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市场总额_体育用品市场容量

hacker|
108

文章目录:

体育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十三五”期间,全国体育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16-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从1.9万亿元增长至2.95万亿元,增加值从6474.8亿元增长至1.12万亿元,增速都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将如何发展,本文将从发展重点、发展目标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1、“十三五”发展回顾

——规模增加、体育服务业占比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国体育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16-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从1.9万亿元增长至2.95万亿元,增加值从6474.8亿元增长至1.12万亿元,增速都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从产业内部结构看,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占比由2016年的35.9%提升至50.6%,超越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成为体育产业的最大细分领域。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领先发展

“十三五”期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截至2021年3月末,国家体育总局共认定了275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包括56个示范基地、106个示范项目和113个示范单位。

其中,浙江省、山东省和江苏省被认定的示范基地数量排名全国前三,说明这些省份的体育资源丰富、体育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2、“十四五”发展重点解读

——围绕全民健身、建设体育强国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为开展全民建设运动、建设体育强国,我国将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并探索中国特色足球篮球排球发展路径,持续推进冰雪运动发展;同时,将扩大体育消费,发展健身休闲、户外运动等体育产业。

——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还提出将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保障工程,包括新建、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推进社会足球场地和体育建设步道的建设。

——十大举措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此外,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文件被认为是体育产业的一场“及时雨”,是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文件。

3、“十四五”发展目标解读

——2022年:大型体育场馆、体育服务业、冰雪产业等

首先,根据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针对大型体育场馆、体育服务业、冰雪产业和体育产业数据发布机制提出了2022年的发展目标:

——2025年:产业总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

此外,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各省市发展目标汇总

此外,全国各省市也围绕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产业规模等内容,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体育运动用品的企业的经营现状?

体育用品行业作为体育产业中比重最大、开放度与竞争度最高的领域,近年来保持了快速发展。2006-2011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器材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增加值逐年增加,年均复合增长率17.63%,至2011年预计达到1760亿元,占体育产业比重80%以上。我国体育用品业的高速发展,不仅为各类体育赛事提供了保障,也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仅如此,随着我国体育用品专业化程度和产品品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进入国际市场,占据了世界体育用品业65%以上的份额,使得中国体育用品业在世界体育用品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也成为了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体育用品消费市场。就目前的产业现状,总结为五点如下:

第一,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目前,国内市场主要的体育用品品牌经过较长时间的开拓和发展,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产和营销网络,占据了国内体育用品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名品牌渐渐地占据上风,年度出货量逐年增多,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品牌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进一步挤压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第二,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从产量来看,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北京、上海6省(市),其集中度超过了85%。从企业聚集密度和产品类别看,运动鞋主要集中在福建晋江、广东东莞、浙江慈溪、江苏昆山;运动服主要集中在福建石狮、广东中山、浙江海宁;运动器材主要集中在浙江富阳、苍南,江苏江都、泰州,河北沧州;篮、排、足球用品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浙江奉化、富阳和福建长泰、永林等地。

第三,出口以运动器材为主,贸易顺差较大。2011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进出口总额为165.91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52.40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6.76亿美元,同比增长16.40%;出口额为159.16亿美元,同比增长8.75%。从进出口产品类型结构看,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主要出口运动器材,进口其他相关体育产品。2011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运动器材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8.87%;其他相关体育产品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67.97%。

第四,知识产权状况得到改善。专利申请方面,2000-2010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以体育器材、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帽、运动包、高尔夫设备、台球设备、保龄球设备为检索词的专利申请量共计1099件,年均增加20.7件,年均增长率为22.94%。其中,以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为主,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极少,占比不到2%。

第五,2011年始发展速度放缓。“十一五”期间,国内体育用品品牌门店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0%,而销售业绩的增长速度约为20%。然而,从各大运动品牌企业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的业绩情况来看,受高库存、成本上升、净利润下降等的影响,行业增速逐步放缓。具体5大体育用品商财务数据大家可以看下这个表格。不难看出,在行业增速整体放缓背景下,品牌竞争加剧。

