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自主管理的常识_自主游戏包括区域游戏吗

hacker|
121

文章目录:

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

所谓自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具体支配和控制的能力。一、创设活动环境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二、观察、引导活动过程,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三、支持活动的进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浅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注重幼儿自主性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具备独立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独立自主能力的人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幼儿的自主性教育也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即不依赖他人,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参与游戏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从某中意义上说,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它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主动的特点,区域活动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为幼儿自主习惯和能力养成发展提供了条件。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角,其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区域设置目的的实现以及幼儿对区域内容的掌握程度。所以自主性区域活动的开展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因为它能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它的潜在的教育价值也在不断地挖掘出来,那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呢? 一、目标的设置 设计教育目标的意义在于保证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教师能根据预定要求来组织有效的教育活动,因此很容易出现忽视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现象。教师在设计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在“美工区”开展“我爱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纸张、橡皮泥、油画棒、剪刀、浆糊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折(剪)纸、泥工、绘画、粘贴等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样,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活动内容,达到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的目标。 二、环境的创设 由于教师设置的各个活动区以及为各个活动区提供的活动材料可以被看作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实际对象,被看作是幼儿教育内容的物化,因此,我们可以把活动区材料看作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幼儿的主动活动才能落到实处。幼儿园所设置的活动区具有全面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正是这种全面性和层次性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活动提供了保证,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活动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1、环境的新、奇。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次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获得信息。如,小班的孩子充满了对家的依恋,很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喜欢学习爸爸妈妈的各种语言、动作,我们就为孩子开设了“红红的家”、“黄黄的家”等多个娃娃家,其中的摆设等都充满着家的气息,让幼儿在这一个个小“家”中把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意愿,通过这种特定的环境去实践、去满足,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材料的多、趣。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首先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如为了认识小动物,我们在饲养角进行饲养小动物、认知区设有图片、益智区进行动物分类等;其次,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益智角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颜色、图形两种分类法,能力弱的幼儿则可选择一种分类法。还有就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如娱乐区中的休闲钓鱼,美工区中的蔬菜水果切面印画,生活区中的自制饮料等等。这些既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又使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三、幼儿的活动 1、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探索。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并非成人教学的产物,相反,他更多要归因于儿童自己在活动和成人所提供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现代教育观摒弃了将知识硬性地塞给幼儿的做法,而是主张教育者以学习的幼儿和幼儿的学习为出发点,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活动的开展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教师在各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创设广阔的探索空间,解放幼儿的手脚和头脑,让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例如,我们在科学区中投放了“会变的颜色”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懂得不同颜色的融合会变出一种新的颜色的知识;“钓鱼”活动中,让幼儿在反复的练习探索中发现鱼儿活动的规律。幼儿通过探索活动中的发现、讨论、试误、提炼、总结、迁移,掌握了科学的探究和方法,学会了学习。 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交往合作。 目前,独生子女存在的一大缺陷就是交往能力差,幼儿面对的多是长辈和老师,他们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孩子和孩子之间的随机渗透和熏陶却远大于长者的谆谆教导。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幼儿可以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他们之间也需要交往合作。活动中,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的劳动,扮演成人的角色,因此能主动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纠纷等。幼儿也在活动中增强了怎样和同伴共同合作的能力。例如,在生活区投放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用这些材料共同完成一桌晚餐,孩子们经过讨论、商量,进行了分工,每人操作一种材料,做一种“菜”,最后共同合作完成。 四、教师的指导 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教师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投放不同的材料来影响孩子的学习,更好地开展游戏。 1、充分观察。 2、注重方法。 采用开放式的指导方法。针对区域活动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及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采取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的原则,尽可能让幼儿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作为游戏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给予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学习,但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等,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发散幼儿的思维、引起幼儿的联想,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并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发挥。但特殊情况下教师需有特定的指导,如,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过激的行为,求助,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教师必须及时介入,进行制止或指导。 3、诱发动机。 教师要会引发幼儿内在的游戏动机,游戏过程依赖的是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以及游戏活动本身的吸引力,而并非外在于活动的其它东西,如教师的奖赏。幼儿的主动性是内在的游戏动机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在选择区角游戏内容、材料投放时,应从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出发。例如:我发现我班有不少幼儿到认知区玩“摸箱”游戏,我就投放一些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几何形体,并投放一些纸片,让幼儿通过动手折、剪图形来感知不同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通过开展这些幼儿喜欢的活动,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设置容易让幼儿感兴趣、符合幼儿活动能力的区域内容来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动机。 4、积极评价。 评价是发展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幼儿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总是积极采用纵向评价使幼儿每次活动后都有一种成功感。自发交流是游戏同伴间对自己游戏的交流,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通过自发交流,让幼儿共同分享游戏的体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提高游戏水平。交流时我们多用谈话的方式,集思广义解决问题或推荐有创意的方法;还经常采用设问方式,作为活动的延伸,为下一次活动铺垫,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如何指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学习

