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名师大讲坛app_江海名师大讲坛音乐

hacker|
119

文章目录:

求论文,关于“人文名师讲坛”的,3000字左右,万分感谢!150分送上,急急急!

【例文】

听“人文名师讲坛”有感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时代,经济逐渐取代了政治第一的地位,利益最大化的经

济人理性也正慢慢的强暴着人们的选择。尤其是在如今到处是“拿来主义”的中国,很多人似乎已

经失去了辨别、选择自己真正需求的能力,整个社会被一种令人急躁的气氛所笼罩。

想起电影《在云端》中瑞恩心理的变化过程时,看到《杜拉拉升职记》中王伟、玫瑰在不断

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整天那么努力工作为了什么”后相继辞职的时候,我不禁在想自己到底需

要的是什么?再看看,开满凤凰花的南墙校园里,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学生活动多如牛毛,周

末的漳校就像一座不夜城,身边的同学整天为了这样那样的事情忙忙碌碌,甚至在考试前一周的

周末还在舞台上展露飒爽英姿,却在两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不知道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我不禁要

问自己在这美丽的厦大我最应该学习什么,写策划、组织演出亦或是如何也商家谈判?生活的最

重要的是什么,钞票、名车、豪宅还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都不是?我要怎样选择才能得到

真正的幸福?

寻找这些答案也许就是我当初之所以选“人文名师讲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也许是我个人

的要求太高~)虽然我没有能够找到很明晰的答案,但是也有许多启发,其中有的是老师们教授

的课堂内容,也要老师在课堂上的展现出来的一种风采。

生活一定要有激情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能够真正保持对生活的激情的人已经越来越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开

放,国内外的差距在很多人心中形成了极大的落差,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因此有的人就整天抱

怨,而变得郁郁寡花。同时也随着我国近些年的不尽和谐的迅速发展,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不断

加大,很多经济情况较差的人也逐渐变得闷闷不乐。还有无数蚁族们被现实的生活压得只剩下忙

碌,激情更是无从说起······但盛嘉老师讲座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后回到中国从事教学的教

授,虽然对现实存在不满(这是一个正常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有的),但从他讲座上展现的精

神面貌,却让我明显感受到他对生活那份深深的热爱,永远不灭的激情,以及他对自己爱好的那

份坚持!虽然我没有很好的理解他讲解的内容,但是我却被他的台风所折服!我想也许这就是所

谓的“身教”吧!只是没有机会和盛嘉老师一起探讨怎样做到培育、坚持那份激情~

过最适合自己的生活。

在这多元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也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

式。不论是那些为了功名拼死拼活的人,还是那些为了金钱早出晚归人,我们都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那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唯一要注意的就是那种生活方式是否是真正的适合自己的!

苏曼殊与李叔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都出家当了和尚,但是不同的是李叔同成就了一个世人

称赞的“弘一大师”,而苏曼殊在我看来充其量是一个“花和尚”,甚至他就不是一个和尚,但是那又

怎样呢?这并不影响他和弘一大师一起成为流芳百世的大师,也许羡慕、佩服苏曼殊的后人比李

叔同更多呢。生活本身并不存在对错,只有适合于不适合之分。只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

式,活出真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即可!

性情浅薄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只有那些性情浅薄的人才会聒噪不安!”还记得这句当时周宁教授在台下几个同学因为他谈

到一个话题就开始进行低俗的议论时说的话,当时周宁教授说得很平淡,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大师

的大度、包容的风范,同时这句话也一起了我对生活的思考。在我看来,那几个学生代表了我们

厦大校园内许许多多学子的形象,也许他们就是那些整天为了各种活动不断忙碌的人,一年、两

年下来之后却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大学生活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我不是对他

们的鄙视和菲薄,也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参加学生活动,我只是想说自己还是那样的浅薄、不明

理,何不多花点时间在自己性情培养上,增加自己的涵养呢?聒噪的状态怎能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呢?

对于“人文名师讲坛”,正如我开篇所说,我是带着目的而去的,所以我不想谈其他的,也许

这种动机、行为不对,还请各位老师海涵!

