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黑客圣经_游戏 黑客

hacker|
102

文章目录:

什么是黑客?红客又是什么?

黑客: 黑客这个名词,恐怕一千个人脑里有一千个不同的模样。举几个例子。深受病毒蠕虫木马侵害的大叔大婶们,脑海浮现出来的恐怕就是,几个拿石头砸完玻璃就跑的小孩,下楼气喘吁吁去抓,却不见踪影,只得痛骂一句,你们这些不干好事的黑客。喜爱电影黑客帝国的同学们,联想到的可能是,盯着满屏01010111跳动目不转睛抓起电话就消失了的神秘人士。技术人员应该会客观点啦,黑客嘛,不就是那些用些工具,利用些漏洞,攻击这玩玩攻击那玩玩的。且不论褒贬,究竟谁才是黑客?熊猫烧香的作者是不是,看到老外网站的主页就拼命想挂个红旗又是不是呢,最近报道的攻击DNS根服务器的又不是不是呢。不着急回答上面这些问题,先回答文苗同学的另外两个问题吧。第一个问题是,凯文.米特尼克(Kevin Mitnick)是不是黑客? 知道他的传奇事迹的人大概都会回答,肯定是。不知道Mitnick先生,没关系,先说说他的故事。Kevin Mitnick,3岁时父母离异,跟着母亲过日子。上世纪70年代末,13岁的他,那时还在上小学,先是迷上了无线电,后来很快就对计算机发生了兴趣,这下就没完没了了。不久就退学了,因为非法闯入其他学校的网络。退学了,更自由了,他打工赚钱,买了一台性能不错的电脑(小霸王学习机之类的)。不久,15岁的他闯入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慢悠悠翻完指向苏联的核弹头资料,觉得无聊了,就溜出来了。Mitnick觉得不够刺激,打起联邦调查局的主意。某天,突然发现FBI们正在调查一位入侵者,觉得挺有兴趣,一看,真吃了一惊,居然调查的就是Mitnick自己。于是花了点时间,破译了FBI中央系统的密码,每天认真的翻阅FBI对自己的调查档案起来。顺便还和FBI开了点玩笑,把一些特工的资料改成了罪犯。FBI费劲力气,最后还是把Mitnick给逮到了,发现居然是个16岁的小孩。大概觉得年纪太小,还颇有天份,就从轻发落了,Mitnick很快就假释了。Mitnick可没想要收手,比以前动作更大了,1988年再度入狱,一年徒刑,具体的罪名是,著名的DEC(被Compaq收购了,Compaq后来又被HP并购了)指控他盗取该公司的软件。这次政府怒了,严密监视他,有公司想聘请他,可是政府会严重警告,最后没有公司敢要他了。即使这样,FBI还是不放心,收买了一个家伙,诱使Mitnick重操旧业,果然他上当了。当时Mitnick毕竟是Mitnick,又闯进了FBI的系统,发现了FBI的圈套,在逮捕他之前逃跑了。据不可靠的传说,说Mitnick在逃跑的过程中还控制了加州的电话网,以方便监听警察和特工们。后来甚至还有人说Mitnick在蹲监狱时,拿个小破收音机改造改造,就能上网,这个我是颇为不相信了。后来的结局是,一位叫下村勉的日本专家也被Mitnick调戏了,发誓要抓到Mitnick,两人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下村勉费尽千辛万苦,查找一切蛛丝马迹,和动画片的结局不一样,猫最后赢了,Mitnick在1995年的情人节被抓住了。故事说完了,大部分的人听完了故事,可能会觉得Mitnick是个真正的黑客了。Mitnick前些年已经出狱了,似乎还是不允许接触电脑,写起了书,有本叫作入侵的艺术,国内也翻译了。CSDN上还有试读, 再问第二个问题吧,这个问题是,如果问Eric Raymond,Mitnick是不是黑客?恐怕答案可能是两个字母,NO。Eric Raymond何许人也?被公认为是开源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著有《The Art of UNIX Programming》,还写了著名的五部曲,其中的大教堂和市集号称是自由软件运动的“圣经”。五部曲还有一篇是《如何成为一名黑客》,文中对黑客的定义是这样的,"长久以来,存在一个专家级程序员和网络高手的共享文化社群,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第一台分时共享的小型机和最早的ARPAnet实验时期。 这个文化的参与者们创造了“黑客”这个词。 黑客们建起了Internet。黑客们使Unix操作系统成为今天这个样子。黑客们搭起了Usenet。黑客们让WWW正常运转。如果你是这个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已经为它作了些贡献,而且圈内的其他人也知道你是谁并称你为一个黑客,那么你就是一名黑客。” 他也说了什么样的人不是黑客“另外还有一群人,他们大声嚷嚷着自己是黑客,实际上他们却不是。他们是一些蓄意破坏计算机和电话系统的人(多数是青春期的少年)。真正的黑客把这些人叫做“骇客”(cracker),并不屑与之为伍。多数真正的黑客认为骇客们是些不负责任的懒家伙,还没什么大本事。专门以破坏别人安全为目的的行为并不能使你成为一名黑客, 正如拿根铁丝能打开汽车并不能使你成为一个汽车工程师。”Raymond先生说的黑客精神,其实就是自由和共享。所以,如果问Eric Raymond先生,Mitnick是不是黑客?Raymond会说,Mitnick先生从事的是“专门以破坏别人安全为目的的行为”,不是黑客。究竟什么是黑客?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答案,我的答案,择日再说。据fenng两分钟前的最新消息,黑客的定义分为古典,现代,和后现代,哈哈。如果Mitnick算是"邪道"黑客,Raymond自然就是"正道"的黑客了。可是无论正邪,黑客其实都影响软件甚至IT业界发展。杀毒软件厂商和其他计算机安全公司之所以还有口饭吃,某种程度上,得谢谢那些病毒蠕虫和"黑客"们,如果他们期盼猪年收成更好,得祈祷虫子们来得更猛烈些,快要过年的时候,我给他们的建议是,记得给"黑客"和病毒作者多拜年和拜好年。

现在世界的黑客之神是谁?

