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蒙古的一些文化常识_内蒙古文化知识

hacker|
164

文章目录:

内蒙古有哪些文化?

内蒙古草原文化风情主要都包括这些。

第一就是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的边疆,内蒙古自治区有许多的草原和天然牧场,而内蒙古的草原也是世界上天然面积最大的草原。因此内蒙古的文化最主要的草原文化,以草原文化繁衍出许多人文以及自然的风情。

第二种就是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古老的体育活动形式,更是一种充满了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现今的锡林郭勒盟所举行的那达慕最具传统代表性。“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是“娱乐、游戏”的意思,用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在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四,羊肥马壮和草绿花红的日子开始,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第三个就是安代舞有着“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美誉,是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通辽市四周地区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据相关历史的考证,安代舞最早起源于库伦旗地区,大约于明末清初时期形成。清朝中期的时候,由于当时草原涌入大量各地闯关东的移民,许多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逐渐融合便形成了库伦蒙古族文化,进而孕育出有着广泛群众性的安代舞。

第四个就是马头琴在蒙古族的音乐文化中起着代表作用,不论它的造型和制作材料,还是其音色音质或者音乐表现风格及演奏方法,都体现出蒙古人的性格特点,影射出蒙古族世代的游牧生活。蒙古族马头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蒙古族形成的时候,马头琴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可以这样说,马头琴与蒙古族一起从草原和历史中发展走来,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内蒙古有什么风俗习惯?

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好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带你了解一些常见的内蒙古习俗-内蒙古风俗习惯与禁忌。

假如你有机会来蒙古包里作客,立即被好客的牧民拥着进入蒙古包。蒙古包里铺着毡子或地毯,大家都席地而坐,在毡子上坐着是可以不脱鞋的,这不算失礼。但待主人让座后放可就坐,然后要顺次向主人全家致以问候。见面礼仪过后才开始说明来意谈正事。

一、 客来敬茶

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当主人请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要伤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遗憾。但这些奶食品都是很饱人的,所以如你不便多吃,掰一小块奶豆腐或舀一点奶油表示品尝就行,这同样使主人高兴。

二、奶酒敬客

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要是你表现出几分客气的样子,大家就唱起感人肺腑的敬酒歌,主人则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精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当你接受主人的盛情,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时,主任会感到极大的愉快。因为你尊敬主人并接受了主人象奶酒一样纯洁的友情。这时候,好客的主人遇到知心朋友,和你对酌,多喝几盅酒。确实也有那种“相逢意气为君饮” 的豪迈气概。只有在这时你才真正置身于蒙古“酒文化”的欢乐气氛中。

三、献哈达

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哈达以丝绸为料,一般为白色、浅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五尺左右,宽度不等。有的绣有“云林”、“八宝”等民间花纹图案。对长辈献哈达时,献者略弯腰向前倾,双手捧过头,哈达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对平辈,双手平举送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

四、敬鼻烟壶

敬鼻烟壶是蒙古族牧民的一种日常见面礼。鼻烟壶用玉石、象牙、水晶、玛瑙、翡翠、琥珀和陶瓷等制成。晚辈同长辈相见时,晚辈曲身鞠躬,双手捧着鼻烟壶,敬献长辈,长辈用左手接受,闻后归还。同辈相见时用右手相互交换鼻烟壶,双方闻后归还。

五、禁忌礼节——火忌

禁忌礼节火忌,蒙古族崇拜火,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人们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六、禁忌礼节——忌蹬门槛

忌蹬门槛,是蒙古族禁忌之一。到牧民家做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也有此禁忌。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官帐的门槛,即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七、禁忌礼节——水忌

水忌,也是蒙古族禁忌之一。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休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服或向河流中扔赃物。这由于草原干旱缺水,牧民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八、白 节

白节,蒙古语称查干萨日(白月、正月),意为新年、春节。古代蒙古人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白节在正月初一。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腊月三十晚上,全家即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长辈献哈达或磕头、敬酒、礼拜。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

九、祭火

祭火,是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也就是祭火神、祭灶神。普通农牧民的祭火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贵族和台吉则在腊月二十四。有个别的地方秋季祭火,在婚礼上还要祭火。

十、祭敖包

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把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的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方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求神降福。

十一、祭尚西

蒙古族还有祭尚西(神树的意思)的习俗。通常是在一棵孤独的神树下,用五额六色的花布条把树枝装饰得特别艳丽,一位扮装的尚西老人盘膝坐在神树下,男女老少汇聚在周围拜祭尚西,并推选几名主祭人手捧哈达、美酒、奶食品,向尚西老人敬献。仪式结束,便进行蒙古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文体活动。