在前不久的一次培训活动中,和老师们沟通困惑,其中一部分老师谈到区域活动是孩子们在园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但如何在区域中发挥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达到促进幼儿能力提升的目的,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专门开展了一些学习和讨论,希望对一线的老师们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先来理解几个关键词:

1、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2、区域中自主学习:包含儿童对区域游戏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包含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

所以区域自主学习教师应在了解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谈到具体的方法建议有以下几种:

一、区域设置上多方考虑。

1、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是否感兴趣。

首先教师要和孩子一起商量,我们升入了新的班级,你们想玩哪些区域?(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区域的照片,介绍区域的功能,以供幼儿选择,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投票的方式进行确定)喜欢玩愿意进区玩,才是自主游戏的开始。

比如小班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角色扮演,娃娃家,悄悄话等区域,大班喜欢社会性交往,角色分配、竞赛性质,大班益智,超市,美容美发,模仿成人劳动。

在教师提供的区域种类中,让孩子自己选择,既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大三班创设的角色区是理发店,而大一班创设的则是小超市,这就是基于孩子们不同的兴趣点而制定的。因为是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所以他们就会很感兴趣。

2、 创设区域可以考虑到地域的特点

比如说一所幼儿园当地的特色是纺织,有很多这样的大型工厂、专卖等,那么这所幼儿园就可以设置布艺区域,让孩子去插花、刺绣、缝制等,孩子生活经验是很丰富的,所以他在这种区域里就喜欢玩能玩起来。

二、区域的投放材料上

1、围绕主题,有一定经验。

比如一段时间以来,教学活动中有这些内容,在进行某一主题教学,那么在游戏活动中围绕这些内容来补充和延伸,孩子们就有兴趣,他是有基础的他就喜欢,并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2、材料投放上多操作性,做到一物多用。

不建议高结构的材料,拿这个材料只能玩这个或只能玩那个,而应给孩子低结构的材料,孩子玩的过程也是幼儿探索→发现玩法→再探索→再发现新玩法的过程,不断地激发其创造的愿望,想出新的玩法,如牛奶盒、酸奶瓶、鸡蛋壳等,幼儿只要对其进行一些加工就改变此材料的功能,能给孩子的自由发挥创造机会,孩子有操作空间,想象空间,促进了幼儿主动发展。

如在美工区里,我们也可以为幼儿提供许多的稻草、空酒瓶子、螺壳等,这些在成人眼里看似无用的东西,到了孩子手上,就变得非常有用能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出不同的精美手工作品。孩子们都会专注于自己的操作材料。同样是美工区, 在和孩子商量之后,某个班就确定了主要操作材料就是各种瓶子。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操作材料,给孩子们不同的参考作品,孩子们就会有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3、 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问题 。

由于幼儿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应该让幼儿有选择不同难度操作材料的机会,如大班益智区中,我们放置了40、50、70块不同难度及不同图案的拼图,这样不同层次的幼儿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拼图进行活动。使他们通过努力完成活动,获得成功与自信,发展潜能。同样的剪纸,可以有直线剪,也可以有折线剪、螺旋形剪,投放后孩子根据他自己的能力,满足他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她就喜欢,太难或太容易,他就不喜欢,这样我们就兼顾到每个孩子的需求,有层次性。

三、孩子平时的游戏能力的锻炼。

这点要靠老师平时的观察和策略了,比方说在建构区的积木,孩子敲敲打打成了乐器,那可能孩子对建构区的这种技能掌握不够,他不知道要开展什么样的游戏活动,怎么搭建,那老师就要及时参与进去,指导技能方面的,孩子才能玩起来,玩起来了才有自主学习的可能。

四、区域游戏的流程

1、制定区域规则。

老师介绍区域,师幼共同制定区域规则,在师幼共同商量确定好规则之后,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规则。

2、区域流程三步走。

第一步,孩子的自由选择。游戏开始首先自己说,让孩子自己表达今天想玩哪个游戏,想和谁一起玩,孩子是自由选择,自主游戏,自发组成同伴的。

第二步,孩子进区有规则的自主游戏,老师巡回指导。教师是幼儿游戏的玩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幼儿喜欢游戏他们不愿成人的干预,而并非不喜欢和成人共同游戏。当游戏开展较顺利,那么教师指导的重点放在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过程上;当幼儿游戏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需要有关物质帮助和支持时,教师则应通过语言、动作、或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以隐性为主的指导;当幼儿的游戏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矛盾时,教师应适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以显性为主的指导。只有“隐”的巧妙“显”的到位才能有效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材料及多种事物积极相互作用。