对于未来,就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趋势,马继龙认为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如下:

1、逐渐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影响行业的发展。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迅速抬头。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对其重要行业进行补贴以及设置贸易障碍等措施,以保护自身的产业免于国外同行的竞争。体育用品行业也不例外,如印度尼西亚、巴西、南非等都纷纷出台了关于鞋服的贸易保护政策。

2、行业竞争加剧,面临二次洗牌。目前,体育用品行业一线品牌在在向二、三线城市拓展,而二、三线品牌也积极进入一线城市,各类品牌市场的交叉势必促使行业竞争加剧。与此同时,库存、成本等问题的显现也会加快行业内企业的优胜劣汰。

3、新兴市场争夺升级。在行业发展增速放缓后,体育用品企业为寻求突破,将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新兴市场的争夺越发激烈。以户外用品市场为例,在市场前景得到业内肯定的情况下,很多国际国内一线品牌纷纷推出针对该细分市场的产品,进行业务布局。

4、体育用品企业发力电子商务。目前,诸多国内一线的运动鞋、服品牌纷纷高调宣布,加大电子商务的开拓力度,并分别提出自己的发展计划。体育用品业发力电子商务,既是迎合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在线购物渐成规模的战略布局,也是降低销售成本、消化渠道库存的一种战术考量。

5、体育用品实现智能化。纳米技术、电子技术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逐渐应用于纺织品等原材料的开发,同时,因其能大大提升原材料的功能而被用于运动服装、鞋的生产,使得运动鞋、服的功能逐渐智能化。

中国羽毛球未来发展趋势

羽毛球、乒乓球行业进出口现状概述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一股“健身热潮”席卷我国地区甚至全球。羽毛球作为“健身热潮”的一员,近年来迅速席卷我国,导致近几年来我国羽毛球进口金额节节攀升。而乒乓球作为我国国球,其影响力更是席卷全球,我国乒乓球出口额近年来处于波动上升趋势。

通过对我国体育用品进出口数据统计发现,我国羽毛球进口额占2018年体育用品进口总额的3.07%,而乒乓球占比为1.35%。在出口方面,我国羽毛球出口额占2018年体育用品出口总额的1.26%,乒乓球占比0.72%。

羽毛球、乒乓球进口 近年来波动趋势明显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4-2018年,中国羽毛球进口呈现波动趋势;在2016年下降至6304.81万美元,随后增加到2018年8148.24万美元,同比增长29.24%。在2017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随着我国拿下7枚奖牌,间接影响和带动了羽毛球的消费需求。

从中国乒乓球进口情况来看,2014-2018年乒乓球呈波动趋势;在2018年,乒乓球进口2748.22万美元,同比下降2.65%。在2017年,我国开展了中国乒乓球公开赛,随着这一赛事的开展,我国2017年的乒乓球进口额达到了2823.17万美元。

羽毛球、乒乓球出口 近年来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从出口情况来看,2014-2018年中国羽毛球呈现波动趋势,但在2018年达到了近年来最高点。2018年,中国羽毛球实现出口4.6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在2018年2月,我国江苏省发生了H7N4禽流感,间接影响到了我国羽毛球的出口。此外,在2016年,是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举办了羽毛球比赛,因此2014和2015年的羽毛球出口金额达到了5.5亿美元的出口额,特别是2015年达到了6.03亿美元的出口额,为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做足准备。

注:2016-2018年数量数据未公布

从中国乒乓球出口情况来看,2014-2018年中国乒乓球出口呈现波动趋势;在2018年,中国出口乒乓球2.66亿美元,同比下降0.37%。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举办了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因此在2014年和2015年,我国乒乓球的出口额也达到了2.5亿美元的高度。在2017年,国际乒联世锦赛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而这一盛事也推高了2017年当年的出口金额。