巡游五角大楼,登录克里姆林宫,进出全球所有计算机系统,摧垮全球金融秩序和重建新的世界格局,谁也阻挡不了我们的进攻,我们才是世界的主宰。

——凯文•米特尼克

60年代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预言,电子媒介可以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他不无乐观地指出:“信息的即索即得能创造出更深层次的民主,未来的全球村舒适而开放。”然而,这个村落既没有‘乡规民俗”,更缺少道德法律。而那些电脑领域的天才型人物也就堂是地高挂“黑客”招牌,在比特世界神出鬼没为所欲为。在因特网上,他们有点像古龙笔下的陆小凤游戏江湖、风流倜傥也有点像金庸笔下的“老顽童”,爱搞点恶作剧逗你玩;没钱的时候,也会学着孔乙己一样,盗点信息换酒喝,并嚷着“读书人窃不算份”;有时也会扮演一个玩世不恭、英雄救美的罗宾汉,制造一点点神幻的浪漫。

这些曾经年轻和仍然年轻的介乎鬼才与天才之间的黑客精英以其传奇色彩的网上经历为人赞叹不已的同时,也深深地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误区,他们在网络游荡过程中,稍不留神就范下了弥天大祸。但正因他们的存在,才使得原来森严冰冷的赛柏空间(Cyberspace)充满了戏谈之情,多了调侃之意。

“头号电脑黑客”湘文•米特尼克(KevinMitnick)传奇

在所有的黑客中,凯文•米特尼克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好莱坞甚至将他搬上了银幕。在他15岁的时候,仅凭一台电脑和一部调制解调器就闯入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部的计算机系统主机。美国联邦调查局将他列为头号通缉犯,并为他伤透了脑筋。可以说,米特尼克是真正的少年黑客第一户。

凯文•米特尼克于1964年出生在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米特尼克只有3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离异了。他跟着母亲生活,很快就学会了自立,但父母的离异在米特尼克幼小的心灵深处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

米特尼克的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对儿童的教育缺乏经验,但这丝毫没有妨碍米特尼克超人智力的发育。事实上,在很小的时候,米特尼克就显示了他在日后成为美国头号电脑杀手应具备的天才。

米特尼克小时候喜欢玩“滑铁卢的拿破仑”游戏。这是当时很流行的游戏,根据很多专家的尝试,最快需要78步能使拿破仑杀出重围到达目的地——巴黎。令人吃惊的是,米特尼克很快便带领拿破仑冲出了包围圈。两天以后,米特尼克只花83步就让拿破仑逃过了滑铁卢的灭顶之灾。而一周后,米特尼克就达到了与专家一致的水平——78步。随后,米特尼克便将拿破仑扔进了储物箱里,并淡淡地对母亲说:“已经不能再快了。”当时米特尼克年仅4岁。

20世纪70年代,13岁的米特尼克还在上小学时,就喜欢上了业余无线电活动,在与世界各地无线电爱好者联络的时候,他第一次领略到了跨越空间的乐趣。当米特尼克刚刚接触到电脑时,就已经明白他这一生将与电脑密不可分了。电脑语言‘刀,1”所蕴涵的数理逻辑知识与他的思维方式天生合拍,他编写的程序简洁、实用,所表现的美感令电脑教员为之倾倒。在电脑世界里,网络空间最让米特尼克着迷。在网络空间,米特尼克暂时摆脱了他所厌恶的现实生活,发泄着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当时,美国已经开始建立一些社区电脑网络。米特尼克所在的社区网络中,家庭电脑不仅和企业、大学相通,而且和政府部门相连。当然,这些“电脑领地”之门常常都有密码封锁。这时,一个异乎寻常的大胆计划在米特尼克头脑中形成了。他通过打工赚了一笔钱后,就买了一台性能不错的电脑。此后,他以远远超出其年龄的耐心和毅力,试图破译美国高级军事密码。不久,年仅15岁的米特尼克闯入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的计算机主机内,他和另外一些朋友翻遍了美国指向前苏联及其盟国的所有核弹头的数据资料,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溜了出来。这确实是黑客历史上一次经典之作。1983年好莱坞曾以此为蓝本,拍摄了电影《战争游戏》,演绎了一个同样的故事(在电影中一个少年黑客几乎引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在破解密码的过程中,米特尼克一开始就碰到了极为棘手的问题,毕竟事关整个北美的战略安全,这套系统的密码设置非常复杂,米特尼克最初设计的跟踪解码程序很快就败下阵来。但是米特尼克喜欢挑战,他经过努力在两个月时间升级他的跟踪解码程序后,终于找到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部的“后门”。这正是整套系统的薄弱环节,也是软件的设计者留下来以方便自己进入系统的地方。这样,米特尼克就顺顺当当,“大摇大摆”地进入了这个系统。

他向朋友们吹嘘:“我知道美国所有指向天空,指向俄国及其盟友的核导弹的名称、数量和位置!”同伴们不相信,他就打开电脑,让他们开开眼界。小伙伴们终于相信米特尼克说的是真的,一个个都目瞪口呆,对他当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对此,米特尼克心理上非常满足。同伴们将他们的特大发现告诉大人,当时没有人相信这些孩子说的是真话。

这件事对美国军方来说已成为一大丑闻,五角大楼对此一直保持沉默。事后,美国著名的军事情报专家克赖顿曾说:“如果当时米特尼克将这些情报卖给克格勒,那么他至少可以得到50万美元的酬金。而美国则需花费数十亿美元来重新部署。”

闯入“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之后,米特尼克信心大增。不久,他又破译了美国著名的“太平洋电话公司”在南加利福尼亚州通讯网络的“改户密码”。他开始随意更改这家公司的电脑用户,特别是知名人士的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一时间,这些用户被折腾得哭笑不得,太平洋公司也不得不连连道歉。公司一开始以为是电脑出了故障,经反复检测,发现电脑软硬件均完好无损,才意识到是有人破译了密码,故意捣乱。当时他们推一的措施是修改密码,可这在米特尼克面前实在是雕虫小技。

