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识性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_辨别正常与异常心理及行为的标准有哪些

hacker|
154

文章目录:

怎样区别心理正常与异常?

正常的人心理也是非常健康的,一般不会做出比较出格的事情,一些心理异常的人群,就需要家人或者是朋友及时的进行疏导了,否则容易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异常心理很有可能发展成精神病,这种人群单一的依靠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大,那么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原则是什么?

第一,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原则是什么?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比如,产生幻觉:对面明明没有人,却声称自己看到有个人走过来,并且坚信看到了。这是幻视。类似的还有幻听,幻嗅等。再比如,产生妄想:认为有人要害自己,有人总是跟踪自己,监视自己,并深信不疑。这是被害妄想。类似的还有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等等这是明显的主客观不一致,幻觉妄想是精神病的代表特征。

第二,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主要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三者之间的不协调,尤其是认知和情绪,行为和情绪之间的不协调,是精神病的区别性特征。比如,连续很长时间不睡觉,不仅不会感到不舒服,反而亢奋多话,这是精神病人躁狂症状的表现。再比如,吃脏的令人作呕的东西,甚至垃圾,粪便,这是意向倒错,是很明显的精神病。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原则是什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人格是指18岁以后,基本形成的稳定而持久的态度和性格特征。所以,18岁以后,如果发现一个人的性情大变,纵向比较,和他以前简直判若两人,那么就说明违反了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如果以上三原则都符合,则可排除神经病,有一则不符合,就可诊断为神经病性精神障碍,比如精神分裂症等。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别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不健康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正常与异常之间的区别主要在量上的差异,问题的关键在于健康、异常两方面行为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异常行为若是屡屡出现,持久而不变就看做有问题。

比如说焦虑和恐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在特定的环境下,我们会产生一种着急和恐惧的情绪。举例来说,我们的亲人遭受了意外的伤害,我们会担心他们的健康状况,会害怕失去他们。此时种种情绪都是正常的情志反应,一旦亲人恢复了健康,这种负面情绪会随之消失。所以,这是一种正常的人类心理。

但是,如果你的焦虑状况不但没有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产生了明显的痛苦感就必须考虑你是否有焦虑症。

当你出现呼吸困难、头昏眼花、恶心等身体不适特征时,必须去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冶疗,因为你不及时治疗你的焦虑症,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更严重恐惧症状。你会害怕独处,会无助甚至想逃避现实。

如果你想保持健康的心理,必须让自己有快乐的思想和行为,那样你才能远离负面情绪!

怎么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健康和异常的心理健康?

通常用三个统一来看是否心理异常。

1、个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统一。简单的说即自己认为存在的事物是不是客观存在,比如幻觉等。

2、人格个性是否稳定。比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当然喝醉酒等情况除外。

3、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精神活动虽然分为认知,情感,意志等部分,但是它自身却是个统一的整体。比如一个人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这样就失去了协调。当然强迫症除外。

现在心理学上的分类还比较乱,没有全世界的统一起来。一般认为异常属于精神病的范畴。而心理正常里又分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所以这里就算心理正常也不一定心理健康。

判别标准也有很多,一般按照上面的那3个原则

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可划分为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两大范畴,如何区分呢?依靠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三原则”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我们称它为“统一性标准”。

例如,经常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自己,或者感觉有人要害自己,这种幻听和妄想都是与客观现实不符的,是心理异常。

(二)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一致性原则:

知、情、意、行协调一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整体性表现,各种心理过程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如该笑的场合就笑,该哭的场合就哭,喜事喜气洋洋,丧事痛哭流涕,这就是情感与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心理异常相反,该哭的不哭,该笑的不笑,这就是反常、病态。常见精神分裂症。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人格形成后,具有相对稳定性。

例如本来性格开朗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等属于异常。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别,后续还会为大家继续介绍正常心理的细分,无论哪种诊断,都要先排除来访者的躯体疾病再做诊断。关于正常心理的细分和异常心理的细分。

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区别

心理正常和心里异常的区别,通常用三个统一来看是否心理异常:

1、个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统一。简单的说即自己认为存在的事物是不是客观存在,比如幻觉等。

2、人格个性是否稳定。比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当然喝醉酒等情况除外。

3、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精神活动虽然分为认知,情感,意志等部分,但是它自身却是个统一的整体。比如一个人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这样就失去了协调。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区分的三原则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可划分为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两个大的范畴,就是通常我们说的没病或有病。心理正常范筹内按心理健康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两大类,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都可归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范围,属于心理正常的范畴。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不能自愈或疗愈的,有可能向心理异常方向发展。疑似神经症应由专业心理医生进行鉴别。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区分的三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精神病性的幻觉是无对象的知觉,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若一个人听到了别人在议论他,说他的坏话,并坚信有人在害他、攻击他、诽谤他,所以这个人感到非常愤怒,痛不欲生。在我们看来根本没有事实根据基础,这种人所想所反应的情感不被人理解。故评价这个人心理不正常。他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不统一的。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知、情、意、行协调一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整体性表现,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一致表现在内心体验与环境的一致,如该笑的场合就笑,该哭的场合就哭,儿子结婚办喜事喜气洋洋,已故亲人办丧事痛哭流涕。这就是情感与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病态相反,该哭的不哭,该笑的不笑,这就是反常、病态。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相对稳定性。若一个人没有明显的外界因素而出现性格的反常,如平素开朗外向,突然沉默寡言,孤僻不接触人,我们认为是破坏了他性格的稳定性,是反常。如抑郁症。

总之,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以自知力为判断和鉴别的指标。完整的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是判断是否有精神障碍及严重程度、疗效的指征。它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自知力是现实检验的一把尺子。自知力涵盖于三原则其中。

4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4 下午 10:08:55

    出格的事情,一些心理异常的人群,就需要家人或者是朋友及时的进行疏导了,否则容易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异常心理很有可能发展成精神病,这种人群单一的依靠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大,那么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原则是什么?第一,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原则是什么?主客观世界统一

  • avatar
    访客 2022-07-04 下午 11:03:43

    与客观世界是不统一的。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行协调一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整体性表现,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一致表现在内心体验与环境的一致,如该笑的场合就笑,该哭的场合就哭,儿子结

  • avatar
    访客 2022-07-04 下午 10:19:24

    的区分原则是什么?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比如,产生幻觉:对面明明没有人,却声称自己看到有个人走过来,并且坚信看到了。这是幻视。类似的还有幻听,幻嗅等。再比如,产生妄想:认为有人要害自己,有人总是跟踪自己,监视自己,并深信不疑。这是被害妄想。类似的还有夸大妄

  • avatar
    访客 2022-07-04 下午 05:30:19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两大范畴,如何区分呢?依靠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三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在形式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