第三步,活动后的评价。最后一定要有一个回想和分享的环节,回想是回过头去想,分享是游戏结束以后,不是完了就完了,请小朋友说一说今天玩了什么区域,跟谁玩的,玩的是什么游戏,或者介绍作品,玩的感受,老师进行点评,为了激发下次游戏的兴趣,这是一个循环。这次有一个孩子失败了,那下次怎么才能够成功呢,这次这个小朋友玩的很好,那我们有没有其他小朋友有和他相同或不同的想法我们再去试一试。尤其把握预设目标的实现和肯定幼儿的自主学习。

五、孩子自主性学习发挥的表现。

孩子怎么就是自主性发挥出来了呢?我们从两个方面看。

1、愿意玩,感兴趣。这是前提,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孩子当然喜欢自由的玩了。

2、是玩的能促进发展,他的游戏水平高。这才是体现孩子自主学习的,不是老师讲给他教给他学什么,而是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新经验的提升,在各种能力中有丰富,这是他自主学习的表现。游戏水平比较高,如角色扮演中他就有分工,就能交往交流起来,有对话,有角色的体验,而不是大家都在那自己忙自己的,没有角色之间的互动,那只是好玩,喜欢,却没有自主学习的过程。

综上所述是我们在进行区域活动中关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方面的一些想法,只要我们教师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富有智慧的教育行为,为幼儿提供一个主动学习,发展的宽松环境,支持幼儿的探索和创造活动,相信就能使区域活动不流于形式,让幼儿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如何提高中班幼儿区域活动的自主性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具备独立的人格,健康心理和独立自主能力的人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幼儿的自主性教育也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即不依赖他人,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区域活动,从某中意义上说,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它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主动的特点,区域活动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为幼儿自主习惯和能力养成发展提供了条件。中班幼儿虽然经过一年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其所表现的游戏行为还是比较单调,重模仿,无明确而独立的操作目的和对事物的联想。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对中班幼儿区域活动中自主性发展的研究,作了一些尝试性探索。

一、具体操作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游戏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操作材料)和心理环境(知识经验)。活动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1. 环境的独特而富有情趣性。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

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次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获得信息。如,中班幼儿的劳动热情很高,很喜欢模仿成人的各种劳动,但由于他们年纪小、体力弱,知识经验少,不可能真的像成人那样地劳动,所以,我们就为幼儿设立了 “小小种植园”、“生活自理角”等,让他们在这新奇的环境中,把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通过特定的情景去实践或再现。这样的教育既能使幼儿获得大量的信息,又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空间的安全性、方便性与活动时间相对自由性。中班孩子虽然已有参加区域活动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毕竟是孩子,况且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孩子们经常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因此,在设置区域时,我们首先考虑到安排的场地空间是否安全、便于自由选择,是否感到压抑,区域之间是否会互相干扰,能否保证光线、色彩、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物品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活动中的材料对幼儿是否容易造成伤害等。针对这些思考,我们在活动室的四周、窗户处,午睡室的中间空地上,教师办公室的窗户旁,室外走廊及走廊拐角处等处安排了观察、美工、娱乐、益智、建筑、生活自理等活动内容,由于空间的开放,既便于幼儿自由进出这些固定的区域,不受干扰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又利于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此外,我们并不限制幼儿每天活动的次数,只要是非集体活动、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活动区,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 3.因人而异地提供开放性的活动材料。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首先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如发现角,某月份的目标是通过操作初步了解感受弹性物品的特性、用途,提供的材料有拉力器、弹簧秤、橡皮筋、小皮球、海绵块、手表带、袜子、带弹性的衣服,松紧带等;其次,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益智角中,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路线曲折复杂,难度较大的走“迷宫”,而能力稍差的幼儿就选择稍微容易些,难度相对小些的“迷宫”;还有就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如娱乐角中的休闲钓鱼,美工角中的蔬菜水果切面印画,观察角中的自制饮料等等。这些既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空间,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又使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4.知识经验的积累。成功的体验来源于经验的获取。幼儿对材料的操作往往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有密切的关系,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技能越充分,幼儿游戏的技巧和技能就越丰富,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就越大。因此,我们首先是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利用谈话、讨论,参观、访问等多种手段,交流分享经验,扩大并加深幼儿对生活的理解,如“拍皮球”“给皮球打气”等为了解弹性物体的特性提供生活经验;其次,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收集游戏需要的材料,如让幼儿自己收集观察活动中的各种各样树叶等。此外,由于幼儿长期所获得的知识印象大多数是无意识中记住的,并且在游戏中无意记忆效果高于单纯地完成任务的有意记忆,所以幼儿对自己直接感知过的具体事物比较容易记住。在区域活动中,当出现一个新内容时,我们完全不作讲解,让幼儿在新奇心的驱使下,摆弄新事物,以其原有的能力水平,获得属于各自的感知与经验。由于迁移因素的影响,在新的游戏中,这些来自于幼儿本身的发现与心得,是最具引发和触类旁通作用的,幼儿在新操作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就能把已经熟悉与掌握的各种操作技能综合联系起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创造性地反映到游戏中,这时的认知活动完全体现了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二)适时地帮助与指导,促进幼儿独立性与创造性