幸好,这时的米特尼克已经对太平洋公司没有什么兴趣了。他对联邦调查局的电脑网络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天,米特尼克发现特工们正在调查一名“电脑黑客”,便饶有兴趣地偷阅起调查资料来。看着看着,他大吃一惊:被调查者竟然是他自己!米特尼克立即施展浑身解数,破译了联邦调查局的“中央电脑系统”的密码,开始每天认认真真地查阅“案情进展情况的报告”。不久,米特尼克就对他们不屑一顾起来,他嘲笑这些特工人员漫无边际的搜索,并恶作剧式地将几个负责调查的特工的档案调出,将他们全都涂改成了十足的罪犯。

凭借最新式的“电脑网络信息跟踪机”,特工人员还是将米特尼克捕获了。当人们得知这名弄得联邦特工狼狈不堪的黑客竟是一名不满16岁的孩子时,无不惊愕万分。惊叹于米特尼克不寻常的天才,许多善良的、并不了解真相的人们纷纷要求法院对他从轻发落。也许是由于网络犯罪还很新鲜,法律上鲜有先例,法院顺从了“民意”,仅仅将米特尼克关进了“少年犯管教所”。于是米特尼克成了世界上第一名“电脑网络少年犯”

很快,米特尼克就被假释了。不过,他并未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电脑网络对他的诱惑太大了。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一些信誉不错的大公司。在很短的时间里,他连续进入了美国5家大公司的网络,不断发出让人愤怒的错误账单,把一些重要合同涂改得面目全非。他甚至决定向全美工业机密电脑中枢——全美数据装配系统发动进攻。

1988年他再次被执法当局逮捕,这次的原因是,DEC指控他从公司网络上窃取了价值100万美元的软件并造成了400万美元损失。这次,他甚至未被允许保释。心有余悸的警察当局认为,他只要拥有键盘就会对社区构成威胁。米特尼克被判处一年徒刑。出狱后,他试图找一份安定的工作。然而,联邦政府认为他是对社会的一个威胁,像被证明的强奸犯一样,他受到严密监视。每一个对他的电脑技艺感兴趣的雇主,最后都因他的监护官的警告而拒绝了他的申请。这也许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它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剥夺了米特尼克弃恶从善的可能。

1993年,心里极不踏实的联邦调查局甚至收买了一个黑客同伙,诱使米特尼克重操故技,以便再次把他抓进监狱。而在这方面,米特尼克从来就不需要太多诱惑,他轻易就上钩,非法侵入了一家电话网。但头号黑客毕竟不凡,他打入了联邦调查局的内部网,发现了他们设下的圈套,然后在逮捕令发出之前就跑了。联邦调查局立即在全国范围对米特尼克进行通缉。其后两年中,联邦调查局不仅未能发现米特尼克的踪影,而且,有关的报道更使这一案件具有了侦探小说的意味:米特尼克在逃跑过程中,设法控制了加州的一个电话系统,这样他就可以窃听追踪他的警探的行踪。

1994年圣诞节,米特尼克向圣迭戈超级计算机中心发动了一次攻击,《纽约时报》称这一行动“将整个互联网置于一种危险的境地”。这一攻击的对象中还包括一个因为米特尼克而成名的人物,即后来人称“美国最出色的电脑安全专家之一”,在该中心工作的日籍计算机专家下村勉。米特尼克从自己手中盗取数据和文件令下村勉极为震怒,他下决心帮助联邦调查局把米特尼克缉拿归案。圣诞节后,他费尽周折,马不停蹄,终于在1995年情人节之际发现了米特尼克的行踪,并通知联邦调查局将其逮捕。我们可以稍微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米特尼克成功地入侵了美国摩托罗拉、美国的NOVELL、芬兰的诺基亚、美国的SUNMICROSYSTEMS等高科技公司的计算机,盗走了各式程序和数据。根据这些公司的报案资料,FBI推算的实际损害总额达至4亿美元。宣称“不是为了金钱”的米特尼克在成功入侵上述公司的数据库之后,又向当时被称之为计算机开拓者、全美电脑第一专家下村勉挑战以一试高低。他在向下村发出事前警告之后,入侵了下村家里的计算机,盗窃出对付“黑客”的软件,并留言声称:“还是我高明。”

当时,下村正在距离米特尼克1000多公里外的一个滑雪地度假。忽然,他随身携带的警报器响了起来。下树立即就明白:有人闯入他的“电脑住宅”。按照美国的有关法律,这是一名违法犯罪的“电脑窃贼”或者“电脑流氓”。主人有权对这种不速之客进行跟踪、追赶,直至抓获后、交给警察部门。个性倔犟的下村当即决定,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在追捕过程中,下村仔细分析了对手留下的痕迹,认定对方是一名作案者手。下村决定使用一种特殊的操作方式,使自己的跟踪“电子隐形化”。

可是,狡猾的米特尼克还是很快就发现有人在追捕自己。狂妄自大的他竟然用电子邮件给下村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老子的技术天下第一,你想抓我,简直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下村被激怒了,他决心比一比谁更高明。果然,下村不久就准确地捕获了米特尼克无线电话发出的指令。此后,他换而不舍,顽强追捕这个飘忽不定、时隐时现、变幻莫测的波长。

自然,米特尼克也并非“等闲之辈”。他设置了重重障碍、种种陷阱。可是,经验丰富的下村都将它们—一铲除或绕过。

后来,下村终于找到了那个波长的真正的源头: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的电话交换中心。下村带领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赶到罗利市后,小心翼翼地搜寻。“包围圈”渐渐缩小了。最后,已经缩小到一片布满低级公寓的街区。“罪犯肯定就在这里!”下树兴奋地说。于是,他们开始了24小时不间断监视。最后,他终于确定了这名老练对手的住所。特工人员联络当地警察局,很快就确认寓所的主人是“犯有前科”的米特尼克。

这回特工人员没有马上闯进米特尼克家的门。而是先在周围设伏,等米特尼克出门上班后,再进入他家。下村在米特尼克的电脑上取得了全部确凿的作案证据。此后,他们静静地恭候米特尼克。米特尼克回家开门后,一时间惊得张口结舌、目瞪口呆。联想丰富的他很快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悲哀地说:“我知道,这回我真的完了。”这名美国超级电脑黑客终于落网了。