在我看来,在厦大尤其是漳州校区,很多南强学子都生活在中一种迷茫之中,我们都缺乏一

种行走人生的厚重感,整天被一种浮躁的、不适合大学生的风气所影响,有的看到了,但都不无

为时已晚之感;有的似乎察觉到了,但是却不明晰;有的则深陷其中。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

我国现今高考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我们缺乏一种大学生本应有的人文修养,缺少对生命、生活、名

族等的思考,所以我觉得“人文名师讲坛”应该着重对这些方面给以我们一些启迪、启发,当然对

于历史的了解、人类学知识的传播也是必要的,我只是希望以后的“人文名师讲坛”能够有所侧

重、有所选择,毕竟这是面向全校开设的课程,应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因为作为一个即将离

开漳校的厦大学子真是不希望以后的学弟学妹继续在这种学校氛围中轮回。

此外,我认为“人文名师讲坛”不应该作为一门课程来选修,而应该作为一个长期的固定的讲

坛,定期提前公布讲座内容,从而让更多的同学能够自主的选择,因为个人认为“人文名师讲坛”

要传递的是一种思想上的启迪,让我们发现更多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一种知识,所以它的宗

旨、效果的体现不依赖于长期系列的授课,而且这样也可以让更多的厦大学子可以参与其中。

最后,我觉得“人文名师讲坛”中的“人文”不应该指人文学院,而应该指一种精神,就是人文精

神,所以讲课老师不一定要限于人文学院,可以请我校其他专业但在人文方面修养较深的老师来

开设讲座。

以上就是个人“对人文名师讲坛”的愚见,希望能够对“人文名师讲坛”的继续举办能够有所帮

助。最后祝“人文名师讲坛”越办越好!给更多的“南强学子”以心灵的启迪!

“江海书社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江海书社事件”中师大学子致徐州师范大学校长徐放鸣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徐校长:

您好。今天我怀着十分焦急而又不安的心情给您写信。焦急是因为事关重大,不安是因为唯恐因焦急之心而使行文有冒昧之嫌。不管如何,我都必须向您说一些内心深处埋藏了很久的话。这些话,与一个书店,还有这个书店的主人有关。

如果您曾经走过师大泉山校区的每个角落的话,那么您可能还记得在体育场西南角有一排低矮的平房,在平房里有一家书店,名叫江海书社,主人廖海江先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民间诗人。这个书店,无疑如同太平洋上的一座孤岛,沙漠里的一片绿洲,它的卓尔不群的气质,与远处庸俗喧哗的商业区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学以人文学术为立身之本,如果您去过江海书社的话,您可以发现,里面任何一本书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与深远的学术意义,绝无庸俗低俗的作品。而它也因此有着对于徐师大学子,对于徐师大颇为深远的意义。它的主人廖海江先生对于徐师大的意义,或许今天不易看出,但我相信,过了十年二十年,绝对是一个不同的局面。那时人们提及徐师大不仅要提起廖序东先生,提起您——徐放鸣先生,提起李昌集先生,提起杨亦鸣先生,提起方忠先生,他们也会很感慨提起廖海江先生。为什么要感慨,因为***他一辈子最想做的,不过是想在徐师大里面为传递人文的火种做一份贡献,让这座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大学更添一分神韵。而他今天,却面临着失去这样一个机会,他无比感慨地说:“师大虽大,没有我读书的地方。”他的感慨,让人想起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那句呼喊:“北平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您的同行,先贤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者,研究高深之学问者……循思想自由之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主义。”因此,在蔡元培主政北大的时代,不仅有钱玄同、黄侃、刘师培这样的国学大师,还有陈独秀、胡适、鲁迅这样的思想先锋。同样,您主政的徐师大亦是群星灿烂:精通元曲的李昌集先生,中国神经语言学先驱杨亦鸣先生,台湾通俗文学研究拓荒者方忠先生,因余秋雨研究而蜚声文坛的田崇雪博士……而他们的性格,亦是别有特色,李昌集先生孤傲不群,杨亦鸣先生童心未泯,方忠先生低调谦和,田崇雪先生率性而为。而纵观这些群星及其身上的气质,似乎少了一些东西。而廖海江先生正具备了这一似乎缺失的东西,那就是草根意识和济世意识。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许多学长曾满怀幸福地回忆起廖海江先生曾对他们的照顾。他们在书店看书从来没受到白眼,相反倒常常享受了廖海江先生为他们让座的待遇。他们废旧的书,廖海江先生代为销售,钱从不多拿。而他平时售书的价格也极低,往往正版书籍才2~4折。这对于许多囊中羞涩的学子(包括我在内)无疑是个福音。而我们忘了,廖海江先生所得,仅够维持店面运营与基本生活开销。他的眼镜是六十年代那种硕大的黑色塑料框(相信您也戴过),而且,一条镜腿已断,用强力胶粘合而勉强使用。

