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文学常识填空_北冥有鱼内容理解选择题

hacker|
112

文章目录:

默写填空: (1).《庄子 北冥有鱼》中反映普通人谈长寿可悲的两句是( ),(

谈长寿可悲的: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忧君忧民的: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自我安慰的: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浙江08高考文学常识SOS!!!

很全的文学常识

文学、文化常识训练

高中语文第一册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第二册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第三册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第四册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第五册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第六册基础知识复习

高考文学常识专题测试及答案

文学名著多项选择题强化训练

高三语文文学常识小检测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文学体裁常识复习大全

高考文学常识题强化训练80题( 1-33)

高考文学常识题强化训练80题( 34-44)

高考文学常识题强化训练80题( 45-49)

高考文学常识题强化训练80题( 50-80)

高考文学常识训练精编版

高中文学常识之作家作品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精讲精练

高三语文文学常识小检测

古代文学常识歌谣100句

与教学大纲规定背诵篇目相关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资料

识记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外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文学体裁常识

高考文学常识复习中的三大盲点

文学作品“三部曲”

第一册文学常识

第二册文学常识

第三册文学常识

第四册文学常识

第五册文学常识

第六册文学常识

文学流派

古书之最

名人别号

名家散文的特点

文学常识巧记忆

文学、文化常识训练

近20年文学和文化常识高考题选

高考文学常识专题测试及答案

高考文学常识重要考点精编

高考语文教材文学常识经典试题40道

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题汇编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它也称《诗》或《诗三百》。《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骚体诗”(积极浪漫主义)创始人。著有《离骚》《九歌》《九章》等二十五篇,收在西汉刘向编的《楚辞》里。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列子,战国前期郑人,名寇,又名御寇。《列子》相传是列子所作,原书已亡佚,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湛辑注的,内容驳杂,其中保存了一些先秦优秀的寓言和神话传说。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为墨家经典之作。

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学性强,多寓言,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韩非(?-公元前233),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为法家重要著作。

吕不韦(?-前235),战国时秦相。《吕氏春秋》相传是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的,一名《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生,西汉文学家,政论家。代表作《过秦论》《论积贮疏》。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是班固在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历时二十余年修成的。全书一百二十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原作散失,有干宝辑录本。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今河南新蔡)人。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著作《三国志》是一部国别体纪传断代史。

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集序》。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

范晔(398-445)南北朝时南朝宋的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后汉书》纪、传的作者。

刘义庆(403-444),南朝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又名《世说》《世说新书》。

刘勰(约465-约532),南朝梁代文艺理论家,著作《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著有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水经注》。

钟嵘,南朝梁文学批评家。著作《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市)人。唐初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作品有《王右丞集》,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诗人,有“诗仙”之称。艺术上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著有《李太白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县)人。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诗作有“诗史”美称,其诗具有现实主义风格。著有《杜少陵集》。

岑参(约715-770),唐边塞诗代表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有《刘梦得文集》。被时人称为“诗豪”。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人,唐代文学家。著有《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阿房宫赋》《泊秦淮》等。

李朝威,其作品《柳毅传》是唐传奇名作。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

罗隐(833-909),晚唐文学家。诗歌、杂文在晚唐独树一帜,鲁迅对其评价很高。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以清丽精炼的语言,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词成为抒情言志的新体诗,对后世词坛影响极大。著有《南唐二主词》(包括其父李璟的词)。

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屯田”“柳郎中”。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有《乐章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坛领袖。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编《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实。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朝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著有《东坡全集》。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宋朝词人。以文学受知于苏轼,他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朝济南人。著名的女词人。有《漱玉词》传世。其词婉约清新,被称为“易安体”。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人,南宋理学家。主张“文以载道”,用形象的诗歌来阐说抽象的理学和人生哲学。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名的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为主,词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朝词人。与周邦彦并称“周姜”,两人都精于音律,自创新调,是格律词派的代表。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有《文山先生全集》。

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伟大的戏剧家。他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合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等。

王实甫,元戏曲作家。著作《西厢记》是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在元杂剧中有“天下夺魁”的艺术成就。

马致远(1250-1323),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家和散曲作家。代表作《汉宫秋》《天净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斗争的长篇章回小说,它与《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合称我国四大古典长篇小说。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今湖北公安)人。与其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都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曾为文反对复古,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著有《袁中郎全集》。

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小说家。《西游记》是长篇神话小说,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归有光(1507-1571),人称震川先生,明代著名古文家、散文家。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代表作《项脊轩志》。有《震川文集》。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杂剧家。《牡丹亭》是一部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故事的杂剧,它与《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编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张溥(1602-1641),明代文学家,复社领袖。著有《七录斋集》。

黄宗羲(1610-约1695),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著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前集》等。

李渔(1611-约1680),字笠鸿,号笠翁。清戏曲理论家。著有《李笠翁一家言》。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金上海松江)人。南明诗人、抗清将领。有《夏完淳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清安徽桐城人。他与刘大魁、姚鼐合称“桐城三祖”,为桐城派代表作家。

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著有《白鹤堂文集》。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为批判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讽刺小说。

李汝珍(约1763-约1830),清小说家。长篇小说《镜花缘》通过叙述唐敖等游历海外的见闻和唐闺臣等100个才女的故事,批男尊女卑,赞女子才能。

洪升 ,清戏剧家。戏剧《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

孔尚任,清戏曲家。戏剧《桃花扇》,借写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

曹雪芹(?—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我国古代伟大的小说家。《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并通过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灭亡的历史趋势。

北冥有鱼的原文会考吗?

如果是高中的话,是会有古诗填空的,考试概率很大,真的很大。

古代文学常识,希望高手帮忙!!急啊。坐等!