后来下村和MARKOFF记者合著出版了题为“TAKEDO-WN:THEPURSUITANDCAPTUREOFAMERICASMOST.WANTEDCOMPUTEROUTLAW”一书,并被计划搬上银幕。米特尼克对下村的技术极为佩服,并表示“到底还是输了”,但是米特尼克坚持否认FBI提出的4亿美元的损害上诉,认为绝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损失。1995年2月,米特尼克终于被送上了法庭。在法庭上,带着手铐的米特尼克向第一次见面并出庭作证的下村勉,由衷地说:“你好啊下村,我钦佩你的技术。”

这位著名的网络黑客终于被判刑,他将在铁窗中度过相当的一段时间。令人玩味的是,心有余悸的三位美国联邦法官一致否决了米特尼克的假释要求,按法官的话说:“如果让米特尼克假释出狱,无异于放虎归山,整个美国,甚至整个世界都要乱了。”

1997年12月8日,被囚禁的米特尼克的网上支持者,要求美国政府释放米特尼克。否则,他们将启动已经通过网络植入环球许多电脑中的病毒。因特网因米特尼克重又陷入新的恐慌之中。

在目前全球最著名的网际浏览器YAHOO!网页上,这批自称PANTS、HAGIS的身份不明的网络黑客留下了一则勒索便条。这张便条声称,他们在网际测览器YAHOO!上放置了逻辑炸弹,过去一个月里凡是创览过YAHOO或使用过YAHOO!的电脑,均被置入了病毒。这种病毒的逻辑炸弹将于1998年圣诞节启动,在全球电脑网络中四处肆虐。他们宣称,一旦米特尼克获释,他们将提供病毒的破解法。

这件事足以证明米特尼克在黑客中的地位。

在狱中,米特尼克自己改造了一台不知从哪儿弄到手的AFFM收音机,并试着联网。为此,米特尼克被从普通牢房转到了另一栋隔离牢房,实行24小时关押。

2000年1月21日凯文•米特尼克获释,他的出狱又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米特尼克被捕时身体较胖,但从出狱时的电视报导来看,由于长期的狱中生活让他身体比以前略瘦,但显得更加精神。

一走出监狱大门,米特尼克就立即召开了记者招待会,极力谴责了在1995年全面报导该事件的《纽约时报》的约翰•马克夫记者。他非常不满地说:“《纽约时报》的报道片面地夸大了他的犯罪事实。自己没有损害公司的意思,也没有给公司带来实际损失,自己的所作所为仅仅是进入了公司的数据库。”

关于这一点,米特尼克的确情有可原。因为公司一般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都会极端夸大金额损失。

例如,米特尼克所盗窃的源程序(SOURCECODE)当时美国SUN公司申报的价格为8000万美元。可是最近发现SUN在事后,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将源程序出售给软件开发商。另外,虽然和本案没有直接的关系,美国电话公司BELDeOUTH也在1990年,以报警程序被“黑客”盗窃为由,申报了5万7000美元的损失。可是,相同的程序竟以13美元的价格被公开销售。

这些事情曝光后,米特尼克的刑期被减免了一些,出狱的日期也比预期的要早。虽然FBI 还没有修改损害的金额,但对米特尼克的罚金大为减少。当初司法局要求处罚150万美元,而联邦地方法院只判决米特尼克交付4100美元。这个罚款,即使不能够使用计算机工作也能够还得起。

米特尼克出狱后表示自己准备先上大学重新学习计算机。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米特尼克的这一愿望还远远无法实现。”因为在今后的3年的监外观察期间,他将被禁止使用计算机,甚至包括手机和调制解调器,当然更禁止使用互联网。如果要和友人叙旧或是与其他黑客进行技术交流,只能依赖以往的书信方式来交流。这对于米特尼克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痛苦。从高中时代开始,米特尼克就沉醉于“黑客”行为而不能自拔,过着被追捕和逃亡的地下生活,除了计算机外其他事情几乎一无所知。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理所当然的是要大量地使用计算机的。不允许使用计算机,就如同缚住了米特尼克的手和脚,米特尼克注定会在精神痛苦中煎熬。

黑客行为就像吸毒一样,一旦染上就难以戒除。对于像米特尼克这样一个在因特网上来去自由的黑客高手来说更是如此。米特尼克的律师曾在法庭上为他的当事人申诉道:“他的行为就像是毒品中毒。靠当事人的理解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正因如此,人们对出狱后的米特尼克将何去何从备加关注。

米特尼克还依然年轻,米特尼克的故事还远远没有完.

参考资料:

黑客帝国三部曲的完整剧情

总算开始写自己对matrix的最后的理解了,自己感觉这是一个庞大的项目,需要你有非常多且宽广的知识面,而我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也有些地方的资料是摘录自我所赞同的网友的资料(如果您认为必须标明是转自您的资料,请告诉我,我一定会添加上去)。

而我的这个解读手册,其中必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计算机不是我的专业所以可能会有表达错误甚至理解错误),所以希望各知识点的行家们能够指正我的错误。

黑客帝国三部曲,实在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三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而对于很多相关知识缺乏或者没有的人来说,看懂黑客系列是个比较艰难的过程。所以,先写下这个序。

序不仅是为黑客系列涉足为深者准备,也是为所有喜欢黑客系列的人准备的,因为在后面我有很多东西要表达,而且头绪繁多,因此有必要先写个序,把我的基本的观点和根本的出发点表达出来。

enter the matrix trilogy

“—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呈现给它们一个更好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它们会改变信仰。

—但是我们展现给它们的世界是不真实的

—这不是问题

—我担心它们能看出那些美好的世界只是来自于我们的大脑。

—它们无法分辨的。对于人工大脑来说,所有的真实不就是另一种模拟么?”

