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经有人把足球_足球在日本

hacker|
118

文章目录:

足球什么时间传到日本的

现代足球传入日本 在日本在早期曾经出现一种和足球很相似的运动,这种运动名为“蹴鞠”,这种运动源自中国。“蹴鞠”和日本神道(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真正的足球正式登入日本是在明智六年,即1873年,当时来自东京海军学校的英国海军官员道戈拉斯和日本人进行了一场类似现代足球的比赛,日本人第一次知道了现代足球。 尽管如此,在15年后的1888年,日本才正式举办了一场现代足球赛,当时参加比赛的球队是神户俱乐部和横滨俱乐部,这两家俱乐部依然在今天的J联赛赛场上继续进行对抗,也是J联赛中两支历史最为悠久的俱乐部。

在足球比赛历史上,有没有人曾经把足球踢爆?

中国的李惠堂

1976年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的足球杂志曾组织过一次评选活动,将中国的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格兰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但也有人认为称李惠堂为"亚洲球王"似乎更合适,因为在亚洲以外的赛事中他并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他的进球含金量不高。

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广东省五华县人。李惠堂4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居住。在那里,这个天性喜爱足球的孩子,把家门口的狗洞当成了练习射门的目标。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足球,他只好用柚子当球光着脚丫子苦练,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都盘球走路,这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带球技术。经过几年的锻炼,他的身体日见壮实,球技过人。

10岁左右,李惠堂回到香港。 1921年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皇仁书院,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足球训练。

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惠堂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尤为出色。球在他的脚下,对方两三个人围上去也难以抢走。他的射门技术更是令人叫绝,不管什么位置、什么角度,他都能左右开弓,球出如矢,力拔千钧。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绝招。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出任左内锋,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香港球迷称之为"球怪"。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冠军。18岁的李惠堂在4场比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振。从此开始了他献身足球的光荣生涯。

同年8月,李惠堂随南华远征澳大利亚,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锋。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这场比赛他一人独中三元,轰动了整个澳州。澳州当局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香港当地报刊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有"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

20年代的上海,足球命运完全操纵在外国人手里。1925年,年轻的李惠堂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邻居廖月英从香港来到上海,决心要与外国球队较量。

李惠堂在上海期间,正值自己足球技艺的巅峰状态,由于球艺出众,22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参加上海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1926年,李惠堂率乐华足球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记录,使李惠堂在绿茵场上的威望大增。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中国人民出了气,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队如日中天,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李惠堂成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同年,李惠堂率乐华队在远征东南亚国家中,屡建奇功,特别是率队出战菲律宾,战绩彪炳,载誉而归。

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在旧中国,一位足球明星能够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相提并论,确实超乎寻常。可见他以顽强的拼搏,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喜爱。

李惠堂球风正派,脚下功夫深。一次,他在与英国海军球队比赛时,球刚过中线,就拔脚怒射,球竟穿过好几个英国选手的人丛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钻进网窝。还有一次与西人联队对阵,他一人从后场盘球,接连晃过四五个前来阻截的对手,一直把球带到对方禁区,从容起脚,把球攻入门里。这种球艺堪与马休斯、贝利和马拉多纳相媲美。

李惠堂为国家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23年入选中国队,分别于1923、1925、1930、1934年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和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4次都为中国队夺得冠军。

李惠堂1931年返回香港,加入南华足球队并担任队长。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国际奥委会会员,使我国体育健儿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的足球运动员进行切磋、交流。

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财力困难,1936年为参加柏林奥运会足球赛,李惠堂和足球队只能自筹资金,提前两个多月出发,靠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作为参加奥运会的费用。李惠堂和队友沿途进行了27场比赛,取得了23胜4平的战绩。他们省吃俭用,一路风尘赶到柏林。但由于一路征战,球员已疲惫不堪,到奥运会比赛时,以0比2负于英格兰队,首轮即遭淘汰。