十二、祭成吉思汗陵

祭成吉思汗陵,这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简称祭成陵。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崇敬的民族英雄,他在13世纪初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横跨欧亚两洲,震撼世界,成为“一代天骄”。蒙古民族祭祀成吉思汗的习俗,最早始于窝阔台时代,到忽必烈时代正式颁发圣旨,规定祭成吉思汗的各种祭礼,并使之日臻完善。现今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成陵的成吉思汗祭典,就是沿袭古代传说的祭礼。祭礼一般分为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的日期。祭品齐全,皆供整羊、圣酒和各种奶食品,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每年阴历三月二十一日为春祭,祭把规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派代表或个人前往伊金霍洛旗的成陵奉祭。

十三、祭苏鲁定

祭苏鲁定,苏鲁定是成吉思汗的军旗或军徽,蒙古民族最珍重的古代文物之一,珍藏于鄂尔多斯高原的成吉思汗陵园内。苏鲁定是成吉思汗远征时所向披靡的旗微,又是太平无事时的吉祥物。蒙古族在每年阴历三月十七日,都隆重举行祭苏鲁定的仪式。祭祀时,祭桌上摆放了整羊,还有马奶酒、奶食品等供品。参加祭祀的蒙古族群众络绎不绝,各自带着祭品,虔诚地叩拜苏鲁定,借以表达对成古思汗的敬仰,缅怀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

附:其他忌讳

忌摸头、忌别人打狗、忌产妇住处外人进入探访。

病忌,牧民家里有重病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

内蒙古有哪些历史文化?

周朝时期,内蒙古中西部(河套以及周围地区)由楼烦、林胡,狄族等游牧民族居住,东部地区居住着东胡族。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340-295)以如今河北省和山西省为据点,对此地区奉行扩张政策。灭狄族中山国(如今河北省)之后,赵武灵王击败林胡以及楼烦二族,设云中郡,与近代意义上的呼和浩特相临。赵武灵王还修筑长城,绵延至河套地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始皇派蒙田逐匈奴驱出该地区,后并入赵国原有的长城,形成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始皇保留当地两大郡:九原郡以及云中郡,并迁入三万户人以巩固该地区。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这些举措被废。

西汉时期,公元前127年,武帝派卫青大将军再次北驱匈奴以取得河套地区。之后,武帝继续实行在河套地区建居住地的政策,以抵御匈奴。同年,武帝在河套地区设立朔方郡、武原郡。如今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当时由鲜卑控制,后期鲜卑在力量以及影响上都令匈奴黯然失色。

东汉时期,曾降于汉朝的匈奴开始在河套地区定居,并在当地与汉族移民相互来往。西晋时期,匈奴贵族刘渊在该地区建立汉赵帝国,由此开启了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在汉族政权与其他政权的交替中逐渐衰落。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常识有哪些?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疆。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地形以高原为主。省会呼和浩特。从东往西具有从温带季风向内陆气候过渡的特征。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中国建立最早的自治区。

地理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部边疆,内蒙古北邻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国境线长4221千米。东接黑龙江、吉林、辽宁,南连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蒙古的地形大多是开阔的高原,包括内蒙古高原、阴山山地河套一土默川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大兴安岭山地、西辽平原等6区,海拔3556米的贺兰山是境内的最高峰。内蒙古高原中部横亘着海拔1500米以上的阴山及其支脉大青山,它是中国内、外流域重要分界线。内蒙古现有人口2405万,分布着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民族。

气候特点

内蒙古属中温带的大陆内部。水热条件均较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差。西部热量虽多,降水稀少。气温自大兴安岭向东南和西南递增,降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大兴安岭山地和西辽河流域的南部山区,年降水量450毫米以上,山脊地带超过500毫米。而由此向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逐渐减少。

自然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的牧场、森林、稀土、铁、煤等资源均在国内占重要地位。草原牧场面移8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草牧场总面积的1/4;森林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一位:有色金属矿藏有40余种。区内生物地带性分布显著,呈东北向西南依次分布。荒漠草原分布在鄂尔多斯西部及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高原地区:漠钙土广布于阿拉善高原,额济纳河两岸有大片天然胡杨林。

交通运输

内蒙古已经形成以铁路为骨干,包括公路、航空的立体交通体系。公路里程约12.88万千米。铁路运营里程达6382余千米,主要干线包括京包线、包兰线、集通(辽)线、京通(辽)线。航空运输方面,以呼和浩特为中心,有通往省内外的多条航线。

经济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的钢铁、机械等工业发展迅速,毛纺、乳制品及制糖业发达。区内草原面积广阔,天然草场有13.2亿亩,占全国的1/3,畜牧业发达。粮食主产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部分地区种植莜麦、水稻。经济作物有甜菜、亚麻、向日葵、蓖麻、油菜。其中河套为黄河自流灌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以铁路为骨干,已形成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铁路、公路、航空综合交通运输网。

文化习俗

内蒙古境内保留着传统的蒙古民族文化风情,吸引着各地的游客来这里观光。蒙古民族有通过祭敖包来进行祈祷活动的习俗。事实上,敖包即石堆。当地人通过在这里祈祷许愿,求得心灵上的安慰。而在表达祝愿和欢迎时。蒙古人会用丝制的哈达呈现自己的感情。哈达长度不一,有蓝、白、黄、绿、红等五色,其中蓝色为尊。