这段对话引自动画版中的“变节”一段,是本文各种的分析的一个主要前提。

本人分析的另一个前提就是:neo和smith是个共同体,他们的原体是机器人。neo是机器人的ai中被修改的一部分,而smith是其中不可修改的一部分甚至是其中专门用来反修改代码的一段代码。(所谓反修改代码就是软件作者为了防止自己的软件被别人修改等而设置的障碍)

本文的最后一个前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人不再是唯一的主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人类中心论是个荒谬的论点,进化不一定就是物竞天择,也可能是一个自主的过程。

影片中的世界问题

matrix是一个电脑创造的程序世界,在这里每个人就是一个电脑游戏中的角色。matrix就如同一个网络游戏,在这里普通的人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如果想违反游戏规则,那么特工(如同游戏中的网管)就会出来进行干预。

为什么neo在matrix里后来那么厉害,是因为他就如同游戏里某个玩家取得了网管的权力一样。为什么smith先是可以附身,然后还能复制自己?在网络游戏中,网管其实可以使用任何一个玩家的帐号,这就相当于附身。而且网管有一个权力就是给某个玩家的帐号以最高权限,如果他见到帐号就给网管的权力,那么结果就是游戏中的玩家们都有了最高权限,这就相当于smith复制出无数的自己来。

在电影中zion被称作真实的世界,它处在靠近的地心的地方。在那里是地球上仅存的温暖的地方。(为什么如此,请看后面的关于机器与人的战争的部分)zion里的人民艰难的生活着,他们不断地和机器人作战以求幸存下来。他们穿着质地很差很薄的衣服,他们吃着营养粥(这个东西没有任何味道,仅仅是维持生命所需能量),他们面临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但是zion有很多人试图改变这一切,他们寻找各种方法,试图结束机器人对他们的攻击。

01机器城

这里是机器人的世界,它处在地表。到处都是管道和机械废墟,还有那一望无际的养殖场。由于人类战败给了机器人,而机器人又没有太阳能作为持久能源,所以人类被机器人圈养起来作为它们的电池。人类被用来作为电池,是因为人体本身会产生120伏电压和超过25000热量单位的生物电能,而且具有持久性和再生性等优点。

机器人把战争中幸存的人类都放置在特殊的容器中,在人身上加入很多插头以提取电能。但是,人是有思想的,人只要活着思想就会存在。所以在人的脑后还有一个插头,机器人利用这个插头,让人类的思想进入它们编造出了虚拟的世界matrix,这样人类就意识不到自己被圈养在容器中,而是以为自己还是活在1999年。

但是,只要是程序都会有错误的,在matrix这样一个精神世界中生活的人们中,总有人会发现这些错误的。于是,就有特工(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相当于网管的人)去消灭那些试图打破matrix规则的人,并且消除错误。而zion中的人,他们就努力去拯救那些特工所要消灭的人。因为不相信matrix的人就是zion所需要的人。

机器与人得战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谈到机器人和人之间得战争。在21世纪,也就是20XX年,人类发明了AI(人工智能),然后诞生了机器人种族。接下来发生了机器人与人的战争,战争开始互有胜负,但是后来人类节节败退,为了挽回败局,人类决定遮蔽整个天空,因为机器人是靠太阳能供电,没有了太阳光机器人也就没有了能源。人类彻底破坏了天空,整个地球笼罩在无边的黑暗之中,从此,地表不在有植物、不再有生物,地球表明都处都是寒冷的世界。(而人类想活下来就需要热度,所以人类居住在靠近地心的地方)在地球表面统治着地球的不再是人类,不再是任何细胞构成的有血有肉的生物,而是机器人!

影片中的人名问题

在三部曲中的人名是个很有趣,很值得探究的话题

首先,在很多主要人物的名字来自圣经,尤其是那些从matrix中逃脱的人

其次,在影片中很多对剧情有关键影响的人,都是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名。

再次,zion中土生土长的那些人的人名很奇怪,都是用的现实世界中的器具的名字:如link、tank、dozer、lock等

最后,还有就是采用名和意完全一样的名字,如oracle、architect等。

Neo 这个不应该理解为新,而是新式样,代表他是一个新的试验。其次,在matrix中他的名字是Thomas,这个名字是耶苏的十二门徒之一,是个怀疑论者,他直到最后才相信耶苏的死亡

trinity 是neo的引导程序,她的解释大家已经分析了我也不用说了

morpheus 原意是梦神,很多人理解为是梦与现实的连接点,是neo的导师把他引导出梦境。其实我认为应该理解为他是个活在梦境中的人,他的那句“我们一定要去,虽然行动很危险,也许明天就是我们的忌日,但是相对于其他日子这个日子又有什么区别!”(记不全了,写下大概的意思)他生活在自己的梦想中,并为了梦想而真实的奋斗。

smith 英文原意就是:金属制造者。它是neo另一个,是机器中不可修改的一部分甚至是其中专门用来反编译的一段代码

merovingian 梅罗文加王朝,建立了高卢人的联盟,意思是第一任neo

persephone 宙斯的女儿,后来被冥王抓去做了老婆,虽被救下但是六个月生活在地狱,六 个月生活在人间,她是第一任trinity,因为merovingian的失败而不得不成为被遗弃的试验品。

Nebuchadnezzar 尼布加尼撒号morpheus的战舰名称,原意为巴比伦国王,这个国王攻占耶路撒冷修建了空中花园,它的含义一看就知道了。

Niobe 希腊神话中因为嘲笑天神不如她,而十四个孩子都被杀的人类女子。这里应该是说她 并不为机器人的强大所吓倒,勇敢面对。

Bane 被smith附体的人类,意思是祸根、毁灭的根源、克星

Cypher 不重要的人(这里非超搞笑,此人的姓为reagon,他认为在matrix中最 有权势的人是演员,所以他要做演员,哈哈哈啊美国那个总统不也是这个名字么)

oracle 在希腊是神谕、预言的意思,也指中国的甲骨文,而甲骨文的作用就是占卜未来。这里翻译为先知

architect 影片中扮演matrix的缔造者,如同英文原意:建筑师

ramachandra,其实是梵语,中文翻作罗摩占陀罗,在印度教中是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第七个化身。毗湿奴又被称作守护之神,联系老爸的身份“负责管理人类繁殖的控制程序”(也就是机器城发电厂的总经理),他的作用不言而喻;

