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有哪些容易被「误会」的经济学名词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被一些历史穿越网络小说的作者用来描述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体制下重视商业发展的思想和政策。
但是这个词和重视商业发展没有半毛钱关系。重商主义的意思是重视贸易顺差,以贸易顺差的规模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发达程度。
重商主义思想起源于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但是这个词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总结创造出来并予以批判的。知道19世纪中叶,英国政府才抛弃了重商主义政策,开始转向在贸易平衡基础上扩大贸易总额的政策。
【成本】
经济学的成本和我们常识中的成本差别很大。
我们通常认为的成本,是会计学领域的概念,即进行生产经济活动所消耗的资源。
但是经济学的成本是指我们为了得到某些东西而必须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被称为机会成本。
比如,我有一个农场,可以养鸡或者养猪。最终我决定养猪,半年疫苗和饲料费用一共3万元,半年后把猪卖了5万元。那么我的会计成本就是3万元,最终盈利2万元。
但是经济学不这么算。经济学会考虑,如果我当初养鸡,疫苗和饲料也是3万元,但是半年后鸡的售价是7万元,这样我就能盈利4万元。但是我没有养鸡,而是选择养猪,那么我的机会成本其实不是养猪花费的3万元,而是如果养鸡就能赚到的4万元。本来有机会能赚4万,实际只赚了2万,也就是说,我养猪不仅没有盈利,反而亏损了2万元。
经济学包括
经济学家给出定义: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1]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2]
一般学者会把研究范围归纳入“微观”或“宏观”层面。“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或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决策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经济物品的消费、生产过程中稀缺资源的投入、资源的分配、分配机制上的选择等等。“宏观经济学”则以地区、国家层面作为研究对象,常见的分析包括收入与生产、货币、物价、就业、国际贸易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经济学理论建基在理性的“极大化”这假设之上,每个人都会在局限下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假设真假并不重要,只要假设推论出来的可被验证含意,能够解释及推测现实世界,我们就接受这个理论。但是奥地利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动的行动公理基础之上。其学派旗帜鲜明的反对把理性状态和极大化作为经济学的逻辑前提。
凡是有解释能力的理论,都一定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refutable by facts),但未被事实推翻。 我们永远不能证明一个理论,因为下一次的事件总会有机会推翻该理论。
日常中经济问题主要分为两点:
1.研究人预期在不同的选择下“将会怎样”;
2.探讨人在选择下“该要怎样”。
前者称为“实证经济学”,后者称为“规范经济学”,而日常在学校教授的经济学课程属于“实证经济学”。[3]
15 个违背常识的经济学冷知识,感觉我对世界一无所知
单向街书店
赞999+
阅读7.4万
历史起源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从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从使用价值的生者。但是他对追求货币财富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从公正原则出发持否定态度。[4]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图(公元前234~前149)、瓦罗(公元前116~前27)等人的著作中。
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
反常识的经济学冷知识有哪些?
家庭和消费者学 家庭和消费者科学又称为家庭经济学,这项专业背景会教导学生所有关于组建家庭的知识与要素,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儿童发展、家庭关系、消费经济学、个人理财、服装设计、住房和营养学等领域的专家。
生活中有哪些反常识的经济现象
物价上涨,银行汇率、利率变动,税率变动,社平工资上涨及保险费上涨等等吧
老王讲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济学常识和案例,从逻辑上来讲又是反常识的,和大多数人尤其是僵化体制教育下中国人认知出入。这也是经济学家的两难,他们理清了逻辑,掌握了预测未来的风向和方法,却要面对被民意和利益绑架的。王福重的观点是多年深耕而形成一套体系,他的观点犀利而有力,如果你拜读了他的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和人人都爱经济学,有了初步了经济学看问题方法和思想后,就会觉得他讲的例子是理论和现实的巧妙结合。关键是当下大家都太浮躁,有良心说真话踏实做研究的经济学家得出不了大家需要的结论。他们说了实话,但既不是想要的,也不是人民想要的。这个两难的问题需要社会的进步和宽容
经济学的本质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文名
经济学
外文名
Economics
所属学科
社会科学
分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精品荐读
15 个违背常识的经济学冷知识,感觉我对世界一无所知
作者:单向街书店
快速
导航
历史起源
西方经济学
学术派系
简介
经济学家给出定义: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1]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2]
一般学者会把研究范围归纳入“微观”或“宏观”层面。“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或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决策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经济物品的消费、生产过程中稀缺资源的投入、资源的分配、分配机制上的选择等等。“宏观经济学”则以地区、国家层面作为研究对象,常见的分析包括收入与生产、货币、物价、就业、国际贸易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经济学理论建基在理性的“极大化”这假设之上,每个人都会在局限下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假设真假并不重要,只要假设推论出来的可被验证含意,能够解释及推测现实世界,我们就接受这个理论。但是奥地利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动的行动公理基础之上。其学派旗帜鲜明的反对把理性状态和极大化作为经济学的逻辑前提。
凡是有解释能力的理论,都一定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refutable by facts),但未被事实推翻。 我们永远不能证明一个理论,因为下一次的事件总会有机会推翻该理论。
日常中经济问题主要分为两点:
1.研究人预期在不同的选择下“将会怎样”;
2.探讨人在选择下“该要怎样”。
前者称为“实证经济学”,后者称为“规范经济学”,而日常在学校教授的经济学课程属于“实证经济学”。[3]
经济学学者比法学学者有大局观吗?
这个不一定,只是因为很多时候经济学上很多人都会从宏观调控来看,所以大家认为经济学者就会比法学学者有大局观,其实这个不一定,主要是看双方的高度以及双方的思想高度。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文名经济学外文名Economics所属学科社会科学分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精品荐读15 个违背常识的经济学冷知识,感觉我对世界一无所知作者:单向街书店快速导航历史起源西方经济学
文章目录:1、有哪些容易被「误会」的经济学名词2、经济学包括3、反常识的经济学冷知识有哪些?4、生活中有哪些反常识的经济现象5、经济学的本质6、经济学学者比法学学者有大局观吗?有哪些容易被「误会」的经济学名词【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被一些历史穿
前116~前27)等人的著作中。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
经济物品的消费、生产过程中稀缺资源的投入、资源的分配、分配机制上的选择等等。“宏观经济学”则以地区、国家层面作为研究对象,常见的分析包括收入与生产、货币、物价、就业、国际贸易等问题。一般情况下,经济学理论建基在理性的“极大化”这假设之上,每个人都会在局限下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选
经济学”则以地区、国家层面作为研究对象,常见的分析包括收入与生产、货币、物价、就业、国际贸易等问题。一般情况下,经济学理论建基在理性的“极大化”这假设之上,每个人都会在局限下选取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