您曾经在《百家讲坛》里讲过大贤孟子的浩然正气与人格之美,吾辈听后十分钦佩。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今社会,独善其身已是难之又难,更惶论兼济天下。而廖海江先生,却在默默做这件看上去颇为口号化的事。许多贫困生经常到廖海江先生那里蹭饭,廖海江先生从未白眼相加,总是笑脸相迎。还有一事颇让人钦佩,一位同学曾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义卖以捐助贫困生,廖先生听说后,立即拿出二百本新书予以支援。后来筹了六七百元悉数捐给贫困生,而廖先生,只是取回剩下的那部分书,之后只字未提此事。

就是这样一个克己待人的草根诗人,今天却卷入一场与科文学院无休止的官司。具体情况本人十分了解,由于关系重大,不敢妄加评论。我只想说,同在师大的一片天空下,何必公堂对簿,兵戈相见?况且身处其间的廖海江先生处处克制,常想以和为贵,无奈社会上的一些人受唆使常以砸门、焊门、扔书种种卑劣方式妄图逼迫廖先生离开,而这一全过程,我都一一目睹,并有照片为证。如果您有时间,劳烦您稍作浏览,到时心中定会是非立判。

徐校长,我爱徐师大。无论它如何不对,我仍然爱她,就像余光中先生说过:“我患了梅毒的母亲,我依然爱他。”由于爱之深,因而责之切,因此一位学长在数年前于五省通衢上写下《致方忠先生的一封公开信》,引来跟帖无数。据说方忠先生看完公开信后,亦是一声叹息,百感交集,说文学院毕竟有此种男儿后生可畏。今天后学如我,于事态愈演愈烈之时才敢惶恐起笔,已觉无言愧对先贤学长。王彬彬有言:太过聪明的中国作家,我虽不是作家,但毕竟算个读书人。今天提笔斗胆向您进言,亦狂言一次,让您知道今天在这种以女生居多的师范大学里,敢于犯颜直谏的热血书生毕竟还有。以您宽宏大量,相信能原谅后生之鲁莽与冲动。

您还记不记得上次余光中与二十世纪华文文学研讨会上陈仲义先生曾试探性地问您可否批评徐师大,您当时声如洪钟毫不犹豫地回答:可以,引来台下热烈掌声。当时您的风范让吾辈叹为观止。希望您能秉承一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气度,接纳一介书生不成熟的浅见,也同时希望您能与科文学院加强沟通,使科文学院与廖先生达成谅解,不必争个你死我活。而您则是化干戈为玉帛的中坚力量,居功必然至伟。

如蒙不弃,您可以在晚上闲暇之余屈尊去江海书社视察一下,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闲言碎语,看似不成体统,胡言乱语,实说一片真心,期待着您的回音。

即颂

师大学子:周帅 上

本贴由师大学子于2008年4月22日19:20:47在〖北京评论〗发表.

李建中的个人作品

(一)科研类

1、《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独著),北岳文艺出版社1992.

2、《瓶中审丑》(独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3、《心哉美矣——汉魏六朝文心流变史》(独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4、《东方情结——东方文学与中国》(独著),海南出版社1993.

5、《非性文化的奇花异果——中国古代性观念与中国古典美学》(第二作者),巴

蜀书社1995.

6、《爱欲人格》(独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

7、《臣妾人格》(独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

8、《生命的光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论》(合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

9、《乱世苦魂——世说新语时代的人格悲剧》(独著),东方出版社1998.

10、《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独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11、《李建中自选集》(独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12、《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13、《日月清朗,千古风流——〈世说新语〉》(第一作者),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14、《玄学与魏晋社会》(第一作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15、《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16、《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武汉大学学术丛书,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7、《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丛书》(主编),东方出版社2009

18、《阳阴之间:臣妾人格》(独著),东方出版社2009

19、《中国古代文论范畴发生史丛书》(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0、《魏晋人:弄狂以流悲》(独著),东方出版社2011

21、《百年龙学的时序与通变》(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

22、《龙学档案》(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3、《批评文体论纲》(武汉大学学术丛书,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24、《体:中国文论元关键词解诠》(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二)教学类

1、《卓有成效的课堂管理》(译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中国古代文论》(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国文化概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文心雕龙讲演录》(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湖畔之舞》(散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7、《中国文学批评史》(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8、《中国文学批评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10、《中国大百科全书》(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11、《文学理论导引》(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古代诗歌精萃鉴赏辞典》(参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

13、《文心雕龙学综览》(参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4、《中国文化概论》(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5、《中国文化教程》(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一)科研论文

1、《论灵感的静态特征》,《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4.

