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刘思瑶王奕萌虽然翻车,张大仙却完美顶住了,网红真的离不开美颜滤镜吗?
伴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也出现了很多关于网络的职业,其中网络直播就是其中比较热的一种存在,也因此出现了很多在网上光鲜亮丽的网红主播。
那些网红中有很多都是因为颜值超高,才有很多粉丝。许多人都说网络上的东西真的太少了,甚至那些长得好看的网红们,很可能都是生活在美颜滤镜下的产物,人们感觉就像是"见光死"!
从美颜到滤镜,女神级的网红都有可能被翻脸。而且正因为如此,所以网红界美女翻车的例子实在是屡见不鲜。
刘思瑶和王奕萌
喜爱观看直播美女的朋友应该对刘思瑶、王奕萌比较熟悉,刘思瑶和王奕萌在每个人的眼里都代表着高颜值,在每个人的眼里,他们不管穿什么都好看,不管拍什么视频都有趣。
他们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可以说具有惊艳众人的美貌,在气质上也更加突出。尽管不知道这些照片和视频是怎么制作的,但是呈现出来的确实让人心潮澎湃,甚至连女生看了都会不由自主的心动,更别提广大的男同胞了。
但一组在网上曝光的照片,却彻底打破了大家对照片的认知。看了这两个人的生活照后,不知道大家还会不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女神。
和照片完全是两个人,就是你告诉网友这就是一个人,网友们也都找不到相似的地方,刘思瑶和王奕萌不仅真人比视频里的矮,还黑,甚至还胖,在普通人里并不算漂亮,特别是那些为了支持他们不停地刷礼物的粉丝们,估计肠子都悔青了,这钱花的真冤,都不如自己买些好吃的,难倒网红们是在作秀?有没有颜值不崩的?现在还是不要说真话了,这种信心来自张大仙。
男士们不要只是在网上看到美女小妹妹,只要开出特效,加上美颜和滤镜,就算是黄脸婆也能变成美女小妹妹。
刘思瑶翻车
从2017年起,刘思瑶就已经开始拍摄短片,刚开始拍摄的短片比较简单,随心所欲,一直玩到2019年都是不冷不热,短片风格也不断调整,直到《章鱼哥》的短片爆红,才开始坚定自己的拍摄路线。在视频风格上,刘思瑶主攻对口型和变身类视频,以展示过人的颜值和可爱为主,被粉丝亲切称为神仙姐姐、憨憨女友等。
小妹抖音风格是对着镜子对话,表情甜美可爱,笑容很有治愈感,很受大家的喜爱。有网友对小妹妹评论道:“就像这样,就像这样美丽,就像这样憨憨的”,还有网友直言:“你们迪士尼的保安是怎么回事,连公主都看不见”。
一位网友扒出了某社交平台网红刘思瑶的“照骗”翻车,称网红的真实身份与精修美颜相距太远,无法接受。网民和歌迷看到刘思瑶这副模样后,纷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吐槽。
有些人说刘思瑶只会挤人,看着有些反感,明星与网红差距不一般,还有网友说刘思瑶终于露出原形,千万网红也无奈翻车。随后,网友扒出了刘思瑶的旧照,把她以前的素人模样暴露得一清二楚。尚未成名的刘思瑶更是相貌平平,不仅五官端正,扮相一般,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出众之处。
张大仙
没人想到,在这众多的网红中,颜值最高的竟然是“虎牙一姐”张大仙。刚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是个大帅哥,可后来大家却觉得他的颜值越来越低,基本上每天都在下滑。尽管在大家的眼里他不再像以前那么英俊,但大家还是很喜欢他,毕竟拥有有趣的灵魂比拥有美丽的皮囊更有吸引力。
在自己的视频里张大仙显得很肉,而且脸很胖,很油腻,而现实中张大仙却显得很可爱。由于视频和现实的不同,反而让张大仙重获歌迷的喜爱,也许这就是对比萌吧。
粉丝们可以骄傲地说,我家的大仙生图甚至比直播还要好看,毕竟张大仙主攻的领域不是美妆和美食,所以他也不需要在颜值上多想,而是要去洗粉,甚至还有网友说,什么虎牙一姐都别争了,就给张大仙吧,毕竟这样的颜值才对得起粉丝的打赏啊。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讲了什么?如何评价?
