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体育_泛娱乐节目

hacker|
90

文章目录:

当运动员变身网红,新媒体和亚文化渐成主流

距离里约奥运会已经过去一周多的时间,因奥运带来的热点仍在持续发酵。不论是“洪荒少女”傅园慧、田径“舞王”张国伟还是“美妆博主”梁馨枰,无不在新媒体平台上引发了现象级的关注。

不同于以往对奥运金牌和体育赛事的追捧,“网红”运动员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甚至在奥运期间长期霸占微博、今日头条、bilibili等新媒体平台。而当我们被这些奥运网红刷屏的同时,新媒体和亚文化已经悄然崛起。

运动员变身网红,这很90后

因奥运成名的运动员并不少,毕竟此前就有刘翔、孙杨、田亮等体育明星,但在其成名背后多是一块又一块沉甸甸的金牌。可从里约奥运会造就的诸多“网红”来看,这届运动员很90后。

不难发现,在里约奥运会上已经出现了很多90后的面孔,这些从小接受互联网亚文化熏陶的年轻运动员,正在用实际行动改变我们对于奥运乃至体育的认知。如果说傅园慧的走红还有些偶然,张国伟的一夜成名归结于与生俱来的幽默气质,那么梁馨枰在新媒体上引发的关注更能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和很多90后一样,在里约奥运上夺得花样游泳团体银牌的梁馨枰是活跃在B站上的美妆博主,其走红的原因恰是因为网友翻出了梁馨枰在B站上传的COS妆容视频。从百度指数来看,自8月9号开始,“梁馨枰”的搜索量迅速增长达到一个高峰,并在奥运期间持续保持热度,而在8月24号万梁馨枰带COS妆容在B站直播之后,百度指数再次达到顶峰。除了花样游泳运动员的身份之外,梁馨枰不折不扣的二次元形象或许是其走红的重要原因。

 

里约奥运会注定是中国奥运文化的一个转折点,从傅园慧、张国伟、梁馨枰以及女排妹子们身上可以看到,中国运动员彻底颠覆了往日的刻板形象,个性化的标签愈发明显。这些90后所展现出来的奥运精神一改“唯金牌论”的风气,或许这才是奥运精神的魅力所在。

新媒体如何影响奥运会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不少90后从接触网络开始就在和新媒体打交道,从最初的人人网、QQ空间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再到B站之类弹幕网站,以及时下最为流行的网络直播。90后始终是新媒体崛起的主力军。

如果说新媒体影响了一大批90后,倒不如说90后左右了新媒体的趋势,从微博到直播,新媒体存在的形式更加多样,尤其是在奥运会这件事上始终具备符合90后“口味”的四个特点。

首先是快速。过去10年,国内的网络环境经历了2G到4G的过渡,也完成了PC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但不管是文字、图片、音视频还是直播,新媒体平台总能做到信息的快速传递。

这一点在里约奥运会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傅园慧的走红是从央视的采访开始的,不走寻常路的对话迅速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先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呈现出刷屏的态势,鬼畜视频在B站等年轻人社区内广为流传,随后不断出现的表情包和段子更是直接导致傅园慧成功晋升为“网红”。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很难做到这样的传播效果,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吸引眼球的衍生内容。

其次是碎片化。尽管碎片化已经沦落成互联网时代的贬义词,却成了新媒体时代的典型特征,人们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掠取碎片化的内容,这种习惯已经根植于当下年轻人的生活节奏中。

里约奥运会期间,在美国拿下奥运会独家转播权的NBC遭遇了收视率的暴跌,在新媒体转播上却意外收获了266%的增长。而在这一方面,传统媒体的衰弱和新媒体的崛起,国内的90后用户更具有话语权,尽管央视五套的女排直播获得了70%的收视份额,同网络上的关注度相比依旧相形见绌。原因在于新媒体形态下的传播内容不再像传统媒体那么篇幅完整,主要以零零碎碎的信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再由用户进行重新整合,甚至产生新的信息。

再次是传播性和个性化。快速且碎片化的信息本就有利于传播,而各种新媒体平台的交叉分享,进一步扩大了传播的范围。此外,这是一个用户筛选的时代,90后更喜欢那些具有个性化的内容,而非那些和自身价值观不符的“头条”。

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容易理解“网红”运动员圈粉的原因。除了傅园慧被网友称之为“行走的表情包”,张继科和马龙也被称之为“帝国的绝凶虎”和“帝国的破坏龙”,这些具有传播性的内容又往往具有亚文化的特点。事实上新媒体平台也在极力迎合这一趋势,比如说微博的热门话题在奥运期间长期被这些亚文化的关键词占据,bilibili邀请梁馨枰进行COS妆容直播也恰是看到了她在90后群体中的话题性。更重要的是,这些具有传播性和个性化的内容与UGC的火爆不无关系,新媒体本身也在不断进化并适应这个时代的趋势。

新媒体和亚文化成为主流?

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早在十几年前新媒体就被视为继报刊、户外、广播、电视之外的“第五媒体”。如今新媒体开始成为人们关注奥运会的重要渠道,亚文化则是90后的典型标签,它们会成为主流吗?