1939年,李惠堂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0大胜。在这场比赛当中,35岁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带球过人开弓劲射,独入7球。一次,在和一支外国队的比赛中,李惠堂一记强有力的劲射,正中"洋将"守门员怀中。守门员收腹不及,顿时倒跪在地。

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不愿做亡国奴,于1941年以借到澳门比赛之机,辗转回到内地。他与家乡人组建了五华足球队。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幅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

1942年,李惠堂到梅县与强民队对垒,结果以1∶3"礼让"强民。第二年,李惠堂邀请香港甲组高手,以"航建队"名义,与强民队比赛。通过这两次比赛,对"足球之乡"梅县的足球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尔后,李惠堂到桂林组织广东足球队,参加所谓四省"元首杯"足球赛。他先后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作表演赛和义赛,筹集款项,救济战孤、难民,支持抗日救国。

1947年,李惠堂已经45岁,他在香港参加埠际赛(沪港杯赛的前身),他射出的一个点球被扑中,这场比赛是他的"挂靴之战"。

1948年李惠堂作为教练率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足球赛,同年获国际足联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1954、1955年率中国台北队夺得第二届、第三届亚运会足球赛冠军。

1954年李惠堂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

1966年李惠堂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的副会长,在世界足坛享有很高的威望。1976年在联邦德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1979年7月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岁

日本足球

日本队崛起于90年代末期。日本受漫画《足球小将》影响,带动了一代日本人喜爱足球的风潮,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中田英寿,他是日本足球崛起的领军人物。

作为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东道主之一,日本队从四年前法国世界杯的三战皆败、只攻入一球的糟糕战绩,到现在打进了十六强。第二次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的日本队所以能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个原因是有一整套健全的培训机制。

1999年日本青年队获得世界青年锦标赛的亚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打进前八,并在当年重新夺回了亚洲冠军的宝座。在2001年的联合会杯上,日本队仅以1球小负法国队,屈居亚军。这些成绩的取得,证明日本队的转换已经完成,日本足球人才的培养机制取得了成功。

在任何事情上都会找到捷径的日本人在足球方面也不例外。日本差不多是最早将年轻选手送到巴西锻炼的亚洲国家。当第一批从巴西受训回国的球员在足球场上一展身手的时候,整个亚洲都为之震动。在人们的印象中,三浦知良、北泽豪等人领衔的日本队在九十年代初重夺亚洲杯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他们都是远赴巴西的最大受益者。从此,日本足球摆脱了落后的局面,开始向亚洲第一集团发起冲击。日本人的成功,唤醒了许多在人才培养上不知所措的足球人士。但由于缺乏经验和资金,其他国家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收效甚微。

日本队在人才培养上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就是借鸡生蛋,名将中田英寿是最典型的代表。作为第一个在欧洲顶级俱乐部闯荡的球员,他所产生的影响是历史性的,也意味着亚洲人在世界足坛上有了一席之地。中田效应带来的结果,就是大批日本球员远赴欧美学艺,即便长时间坐在冷板凳上也在所不惜。在2000年亚洲杯结束后,夺得冠军的那支日本队有半数球员被欧美大牌俱乐部看中,比较著名的有小野伸二(荷兰费耶诺德队)、高原直泰(阿根廷博卡青年队)和稻本润一(英超阿森纳队)等。这些球员经过世界高水平职业联赛的洗礼,技战术有了明显提高,足球理念开始与世界接轨。这也是日本队取得优异成绩,有能力同世界强队抗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完)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8 上午 01:03:25

    "。但也有人认为称李惠堂为"亚洲球王"似乎更合适,因为在亚洲以外的赛事中他并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成绩,他的进球含金量不高。 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广东省五华县人。李惠堂4岁那年,随母亲回到家乡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居住。在那里,这个天性喜爱足球的孩子

  • avatar
    访客 2022-07-08 上午 12:23:47

    堂球风正派,脚下功夫深。一次,他在与英国海军球队比赛时,球刚过中线,就拔脚怒射,球竟穿过好几个英国选手的人丛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钻进网窝。还有一次与西人联队对阵,他一人从后场盘球,接连晃过四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