如果一名观众还有正常的审美,那么,《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这样一部大红配大绿的电影恐怕是难以忍受的。我们讨论的前提当然是“《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作为一部电影”,如果你觉得,筷子兄弟就应该保持网络视频和娱乐节目的“搞笑微电影”水准,那么,在放过梦想的同时,也请放过电影。
早在《老男孩》蹿红于网络,很多人高唱“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的同时,不免也要畅想起来,如果这是一部电影院里的电影该有多好。实际上,在吃完免费午餐的时候,我们也不免会生出这样的想法,如果这不是一个盒饭,而是在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那该有多好啊。
我对《老男孩》被电影化的行动表示支持,但是对于它的前景一直不甚看好。肖央并没有真心想拍一个好电影,却不过只是想把《老男孩》的气球吹得更大,想把涂抹在梦想上的黄油打得更厚,把一个浴缸里的泡沫打得更多。如同电影里一边唾弃成功学一遍又无限向往成功风光,《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不过是商业上的一个投机行为。或许你要说,没有《老男孩》,筷子兄弟就无法被发现。的确,出名要趁早,可不是出了名还要背着过去的老一套。一个短片捧红一个大龄组合没啥了不起,非要说有追求,可以看看别人家的《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最不济的,玩音乐都玩得这么low皮,真不能怪观众挖苦刺你。
有朋友很是反感:两个三四十岁的老男人,非要穿着肥大的中国式校服、怀抱吉他去高谈梦想、高歌理想,偏偏它还不是一部搞笑片,而是一道德州扒鸡汤,未免太过滑稽。如果国人真的知道什么是梦想和理想,我们就不会把那些普普通通的日期全部忘在了脑后。而如果真人秀必须得成为壮志不已的未竟梦想,也许我们真是活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当然,自从《中国合伙人》取得成功以后,脚踩美利坚也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延续了短片《老男孩》的卖点,譬如打榜的网络歌曲,正在网络上被段子手和营销大号疯狂转发的《小苹果》,被认为是火火火火。“猛龙过江”,有一层致敬李小龙代表作的意思,片中也有不少动作戏,只不过前后衔接搭配显得非常的白痴无脑,大开国际玩笑。余下的,这部电影还是那些翻来覆去的隔夜饭,梦想、理想以及让全世界都听见的歌唱。无论怎么个沦落,华北歌王和胡同巨星总归要回到舞台上,再怎么荒诞滑稽,编导也会把他们送到美国去。然而,连同马璐、潜规则和白虎兄弟,这些不经大脑、胡编乱造的编剧套路,有如连绵不绝、稀里哗啦的呕吐物,凶残且粗暴。即便不能采用诛心之说,可创作者有这种要钱要名要立的心态,哪还能有好歌和好电影?想都不要想。从头到尾,堆满那些廉价的梦想台词,自己听了也真不害臊……
故事上,《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也是《老男孩》的加长版,筷子兄弟要去一个更大的舞台,机缘巧合被骗到了美国去。这里先不说如此浪荡的两个人是怎么搞到签证的,马璐当评委、败者复活……反正后面离谱的事情更多,像诺大的舞台现场,居然安保力量一个都没有。我们确实无法相信911后的美国会在机场以外的地方竟如此松懈,最有可能的是剧组请不起外国临时工。至于意大利黑手党,如果我是一个意大利黑手党,我看完这部片子第一时间想干掉的大概就是筷子兄弟,里头对黑手党的智商简直是碾压。至于杀人手段,校园里的古惑仔干起来都要比他们麻利。纯粹用来搞笑的白虎兄弟,大概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的笑点了,因为他们明明是朝鲜人,硬被改成了韩国人。韩国人连一只公仔都买不起?这大概是整部电影最大的笑话了。