【《孟子》文章特点】

《孟子》文章给人印象最深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这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投入自己设置的陷阱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陷阱,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第二个特点,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33篇,分为内、外、 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庄子的身 世不可确考,从《史记》本传和《庄子》一书的记述中,可以大略知道一些。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 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 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庄子人生就 是体认“道”的人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精 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 (《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 界(《大宗师》)。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 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 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文”(《寓言》)。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 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 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 “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 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 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 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 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 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个题句, 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 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 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 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 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 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 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 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 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 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 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 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 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 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北溟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逍遥游》)任公子垂钓,以五十头牛为 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期年钓得大鱼,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千里震 惊,浙江以东,苍梧以北之人,都饱食此鱼。(《外物》)宏伟壮观,惊心动魄, 写尽大之玄妙。杯水芥舟,朝菌蟪蛄(《逍遥游》),蜗角蛮触(《则阳》), 曲尽小之情状。而骷髅论道(《至乐》),罔两问影(《齐物论》),庄周梦蝶 (《养生主》),人物之间,物物之间,梦幻与现实之间,万物齐同,毫无界限, 想象奇特恣纵,伟大丰富,“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 要》第三篇“老庄”)

《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 (《艺概·文概》),是《庄子》的主要特征。南海之帝儵和北海之帝忽为了报 答中央之帝浑沌的款待之情,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想 象多么奇特大胆。这个故事耐人寻味地说明了“有为”之害。“颐隐于脐,肩高 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脾为胁”的畸形形象(《人间世》),怪诞而不 可思议,所要表达的是忘形免害、无用即大用的思想。《庄子》中奇幻的想象, 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他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充满批 判精神。蜗角之中,触氏、蛮氏相与争地,伏尸数万,旬有五日而后返(《则阳》), 想象夸张之奇,令人难以置信。而这正是战国时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 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曹商使秦,得车 百乘,得意忘形,刻画了不择手段,谋取利禄,追求荣华富贵的小人嘴脸。舐痔 破痈,正是对这种小人最为辛辣尖刻的讽刺(《列御寇》)。而像“儒以诗礼发 冢”(《外物》),对儒家诗礼的揶揄,也与圣知之法为大盗守的批判相一致 (《胠箧》)。“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有分数。”(《艺概·文概》) 《庄子》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其深沉情感迂回 曲折的流露。《庄子》作者尽管主张忘情寡欲,心斋坐忘,但也有强烈的个性与 感情。楚狂接舆歌中,表现出生于乱世的绝望和悲哀(《人间世》);匠石运斤 成风,流露了诤友惠子去世后,高山流水,无人再赏的孤独和寂寞(《徐无鬼》)。

《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諔诡的艺术境界,具有 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但《庄子》毕竟是哲理散文,和其他诸子说理文一样,属 于议论文。只是它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庄子》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 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 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而在论辩过程中,往往又表现出 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庄子站在相对主义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系列命题,如齐是非、 等寿夭、合同异等等,从形式逻辑上来说,都近于诡辩。《庄子》中一些比较纯 粹的议论文字,则注重逻辑推理,常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层层推论。但若 仔细考察其推论过程,在逻辑上并非十分严密。如《马蹄》、《骈拇》、《胠 箧》等篇,都以一个假言前提为基础开始论述,但这些假言前提与推导出的结论, 事实上并无必然的联系。《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 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如《逍遥游》末两段,庄子与 惠子辩有用无用,均为寓言。惠子先说大瓠“无用”,庄子认为他是拙于用大, 又在寓言中再套寓言,以“不龟手之药”,说明“所用之异”,无用即为有用。 惠子再以大樗为例,说明庄子之言“大而无用”,庄子以狸牲跳梁,死于网罟为 例,说明汲汲追求有用之害,然后是一段抒情意味十分浓厚的结束语: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 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因苦哉?

不仅回答了惠子的“无用”之辩,而且十分形象,情感浓郁地描述出全篇所 追求的心灵自由,精神无待的至人境界,真是得鱼忘筌,大辩不言。这样的辩论, 超越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进入了“无言无意之域”。正因为这样,庄子哲学充满 了诗意。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 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 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昭昧詹言》卷十二)庄 子的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 如《齐物论》写大风: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 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 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譹者、穾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 喁。泠风得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而像《逍遥游》末段那样的文字,简直就是 抒情诗。

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法家的创立者。《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秦王嬴政所赏识,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其效力。韩非在秦国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姚贾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终因他是韩国宗室,未得信任,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

韩非虽死,自杀于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 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韩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未尽”,“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韩非子 定法》)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 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韩非的“术”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了发展。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 “重罚”。

尤可称道的是,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 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非认为,光有法和术还不行,必须有“势”做保证。“势”,即权势,政权。他赞赏慎到所说的“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难者》),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的论点

求高考语文容易出现的文学常识的选择题,有哪些。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2)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我高考时好像是这道题,我写的第二个,第一个一点也不会。不过这种题就得积累。

北冥有鱼嘞重要知识点?

一、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三千里,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二、【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三、文学常识: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庄子》。《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四、通假字: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五、词类活用:1.怒而飞       怒: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2.鲲之大        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3.《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7 上午 05:05:26

    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想 象多么奇特大胆。这个故事耐人寻味地说明了“有为”之害。“颐隐于脐,肩高 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脾为胁”的畸形形象(《人间世》),怪诞而不 可思议,所要表达的是忘形免害、无用

  • avatar
    访客 2022-07-07 上午 12:53:54

    代杂剧家。《牡丹亭》是一部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故事的杂剧,它与《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编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