kamala,也是梵语,中文翻作迦摩罗,来源于佛经典故。在《kesaputia》经中提到,佛陀有一次到萨罗国一个叫做奇舍子的小镇去访问,那镇上居民的族姓是迦摩罗。他们听说佛陀来了,就去拜见他,向他说:“世尊,有些梵志和出家人来到我们的村子,他们只解说弘扬他们自己的教义,而蔑视、非难、排斥其他教义。然后又来了其他的梵志出家人,他们也同样的只解说弘扬他们自己的教义,而蔑视、非难、排斥其他教义。 但是对我们来说,我们一直都怀疑而感到迷茫,不知道在这些可敬的梵志方外人中,到底谁说的是真实,谁说的是妄语。” 于是,佛陀给了他们如此的教诫:“是的,迦摩罗人啊!你们的怀疑、你们的迷茫是正当的;因为对于一件可疑的事,是应当生起怀疑的。

迦摩罗人啊!

1、你们要注意不可被流言、传说、及耳食之言所左右,

2、也不可依据宗教典籍,

3、也不可单靠论理或推测,

4、也不可单看事物的表象,

5、也不可溺好由揣测而得的臆见,

6、也不可因某事物之似有可能而信以为实,

7、也不可作如此想:‘他是我们的导师。’

迦摩罗人啊!只有在你自己确知某事是不善、错误、邪恶的时候,你才可以革除他们......而当你自己确知某事是善良的、美好的,那时你再信受奉行。”

而sati老妈的身份是一段具有高度创造力的系统交互程序,起这个名字用意也与将要谈到sati本身代表的重大意义有关;

sati,梵文本意是“贞洁的女人,殉夫自焚的寡妇”。殉夫自焚是印度旧时寡妇为完成作为妻子的真正职责在其丈夫葬礼上以柴堆自焚的一种风俗,联系matrix系统中程序存在的规则:没有“目的”的程序就必须删除,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死了丈夫的妻子也就同时失去了作为“妻子”的“目的”,那么就只有殉夫“自焚”了。而sati却被保护下来,最后还在matrix里幸福地生活下去。这不就代表matrix过去的规则被打破了吗?再联系上面讲到的佛陀的告诫:

“……因为对于一件可疑的事,是应当生起怀疑的。”

“……也不可依据宗教典籍……”

“……只有在你自己确知某事是不善、错误、邪恶的时候,你才可以革除他们……而当你自己确知某事是善良的、美好的,那时你再信受奉行。”

经典的一刻将成为永恒的记忆:

世界最著名的黑客

李纳斯·托沃兹(Linus Torvalds)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电脑程序员、黑客。Linux内核的发明人及该计划的合作者。托瓦兹利用个人时间及器材创造出了这套当今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内核之一。使自由软件从产业思想运动演变成为市场商业运动,从此改变了软件产业,乃至IT产业的面貌。

查德·斯托曼

个人简介:

圈内头衔:无 (毫不隐藏!)

主要成就:老牌黑客。1971年,斯托曼在街上找到一份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工作。当时他是哈佛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后来,斯托曼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打破了软件是私有财产的概念。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1969年在IBM 纽约科学中心,时值16岁。

自己独特的黑客工具:在上世纪 80年代, 斯托曼不拿MIT的薪水但继续在其中的一个办公室工作。在那里他创造了一个新的操作系统GNU--GNU是"GNU's Not Unix"的缩写。

鲜为人知的事实:曾获得麦克阿瑟基金24万美元天才奖。

五短身材,不修边幅,过肩长发,连鬓胡子,时髦的半袖沙滩上装,一副披头士的打扮。看起来象现代都市里的野人。 如果他将一件"麻布僧袍"穿在身上,又戴上一顶圆形宽边帽子,有如绘画作品中环绕圣像头上的光环。一眨眼的功夫,他又变成圣经中的耶稣基督的样子,散发着先知般的威严和力量。野人与基督,恰恰就是自由软件的精神领袖理查德·斯托尔曼的双重属性:他既是当今专有(私有)商业软件领域野蛮的颠覆者,又是无数程序员和用户心目中神圣的自由之神。

在他的理论下,用户彼此拷贝软件不但不是"盗版",而是体现了人类天性的互助美德。对斯托尔曼来说,自由是根本,用户可自由共享软件成果,随便拷贝和修改代码。他说:"想想看,如果有人同你说:'只要你保证不拷贝给其他人用的话,我就把这些宝贝拷贝给你。'其实,这样的人才是魔鬼;而诱人当魔鬼的,则是卖高价软件的人。"可以断定,进入世纪末,软件业发生的最大变革就是自由软件的全面复兴。在自由软件的浪潮下,软件业的商业模式将脱胎换骨,从卖程序代码为中心,转化为以服务为中心。

作为今天的一名电脑用户,如果你的朋友希望你能为他复制一份受版权保护的程序,你不应当拒绝,合作精神比版权更重要。而且,这种合作不应只在地下进行,每个人都应该以此为荣,公开自己的诚实生活,对所有私有软件说"不"。

你应该可以公开、自由地与其他软件使用者合作,你有权了解软件的工作原理,并将其传授给你的学生,当软件发生问题时你完全可以雇用你所喜爱的程序员对它进行修改。你理应得到自由的软件。"

有人说,斯托尔曼应该算是世界上最伟大,软件写得最多的程序设计师。但是,斯托尔曼真正的力量,还是他的思想。因此,他最欣赏的英雄是南非的曼德拉。

约翰·德拉浦

圈内头衔: Cap'n Crunch(嘎吱上尉)

主要成就:发现了使用("嘎吱嘎吱船长"牌的)麦片盒里作为奖品的哨子(向电话话筒吹声)可以免费打(长途)电话。Cap'n Crunch 给几代黑客引入了"盗用电话线路"打(长途)电话的辉煌思想。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青少年时期,试图使投币式公用电话确信得到他的硬币和接通他的电话。