或许,有人看着一脸很衰的王太利会发笑,看着大腹便便但浑身闪闪的肖央也想发笑,相比这种外形长相上的喜感,这两个人毕竟不是职业演员,也不比其他喜剧明星多年的莫怕滚打。如果他们的搞笑技法能胜任于微电影跟网络视频。但有句伤人的老实话,他们的表演方式不适合出现在大银幕上,这并非只是因为两人脸大或者横肉多,毫无美感,而是整个表演都是皮笑肉不笑,令人无法入戏。同样浮夸虚假的表演毛病也出现在马璐以及美国人等一众配角身上。一般说来,除了那些被投资方安插的演员人选以外,其他表演指导上的问题都要归咎于导演。但想到导演本身就在里头安插,有着过于强烈的表现欲,那么,《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会变成这副德行,其实也是很好想象的事了。最简单的,如果学生时代的剧情真有存在的必要,找两个年轻小演员不是更合理也更应该的戏么。但《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还是让两个老炮去重温同桌的你,这要么是被之前的《老男孩》给绑架了,要么就是希望自己的大脸占据满整个屏幕,占足上一百分钟。真的,如果筷子兄弟去充当周星驰电影里的配角,我觉得他们无疑都会比冯小刚的表演要成功,也比《老男孩之猛龙过江》里的表演要成功,更加令人过目难忘。
走到2014年,中国市场已经接受了《小时代》、《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等电影,换言之,几乎是只要被放在大银幕上,中国观众就会自动默认为它是电影。在《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前,李阳的《李献计历险记》也经历了类似的电影化,无奈并不成功,网民的点击率,终归是不如畅销书作家的销量来得靠谱。电影需要遵守规律,哪怕是《爸爸去哪儿》,他们还有明星和电视台的卖点,反观《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说实话,除了一些所谓的洗脑神曲,我完全看不出这样一部电影的卖点和价值是什么,是过了走红年纪的组合?还是捧一个不红的女星?哪怕对着粗红俗绿的海报,我更多也会认为,这不过是一部粗制滥造的商业娱乐片罢了——还不如选秀歌手的搭台唱戏。如果一个放飞梦想、走向真人秀舞台的点子能撑起《老男孩》,那么,作为一部长片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恐怕是不合格的。
《快乐大本营》为什么能做20年?
但是说实话早就不怎么看快本了,湖南卫视都很少看。因为20周年的节目请了我们家小哥哥,所以去看了那期。
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哦,快本还是老样子,嘻嘻哈哈的,游戏没什么营养,明星大锅烩。主持人们也都没怎么变样,但是杜海涛看起来真的是老了许多,不知道是不是蓄了胡子的原因。
但是快本的这个“老样子”,可能就是它最最珍贵的东西。
坚持了20年的综艺,几乎可以称之为中国综艺的开山之作,领军之作,它开启了中国综艺和娱乐的大门,为中国电视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那一期我比较喜欢的部分,就是每一个环节之前的小短片,细数中国电视节目发展的历史,有什么文化类节目啊体育类节目什么的,采访了业界的许多大咖,大咖们对快本也都是尊敬加祝福的态度,短片做的很好,挺让人感动的。有一个采访的谁我忘了,说他们电视台都要去湖南卫视的快本来参观学习,他参观完了以后发现说,哦,原来电视还可以这样做。这就是快本带给电视人的珍贵的东西,一个新的思路,新的道路。
节目里何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每个嘉宾们都说是快本成就了他们,但其实也是他们成就了快本。”(大致意思)的确,这么多年来,对于小明星来说,上了快本意味着知名度和曝光度,而对于一些大明星来说,却的确是成就了快本的收视率。快本能这样成长起来,是提携新人,明星效应,娱乐至死的结果。是成功,也让快本遭到许多诟病。
快本的这一帮人,代表着20年的情怀,在当今传统媒体日渐衰弱的趋势下,电视人的坚持越来越成为艰难的事情。而快乐大本营却一直屹立不倒,所以它也是有它的优势所在。
希望快本能一直都好吧~毕竟看着这几个人一直在,就好像自己的青春还没走一样。90后的电视回忆里,快本永远是一个不可磨灭的记忆。
关于年代秀的节目特色和评价
【导读】
《年代秀》
的成功得益于其对娱乐节目的全面创新,
这种内在的思想观念创新外化
体现在节目的内容、
受众定位和表现形式中,
是对当下娱乐节目价值观的一种颠覆和重塑。
《年代秀》跨越大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最大程度地囊括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以丰富的
娱乐形式调动了不同时代不同层次观众的情感共鸣。文化认同和参与动力。这种表现为分