2、《需求与满足——论文学活动中的拓扑心理学》,《批评家》1987.5.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8.全文转载。

3、《晚清小说理论中的心理学思想》,《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3.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9.全文转载

4、《论魏晋六朝作家“人心”与“文心”的分裂》,《文学评论》1989.5.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89.12.全文转载;

《文史知识》1990.1.摘要

5、《论魏晋六朝的畅情美学》,《华中师大学报》1989.9.

6、《王充文艺心理学思想初探》,《社会科学研究》1990.2.

7、《“才性”刍议》,《四川大学学报》1990.3.

8、《〈金瓶梅〉性目的论初探》,《江淮论坛》1990.5.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1.2.全文转载。

9、《古典文学研究的心理学视角》,《古典文学知识》1990.6.

10、《心物: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之纲》,《学术月刊》1991.1.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1.7.全文转载。

11、《论〈金瓶梅〉中的财与色》,《思想战线》1991.1.

12、《哀乐论──汉魏六朝创作心理研究》,《华中师大学报》1991.2.

13、《从品评才性到精析文心》,《社会科学研究》1991.2.

14、《〈金瓶梅〉“德色”论》,《中国文学研究》1992.1.

15、《〈世说新语〉:魏晋名士心态录》,《文史知识》1992.1.

16、《〈淮南子〉文艺心理学思想初探》,《漳州师院学报》1992.1.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2.10全文转载。

17、《心论与文论》,《学术研究》1992.2.

18、《“声无哀乐”新解——论嵇康音乐心理思想》,《思想战线》1992.3.

《中国文学年鉴》1993年号摘要发表

19、《老树如何放新花──论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转换》,《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1.

20、《中国古代文论的艺术心理学价值》,《唐都学刊》1993.3.

21、《学术研究的转型》,《读书》1993.4.

22、《晚清小说研究的文化视角》,《第34届国际东方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大学1993.9.

23、《中国古代美学家的“生存问题”》,《文艺理论研究》1994.1.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4.4.全文转载。

24、《从“金瓶梅现象”到“贾宝玉情结”——中国古代性观念的美学嬗变》,《华中师大学报》1994.4.

25、《中国古代鉴赏心理学论纲》,《学术研究》1994.5.

26、《新潮与传统——关于儒学文化的现代思考》,《南方文坛》1994.5.

27、《中国文论的世纪性回顾与展望》,《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3.

28、《文学史方法的历史与新方法的诞生》,《河北师大学报》1995.3.

29、《自卑与超越——司马迁悲剧心理探幽用》,《唐都学刊》1995.4.

30、《文学史研究的拓荒之作》,《民族文学研究》1996.1.

31、《魏晋文学的人格生成》,《文学评论》1996.2.

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第2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2、《转型时期的才性理论──刘劭〈人物志〉研究》,《苏州大学学报》1996.3.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研究》1996.4.全文转载。

33、《解剖自我》,《当代作家》1996.5.

34、《建安七子论》,《中国文学》1997.3.

35、《试论刘勰的人格境界与〈文心雕龙〉的人格理论》,《学术月刊》1993.3.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7.8全文转载。

36、《试论陶诗的人格精神》,《华南师大学报》1997.6.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8.5.全文转载。

37、《文心“动静”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

38、《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与现代社会转型》,《第35届国际东方学研讨会论文集》,布达佩斯1997.8.

39、《试论西晋诗人的人格悲剧》,《社会科学战线》1998.2.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8.9.全文转载。

40、《论魏晋人格的虚静与躁动》,《湘潭师院学报》1998.4.

41、《〈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华中师大学报》1998.5.

42、《中国古文论诗性特征剖析》,《学术月刊》1998.10.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9.2.全文转载。

43、《断裂与重铸──汉魏之交的文学与人格》,《中国雅俗文学》第1 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2.

44、《玄学人格与玄言诗》,《江海学刊》1999.1.

45、《魏晋诗人的死亡意识与生命悲歌》,《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1.

46、《臣妾人格与文学》,《东方》1999.2.

47、《试论〈文心雕龙〉的思想史价值》,《文心雕龙研究》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

48、《本世纪魏晋思想研究的两次高潮》,《东方文化》2000.1.

49、《王国维的人格悲剧与人格理论》,《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1.

50、《文果载心,余心有寄》,《理论月刊》2000.1.