整体来看,我国羽毛球、乒乓球行业的进出口受到国际赛事的影响较大,而国内的禽流感疫情也将影响着我国羽毛球、乒乓球行业的出口。在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体育赛事都已取消或延后,特别是日本东京举办的奥运会也将被延后至2021年举办,这势必对2020年我国羽毛球、乒乓球行业进出口产生巨大的影响。

——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羽毛球、乒乓球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这几年中国零售业的销售总额是多少?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流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到2003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达到37693亿元,比1991年增长5.5倍,年平均增长15%;到200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在行业规模迅速提升的同时,中国零售业的业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的百货商店为主导的业态结构,发展为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仓储商店、专业商店并存的多元化业态结构。自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开放,这也使得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我国,这直接影响着中国零售企业积极引进、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使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看来,中国零售业的特点表现为:

零售业规模迅速提升

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9777亿元,年均增长1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6065亿元,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693亿元,增长15%;餐饮业零售额6066亿元,增长123%;其他行业零售额2083亿元,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部分商品的零售额增长十分迅猛,成为零售市场上的一些亮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5%,通信器材类增长7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3%,家具类增长28.2%。

从零售百强企业来看,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的平均规模快速增长。与2001年的相比,2002年百强零售企业的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3.6%,商品零售额增长26.8%,零售增长速度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3%。2002年零售企业百强平均每家企业商品销售总额为28.95元人民币,零售额为24.13亿元,比2001年分别高5.53亿元和5.1亿元。

新旧业态并存发展

对外开放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2003年零售企业百强中,以超级市场、专业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已占47%,其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42.2%,比以百货店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的增速高24.4%。

尽管受到新型零售业态的巨大冲击,百货商店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一个调整和转型期,并继续保持着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业态地位。百货店将原有的中低档商品和五金家电等商品会分流出去,专注做精品化、品牌化、高毛利、低周转的百货,体现百货公司的层次感、时尚感,引领时尚变化的潮流。百货零售企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仍在稳步增加,其发展的绝对速度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在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中,百货类企业仍占53%,百货商店仍然是中国零售业的重要力量。

市场集中度提高

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零售百强企业迅速成长,市场份额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2001年,零售百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06%,2002年提高了0.87个百分点,达到5.93%。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实现销售额达4129.8亿元,比2002年提高56.2%,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比2002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2002年排名前十位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占零售企业百强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为38.8%,比2001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不仅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还将带来工业、商业、消费者三者关系的调整。

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近年来,中国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除了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较快外,更重要的是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推广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发展现代流通,大中型商场90%以上都建立了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50%以上大中型商场应用了条形码技术,一大批零售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MIS),积极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互联网(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流通费用。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零售企业应运而生。

外资大举进入

据统计,从1992年开始,截至2003年9月,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264家,分店2200多个,分布在国内20多个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世界前50名大型零售商大多数已在中国占领了一席之地,知名的零售业巨头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1998年,外资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比重大约为1.5%,2000年增长至3%左右。

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在零售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表现为:

企业规模偏小

从零售结构整体来看,中国的零售结构以小规模的商店居多,特别是个体商店的比重高达92%,每个个体商店的平均从业人员只有1.75人。即使是大型零售企业,其组织规模仍然偏小。2001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平均规模为94人,而同期国内外资企业的平均规模超过了220人。将中国的零售企业上海华联与沃尔玛相比,其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与之有相当的差距。从连锁经营看,以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美国来说,其连锁经营已占全国零售额的8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25%左右。这种零售企业的小规模经营,严重阻碍了零售业规模经营优势的发挥。

出现快速膨胀式扩张

中国零售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快速膨胀式扩张,主要表现为在扩张布点的同时,轻视了单个店铺和单位面积经营的效益增长。比较家乐福和联华近几年的扩张业绩,可以看出:家乐福销售额1998年至2000年年均增速高达77%,新店开张速度仅为年均24%,每店销售收入年均增速高达28%左右;联华在1995年至2000年期间,销售收入增长尽管也高达年均69%,但其开店的平均速度却高达89%,这也意味着每家新店平均销售额年均减少10%以上。这表明在一个总的高速增长市场环境中,单店收入潜在的同步增长效应似乎已经完全被新开店潜在的平均收入下降抵消了。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这样的盲目扩张将制约零售企业的成长。