享梦想、
分享情感的多形式、
深层次的分享娱乐,
在目前的中国电视节目里是独一无二的。
一、当下娱乐节目的价值观错位
当下电视娱乐节目的价值观发生严重错位,节目缺少知识,
“娱乐”变为“愚乐”
,失
去吸引力;节目缺少品味,
“通俗”变为“庸俗”
,失去感染力;节目缺少思想,
“感动”受
众变为“激动”受众,失去引导力;节目缺少创新,受众收视“期望”变成“失望”
,失去
生命力。
[
①
]
这种扭曲的娱乐节目价值观一方面是因为电视本身的媒介特性所误导,另一
方面则是商业驱动下,对节目收视率的过分看重,造成娱乐节目不惜一切手段来吸引眼球
的一个现状。
娱乐受众是电视节目一个重要的功能,这是基于电视本身媒介特性的一个定位。比之
于报刊杂志,电视本身有更多的消遣性,声画并行的表达方式也更加容易为受众带来感官
上的刺激和放松,在一整天繁忙的工作学习后,现代人追求的正是这种不需要付出多少心
智努力就可以获得的传播内容。人们不寄希望于从电视节目中获得知识和文化,所以电视
的娱乐功能被无限的放大,而传递信息、传承文化、教育民众等其它功能被人们下意识的
忽略了,以至于有论断说,电视就是给没文化的人看的,是一种“俗文化”
。尼尔
?
波兹曼
在他的《娱乐至死》中的观点:
“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
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
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
[
②
]
高度的市场化运作使收视率对电视节目的决定作用达到顶峰,甚至变成了评价节目优
劣的唯一标准。其实央视和各家卫视的科学教育频道会推出一些高端的文化类节目,但是
这种传统的文化教育节目往往难以引起受众的观看兴趣,大多数节目都是有文化没受众,
节目制作精良却没人喝彩,如此发展下去,且不说节目本身运营困难,也无法达到普及知
识和传承文化的最终目标。而再看一些电视台推出的选秀节目、相亲节目,节目收视率不
断攀升,广告叫价也越来也高。这两类节目收视率的强烈对比促使不少电视节目制作者在
文化和“眼球”两者中无奈选择后者。为了吸引眼球,于是可以引起争议的话题和“雷人
雷语”在娱乐节目中频繁出现,各种“快男超女”靠着恶炒上位,炒完选手炒评委,炒完
整容炒绯闻,节目内容越来越低俗,表现形式也越来越露骨,越来越多的娱乐节目开始刻
意迎合受众人性中追求感官刺激的本能,降低了节目的品质。
这种依靠话题和刺激来吸引受众的节目在当下电视娱乐节目中大量存在,受众每天被
这些传播内容包围,于是公众形成了对电视娱乐节目的一个印象:低端、没有文化内涵、
没有品位甚至庸俗。这个固化印象不仅破坏了人们对整个电视节目的印象,甚至限制了电
视节目制作者的创造力,使整个电视娱乐节目陷入了“愚乐”的泥潭,电视节目的功能似
乎只剩下了娱乐受众,让观众笑一笑变成了节目的唯一追求,而其传承文化和教育功能被
抛之脑后,所谓的“寓教于乐”变成一句口号,从“娱乐”到“愚乐”
,电视娱乐节目的价
值观严重错位。
二、深圳卫视《年代秀》的价值创新
《年代秀》的成功得益于其对娱乐节目价值的全面创新,这种内在的思想观念创新外
化体现在节目的内容、受众定位和表现形式中,是对当下娱乐节目价值观的一种颠覆和重
塑。
《年代秀》引进的是比利时《
generation show
》的节目模式,制作团队针对国内的情况
对这个节目进行了很好的本土化处理,使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加贴合国内观众的生活
和审美经验。节目于
2011
年
5
月开始在深圳卫视播出,每周一期,单期节目制作经费高达
7
位数,节目的总制片人易骅曾是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和《超级女声》的总导演,这
个节目推出半年多,不仅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人气,而且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可以说是
叫好又叫座,与以往那些收视率高却引起巨大争议的娱乐节目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一)节目内容层面的价值创新
《年代秀》着眼于“年代”主题,将各个年代多样的生活记忆和文化在节目中表现出
来。
不同于其它娱乐节目内容对明星的偏爱,
《年代秀》
虽然每期也有很多明星,
但是显然