51、《魏晋时期儒家人格的玄学化历程》,《华中师大学报》2000.4.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研究》2000.10.全文转载。

52、《现代化与都市人格》,《中国现代化与深圳跨世纪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6.

53、《魏晋文学的人格承担》,《第36届国际东方学研讨会论文集》,蒙特利尔2000.8.

54、《辨体明性——关于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的现代思考》,《华中师大学报》2001.2.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2001.8.全文转载。

收入《古代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8.

55、《诗性传统的断裂》,《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9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3.

56、《魏晋玄学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国院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10.

57、《神女与寡妇——关于魏晋文学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2.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4.摘要

58、《原始思维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文艺研究》2002.4.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6.“论著精华”选登

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9、《儒道释文化的诗性精神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文艺理论研究》2003.1.

60、《中国文学思想的言说方式》,《中华读书报》2003.5.7

61、《摄影文学的文学性》,《中国艺术报》2003.11.20

62、《反(返)者道之动》,《文学评论》2004.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文学年鉴(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学科发展状况·文学”专栏收录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5.“论著精华”选登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11全文转载

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第5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3、《高天厚土水长流——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江苏大学学报》2004.4

64、《从寄生到弥漫——中国文论批评文体原生形态考察》,《华中师大学报》2004.5

65、《论〈文心雕龙〉的诗性智慧》,《长江学术》(第5辑),2004.5

66、《技术理性时代的“泛文学化”回归》,《襄樊学院院学报》2004.6

67、《思之诗——汉语批评的隐喻性生成》,《文艺争鸣》2004.6

68、《技术理性时代汉语文学的命运》,《社会科学报》2004.7.22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9全文转载

69、《陈寅恪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承担》,《江汉论坛》2004.9

70、《一言以蔽之——论古代文论思维方式的整体浓缩性》,《光明日报》2005.2.4

71、《终日言,而未尝言也——中国诗性文论语言观刍议》,《郧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报》2005.2

72、《文之为德也大矣——关于“文”的现代思考》,《湛江师院学报》2005.4

73、《周易与中国文论的诗性之源》,《江海学刊》2006.1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6全文转载

74、《中国文论:说什么与怎么说》,《长江学术》2006.1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6全文转载

75、《二十四诗品:中国文论的诗眼画境》,《郧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报》2006.1

76、《论中国古代文论诗性与功利性的契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2

77、《文备众体: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文艺研究》2006.3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8全文转载

78、《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文学性生成》,《三峡大学学报》2006.4

79、《中国古代文论的叙事性言说》,《福建论坛》2006.10

80、《界域·声色·体势——刘勰“文”论的文章性生成》,《复旦大学第二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12

81、《借他人主脑走麦城——张艺谋大片批判》,《探索与争鸣》2007.1

82、《破体:中国文学批评的文体传统及演变规律》,《襄樊学院学报》2007.3

83、《两爻之间的诗性诉求——以周易、老庄、孔孟的诗性言说为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5

84、《古典批评文体的现代复活》,《中山大学学报》2008.1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5全文转载

85、《现代批评文体:在“西就”与“东归”之间》,《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1

86、《文学与批评: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以几部经典作品为例》,《文艺争鸣》2008.3

87、《论中国诗性文论的文字之根》,《社会科学》2008.4

88、《古代文论诗性言说的生成语境和主体用心》,《江汉论坛》2008.4

89、《民间文学中的“误解”与“话语较量”》,《中州学刊》2008.6

《新华文摘》2009.6全文转载

90、《尊体·破体·原体——重开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理路和诗径》,《文艺研究》2009.1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5全文转载

91、《论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无体之体》,《文学评论》2009.2

92、《古代批评家的文体》,《光明日报》2009.2.23

93、《刘勰“体乎经”的批评文体意义》,《清华大学学报》2009.4

94、《汉语批评的文体自由》,《江汉论坛》2009.8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1全文转载

95、《笔谈:汉语批评的文体问题》(主持人),《江汉论坛》2009.8

96、《依经立义:作为中国文论研究方法的建构》,《思想战线》2009.6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0.4全文转载

97、《中国文论话语重建的可行性路径》,《文史哲》2010.1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0.2全文转载

98、《“忘”生“梦”死——从“庄周梦蝶”看庄子的生死观》,《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0.1

99、《刘勰的和声型话语模式》,《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0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4

100、《娱思的文体:宇文所安批评文体的中国启示》,《中外文学与文论》第19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6

