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文学常识_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

hacker|
135

文章目录:

关于出师表的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就是《出师表》。《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7年与228年)曹魏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7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 有学者认为《后出师表》并非出自诸葛亮之手。陈寿修《三国志》时未收录《后表》。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汉晋春秋》的说法,《后出师表》并没有收录《诸葛亮文集》之中,而是出于东吴张俨的默记,这显然不合常理。而且,《后出师表》内容与正史亦有出入,如“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即与《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卒年(建兴七年,229年)不合。另外里面的语气非常沮丧:“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与《前出师表》积极的文辞截然不同。另外,诸葛亮此时独揽大权,当时没有人质疑北伐的前景,而文中却谈到“议者所谓非计”,不符合蜀汉当时的情况。因此有学者怀疑这是东吴诸葛恪为了执行自己北伐政策而一手炮制的伪作。至今尚无定论。 (另一人,我认为《后出师表》不太可能是诸葛恪所做,首先,诸葛恪是诸葛亮之侄,诸葛亮、诸葛瑾兄弟二人虽分事二主,但关系一直很不错,诸葛恪岂敢借叔父之名而作?还有,上文已说,《后出师表》中记载的赵云卒年与正史有出入,那么,处于同一时期诸葛恪,应该知道这些;哪怕他不知道这些,但他既然是伪造,总得考证一下吧,要万一有一个人质疑,那诸葛恪就麻烦了)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出师表评: 这是蜀汉后期诸葛亮安邦定国的一种策略:以攻代守,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在当时的情况下弊大于利。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字里行间透露出诸葛亮时刻不忘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也导致了他"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天妒英才!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曾隐居躬耕于南阳卧龙岗十年。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政治家、军事家。陈寿说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汉末避乱荆州,躬耕隐居。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后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今湖北蒲圻县西北)用火攻(著名的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与孙权,曹操瓜分荆州(刘备只占有一小部分),西取益州,后攻打汉中,建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他任丞相。刘备死,受托辅助后主刘禅。他志在恢复汉室,统一中国,曾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建兴十二年(234年)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著有《诸葛亮集》。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古往今来的政治家,诸葛亮几乎可以说称得上是完人。他起初跟着刘备,后来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禅,刘禅是一个庸人,诸葛亮辅佐了他,大权都在诸葛亮手里。但这个人没有野心,没有把刘禅弄下去,自己来作皇帝,从没有这种心。刘禅什么事都交给诸葛亮,从没有怀疑过诸葛亮会 不会夺他的权,夺他的皇位,从没有过。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在他中间来挑拨,没有一个人对刘禅说:"诸葛亮权限大了,对你不利。"或对诸葛亮说:"刘禅那么不中用,应该夺他的天下,自己作皇帝"。除了刘备托孤时说过这句话外,没有人说过这句话。君臣相信,群臣彼此之间相信,这点在历史上是很突出的,不容易,群臣之间古往今来的很少人做到这一点,皇帝如果不行的时候,权臣权力大的时候,总是发展到篡位夺权。皇帝如果要是有点力量的时候,相权力大时,总是一定要把他做掉,好的把他贬掉,坏的就杀。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夷陵(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还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 建安十三年(208),先主遣亮自结于孙权,与曹军战于赤壁,大破之。 建安十六年(211),先主入蜀,亮与关羽守荆州。 建安十七年(212),先主攻刘璋,亮与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诸地。 建安十九年(214),先主领益州牧,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建安二十三年(218),先主占汉中,进位汉中王。 蜀汉章武元年(221),先主称帝,以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秋七月,先主率师伐吴,亮留守成都。 章武三年(223),先主兵败后还白帝城,亮自成都到白帝,先主托孤于丞相亮。后主即位,亮遣邓芝通好吴国。 建兴三年(225)春,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十二月,亮还成都。 建兴五年(227),亮出屯汉中,上《出师表》。 建兴六年(228)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 建兴七年(229),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克定二郡。 建兴九年(231),亮复出军祁山,始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建兴十年(232),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建兴十一年(233),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 建兴十二年(234)春,亮由斜谷出。秋八月,卒于渭滨。

出师表的文学常识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nìng),以此兴复汉室。

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就是《出师表》。《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公元223 年十月派邓芝赴吴与孙吴重新修好,公元225 年(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诸葛亮亲自南征,平定益州、永昌等四郡,安定了后方。这些都是为推进事业,出兵击魏作准备的。公元226 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

同年七月孙权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这正是蜀汉进击中原的良机。于是诸葛亮毅然决定出征讨伐曹魏。经过一番准备,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可是后主刘禅庸愚懦弱,胸无大志,近佞远贤,难以守城。

这是诸葛亮最为忧虑的。为了开导刘禅,布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励众志,所以写了这个表。这篇《出师表》是他出师前向刘禅上的奏书,篇名为后人所加。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7年与禅的奏章。《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7年),收录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

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的注文中来源于张俨的《默记》,也有学者认为《后出师表》是伪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师表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下册课内的文学常识整理!(20分)

对不起..我们只学了九上的课文..没法整九下的..这个是老师让我们整过的..我找出来给你用..我打了3个小时的..呵呵..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上:

文学常识整理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词牌名,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2.《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郑愁予:台湾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生于山东济南。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他的成名作是《错误》