他们并不是节目的中心内容,每个年代的明星嘉宾只是自己那个年代的代言人,节目的核
心内容是各个年代的历史生活和记忆。节目中所有题目来自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因为每
个年代生活状态的不同而丰富多彩,
题目可能涉及到
60
年代的样板戏、
劳动工分,
也可能
涉及到
00
年代的
B-box
、激光舞,所有内容都来自于每个年代当时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电
影、歌曲、演员、歌星、运动员、时尚人物、书籍、生活用品等等,节目使用各种手段将
这些多样的内容表现出来,四、五十年间的各种生活状态浓缩在节目的题目中,使这个节
目因此有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传播了知识,也分享了记忆,各个年代的受众都可以对
节目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被节目内容所打动。
节目将娱乐性和文化内涵很好的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了
“寓教于乐”
,
将当代中国几代
人的历史记忆通过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节目没有炒作、没有话题,最大的卖点就是几代
人的记忆,节目传达的是各个年代不同的价值观念,
60
年代的真实,
70
年代的淳朴、
80
年代的觉醒、
90
年代的率真、
00
年代的自我,
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不断变化在节目中完整的
表现出来,这样的主题内容使节目充满了文化内涵。完全颠覆了受众对娱乐节目低端的印
象,在它娱乐的外衣下,是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
(二)节目形式层面的价值创新
节目形式服务于节目内容,
《年代秀》的节目形式完全配合其节目内容的表达需求。
暨南大学谭天教授的电视节目构成理论认为,电视节目的构成可以分为宏观、中观、
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指的是节目的基本形态,中观层面就是指电视节目的各个模块或
者说环节,而微观层面指的就是构成节目的最小单位——元素
[
③
]
。笔者根据这个理论,
将《年代秀》分成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宏观层面来讲,
《年代秀》的基
本节目形态是
60
、
70
、
80
、
90
、
00
五个年代队的竞争
PK
,每个年代队各有两名明星嘉宾
带领自己的年代队,与其它的年代队展开答题比赛,每回答正确一道题目,自己的年代队
则可以获得五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年代队则是当期的获胜队伍,嘉宾和后面的方阵都可以
获得一定的奖励。可以说这种答题竞争的节目形态并不新颖,国内许多益智、竞赛节目采
用的都是这种节目架构,但是《年代秀》的创新就在于节目的“年代”概念,各个队伍不
再是单纯的代表个人或者某个单位,而是代表那个年代的整个群体,代表的是那个年代的
主流文化和价值观。
再来看节目的中观层面,也就是节目的环节设置,综合了益智、表演、
K
歌等各种节
目形式。节目主体是知识问答,五个年代队各有三道题目,其中两道题目是每个年代必答
题,还有一道题目则是自己年代的专属题,只能这个年代队来回答。另外两个部分是老歌
新唱和卡拉永远
OK
环节,老歌新唱环节,主持人赵屹鸥会与部分嘉宾换装,将原先的老
歌进行重新演绎,有极好的搞笑效果。卡拉永远
OK
是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会选取不同
年代的经典歌曲
MV
,请嘉宾回答缺失的歌词,这个环节有大热节目《我爱记歌词》的影
子。从这个层面来分析,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有机体,来传达每一个年代不同的文化价值
观,甚至于可以说在进行一个知识普及的工作,全方位多层面的来展示各个年代的不同生
活状态,最终达到一个大众分享的结果。
最后来从微观层面解读,
《年代秀》的构成元素,也就是组成这个节目的最小单位,那
就是每一道题目,包括必答题和专属题,包括卡拉永远
OK
中的每一首歌曲,这些才是组