101、《道可道,如何道——刘勰文学思想的本原之“道”与言说之“道“》,《中国文化研究》2010秋之卷

102、《文体学研究的路径与前景》,《江海学刊》2011.1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6全文转载

103、《中国古代文体学的本体论价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4

104、《批评文体的“第二形式”》,《文学评论》2011.5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2.1全文转载

105、《中国古代文体学范畴的理论谱系》,《北京大学学报》2011.6

107、《刘永济与珞珈龙学》,《中国文化研究》2011冬之卷

108、《龙学的困境——由“文心雕龙文体论”论争引发的方法论反思》,《文艺研究》2012.4

109、《凡客的咆哮:新媒体时代的批评文体》,《学术论坛》2012.4

110、《词以通道:轴心期中国文化关键词的创生路径》,《社会科学战线》2013.4

111、《文学是文体的艺术——汉语文体学理论重构与韦勒克文体学思想》,《学术研究》2013.5

112、《汉语文体学研究的现代西学背景——基于文体与语言之关系的考察》,《社会科学》2013.12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4.3全文转载

113、《经学视域下中国文论关键词之词根性考察》,《武汉大学学报》2014.1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5全文转载

114、《中华元典关键词的原创意蕴与现代价值——基于词根性、坐标性和转义性的语义考察》,《江海学刊》2014.2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4.4全文转载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9全文转载

115、《关键词研究:困境与出路》,《长江学术》2014.2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4.8全文转载

116、《“观”之神秘性探源》,《社会科学》2014.10

(二)教学论文

1、《〈琴赋〉一曲尽雅声》,《名作欣赏》1990.6.

2、《枣肉与橄榄——〈金瓶梅〉鉴赏心理探幽》,《名作欣赏》1991.5.

3、《魏晋人的哭》,《名作欣赏》1993.4.

4、《文艺批评的本土资源》,《文艺报》2003.3.29.

5、《文艺理论教材建设的本土化思考》,《三峡大学学报》2003.5

6、《借石攻玉,依经立论——中国古代文论教学方法新探》,《郧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

7、《古代文论教学的当代视野》,《中国大学教学》2009.5

8、《大学讲坛上的〈文心雕龙〉传播》,《中国大学教学》2011.1

9、《论〈文心雕龙〉“青春版”之创造》,《中州学刊》2011.1

10、《新奇考卷:变“三写”为“三创”》,《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2.1

11、《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评价机制研究(笔谈)》,《长江学术》2012.2

《小学生智趣数学童话》读后感四年级400怎么写?

《小学生智趣数学童话》读后感

自从我订了《小学生智趣数学童话》后,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浅,因为它能激发我学数学的兴趣,让我学习更轻松,视野更开阔,大脑更聪明。

《小学生智趣数学童话》内容丰富,有新鲜有趣的动脑筋乐园,有生动活泼的数学童话,有寓教于乐的名师大讲坛,有充满智慧的挑战数学小游戏,有引人入胜的插图,有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的系统整理复习······

有一次,我在做数学题时,一道火车过桥的题难’住我了,我托腮沉思,总找不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忽然想起了《小学生数学报》中“名师大讲坛”讲过类似的题目,我慢慢思索着,并利用身边的铅笔,橡皮,直尺等文具,按照题意动手演示,从中我理解了,应该用桥长加上车长再除以火车每秒的速度,就可以算出火车穿过大桥所用的时间,这道难题终于被我解决了。

通过实践,我明白了“火车过桥”问题特点是以动对静,理解题意,找准问题中涉及的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以后我不仅要多看书,还要多动脑,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江海名师大讲堂》的网站是什么~~急~~

进去以后直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行了,如果你在学校里发到一张有关江海名师大讲坛的纸,那上面的的网址是错误的。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6 上午 02:00:01

    廖海江先生,却在默默做这件看上去颇为口号化的事。许多贫困生经常到廖海江先生那里蹭饭,廖海江先生从未白眼相加,总是笑脸相迎。还有一事颇让人钦佩,一位同学曾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义卖以捐助贫困生,廖先生听说后,立即拿出二百本新书予以支援。后来筹了六七百元悉数捐给贫困

  • avatar
    访客 2022-07-05 下午 10:40:55

    何道——刘勰文学思想的本原之“道”与言说之“道“》,《中国文化研究》2010秋之卷102、《文体学研究的路径与前景》,《江海学刊》2011.1《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6全文转载103、《中国古代文体学的本体论价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4104、《批评文体的“第二形式”》,《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