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 1. 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

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有否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 2.采用开放式的指导方法。针对区域活动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及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采取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的原则,尽可能让幼儿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作为游戏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给予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学习,但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等,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发散幼儿的思维、引起幼儿的联想,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并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发挥。但特殊情况下教师需有特定的指导,如,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过激的行为,求助,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教师必须及时介入,进行制止或指导。 3.积极的评价与自发交流。评价是发展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幼儿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总是积极采用纵向评价使幼儿每次活动后都有一种成功感。自发交流是游戏同伴间对自己游戏的交流,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通过自发交流,让幼儿共同分享游戏的体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提高游戏水平。交流时我们多用谈话的方式,集思广义解决问题或推荐有创意的方法;还经常采用设问方式,作为活动的延伸,为下一次活动铺垫,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如在认识水果与干果时,幼儿边玩边感知,当他们得到一些有关果实的知识经验后,我们就让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心得和发现,“你有什么好方法要向大家介绍?”“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等,再谈谈“是怎么发现的?”“你是怎么想的?

如何在幼儿的区域游戏中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我们该怎样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发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

一、创设自主的区域活动环境

《纲要》指出: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自主的区域活动环境,能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更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学习的机会,能萌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满足幼儿需要,因此为幼儿创设自主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在环境上我们可采用师生共同商议的形式,按游戏需要摆放场地,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其次,可将游戏中的一些材料分散或综合开放地摆放,如:“娃娃家”游戏,除了固定的床、桌子外,其余碗勺、食品等,有的放在商店中作为商品,有的放在“材料库”中作为选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玩具,积极投入创设,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材料选择的自主性。再者,我们要鼓励幼区根据自己的兴趣创设游戏的主题,自定游戏场地,如:当幼儿在建构区搭出美丽的松兰山后,到美工区与同伴商量合作捏出许多娃娃当作参观的游人。我们对此应给予支持、鼓励,因为这个主题的产生就是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创造出来的新的游戏能促进孩子间更多的交往,合作,活动中幼儿也可根据需要将教师准备的草席往地上一铺,把娃娃家的场地定在教室的一角。这种自主的游戏环境,没有教师统一要求,没有完成作品的统一标准,没有作品的优劣评比,让幼儿的成功感、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提供适当的区域活动材料

活动区的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自己对材料物品的操作,对游戏环境的控制来获得自主和愉快心理的满足,材料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因此通过提供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在为幼儿材料时应该注意材料的多操作性,做到一物多用,幼儿在操作摆弄的过程,也是幼儿探索→发现玩法→再探索→再发现新玩法的过程,提供多操作性的材料对幼儿来说使其始终具有一种挑战性,不断地激发其创造的愿望,想出新的玩法,建构自己的认知获得情绪、情感的满足,促进了幼儿主动发展,如在益智区可提供五颜六色的游戏棒,七巧板,在摆摆弄弄的基础上还可有多种玩法。其次,教师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时,除了提供一些成品的游戏材料,还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多功能替代的半成品材料,如牛奶盒、酸奶瓶、鸡蛋壳等,幼儿只要对其进行一些加工就改变此材料的功能,能给孩子的自由发挥创适机会,如在美工区里,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许多的稻草、空酒瓶子、螺壳等,这些在成人眼里看似无用的东西,到了孩子手上,就变得非常有用能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出不同的精美手工作品。

再次,由于幼儿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选材上还应兼顾幼儿能力发展差异,因人提供材料,让幼儿有选择不同操作材料的机会,如大班益智区中,我们放置了40、50、70块不同难度及不同图案的拼图,这样不同层次的幼儿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拼图进行活动。使他们通过努力完成活动,获得成功与自信,发展自己的潜能。

4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4 下午 10:19:28

    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给予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学习,但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等,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发散幼儿的思维、引起幼儿的联想,让孩

  • avatar
    访客 2022-07-04 下午 10:21:30

    ;其次,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收集游戏需要的材料,如让幼儿自己收集观察活动中的各种各样树叶等。此外,由于幼儿长期所获得的知识印象大多数是无意识中记住的,并且在游戏中无意记忆效果高于单纯地完成任务的有意记忆,所以幼儿对自己直接

  • avatar
    访客 2022-07-05 上午 03:16:53

    的兴趣,满足幼儿需要,因此为幼儿创设自主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在环境上我们可采用师生共同商议的形式,按游戏需要摆放场地,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其次,可

  • avatar
    访客 2022-07-04 下午 09:02:31

    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获得信息。如,中班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