3.《星星变奏曲》选自《上海文学》。江河:原名于友泽,北京人。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4.《外国诗两首》①《蝈蝈与蛐蛐》选自《世界流派诗选》。济慈:全名约翰·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创作的第一首诗《仿斯宾塞》,代表作《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他的诗被认为完美的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②《夜》选自《外国名诗三百首》。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代表作《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

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第十四册。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选自《雨果文集》第十一卷。雨果: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等。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7.《傅雷家书两则》选自《傅雷家书》。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译作《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等

8.《致女儿的信》选自《爱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里。

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写好演讲稿:首先要选好话题;其次,演讲稿应该做到观点明确,不能模棱两可;第三,要注意运用表达技巧。

第三单元:

9.《故乡》选自《呐喊》。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

10.《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曹文轩: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代表作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等。

11.《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莫泊桑: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羊脂球》、《项链》。

12.《心声》选自《儿童时代》。黄蓓佳:江苏如皋人。著有小说集《小船,小船》,长篇小说《夜夜狂欢》等。

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罗迦·费·因格:代表作:《当头棒喝》、《在屁股上踢一脚》。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自《散文选刊》。丁肇中: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5.《短文两篇》①《谈读书》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英国卷》。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②《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马南邨: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

第五单元:

17.《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施耐庵: 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汉族。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

18.《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罗贯中: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现在浙江杭州)或庐陵(现在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19.《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

20.《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公元前209年,以陈涉、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想在安徽宿州西南)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现在陕西韩城南)人,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世家,《史记》传记中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

2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册四》。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23.《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24.《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战略家、外交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25.《词五首》①《望江南》选自《全唐五代词》。温庭筠:晚唐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又名温八叉。他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②《渔家傲·秋思》选自《唐宋名家词选》。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政治家,文学家,谥文正。代表作有《范文正公文集》。

③《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东坡乐府笺》。苏轼: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追谥号“文正”。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豪放派词人。

④《武陵春》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汉族。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金华)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

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刈麦》选自《白居易集》。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唐代诗人、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

《月夜》选自《全唐诗》。刘方平:河南洛阳人,唐天宝年间诗人。

《商山早行》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温庭筠:晚唐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又名温八叉。他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卜算子·咏梅》选自《剑南诗稿》。陆游: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破阵子》选自《珠玉词》。晏殊: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南昌 进贤)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

《浣溪沙》选自《东坡乐府笺》。苏轼: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追谥号“文正”。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豪放派词人。

《醉花阴》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汉族。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

《山坡羊·;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张养浩:汉族,字希孟,山东济南人。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封滨国公,谥文忠。

《朝天子·咏喇叭》选自《王西楼乐府》。王磐:明代散曲家。字鸿渐。高邮(今属江苏)人。

名著导读

《水浒》 反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的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合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合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在语言上,《水浒》用的是古白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塑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绘声绘色,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施耐庵: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汉族。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的同时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心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徳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译作《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等

《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这位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出生与莎士比亚同时代。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学领域内的建树。他在一系列著述中批判乐欧洲中古经院哲学和无心主义,认为经院哲学与生活实践隔绝,被教条和权威束缚。他还倡导通过实验揭示自然的奥秘并身体力行从事科学实验。他心目中的理想读者是世家贵族子弟,文章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乐作者的“人生哲学”。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地批判是非。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后者收入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有哲理,拥有很多读者。

初中语文书里《出师表》的原文是什么?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出处: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出师表以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

出师表翻译:

先帝开创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一分为三,蜀汉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关键时期啊。然而侍卫大臣在皇宫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战场上舍生忘死,这都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给陛下。陛下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臣子忠言劝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奖惩他们的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如果有作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或尽忠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评定他们的奖惩,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偏袒、有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再实行,就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端正,通晓军事,在从前试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所以大家商量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又遇上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接受命令,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任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担心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并率领三军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有限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有所兴革,进尽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如果您能这么做,那)我就感恩戴德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将要远离陛下,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泪不止,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

出师表!急 这一段的文学常识!!30悬赏!3月22日止 急

我本来是个山野农夫,一届百姓

亲自在南阳耕种

在乱世的时候侥幸保全了自己性命活了下来

并不追求在诸侯中闻名

先帝不认为我的身份地位卑贱

亲自放下身价

三次到一个茅舍中拜访我

拿当时的时事来询问我

我因为此非常感动

于是随着先帝打天下

正好到了皇朝落魄颠覆的时候

在军队衰落溃败的时候委任于我

在危急困难的关头接受了任命

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这段文字主要是陈述自己的与世无争,以及先帝不顾及身份三顾茅庐对我的恩德,向主阐明自己的意愿

3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7-04 下午 04:09:34

    性命活了下来并不追求在诸侯中闻名先帝不认为我的身份地位卑贱亲自放下身价三次到一个茅舍中拜访我拿当时的时事来询问我我因为此非常感动于是随着先帝打天下正好到了皇朝落魄颠覆的时候在军队衰落溃败的时候委任于我在危急困难的关头接

  • avatar
    访客 2022-07-04 下午 09:08:53

    ,同辛弃疾是好朋友。 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刈麦》选自《白居易集》。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唐代诗人、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

  • avatar
    访客 2022-07-04 下午 11:51:37

    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绘声绘色,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施耐庵: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汉族。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的同时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

发表评论