自己独特的工具: 嘎吱嘎吱船长牌的麦片盒里的玩具口哨,能够产生2600 赫兹的音调,这是(让电话系统)开启一个(电话)呼出的蓝匣子(用这种装置侵入电话系统),用户就也可以免费地打(长途)电话。 (随后的奥斯卡梅耶韦纳Oscar Meyer weiner口哨也曾一度获得电话飞客们的青睐)

1943年出生于美国乡村的德拉浦,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反叛性格,这样的性格决定了日后他那特立独行的骇客面目。不过尽管他的个性孤辟,但是他却拥有了一个异常发达的大脑,这使他常常可以比别人更快地获得新的知识。上世纪60年代初期,德拉浦开始接触到计算机这个新生的事物,尽管当时的计算机还只是个庞大、繁杂、呆板的家伙,但是这已经足以令德拉浦迷恋得如痴如醉了。

1968年正在服兵役的德拉浦参加了著名的越南战争,由于他与众不同的性格及糟糕的表现,他在越南战场仅执行一次任务后就被美国空军体面地开除。但是这样的结果却使他及时地从越南战场上返回了美国,使他能够继续投身到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之中。

回到国内之后他很快就陷入到了一个深渊之中,这就是对当时的电话系统疯狂地钻研。当时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实现了一项被称为"长途直拨"(DDD,Direct Long Distance Dialing)的革命性的新设想。DDD允许用户不经帮助就能在家庭电话机上拨打一组数字来连接遥远的城市或大陆,一连串快速的、可听见的音调向系统发出交换信息和费用信息,从而可以自动产生连接而无需接线员的介入。德拉浦对此表现出来了极大的兴趣,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埃里克·雷蒙德

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运动都需要一个理论家,需要一份纲领性的文献,起到真正的"画龙点睛"的神效。除了架构极具思辩力和逻辑性的理论体系,更需要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为同行者的士气传递极具煽动性的烈焰。目前,这场正在颠覆软件业传统商业模式的自由软件运动也不例外。自由软件精神领袖当然是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脱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尔曼缺乏著书立作的能力。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脱颖而出,担当了这个角色。如今,他已经成为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论家,不可动摇。

在自由软件启蒙阶段,埃里克·雷蒙德以如椽之笔呼啸而出,其核心著作被业界成为"五部曲":《黑客道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Hackerdom)、 《大教堂和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如何成为一名黑客》(How To Become A Hacker)、《开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魔法大锅炉》(The Magic Cauldron)。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大教堂和市集》,它在自由软件运动中的地位相当于基督教的《圣经》。而用黑客们的话说,这是"黑客藏经阁"的第一个收藏。

1957年,雷蒙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正好就是黑客文化发源地MIT的所在,也是斯托尔曼发动自由软件运动的大本营。但雷蒙德从小就跟随父母在世界各地东奔西走,13岁之前已经忘掉了两种语言。1971年,他回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76年起开始接触黑客文化,1982年完成第一个开放源代码软件项目。雷蒙德不是光说不练的笔杆子,他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曾经为EMACS编辑器作出贡献。雷蒙德还是著名的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1990年,他编辑了《新黑客字典》。从此对黑客文化着迷,成为黑客部落的历史学家和黑客文化的学者,1996年写成了《黑客道简史》。他开始把自己定位于人类学家:"人类学家的工作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及整个社会,研究人类文化的形成、文化的作用方式、文化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人类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等。我考虑最多的是有关计算机黑客的文化,更多地集中于从社会的角度分析,而不是他们的高超技术和程序。"

他以他姓名的缩写,ESR作为黑客代号。

雷蒙管理着30多个开源软件以及10多个主要的FAQ。他还是重要的作家和weblogger。他是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还曾经为EMACS编辑器的发展作出贡献。雷蒙还是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雷蒙的名言,“足够多的眼睛,就可让所有问题浮现。”(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对开放源代码运动影响很大,这亦即是著名的林纳斯定律。

1997年以后,雷蒙成为了开放源代码运动的主要理论家,以及开放源代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他还担任了开放源代码运动对媒体、商界以及主流文化的形象大使。他是一名优秀的演说家,并曾经到过六大洲的15个国家进行演说。他的话经常被主流媒体所引用,并是所有黑客中曝光率最高的。

雷蒙的策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认为,1998年Mozilla的发布主要归功于他。大多数黑客和主流观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将开放源代码的理念成功地带到了华尔街。但是也有批评他的声音:有一些黑客认为他利用这些机会为自己打广告,而他对理查德·斯托曼和自由软件基金会的理想主义所进行的批评,以及所采取的更务实、更符合市场口味的线路,也曾经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对立。

雷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他对科幻小说十分感兴趣,是一名出色的业余音乐家,还是空手道黑带选手。他坚持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中关于公民持枪械的自由,并因此遭到很多黑客的反对,但他自己却十分喜欢和人争辩该议题。

埃里克·雷蒙德

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运动都需要一个理论家,需要一份纲领性的文献,起到真正的"画龙点睛"的神效。除了架构极具思辩力和逻辑性的理论体系,更需要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为同行者的士气传递极具煽动性的烈焰。目前,这场正在颠覆软件业传统商业模式的自由软件运动也不例外。自由软件精神领袖当然是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脱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尔曼缺乏著书立作的能力。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脱颖而出,担当了这个角色。如今,他已经成为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论家,不可动摇。

在自由软件启蒙阶段,埃里克·雷蒙德以如椽之笔呼啸而出,其核心著作被业界成为"五部曲":《黑客道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Hackerdom)、 《大教堂和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如何成为一名黑客》(How To Become A Hacker)、《开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魔法大锅炉》(The Magic Cauldron)。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大教堂和市集》,它在自由软件运动中的地位相当于基督教的《圣经》。而用黑客们的话说,这是"黑客藏经阁"的第一个收藏。