“青城”: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中部,海拔高达1000米,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蒙古语是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又称召城。呼和浩特市是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塞外名城。蒙古族、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都在这里交融。独特美妙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古迹名胜,豪迈悠扬的蒙古音乐,精彩纷呈的蒙古式摔跤,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剽悍风格。

“草原钢城”:包头

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又称草原钢城。“包头”是蒙古语译音,意为“有鹿的地方”。包头市位于自治区境中部,黄河之滨,乌拉山与大青山前昆都仑河冲积扇上,距呼和浩特180千米,面积27768平方千米,人口210万。市府驻昆都仑区。包头市矿藏有铁、稀土、铌、黄金、煤等,其中稀土资源储量丰富。工业有钢铁、机械制造、制糖、纺织、电力、皮革加工等行业。

昭君墓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省兴山县城南郊宝坪村人。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嫁远入匈奴,后立为宁胡阏氏,为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墓冢占地1.33公顷,高约33米。墓顶、墓前各建有小亭,墓旁还建有陈列馆,许多有关昭君的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均在这里展出,以供后人凭吊。

呼伦贝尔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北邻俄罗斯,西和南与蒙古接壤,东连大兴安岭,形状酷似鸡冠,被誉为北国碧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和贝尔两大湖泊。呼伦的蒙语大意为“水獭”,贝尔的蒙语大意为“雄水獭”。因为过去这两个湖盛产水獭,故有此名。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最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这里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

成吉思汗陵园

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新街镇的甘德尔敖包上,地处窟野河上游。古代为水草丰美之地。成吉思汗陵园长15千米,宽30千米。面积约225平方千米,四座蒙古包式的宏伟殿堂组成了陵寝的主体。正殿是祭祀活动的中心。一幅巨大的成吉思汗画像悬挂在正殿之中。在成吉思汗陵园每年举行四次祭奠活动,夏历三月二十一日为传统的祭奠日期,祭奠仪式相当隆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从而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蒙古包·那达慕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这是一种天幕式的居所,呈圆形尖顶,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两层覆盖。蒙古包的设计基调奇特、美观、明快。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地区特点的传统活动。“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每年的7~8月间举行,如今已成为融民族、文体、经贸、旅游为一体的盛会。

内蒙古符号文化都有哪些?

1、内蒙古大草原

内蒙古大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河西走廊,地势起伏绵延,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全区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0.2亿亩,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

2、马头琴

马头琴蒙古语为“绰尔”,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音色浑厚悠扬,低回宛转,极富感染力。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马头琴具有悠久的历史,常为蒙古族舞蹈、长调、神话故事、庆典或与马有关的文化活动伴奏,是庆典仪式和日常生活所必备的,一直深受蒙古等各族人民的喜爱。

3、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蒙古族牧民习惯称为“乃日”(nair)。那达慕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体现民族精神与性格的重要载体。

草原盛会那达慕以其古老的传统、独具的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朋友来到富饶美丽的内蒙古观光。

4、蒙古包

蒙古包是一种帐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圆顶,通常用羊毛毡子覆盖。蒙古包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是蒙古族和其他北方游牧民族的古老建筑形式,也是草原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象征。

5、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扩大和深化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为今日世界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缔造全球化世界的第一人”。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也是中华民族的;成吉思汗属于中国,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

蒙古族礼俗:

1、爱畜

如在草原上遇见畜群,汽车与行人要绕道走,不要从畜群中穿过,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畜主的不尊重。

2、做客

乘汽车到牧民家做客者要看蒙古包附近勒勒车上是否拴着马,不要贸然驶入,免得马惊挣断缰绳跑失。进包要从火炉左侧走,坐在蒙古包的西侧和北侧,东侧是主人起居处,尽量不坐。入座时不挡住北面哈那上挂着的佛像。进包后可席地而坐,不必脱鞋。不要坐在门槛上。

3、敬茶

到牧民家做客,主人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3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1 下午 01:36:21

    称祭成陵。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崇敬的民族英雄,他在13世纪初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横跨欧亚两洲,震撼世界,成为“一代天骄”。蒙古民族祭祀成吉思汗的习俗,最早始于窝阔台时代,到忽必烈时代正式颁发圣旨,规定祭成吉思汗的各种祭礼,并使之日臻完善。现今鄂尔

  • avatar
    访客 2022-07-01 下午 08:30:15

    才真正置身于蒙古“酒文化”的欢乐气氛中。三、献哈达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哈达以丝绸为料,一般为白色、浅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五尺左右,宽度不等。有的绣

  • avatar
    访客 2022-07-01 下午 12:17:06

    证,安代舞最早起源于库伦旗地区,大约于明末清初时期形成。清朝中期的时候,由于当时草原涌入大量各地闯关东的移民,许多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逐渐融合便形成了库伦蒙古族文化,进而孕育出有着广泛群众性的安代舞。第四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