经济效益欠佳

在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从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看,1998年实现利润总额达到谷底,全行业净亏损0.3亿元,2002年利润总额有所回升,达到54.3亿元,但企业的盈利仍没有恢复到90年代中期以前的水平。纵观企业的盈利水平,差距更为明显。2002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84%,尚低于1996年0.9%的水平,而企业效益较好的1994年则为2.25%。效益欠佳的问题成为制约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区域差距扩大

受政策、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区域差距仍在扩大。2002年,东部地区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为17481.6亿元,比199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率为11.3%,占全国的比重为61.8%,比重比1995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7487.6亿元,比1995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率为10.6%,占全国的比重为26.5%,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3329.1亿元,比1995年增长79.3%,年均增长率为8.7%,占全国的比重为11.8%,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从不同经济地带零售企业的效益情况看,2002年东部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占全国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92.1%,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13.6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则为净亏损;西部地区实现利润总额4.7亿元,占全国的6.7%,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可见东部地区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强于其他两个地区。

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走规模化经营道路

目前,中国零售企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都是规模化发展的典范,位居前10位的企业店铺数都超过1000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沃尔玛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拥有4150间门店,2001年以销售收入2178亿美元的成绩荣登《财富》500强冠军宝座。

纵观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的道路,是实现企业规模化的一条捷径。由于中国政府正在酝酿出台《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加上中国很多大型城市零售店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新增店铺必然激化区域竞争,因此,兼并收购将成为中国零售市场重要的扩张方式。同时,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由于大多数零售业态都可以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存在,因此连锁经营将成为零售业新的发展趋势。

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

大型综合超市、以食品为主的超市、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将悄然兴起。虽然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在中国一二类城市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但今后几年大型综合超市在中西部经济较发达、地方产品较丰富的城市,将呈快速增长趋势。以销售生鲜商品、加工食品为主的超市,今后1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铺有增加发展的趋势。在专业店中,除家电专业店、建材专业店、医药专业店、眼镜专业店外,办公用品专业店、家居饰品专业店、体育用品专业店等都将有大发展。折扣店业态,对一些有实力的连锁企业或有品牌的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批发企业等,是一种极有吸引的新型业态,尤其在新型零售业态不太发达的地方或中小城市更具发展潜力。无店铺销售业态将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中国营销技术的提高出现发展态势。

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成为核心

世界零售百强大多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商业管理自动化。零售企业广泛使用电子商务系统,如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形成以信息处理为手段的商业自动化管理模式。商业管理自动化渗透到企业的购销、存储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而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世界零售百强企业的经验表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技术代表了现代零售业发展的方向。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未来几年内,科学管理将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外资份额继续扩大

自1992年中国实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零售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并夺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2004年12月11日中国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进一步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届时外资大举进入,凭借其战略管理优势、流程管理优势、零售业态优势,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零售市场份额。

2004年消费品零售市场总量稳定增长,全年的零售总额达到53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城乡间和区域间的结构差距继续扩大。2004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573亿元,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377亿元,增长10.7%。

2005年上半年,中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879.8亿元,同比增长17.5%,完成零售额736亿元,同比增长18.3%。在所统计的二十八大类商品中,共有二十四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加,且二十一类商品零售额增长幅度都在百分之十以上。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7 上午 02:35:21

    十分迅猛,成为零售市场上的一些亮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5%,通信器材类增长7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3%,家具类增长28.2%。从零售百强企业来看,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

  • avatar
    访客 2022-07-07 上午 03:26:13

    在一个总的高速增长市场环境中,单店收入潜在的同步增长效应似乎已经完全被新开店潜在的平均收入下降抵消了。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这样的盲目扩张将制约零售企业的成长。经济效益欠佳在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