1957年,雷蒙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正好就是黑客文化发源地MIT的所在,也是斯托尔曼发动自由软件运动的大本营。但雷蒙德从小就跟随父母在世界各地东奔西走,13岁之前已经忘掉了两种语言。1971年,他回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76年起开始接触黑客文化,1982年完成第一个开放源代码软件项目。雷蒙德不是光说不练的笔杆子,他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曾经为EMACS编辑器作出贡献。雷蒙德还是著名的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1990年,他编辑了《新黑客字典》。从此对黑客文化着迷,成为黑客部落的历史学家和黑客文化的学者,1996年写成了《黑客道简史》。他开始把自己定位于人类学家:"人类学家的工作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及整个社会,研究人类文化的形成、文化的作用方式、文化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人类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等。我考虑最多的是有关计算机黑客的文化,更多地集中于从社会的角度分析,而不是他们的高超技术和程序。"

他以他姓名的缩写,ESR作为黑客代号。

雷蒙管理着30多个开源软件以及10多个主要的FAQ。他还是重要的作家和weblogger。他是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还曾经为EMACS编辑器的发展作出贡献。雷蒙还是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雷蒙的名言,“足够多的眼睛,就可让所有问题浮现。”(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对开放源代码运动影响很大,这亦即是著名的林纳斯定律。

1997年以后,雷蒙成为了开放源代码运动的主要理论家,以及开放源代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他还担任了开放源代码运动对媒体、商界以及主流文化的形象大使。他是一名优秀的演说家,并曾经到过六大洲的15个国家进行演说。他的话经常被主流媒体所引用,并是所有黑客中曝光率最高的。

雷蒙的策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认为,1998年Mozilla的发布主要归功于他。大多数黑客和主流观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将开放源代码的理念成功地带到了华尔街。但是也有批评他的声音:有一些黑客认为他利用这些机会为自己打广告,而他对理查德·斯托曼和自由软件基金会的理想主义所进行的批评,以及所采取的更务实、更符合市场口味的线路,也曾经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对立。

雷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他对科幻小说十分感兴趣,是一名出色的业余音乐家,还是空手道黑带选手。他坚持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中关于公民持枪械的自由,并因此遭到很多黑客的反对,但他自己却十分喜欢和人争辩该议题。

埃里克·雷蒙德

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运动都需要一个理论家,需要一份纲领性的文献,起到真正的"画龙点睛"的神效。除了架构极具思辩力和逻辑性的理论体系,更需要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为同行者的士气传递极具煽动性的烈焰。目前,这场正在颠覆软件业传统商业模式的自由软件运动也不例外。自由软件精神领袖当然是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脱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尔曼缺乏著书立作的能力。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脱颖而出,担当了这个角色。如今,他已经成为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论家,不可动摇。

在自由软件启蒙阶段,埃里克·雷蒙德以如椽之笔呼啸而出,其核心著作被业界成为"五部曲":《黑客道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Hackerdom)、 《大教堂和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如何成为一名黑客》(How To Become A Hacker)、《开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魔法大锅炉》(The Magic Cauldron)。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还是《大教堂和市集》,它在自由软件运动中的地位相当于基督教的《圣经》。而用黑客们的话说,这是"黑客藏经阁"的第一个收藏。

1957年,雷蒙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正好就是黑客文化发源地MIT的所在,也是斯托尔曼发动自由软件运动的大本营。但雷蒙德从小就跟随父母在世界各地东奔西走,13岁之前已经忘掉了两种语言。1971年,他回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76年起开始接触黑客文化,1982年完成第一个开放源代码软件项目。雷蒙德不是光说不练的笔杆子,他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曾经为EMACS编辑器作出贡献。雷蒙德还是著名的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1990年,他编辑了《新黑客字典》。从此对黑客文化着迷,成为黑客部落的历史学家和黑客文化的学者,1996年写成了《黑客道简史》。他开始把自己定位于人类学家:"人类学家的工作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及整个社会,研究人类文化的形成、文化的作用方式、文化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人类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等。我考虑最多的是有关计算机黑客的文化,更多地集中于从社会的角度分析,而不是他们的高超技术和程序。"

他以他姓名的缩写,ESR作为黑客代号。

雷蒙管理着30多个开源软件以及10多个主要的FAQ。他还是重要的作家和weblogger。他是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还曾经为EMACS编辑器的发展作出贡献。雷蒙还是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雷蒙的名言,“足够多的眼睛,就可让所有问题浮现。”(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对开放源代码运动影响很大,这亦即是著名的林纳斯定律。

1997年以后,雷蒙成为了开放源代码运动的主要理论家,以及开放源代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他还担任了开放源代码运动对媒体、商界以及主流文化的形象大使。他是一名优秀的演说家,并曾经到过六大洲的15个国家进行演说。他的话经常被主流媒体所引用,并是所有黑客中曝光率最高的。

雷蒙的策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认为,1998年Mozilla的发布主要归功于他。大多数黑客和主流观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将开放源代码的理念成功地带到了华尔街。但是也有批评他的声音:有一些黑客认为他利用这些机会为自己打广告,而他对理查德·斯托曼和自由软件基金会的理想主义所进行的批评,以及所采取的更务实、更符合市场口味的线路,也曾经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对立。

雷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他对科幻小说十分感兴趣,是一名出色的业余音乐家,还是空手道黑带选手。他坚持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中关于公民持枪械的自由,并因此遭到很多黑客的反对,但他自己却十分喜欢和人争辩该议题。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5 下午 05:46:08

    的住所。特工人员联络当地警察局,很快就确认寓所的主人是“犯有前科”的米特尼克。 这回特工人员没有马上闯进米特尼克家的门。而是先在周围设伏,等米特尼克出门上班后,再进入他家。下村在米特尼克的电脑上取得了全部确凿的作案证据。此后,

  • avatar
    访客 2022-07-06 上午 05:02:55

    过程中,米特尼克一开始就碰到了极为棘手的问题,毕竟事关整个北美的战略安全,这套系统的密码设置非常复杂,米特尼克最初设计的跟踪解码程序很快就败下阵来。但是米特尼克喜欢挑战,他经过努力在两个月时间升级他的跟踪解码程序后,终于找到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部的“后门”。这正是整套系统的薄弱环节,也是软件的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