成这个节目最基础的部分。
《年代秀》每一道题目的表现都非常新颖,涵盖了戏剧、演唱、
舞蹈、实物、表演、
VCR
等基本上所有的表达形式。这样做不仅使节目看起来丰富多样,
而且可以加深观众印象,使受众更易接受,传播效果要比单纯的向受众灌输好的多。
(三)节目受众定位层面的价值创新
《年代秀》没有盲从当下备受追捧的“分众”概念和趋势,节目受众定位最大限度的
囊括各个年龄层,其“年代”概念也正是来源于这种受众划分。
娱乐节目是做给青少年看的,
这是一个陈旧狭窄的观念,
观察以往的节目,
我们会发
现,不管是节目内容还是节目嘉宾,都是着眼于当下社会,内容越潮越好,嘉宾越当红越
好。
虽然现在不管是电视节目或是电视频道的受众定位都有越来越窄、
越来越精确的趋势,
但是集中于某一层的受众也就势必排除了其他的受众群。
即使是受众面比较广泛的节目
《非
诚勿扰》也是定位于剩男剩女,只是因为恋爱婚姻的主题和节目中的一些话题适用于人们
的普世价值观,所以引起了其它受众群的关注。
《年代秀》不同,它的受众定位是准确而广泛的,囊括除少儿外基本上所有的年龄层
的受众。首先节目每期会邀请
60
、
70
、
80
、
90
、
00
每个年代有代表性的明星嘉宾各两位,
嘉宾的年龄跨度达到四、五十岁,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个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可以在节目中看
到自己熟悉的明星面孔,比如
60
年代熟悉的臧金生、朱明瑛、李金斗、潘长江;
70
年代
的米雪、黄健翔、成方圆、宋丹丹;
80
年代的井冈山、瞿颖、何炅、叶蓓;
90
年代的关凌、
李湘、金铭、胡彦斌;
00
年代的苏醒、杜海涛、孙骁骁、苏妙玲,嘉宾有歌手、演员、运
动员、时尚界人士等,这些节目嘉宾本身就是自己那个年代的一种符号,传递着那个年代
所特有的文化概念。其次,节目内容也涉及各个年代,每个年代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比如
当时人们使用的生活用品、看的电影、唱的歌曲等等一些有时光记忆的东西都会在节目中
出现,节目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将这些东西表现出来,可以是实物、人物,可以是歌舞可以
是演唱,也可以是记录短片,甚至是嘉宾和主持人赵屹鸥略带搞笑意味的换装表演,都会
将观众的思绪拉回那些已经走过的岁月,每个年龄层的受众都对节目内容感觉到熟悉和亲
切,从而引起各个年龄层观众的强烈共鸣。在现场的明星嘉宾也都沉醉在这种氛围中,在
这个节目中他们不再是被关注的个体,而只是作为那个年代普通大众的一个代表。在当下
分众传媒受到普遍认同时,
《年代秀》
的出现可以说是对这个理念的一个反证,
表达的是一
种全新的受众观。
《年代秀》跨越大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最大程度地囊括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以丰
富的娱乐形式调动激发了不同时代不同层次观众的情感共鸣、文化认同和参与动力。这种
表现为分享梦想、分享回忆、分享情感的多形式、深层次的分享娱乐,在目前的中国电视
节目里是独一无二的。
[
④
]
《年代秀》最大的成功不只是模式创新,而是价值创新:受众
窄播可以变为受众广播,娱乐节目可以蕴含文化内涵。这一创新对于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
健康持续发展的启迪意义重大。
星驰电影里的配角,我觉得他们无疑都会比冯小刚的表演要成功,也比《老男孩之猛龙过江》里的表演要成功,更加令人过目难忘。走到2014年,中国市场已经接受了《小时代》、《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等电影,换言之,几乎是只要被放在大银幕上,中国观众就会自动默认为它是电影。在《老男
每个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可以在节目中看到自己熟悉的明星面孔,比如60年代熟悉的臧金生、朱明瑛、李金斗、潘长江;70年代的米雪、黄健翔、成方圆、宋丹丹;80年代的井冈山、瞿颖、何炅、叶蓓;90年代的关凌、李湘、金铭、胡彦斌;00年代的苏醒、杜海涛、孙骁骁、苏妙玲,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