会显得来的人“太年轻”,于是就把千叟宴赴宴的标准提高到了70岁。

这次千叟宴来的人大概有5900多位,总共花了100多万两银子。1776年康熙朝廷的财政收入为4937万两,所以这一顿饭就吃完了国家财政的2%~

五、交泰殿

1、交泰殿在清代是举行册封皇后和皇后诞辰典礼的地方。最开始的时候,清朝的皇后基本都是蒙古王爷的女儿,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孝庄皇太后,就是蒙古科尔沁部的。

后来也是孝庄皇太后为了拉拢索尼、遏必隆一起对付鳌拜,让康熙分别娶了索尼的孙女和遏必隆的女儿当皇后,算是开了先例。

2、交泰殿里面放着清朝皇帝的印玺,总共有二十五方,称为二十五宝,是由乾隆指定的。

乾隆本人也非常喜欢印章,总共制作了大概有1800多方,留存下来的也有1000多方。而且,有了印章也喜欢用。看到好的书画,就在上面盖章或者题字。(下图,子明卷,留白的地方全填满了)

3、交泰殿东次间设铜壶滴漏,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间设有一座自鸣钟,这是嘉庆三年制造的,皇宫里的时间都以此为准。传说明朝时利玛窦也曾经在交泰殿制作过一口大钟,鸣钟的时候,会有铜人在沙盘里写下“天下太平”四个字。

六、坤宁宫

1、坤宁宫在明朝是皇后居住的宫殿,在这里发生过一起历史上唯一一次由宫女主导的政变。(具体的情况可以看百科 壬寅宫变_百度百科)。

2、明朝末代崇祯皇帝的周皇后,是在坤宁宫上吊自杀死的。

3、清朝入关之后,把这里改造成一个萨满教祭神的场所。每天都要在这里杀两头纯黑毛色的猪祭祀。坤宁宫里面有三口大锅,两口用来煮肉,一口用来蒸切糕,都是祭祀用的。好像是光绪帝的时候,为了节省开支,改为每天杀一头猪。

煮出来的肉祭过神之后,会分给当值的侍卫、翻译吃掉。大的祭祀典礼,也会赏赐给官员吃。但是这种肉是白水煮肉,没加调料的,不怎么好吃,所以有些官员会在袖子里面装一点盐,撒一点好入口些。

坤宁宫前面类似图中这样的石台,是萨满教用来祭天的。杀猪后取猪下水切碎,和碎米拌在一起,喂乌鸦。

文史知识:故宫的100个对联:看了方知读书少

对联或称楹联、楹帖、联语、对子,是中华古典文学中一种非常独特的形式。昔称肇始于五代蜀孟昶之桃符,那已经是一种新年在辟邪祈福的装饰品上的题词,若说从修辞角度审美的联语,则远在这之前。

对联在宋元间已多见于宫殿、书院、寺观、斋馆,梁章钜《楹联丛话》的开篇《故事》,即列举了苏轼、朱熹、赵子昂等人皆擅作对联。

诚心要 语文版教材的文学常识 救救我!!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3. 《蜡烛》选自《阅读和欣赏》。作者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代表作剧本《我城一少年》,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友与敌》等。《我城一少年》《日日夜夜》《俄罗斯人》等均获斯大林奖金。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 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

6.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市人,当代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

13、《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黄传惕。

15、《说“屏” 》选自《陈从周散文》。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16、《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

17、《奇妙的克隆》选自《中学科技》。作者谈家桢。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孟庆任译。作者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19、《生物入侵者》作者梅涛。

20、《你一定会听见的》选自《少年文艺》。作者桂文亚。

2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22.《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3《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24.《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5.《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26、《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7、《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

28、《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29、《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0、《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参考前第21

30、《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

30、《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30《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

5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11 上午 02:07:32

    ,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3. 《蜡烛》选自《阅读和欣赏》。作者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代表作剧本《我城一少年》,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友与敌》等。《我城

  • avatar
    访客 2022-07-10 下午 02:57:52

    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

  • avatar
    访客 2022-07-10 下午 07:58:52

    浴德堂第54集:后宫前朝——养心殿第55集:垂帘听政——东暖阁第56集:勤政亲贤——西暖阁第57集:权利中枢——军机处第58集:皇帝书斋——三希堂第59集:皇帝卧室——后寝第60集:水晶之愿——体顺堂第61集:帝师之间——毓庆宫第62集:顺天承乾——

  • avatar
    访客 2022-07-10 下午 07:49:43

    斋戒,前两天在紫禁城,第三天住在坛内的斋宫。后来全部改为在宫中斋戒。至于为什么要改?官方的表述都有三种不同的版本。一种是说,祭祀皇地祗(地坛)的礼仪极其繁琐,加上夏至是北京

  • avatar
    访客 2022-07-10 下午 02:29:58

    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7、《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