尼尔·波兹曼在1985年发表的《娱乐至死》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人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人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而新媒体一直都有着“泛娱乐”的特点,并引发了受众对于碎片化阅读的依赖和恶搞信息的偏爱。但从里约奥运会传递出的信息来看,新媒体正从娱乐化走向综艺化。

奥运会结束后,回国的运动员纷纷亮相各大直播平台而非像往常那样出现在特定的电视画面里。在此之前,国内的各大直播平台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趋势,在提供UGC内容平台的同时,开始着手打造PGC内容,就连有显著二次元符号的B站也在积极尝试。就目前来说,几乎所有的新媒体平台在本质上都具有娱乐化的特点,综艺化的进程也有着明显的娱乐痕迹。里约奥运会传递出的信号是,新媒体并没有重复波兹曼“娱乐至死”的预言,相反是借用娱乐化的形式向年轻群体传递了符合时代价值观的内容。乐观的说,90后终究有一天会变得更加成熟,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媒介要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不可否认,在运动员变身网红的背后,新媒体和亚文化开始从边缘走向主流,不管你接受与否,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O2O、手机等行业的观察研究。微信公众号:spnews

如何看待如今的泛娱乐化?

一、什么是“娱乐”与“泛娱乐”

首先,我想先明确两个概念:

“娱乐”是指人民群众闲暇时的一种打发时间方式,是基本精神需求之一。比如工作忙了一天,约上三五知己喝两杯,回家聊聊天打打游戏,看看综艺。

“泛娱乐”是指的将那些原本并不是以娱乐大众为出发点的事物,改造成娱乐大众。比如前面说的,新闻、文章、教育。新闻是给大家传递信息,而不是讨好观众的;文章是表达观点,而不是哗众取巧的;教育是传递知识,而不应该是吸引注意的。

二、为什么从“娱乐”走向了“泛娱乐”

事实上,这是近代全世界的风潮,而引领这个风潮的正是很多国人都向往的先进国家——“美国”。

1966年,美国记者彼德·马丁与哈拉特·舒曼在《全球化陷阱》首次提出了“奶头乐”(tittytainment)概念,大意就是让人向婴儿含着奶头一样“乐不思蜀”;

1995年,美国召开全世界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正式提出并开始进行了奶头乐战略,大致内容是“随着生产力和人口的不断提升,只需20%人生产物质,即可满足所有人需求,80%人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因为这个原因,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精英们准备的方法是制造大量的“奶头”— —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智能化制造的开启(机械臂,工厂机器取代工人),全世界的娱乐化更加明显,原本很多的非娱乐行业都开始娱乐化以“取悦”观众,有些词很反应这种现象,如“吸睛”、“标题党”等等。

可以说,由于21世纪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导致社会环境又发生了变化: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人从事直接物质生产,更多的人只能转而从事娱乐生产(门槛相对较低),产出增多的同时,也必然需要引导大家需求增多,于是便“泛娱乐”了。

三、如何正确看待“泛娱乐”?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泛娱乐将会是必然的结果。生产力发展之后,社会关系一定是要与其相适应的,所以过于恐惧或者说排斥“泛娱乐”化,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从结果上也改变不了什么。例如:以前认为的玩游戏不好,看动画片不好等等,现在已经变成巨大的产业,很多人在享受,也有很多人在依靠它吃饭。

一个事物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历史意义,也一定是有好也有坏的。

因此,对于“泛娱乐”的变化,我们应该尝试着去接受它,去了解它,最后适应它。

我觉得大致有以下3点:

① 从生产端,未来大部分面向大众用户的产品可能都是通俗的,热闹的,娱乐的

② 从消费端,用更喜欢的是简单,不需要思考的直接快感

③ 从学习端,请记住,娱乐并不是适合用来学习以及认识事物。

面对“泛娱乐”的社会,我想只要明白以上3点,从你当下出发,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即可。

最后,我想提起一部电影,《黑客帝国》。

事实上,电影里面的世界有点像“泛娱乐”,人类并不需进行物质生产,生产是由母体进行的,人类沉浸在一个巨大的虚幻游戏中(娱乐),以此来供养母体。

电竞传媒是干嘛的?

你好,电竞:就是游戏比赛。那些高手打游戏对决。电竞传媒:这是说报道一些游戏比赛盛况的一些传媒。这些传媒关注点就是游戏比赛。

游戏直播目前有哪些平台?怎么合作的?

有企鹅电竞,虎牙,快手,触手等,企鹅电竞就是你先注册资格,然后看你的人气,人气多的话,有人会找你签约的,管方也会找你合作的。

电竞到底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专业?

你好!梦竞未来电子竞 技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电竞属于泛娱乐产业,也属于竞技类体育。属于Z时代的主流产业之一,门槛不高,但行业比较参差。需要天赋以及机遇。

4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5 上午 04:38:28

    的人,避免阶层冲突,精英们准备的方法是制造大量的“奶头”— —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智能化制造的开启(机械臂,工厂机器取代工人),

  • avatar
    访客 2022-07-05 上午 10:52:44

    速。过去10年,国内的网络环境经历了2G到4G的过渡,也完成了PC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但不管是文字、图片、音视频还是直播,新媒体平台总能做到信息的快速传递。这一点在里约奥运会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傅园慧的走红是从央视的采访开始的,不走寻常路的对话迅速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先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呈现出

  • avatar
    访客 2022-07-05 上午 10:17:21

    。新闻是给大家传递信息,而不是讨好观众的;文章是表达观点,而不是哗众取巧的;教育是传递知识,而不应该是吸引注意的。二、为什么从“娱乐”走向了“泛娱乐”事实上,这是近代全世界的风潮,而引领这个风潮的正是很多国人都向往的先进国家——“美国”。1966年,美国记者彼德·马丁与哈拉特·舒曼在《全

  • avatar
    访客 2022-07-05 上午 03:46:13

    待如今的泛娱乐化?一、什么是“娱乐”与“泛娱乐”首先,我想先明确两个概念:“娱乐”是指人民群众闲暇时的一种打发时间方式,是基本精神需求之一。比如工作忙了一天,约上三五知己喝两杯,回家聊聊天打打游戏,看看综艺。“泛娱乐”是指的将那些原本并不是以娱乐大众为出发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